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俠版水滸第三百零九章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仙俠版水滸 >>仙俠版水滸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百零九章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第三百零九章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07日  作者:任鳥飛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任鳥飛 | 仙俠版水滸 
正文卷

正文卷

收到花榮等人的增援請求后,江鴻飛在第一時間安排陳希真率領杜壆、盧俊義、孫安、史文恭和王進率領背嵬軍、踏白軍、破敵軍、游奕軍和勝捷軍前去燕京城增援。

此次增援,可就不用繞道固安,走三百多里了,而是可以直接走最近的路殺向燕京城,想必這一路之上也不會有多少阻兵。

算算路程,也就十多里遠。

雖說去增援的這五支馬軍也激戰了一宿,但這十多里的路程,他們就是再慢,路上遇到的阻力再大,有兩三個時辰也肯定就到了。

而這,只是江鴻飛派去燕京城的第一波援軍,等江鴻飛這里收一收尾,江鴻飛必然還會再派出第二波援軍,第三波援軍,直至大軍全部前往燕京城……

不說陳希真等人接到命令了之后,立即就率軍出發。

只說戰后統計:

此役,遼軍共死傷五萬余人,被生擒活捉了十二萬多人。

梁山軍繳獲完整可用的戰馬五萬七千四百多匹,傷馬死馬兩萬九千六百多匹,弓弩十七萬九千六百多張,箭矢六百七十四萬余只,甲胄十七萬九千三百余副,其余繳獲還在清點中。

而梁山軍自身的傷亡只有兩萬多一些。

很顯然,在這場關乎到國運乃至國家生死存亡的大決戰中,梁山軍取得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大捷。

江鴻飛下令,所得馬匹,皆用于馬軍擴建,所有馬軍,不論是具甲重騎兵,還是重騎兵,亦或是輕騎兵,全都從原來的三千人馬擴建到五千人馬,立即就行俵撥各將騎坐。

將大大小小的事情交代得差不多了,江鴻飛將后續的事情全都交給高梁、劉慧娘、朱武等人跟進,而江鴻飛本人則率領那些并沒有太參戰的兵馬直奔居庸關而去。

需要說明的是,臨出發之前,江鴻飛下令:等各軍休整完畢,讓劉锜和吳玠各率領一萬人馬前去奪取古北口和松亭關,路上再分別將檀州和景州攻下。另外,派岳飛前去奪取薊州,韓世忠前去奪取順州。

燕京城是燕地最重要的一座城池。

但只得燕京城,不得居庸關、古北口和松亭關,燕地這里仍舊屁都不是,也不比其它城池安全多少。

只有將居庸關、古北口、松亭關以及已經在水泊梁山控制下的金坡關和倒馬關全都控制在手上,才算是徹底堵上了胡虜從中路南下的所有通道。

而這其中又以居庸關最為重要。

要知道,燕地,沃野千里,北限大山,重巒復障,中有五關,只有居庸關可行大車,通轉饗,古北口、松亭關、金坡關都止通人馬卻不可行車,外有十八小路,盡兔徑鳥道,止能通人,不可行馬,隨便建一建軍寨,放幾百個人,防一防就行了。

正是由于居庸關在拱衛燕京的五關之中交通最為方便,因而也就成了進攻燕京的最佳路徑。

而且,居庸關形勢險要,是燕京的西北大門,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歷史上圍繞爭奪居庸關進而進占燕京而發生的戰爭層出不窮。

江鴻飛要想在燕京這里住消停了,必須得收復居庸關。

這也是江鴻飛剛在決戰中戰勝遼軍就馬不停蹄地去收復居庸關的原因之一。

當然,這肯定不是唯一的原因。

還有,燕京城既然被花榮他們打下來了,那么蕭普賢女肯定會調守衛居庸關的人馬去救援燕京城,這樣一來,居庸關必然空虛,因此會好打很多。

關鍵,居庸關的那邊可是還有完顏阿骨打親率的金軍主力。

要是江鴻飛不快點拿下居庸關,反而讓金軍拿下居庸關,那麻煩可就大了。

沒說的。

江鴻飛親率三四萬大軍來到了居庸關。

也不知道是不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江鴻飛人剛到居庸關,已經矗立了上千年安然無恙的居庸關其崖石竟然自崩,很多遼軍戍卒都被壓死,守衛居庸關的遼軍因此不戰自潰。

見到這無比神奇的一幕,梁山軍的將士在震驚過后,竟然在幾個反應快的人的帶領下,齊齊地沖江鴻飛跪拜:“天佑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此時,江鴻飛的隊伍中有王稟、李彥仙、趙立等從趙宋王朝那邊過來的宋將,也有趙鼎、仇悆、陳公輔等從趙宋王朝那邊過來的文官。

老實說,這些人為江鴻飛效力的原因很復雜。

他們有些是因為被趙宋王朝拋棄,而產生了逆反的心理的。

他們有些是因為家眷全都在江鴻飛手上,不得不為江鴻飛效力的。

他們還有些是因為,江鴻飛并不是要跟趙宋王朝開戰,而是要為漢民族收復燕云十六州,才選擇暫時為江鴻飛效力的。

當然,其中也有一些是因為,覺得江鴻飛英謨睿略,豁達大度,知人善任,初定水泊梁山,即替天行道,鏟除趙宋王朝的那些為富不仁的達官貴胄、豪門大戶、仕紳望族,給窮苦人分田、分糧、免債,消除固有的貧富差距,采用新制度,使民眾過上好日子,數年之間算無遺策,兵無留行,底定大業,才投效江鴻飛的。

不過,有一說一,這些人投效江鴻飛,或多或少,都帶有一些無奈,并不是打心底里心甘情愿為江鴻飛效力的。

可是現如今,江鴻飛先是收復了對漢人至關重要的燕地,又一到居庸關,居庸關這里便降下如此神奇的一幕。

這不由得讓人相信,江鴻飛是天選之子,必定能使天下混一,他的誕生就是為了救苦救難,而他們這些人跟對了人,正走在正確的路上。

再想想趙佶的昏庸,以及趙宋王朝的亡國之象。

關鍵,此時氛圍都已經烘托到這了。

王稟、李彥仙、趙立、趙鼎、仇悆、陳公輔等人,也只能隨波逐流地跟著這數萬人一塊跪下,高聲大喊:“天佑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江鴻飛不費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居庸關后,立即調工匠前來搶修居庸關,同時任命王稟為居庸關留守,給他撥了一萬精兵。

在此期間,江鴻飛也從留守的遼兵那里得知,蕭普賢女果真調蕭干率領居庸關的遼軍回燕京城救駕,蕭干在第一時間帶走了三千人馬前往燕京。

得知此事了之后,江鴻飛將馬靈叫來,讓他火速前去燕京城傳自己的旨意,讓他們小心蕭干,并準備接駕,自己稍后就去燕京城……

之前駐守在居庸關防備金軍的蕭干,在獲悉梁山軍已經攻入燕京城后,大吃一驚,他連忙集合三千騎兵,迅速馳往燕京城增援。

半路上,蕭干下令:所有人脫掉軍服上衣,裝扮成梁山軍的樣子。

居庸關距離燕京城僅有百里左右,快馬加鞭的話,僅半天時間就能走完這點路程。

所以,黃昏時分,蕭干便率軍來到燕京城西城門下,他令隊伍中的漢人向城門樓高喊:“我們是梁山軍援軍,快快打開城門!”

因為天黑光線暗的緣故,守城的梁山軍將士并沒有看出來,來的是遼軍,不是梁山軍。

當然,這主要是因為,花榮也求援了,推算一下時間,梁山軍的援軍真差不多該到了。

把守城門的梁山軍將士見城外來了大隊騎兵,以為真是援軍來了,他們高高興興地打開城門,準備落下吊橋。

可就在這時,遠處又來了一支人馬。

這支人馬也是三千人馬,他們更是打著明晃晃的梁山軍的旗幟,而且,把守城門的梁山軍將士仔細一看,后來的這支人馬中,還打著破敵軍的旗幟。

這一對比,把守城門的梁山軍將士才發覺先來的這支援軍有點不太像梁山軍啊。

再想想,同樣都是援軍,為什么來的方向不同?

關鍵,就在這時,一個手拿丈八蛇矛的大將突然駕云而來,他在空中就用傳音秘法朗聲道:“吾乃軍師陳希真,不要開城,那是遼軍!”

把守城門的梁山軍將士聽言,趕緊將已經打開的城門又給關上了。

蕭干大恨,他催促手下漢人:“快繼續叫門!”

這哪還能叫得開,任憑那幾個漢人叫破喉嚨,得到的也只有沉默和緊閉的城門。

蕭干大怒,他催動胯下的戰馬,一馬當先地率領手下三千遼軍迎向了破敵軍。

屠龍手孫安大笑:“來得好!”,立即一夾胯下寶馬,率領破敵軍迎了上去。

兩軍就在這燕京城下展開了一場公平地廝殺!

蕭干率領的遼軍,手持彎刀,如同狂風驟雨般向破敵軍沖去。

他們的戰術明確,意圖以勢壓人,一舉擊潰破敵軍。

孫安卻絲毫不懼,一聲令下,破敵軍如同捕食的狼群,嗷嗷叫著沖向遼軍。

雖然人數與遼軍相等,但剛剛取得決戰勝利的破敵軍,士氣卻遠超過遼軍。

兩軍交鋒,戰鼓隆隆,兵器相交,發出刺耳的金屬碰撞聲。

戰場上,塵土飛揚,戰馬嘶鳴,將士們的吶喊聲、慘叫聲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慘烈而壯觀的畫面。

再次交手,又一次看到梁山軍的勇猛,蕭干心中不禁生出一絲凄涼。

蕭干明白,這場戰斗多半要輸,就像他們北遼和水泊梁山之間的戰斗。

可蕭干不甘心,他明明已經這么努力了,為什么還要面對這樣的結果,一絲絲改變的可能性都沒有?

于是,蕭干揮舞馬刀,大聲吶喊著,試圖提振士氣。

見遼軍垂死掙扎,孫安都不用去鼓舞破敵軍的士氣,害怕被很快就會上來的背嵬軍、踏白軍、游奕軍和勝捷軍搶走這塊肥肉的破敵軍將士,緊握長槍,跟隨手握雌雄雙劍的孫安,一次又一次沖向遼軍。

遼軍雖然勇猛,但在實力和士氣都更強的破敵軍的猛烈攻擊下,急行百里的他們,還是自蕭干往下全都逐漸顯露出了疲態。

而破敵軍,雖然人數相等,但因為士氣高昂,戰斗力強大,逐漸占據了上風。

終于,在孫安的一聲令下,破敵軍發起了最后的沖鋒。他們如同下山猛虎,勢不可擋。

遼軍在破敵軍的沖擊下,瞬間崩潰。

更讓遼軍將士感到絕望的是,遠處煙塵滾滾,那是有上萬人馬出現的前兆。

蕭干看著已經無法挽回的敗局,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絕望,他知道自己已經盡力了,但最終還是敗了。

蕭干不甘地一嘆,帶著殘敗的遼軍,向北而去。

這一刻,蕭干想了很多,他覺得,他之所以輸了,根本原因不在他。

若不是耶律延禧昏庸,遠賢臣,親小人,不停地跑,不敢抵抗,以至于遼國形勢如此,他不可能輸。

左企弓曾對遼軍的戰斗精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他賦詩一首:

塞上烽煙起云天,鐵馬奔騰聲喧喧。不愧遼河英雄魂,一路凱歌喪敵膽。

蕭干忍不住去想,若是我自建一國,自己做主,是不是就能不再因為別人的過錯而失敗了?

蕭干想到了他的老家箭笴山,也就是古北口以北,奚族的聚居區。

奚族是個很古老的民族,屬于東胡系,南北朝時期稱庫莫奚,唐朝時比較強盛,分為五個部落。唐太宗征討高麗時,奚族大酋蘇支跟隨從征有功。唐武則天時期,奚族叛反,與突厥相表里,號稱“兩蕃”。奚族時而附唐,時而附突厥。唐朝為穩定東北邊境,對奚族采取安撫政策。后來,奚族遭到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打擊,遼太祖前后數次征討奚族,用了十余年時間,終于把奚族納入到契丹政權之內,成為遼國的后族。

雖然同屬遼人,但奚人不是已經走上末路的契丹人,他們還有數量龐大的族人,將他們號召起來,絕對是一股強大的力量。

沒錯,整體來看,箭笴山那里地域太過狹小,而且往東去不遠就是大海,北、西各縣都已被金軍攻占,南邊又要被水泊梁山占領,就像是一只口袋。

但那里山高林密,溝壑幽深,地形復雜,易守難攻,而且那里又是奚族區域,既安全又便于生存,還有機會發展壯大。

關鍵,他是奚王,回到了那里,他可以建立一支奚人王朝,然后率領奚人就像完顏阿骨打率領女真人一樣在草原上崛起。

想到這些,雖然遭到大敗,甚至可以說是全軍覆沒,但在逃過破敵軍的追殺后,面對只剩下數百人馬的局面,蕭干依舊談笑風生,一點也不見灰心的樣子,他大笑道:“既然大遼亡了,我,你們的奚王,將帶領你們去箭笴山重新打天下……”

(本章完)

如有侵權,請聯系:(##)


上一章  |  仙俠版水滸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