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漢大司馬第624章封公道孤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季漢大司馬 >>季漢大司馬最新章節列表 >> 第624章封公道孤

第624章封公道孤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23日  作者:周府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周府 | 季漢大司馬 
兩漢時,爵位尚未濫發,實封的縣侯已是人臣之盛的標志,如蕭何、曹參、鄧禹等。

東漢末年,關內侯、亭侯雖被統治者濫發,但縣侯依舊有著較高的地位。

隨著南漢的建國,從非軍功者不得封侯,而改成不得封縣侯起,縣侯不再是人臣之盛的標志。尤其以關羽被劉備追封漢壽縣公開始,武將封縣公,實際上難以避免。

話雖如此,但江陵公的出現給眾人的沖擊依舊不小。在劉禪向外披露對霍峻的封賞之后,當夜張昭入宮求見劉禪,希望能收回縣公的封賞。

張昭以舊漢制為由,希望勸劉禪謹慎分封縣公,以免造成不好的影響。

劉禪不似老古董張昭,其表示爵位已經泛濫,縣侯都虛領了,已經無法滿足時代了。且如果不給更高的爵位,武將則缺乏北伐的欲望。

在劉禪那碰了一鼻子灰后,張昭向諸葛亮去了封書信,希望能通過諸葛亮去收回這個決議。

諸葛亮收到書信之后,向張昭回了封信。

在信中,諸葛亮表示霍峻對于漢室而言,有建鼎之功,無霍峻則無今之漢室。昔先帝之時,常感薄待霍峻,早時恨無法封以高官榮爵。而當下有了基業,豈能薄待功臣。

至于舊漢制度,諸葛亮認為制度是根據國家形勢而制定,不是國家非要執行舊制。過于循規蹈矩,不僅寒了武將們的心,更是會冷了那些后來者的心。

在推行侯—公制度上,諸葛亮無疑是支持的。不是因為他帶兵打仗了,而是熟讀歷史的諸葛亮已是察覺到時代洪流的前進方向。

實際上,在東漢建立之初,便出現縣侯貶值的現象。但那時主要是劉秀能打,劉秀常常是派將領輪流去攻略地盤,而不是抓著一個人單薅羊毛。

故而劉秀治下沒有出現龐大的軍功集團,得以讓他輕易地執行退功臣,進文吏這一政治措施。但先帝劉備類高祖劉邦,而非似世祖劉秀。

劉備顛沛流離到新野,沒霍峻謀劃下江東,不知會在新野呆多久。且他們這批老臣,哪一個不是追隨劉備在江東起家,然后建立基業,成為開國功臣。

漢雖開了國,但世上尚有魏國在。如不能革新舊時的爵位制度,又豈能滿足武將們的胃口。那些舍命出征的武夫們,追求著不就是留爵傳家嗎?

爵位不高,無法推崇武將。武將地位不高,日后則會形成文高于武的現象,那大漢武德又豈能充沛?

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屎。不可能讓狼吃著屎,指望他干著狼一樣的活。

勸完了張昭,諸葛亮擔心霍峻有心理壓力,不愿接受江陵公封號,特寫封書信與霍峻。

在給霍峻的書信中,諸葛亮先是贊揚了霍峻的品德,而后以子貢救魯人為例子,表示霍峻之功高崇,今或許不想接受縣公,但根據形勢來看,霍峻必須接受縣公。

因為以霍峻之功高,尚僅能受限縣侯,那么余者將領不僅會寒心,還會因爵位限制而喪失奮斗欲望。今為了后繼將領,也為了劉氏不虧霍峻,請求霍峻不可推辭進遷封公的詔書。

不得不說諸葛亮說的話太漂亮,將霍峻進遷江陵公之事,與滅魏關聯在一起,給霍峻一個完美的臺階下。

當然了,霍峻對受領江陵公心理負擔不大,在收到諸葛亮書信之后,霍峻更是在考慮以什么方式受領江陵縣公。畢竟作為第一個受領縣公的將領,霍峻是真沒什么經驗。

“昔有德者,行三讓以推王公之賞。都督既受縣公,當從舊時之禮,崇古人之德政。”劉忠建議道。

“三讓嗎?”

霍峻面露異色,在他的印象中,不是只有篡位者才會行三請三讓之事嗎?

“不然!”

蔣濟拱了拱手,反駁說道:“都督,今時豈能與往日同。縣公之爵為陛下所拜,如行三請而后受領之事,則示都督多有虛偽。故既是陛下所封,都督行臣禮受之即可,行請讓之事,有畫蛇添足之嫌!”

霍峻點了點頭,說道:“可從子通之語,陛下為君,某為臣。君賜臣爵,以褒我功,今不可不受!”

三請三讓太虛偽了,霍峻不樂意去弄。且今之江陵公又非是郡公,或是郡王,有了關羽追封縣公,以及諸葛亮的來信,霍峻基本沒什么心理負擔。

蔣濟面露笑容,說道:“都督將為縣公,今后見從屬當稱孤,而后道寡。無孤、寡不足以示都督之尊,江陵公之貴。”

侯有稱孤的資格,但因侯爵的泛濫,以及各種關系,尋常侯爵豈能稱孤而道寡。但公不一樣了,爵位的檔次上來了。如果還不稱孤道寡,則就無法彰顯公與侯的與眾不同。

有了蔣濟這句話的提醒,左右文武起身,向霍峻行大禮,沉聲說道:“參見江陵公!”

“快快請起!”

霍峻起身憑空虛扶眾人,說道:“今尚未受封江陵公,豈能越禮而稱之。我與諸君有同袍之情,今舊稱都督便好。”

說著,霍峻看向蔣濟,說道:“子通告與馬侍中,其代天子臨壽春,今欲如何操辦冊封之禮,聽其吩咐即可。如需調動兵馬,諸軍盡量配合。”

“諾!”

當夜,馬良親至府上,聊了下登壇封公的儀式,并奉上縣公冕服、禮樂。而后馬良向霍峻要了三千兵馬,告知其將在壽春城南,當著諸軍兵馬的面,冊封霍峻為公。

次日起,馬良率兵修土臺,三日而成。祭臺上布旗幟,而后擇吉時冊封。

九月庚辰日,吉時之日,宜冊封。

壽春南,封公之祭壇。

祭壇上,鼓笙而列,樂者將歌,旌旗飄飄。而祭壇被黑壓壓的軍士圍簇,其步卒之方陣猶如方塊,整齊而劃一。若不從祭臺往下觀望,幾乎是望不到邊。

為彰顯霍峻的武功,馬良得劉禪指示,冊封江陵公當日,至少要召集兩萬軍士參加冊封儀式。

有了命令,馬良本欲選兩萬人參與列陣。不料許多部將得知霍峻進封公,紛紛表示愿參與冊封儀式。今在淘選各部后,最終選三萬人在祭壇周圍列陣。

通往祭臺的階道左右,身材魁梧的甲士們持矛披甲,陳旗持矛,傲首挺胸而立。眾人臉上透露出自豪的神情,無不在說明他們與有榮焉。

霍峻從馬車上而下,今日的他未著公冠,僅著公爵冕服。在曲蓋、金鈇鉞的前后迎奉下,霍峻從容不迫抵達祭壇階梯下。

在霍峻踏上臺階的那一刻,祭壇上猛地熱烈起來。鼓樂喧天,笙歌聒地,鼓聲如雷,禮歌高亢,回蕩在祭壇四周。

順著階梯走上,霍峻下意識地回頭望了下方將士。卻見龐統、陸遜、黃權、蔣濟等江淮諸將悉數在列,以慶賀他受封江陵公。

回過頭,霍峻神情微微嚴肅,深呼吸口氣,趨步而上前。馬良下階而迎,而后同行上壇頂。

隨著霍峻至祭壇頂端,以羊、豕二牲為少牢禮,陳列于案幾上。秋風吹過,祭壇上代表公爵的旗幟獵獵作響。

在馬良的示意下,霍峻跪在蒲團,聽受馬良詔書的冊封。

“昔者曹操初興國難,覬覦以謀王室。先帝輾轉中原,流落荊、楚,遇君而開基業,此君之功也。而后孫氏侵我揚州,延及平民,君趨江翦寇以寧江左,此又君之功也。”

“曹操專用威命,南威江漢,君率聯軍以致討,克黜其難,破敵金口,復我之荊楚,此又君之功也。張遼奉從操命,肆于淮南,合肥之役,敵寇授首,克下江淮,此又君之功也。”

“遠征漢中,夏侯就戮,轉旋成都,威服劉璋,此又君之功也。……主喪國亂,曹丕憑恃其眾,稱兵江淮,當此之時,國無安時,君執銳師,精貫白日,奮其武怒,運其神策,致屆鐘離,大殲丑類,救我國家拯于危墜,此又君之功也。”

“壽春者古之都會,襟帶淮、汝,控引河、洛,得之者安,是稱要害。君督兵而討,雄圖克舉,宏略蓋世,此又君之功也。朕聞先王并建明德,封建稱藩,分之以民,屏蔽王室……。”

“錄尚書事、持節鉞、徐州牧、大司馬、江陵侯峻,恢我王略,惠漸邊氓。錄以上之功,以南郡之江陵,戶一萬八千六百五十一,鄉、亭、邑凡六十五座,悉授與君,封為江陵縣公。錫君玄土,苴以白茅;爰契爾龜,用建頉社。……余如從故!”

“臣江陵縣公峻,拜謝陛下!”

說著,霍峻雙手作揖,上身匍匐,頭叩地面三次,行三拜九叩之禮,以感謝劉禪的封賞。

“禮畢!”

馬良趕忙攙扶起霍峻,將詔書交予霍峻,笑道:“良恭喜江陵公,封建藩土,建設社稷。”

“有勞馬君了!”

霍峻盡量保持以往的態度,以免被人所記恨,

“江陵公,此乃藩國輿圖,及縣公印綬。”

馬良將江陵縣的輿圖與印綬交予霍峻,叮囑說道:“即日起,公可委江陵相以治縣,雜有大農、侍郎、四令等四十人治國。置妾六名,車前司馬10人,旅賁40人。除五十人外,縣不得興兵。”

封公受王者,一般都會有國家劃定的疆域,而這疆域會上畫在輿圖上。受封者,不能超過疆域治理,亦不能無故出藩國。

如霍峻來說,如果他以后沒有了官職,除非有劉禪的詔令,否則霍峻他是不能出江陵縣。在霍峻去世之后,也必須安葬在藩土里,不得出江陵縣安葬。

漢繼周之后,一旦涉及封建稱藩問題,全部是實封,而無虛封。但實封的同時,亦帶來限制,尤其是七國之亂后。受稱藩臣者,無皇帝詔令,不論生死皆不得出封國。

頓了頓,馬良補充說道:“然有不在此列者,即陛下所準部曲額標數目。君以上從吏人數,及兵馬人數不得有超。違者,需受漢律懲處。”

緊接著,馬良將之前忘記的七旒冕,為霍峻戴上,說道:“縣公者,配:金章、玄朱綬、綠紫紺、三梁冠、三采纂、九縫皮牟、八斿旗、七旒冕。如有超禮而戴之,亦受漢律處置。”

“善!”

馬良說了許多,霍峻撿重要的記下。之后還會有專門教授禮儀者,為他的臣下培訓。

霍峻戴正公冠,腰佩金章朱綬,趨步而至壇邊。居高臨下,俯視列陣的兵將,霍峻不禁心生豪邁,敬以軍禮。

“參見江陵公!”

“大司馬威武!”

“大司馬萬勝!”

沉寂的方陣似乎活了起來,向祭壇上渺小的人影,踴躍高呼,并行軍禮,以表對那個男人的尊敬!

《漢紀·霍大司馬世家》:“秋九月,高宗詔遣侍中馬良持節就壽春冊峻為江陵公,于城南設壇。為崇軍功,特列卒三萬,陳旗鼓戈甲,峻登壇拜受,成禮而退,將卒莫不踴躍焉。十月,始建宗廟。”


上一章  |  季漢大司馬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