大清話事人第631章 “一噸紙錢的葬禮”和“奧斯曼緊急求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清話事人 >>大清話事人最新章節列表 >> 第631章 “一噸紙錢的葬禮”和“奧斯曼緊急求援”

第631章 “一噸紙錢的葬禮”和“奧斯曼緊急求援”


更新時間:2025年03月09日  作者:憂郁笑笑生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憂郁笑笑生 | 大清話事人 


憂郁笑笑生:、、、、、、、、、

經陛下批準,松江府和蘇州府正式合并,成為京畿府。

但是,

內部依舊有別。

松江府因其特殊位置,承攬了外交、娛樂,以及很大部份的工業功能。

黃浦江畔,景色日新月異。

在東岸長期居住的外國使節、商人、移民已超過

5000人。和廣州比起來還是遜色,廣州的外籍人口已超

10萬。

黃浦江可以實現江河海聯運,對于大型工廠來說是重大利好。

工業革命的副作用很大。

吳皇作為穿越人士,基本常識還是有的。

從一開始,能避免的麻煩就盡量避免。把工廠布局在下游,居民區和商業區布局在上游。

18世紀最偉大的城建規劃大師——陛下。

外白渡碼頭。

一群神情疲憊的外國人踩著舷梯走下海船,他們多數是來自歐洲的失敗發明家、抑郁藝術家、異端知識分子。

此刻。

許多人在默默感謝上帝

活著跨越兩萬里,不容易的。

不遠處的松江新城,對初來者的視覺沖擊極大。

尤其是中心位置尚在建的一幢九層水泥鋼筋大樓,格外引人注目。

翻譯得意的介紹:

“那是松江大廈,帝國文明的象征,就是來場大臺風也刮不倒。”

對于一座水泥鋼筋結構的大樓來說,

9層并不是極限,只建

9層是因為沒有電梯。

再高,沒意義了。

李郁希望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幾千來的建筑習慣。

帝國沒有那么多木頭給大家蓋屋子,水泥磚瓦才是未來一二百年的主流。

碼頭上,

皇家科學院和外務部的人恭候已久,甚至鋪了紅地毯。

如此規格,只為盡量籠絡人心。

吳廷將持續出錢供這些前來投奔的人才繼續科研。

這件事本質上可以看作是一樁生意。

100項發明,出

1件成果可以保本。

100項發明,能出

3件成果就賺麻了。

金錢是科研之母。

愿意掏錢是咱媽,不愿意掏錢是他媽的

李郁早就看透了,高端人才不是學校培養出來的,高端人才是大自然的饋贈。

既然是大自然的饋贈。

那就應該拿金鐮刀割

狠狠地割歐洲的本土人才。

如今的皇家科學院松江分院已經吸納超過

300人的外籍人才團隊,專業涵蓋各個領域。

分院院長很清楚自己的使命:

“發現并留住真正的人才,盡量歸化或者籠絡。”

對于天才,經費是充裕的。

天才大概率有著不為人知的癖好。可投其所好,提供男人或者女人。

皇家科學院不歧視內部研究員的取向,只歧視蠢貨。

我們應當理解并尊重天才的奇葩癖好。

坦率地講

如果犧牲幾個漂亮女人、漂亮男人就能留住一位大科學家的心,那可太劃算了。

又過了幾日,

外白渡碼頭人頭攢動,白幡如林。

烏泱泱的人群準備迎接法蘭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老先生的尸體。

伏爾泰老先生一生坎坷,得罪了路易王朝,得罪了天主教廷,半生在外漂泊。

好不容易可以回到巴黎,他卻不顧老友的勸阻執意想來吳國瞧瞧,他想看看心目中的“理想國”究竟是何模樣

不出意外,老頭死在了航海途中。

尸體被船員們密封在一個酒桶里,保存了大半年。

吳國為其舉行了極其隆重的國葬,出殯隊伍由

500騎兵開道,

500士兵護送,各界人士參與。

一百名壯漢輪流抬棺,硬生生把一口金絲楠木棺材從松江府抬到了上方山。

場面之宏大,花費之巨大,令所有人瞠目結舌。

尤其是漫天飛舞的紙錢

沿途許多不明真相的百姓嚇得以為吳皇殯天了,哭的稀里嘩啦。

一年后,

巴黎報紙。

頭版加粗標題:

1噸紙錢,灑入了伏爾泰的心田》。

記者寫的激情澎湃,讀者看的熱淚盈眶。

這篇文章的影響很大,可以說硬生生扭轉了一代歐洲知識分子的向往。

東渡,逐漸成為了一種時尚。

而葬禮之后,精明的吳皇甚至下令將伏爾泰隨行的孫女留住西山離宮。

3年后。

又致使其懷孕。

文明!

千金買馬骨。

東學西灑,西才東渡。

根據《倫敦條約》。

吳國向歐洲輸出了大量的玄學大師、消費大師、中醫。

歐洲向吳國輸出了大量的知識分子、科學家、商人、退役軍官、野心家,還有姬女。

在這場世界范圍的人員大流動中,吳國是高地,其他區域都是低地。

原因很簡單。

幾千年來根深蒂固的老大帝國思想讓所有人對海外蠻夷之地充滿了不屑。對于

18世紀的吳國來說,人才外流那是不可能的,活不下去的才移民。

從未統一過的歐洲各國就不一樣了,歐洲人完全可以接受去異國干一番事業,就像戰國時期的魏國才子在各國宮廷出將入相。

這樣的行為在思想上、在道德上是不被詬病的。

意識到麻煩的歐洲各國,也采取了措施。

他們不好直接扣人,只能祭出民

zu主義,增加凝聚力。

這樣做

效果是明顯的。

花費是低廉的。

前景是美好的。

但是他們怎么也想不到這玩意是把雙刃劍,劍鋒所至,冰雪消融,野獸退卻。

春天,它來了。

這些年,吳國的工業化和自由貿易促生了一個特殊群體。

商二代!

黃浦江畔的松江新城,西湖畔的杭州新城,珠江畔的廣州新城,是他們消費娛樂的主陣地。

久而久之。

這幫人已經不滿足于普通娛樂所獲得的感官刺激了。于是,松江府的一家青樓迅速推出了“圍剿八國(女)聯軍”項目。

一經推出,趨之若鶩。

帝國各大新城紛紛效仿,一時間烏煙瘴氣。

這還不算離譜。

江南人民掏出了壓箱底的傳統愛好——奇裝異服。

一群家境不太富也不太窮的年輕人打扮的既不男也不女,在松江新城附近游蕩,其中不乏吳淞江北岸舊城的八旗子弟。

論找樂子,哪兒也少不掉他們。

數年過去了,這幫人心里的恐懼基本消失,轉而習慣了新朝新生活。

用那五爺的話講:

大清雖然亡了,可日子還得照樣過。

吳國好,京畿府更好,這里特別適合每一個熱愛生活的人。

他積極加入了奇裝異服的群體。

吳廷的部分儒臣對此頗有微詞。

在朝議上建議出手打壓。

李郁倒是看得開,就是

18世紀的

cosplay嘛。

他干脆直白的告訴臣子們:

“這幫公子哥的父輩日進斗金,如果沒有他們在外面花天酒地,這錢豈不是永遠出不來了?”

“至于說奇裝異服,隨他去吧。確實荒誕了些,但沒必要喊打喊殺。”

李郁心中暗想:

Citywalk確實是怪怪的,也找不到什么好的形容詞。但總比

citygank要好一百倍

既然陛下如此寬容,自然無人再提及此事。

只不過,

依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在松江府折騰就行,別向西越境。否則立馬抓你下獄,丟進天底下最昂貴的大獄。

在陛下的以身作則下,帝國內部氣氛逐漸舒緩,所有人也真正相信了,陛下是真的不在乎這些瑣事破事。

司法大臣默默地將“河南延津人吃鯉魚特大案”所有卷宗付之一炬。

隨著形勢變化,

一部分原先的舊儒生也獲得了新生。

帝國吸納了部分舊儒生作為地方征稅情況巡查人員和第三方駐廠稅務專員。

監督!

挑刺!

升官是很難的,基本就是個得罪人的職業。

但是,如果你真有一腔浩然正氣,那這個飯碗是真是鐵打銅澆的。

一時間,不少中年舊儒生嚎啕大哭,感恩涕零。

客官地講,在儒生群體當中,浩然正氣之人是有的,蠅營狗茍之人也是有的。

總之,松江特別監獄人滿為患。

年年擴建。

就連黃總商也因為一項不大不小的罪名,被判了

2年,住進了典獄長頭上的天字號甲監。

他在獄中堅持消費,創下了月消費

20萬兩的記錄,為帝國的廉價成藥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789年,開春。

奧斯曼新一任蘇丹塞利姆派來了他最信任的大臣。

“外臣拜見吳皇陛下,萬歲萬萬歲。”

李郁心里一咯噔,意識到戰局或有變。

果然,使臣言辭誠懇:

“請陛下速速發兵支援我朝。”

陸軍大臣林淮生接過了話茬,詢問:

“使臣閣下,可是克里米亞戰局有變?”

“是。根據可靠情報,歐洲人在籌劃一場巨大的陰謀,由撒克遜人出錢,法蘭克人出軍官,普魯士人直接出兵,他們要協助羅剎奪回克里米亞。”

殿內嘩然。

重臣們議論紛紛。

但,李郁卻平靜地盯著使臣試圖看出一絲端倪。他總覺得這里有些不對勁。

朝議之后。

李郁對著巨幅地圖久久發愣。

這幾年,帝國一直在向外賣武器,槍炮、刀矛、火藥,什么都賣,賺的飛起。

西歐各國也差不多。

交戰雙方瘦的脫相,幕后各國紅光滿面。

克里米亞從激烈交戰到對峙僵持,這仗斷斷續續打了好些年了。

如今,要迎來新變化了嗎?

從常理而言,撒克遜應該格外警惕羅剎人南下。

原因很簡單。

羅剎人一旦南下,就會威脅到印度洋航線,從而威脅到撒克遜人的海上生命線。

所以,

撒克遜人到底出于什么目的?打垮奧斯曼對他們又有什么好處?

李郁的視線從南亞次大陸一路延伸到印度洋、波斯灣,地中海。

又回頭

最終落在了蘇伊士運河處。

(此時尚未開挖,屬于奧斯曼領土。)

陡然間,

他一激靈。

瞬間激動的在殿內來回踱步。

妙,妙啊。

假如自己提前控制這塊區域,豈不是打通了任督二脈?捏住了全世界交通和石油兩大罩門所在?

“來人。”

侍衛推開厚重的大門,走進室內。軍靴敲擊地面,很有節奏。

“陛下?”

“召靖海公施秉仁、海軍司令劉武回朝。”

東山,陸軍士官學校。

帝國的年輕士官生們正在上實彈課程。

一比一搭建的棱堡貨真價實,被士官生們親手點燃的火箭彈打的煙塵滾滾。

硝煙散去。

眾人進入棱堡查看,對效果并不十分滿意。

教官評判:

“可以造成毀傷,但無法達成一擊必殺的效果。”

“棱堡敵軍戰斗力依然存在。”

“繼續下一場科目。”

很快,炮聲隆隆。

戰場經驗豐富的老兵能聽出來這炮擊不一般,動靜大,響聲大。

若是走近目睹,必定大驚失色。

3磅炮打出

10磅炮的威力了。

答案是:開花彈、后膛炮。

軍工署和馬鞍山重工聯手研制。

原理類似阿姆斯特朗后膛炮,是立楔式炮閂和螺式炮閂的結合體,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螺式炮閂。

但,確實是相對先進。

后膛炮的難度在于:設計和加工。

開花彈的難度在于:慢燃引線和彈托設計。

以吳廷如今的工業實力配合資金實力,已經一一解決。

慢燃引線的原理是是盡量把引線內部火藥粉壓實,不留空隙,引燃速度就變的緩慢了。

軍工署反復測試,確保可靠。

引燃時間也可根據引線截下的長度大致估算。

木制彈托更簡單,只是設計理念的突破。

開花彈爆炸,硝煙彌漫

一口氣打了

20發后,眾士官生再次進入棱堡查看情況。

山坡上。

李郁扭頭對身邊的一少年笑道:

“張承業,你做的不錯。”

“謝陛下。”張承業喜滋滋,壓低聲音,“陛下,其實橫楔式炮閂我們也試制了一門。加工難度大,產量稍低,但能弄出來。”

“別急。我們不要遙遙領先,我們只求領先敵人一步。橫楔式炮閂和適用于重炮的螺式炮閂慢慢研究,即使成功,暫時也不必拿出來。”

“陛下圣明。”

山坡下

士官們開始了今日的第三門科目——土工作業,抵近攻打棱堡。

遠遠望去好似一群土撥鼠,鐵锨翻飛,塵土飛揚。

他們把坑道一直挖到盡量靠近棱堡的位置,然后架起臼炮。

一發發開花彈落入棱堡內,爆炸效果喜人。

而棱堡守軍的反制手段卻少的可憐,槍打不到,炸彈拋不到。只有同樣用臼炮才能達到不那么理想的殺傷效果。

教官站在棱堡城墻反復瞭望,不停指出哪一道坑道有人暴露。

在戰場,暴露就會被槍擊。

所以士官生們需要對坑道的深度和寬度做到心中有數。

總結就是:

火箭彈、開花彈、土工作業對棱堡都有效果。

但是,

開花彈是最適中的方式。

火箭彈費后勤,土工作業費時間。

軍官們可以根據戰場情況,自行決定選擇某一種攻城方式。

數年前和羅剎人的那場戰爭,讓吳廷意識到不能以打清軍的心態去打歐洲軍隊。

西伯利亞的棱堡是天底下最爛的棱堡。

即使這樣,

也給吳軍造成了不小損傷。

若是吳軍有朝一日需進攻地中海沿岸那些沃邦元帥的徒子徒孫設計的石頭棱堡,得死多少人?

縱然不愛惜士兵的生命。

18世紀的交通情況,吳軍遠征必定要走精銳路線,人海戰術是不現實的。

所以,武器要突破!理念也要突破!

李郁還提出了一個科目:

今日你是進攻方,明日你可能就是防守方。

矛要尖,盾要厚。

我若用火箭彈、開花彈、土工作業攻打,閣下作為守軍又該如何應對?

眾人瞬間傻眼。(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大清話事人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