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俠版水滸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野震蕩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仙俠版水滸 >>仙俠版水滸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野震蕩

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野震蕩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09日  作者:任鳥飛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任鳥飛 | 仙俠版水滸 
正文卷

正文卷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只說梁山好漢剛攻打大名府時,那時大名府城還沒有被攻破,梁中書和蔡夫人也還沒有被捉,梁中書更沒有被石秀審問死,梁中書聽從聞達等人的建議,派人去附近州縣求援的同時,也派人去給蔡京送信,請蔡京催促各處迅速出兵救援北京大名府。

大名府附近的州縣本有心去救援大名府。

可誰都沒想到,梁山好漢一戰就打下了大名府城,根本不給別人救援的時間。

各州縣的主官再派出斥候、哨探前往大名府一探,很快就探明了,江鴻飛在打下大名府城了之后,并沒有隨便搶搶就跑,而是派大軍占據了各個關隘要道,擺出要迎戰各路援軍的架勢。

這讓那些準備等梁山軍撤走去大名府撿個大功的各個州縣的主官,一時之間全都不敢貿然出兵了,就是出兵,也是一天走一二里,再休息個三五日,以龜速向大名府進軍,力圖避免跟梁山軍交手。

而蔡京在收到了梁中書的求援信后,心下一驚,他是真沒想到,當初他迫于形勢而放過的那伙小小的賊寇,現如今已經猖獗到敢打大宋四京之一的地步了。

蔡京道:“賊寇安敢如此大膽,你據實匯報!”

來人跟蔡京說:“小人出來時,梁山賊首江衍已然率領眾賊寇將北京城圍了,此前李成、聞達兩位都監出戰,兩戰兩敗,折損了近兩萬人馬……”

蔡京聽完,不動聲色地說:“鞍馬勞困,你且去館驛內安下,待本相會官商議。”

來人又稟報道:“太師恩相,北京危如累卵,破在旦夕,倘或失陷,河北縣郡如之奈何?望太師恩相早早遣兵剿除這伙膽大妄為的賊寇!”

蔡京一揮袖子:“不必多說,你且退去。”

趙宋王朝的中央行政體制是二府三司制。

二府指中書門下(政府/東府)和樞密院(樞府/西府)。

三司指鹽鐵、度支和戶部。

宋初三省虛置,另設中書門下作為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辦公機構,掌握行政權。

樞密院掌軍政。

三司掌財政。

二府三司制將行政、軍政、財政等權分割,削弱了相權,加強了君權。

蔡京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相不假,但蔡京卻沒有調兵權,至少在名義上是這樣的。

有調兵權的是樞密院。

而目前掌管樞密院的正是,早年在西征唃廝啰王朝的過程中崛起,收復陷入吐蕃之手已達三百年之久的青唐地區,開邊幅員廣闊達三千余里,招降將領兩千七百余人,戶口七十余萬,讓趙宋王朝的邊境西過青海,直至龜茲國界,以太尉為陜西、河東、河北宣撫使,接著又命為開府儀同三司,領樞密院事、更九鎮、太傅、涇國公的大宦官童貫!

蔡京派親信去將童貫請來,跟童貫先溝通一下江鴻飛率領梁山軍兵圍大名府城的事。

童貫知道,大名府梁中書是蔡京的女婿,否則蔡京肯定不會操心此事。

這個面子,童貫肯定要給蔡京,畢竟,他還有事要求蔡京。

于是,蔡京和童貫聯袂去了樞密院,童貫召集三衙太尉都到節堂商議救援北京大名府一事。

童貫示意蔡京來說此事,他不介意。

蔡京才將江鴻飛率領梁山軍攻打大名府的危急之事詳詳細細地說了一遍,然后說道:“北京不容有失,失之,既有辱國體,亦會教河北生亂,影響巨大,誰有退敵良策盡可言之,又或者有何良將可退賊兵以保城郭亦可薦之?”

就在不久前,由于淮西的王慶鬧得太兇,都驚動了趙佶,趙佶親自下旨督辦,聲稱必須剿滅這伙賊寇。

蔡攸以為這是一個撈取戰功的大好機會,便親率數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奔赴淮西,結果被王慶打得丟盔卸甲逃回京城。

有蔡攸那個例子在前,誰還敢輕易接下這個苦差?

而且,蔡攸有趙佶照應,戰敗了,喪師辱國,可以不予追究,別人可沒有趙佶這么好的朋友。

關鍵,很多人都聽說過,王慶只是四大寇當中的后起之秀,江鴻飛卻是四大寇之首。

王慶都這么能打了,江鴻飛豈不是更厲害?

所以,面對蔡京的詢問,眾官互相廝覷,各有懼色,沒有人接這個茬。

有人可能想問,趙宋王朝已經弱到了這種地步?連伙匪寇都沒有人敢去打了?

怎么可能。

這幾年之所以讓水泊梁山、龍虎山、房山這些賊寇做大,真不是因為趙宋王朝沒有實力剿滅這幾個山頭,而是因為趙佶、蔡京、童貫君臣志不在剿匪這點小事上,而在收復燕云十六州這件大事上。

當年,收復青唐地區了之后,趙佶、蔡京、童貫這鐵三角隱隱有了自宋初以后趙宋王朝最有作為君臣的樣子,當時舉國歡騰,朝野轟動,親自率兵完成這一壯舉的童貫更是威名四揚。

如果趙佶君臣能繼續那個勢頭,哪怕他們及時收手,那么他們肯定能躺在功勞簿上被人永世傳頌。

可趙佶君臣并不甘心止步于此,他們還有更遠大的政治抱負!

——他們想要收復被黨項人分裂出去的西夏,他們還想要收復趙宋王朝歷任皇帝都心心念念的燕云十六州。

趙佶君臣不僅敢想,他們也敢干。

前幾年,經過之前幾代人的努力蠶食,童貫終于率領西軍奪取了西夏的橫山地區。

這橫山地區對于西夏而言,就相當于遼國的燕云十六州,產糧、產兵、產馬、經濟重地,還是防御天險。

之前趙宋王朝之所以收復不了西夏,就是因為橫山地區在西夏之手,使得趙宋王朝好幾次都因此功虧一簣。

而在趙宋王朝奪取了橫山地區之后,西夏就等同于一個脫光了的美人一般,趙宋王朝再使把勁,就能把她給干了。

可等趙宋王朝把褲子都脫了,遼國的皇帝耶律延禧竟然出面“調停”,也就是以出兵威脅趙宋王朝,不讓其收復燕云十六州。

——耶律延禧名義上的女兒耶律南仙是當代西夏皇帝李乾順的皇后,西夏又是遼國的屬國,所以遼國嚴重偏幫西夏。

這讓趙佶君臣大恨不已!

奈何,當時的趙宋王朝如果真被遼夏兩國夾擊,說不準就有滅國的風險。

沒辦法,趙佶君臣只能捏著鼻子跟西夏議和,放棄了收復西夏的良機。

議和過后,童貫奉趙佶的命令前去遼國出使。

在遼國,童貫結識了一個叫馬植的漢兒。

馬植對童貫說,在遼國的北方,女真人崛起了,建立了金國,正在大肆吞并遼國的疆土,并給趙宋王朝出了一個聯金滅遼收復燕云十六州的策略。

童貫將馬植帶回趙宋王朝,引薦給趙佶。

馬植又將聯金滅遼收復燕云十六州這個計劃獻給了趙佶。

想到可以跟欺壓了趙宋王朝多年的遼國報仇雪恨,還能收復趙宋王朝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沒能收復的燕云十六州,如果這件事真做成了,那他趙佶就會成為僅次于趙匡胤的趙宋王朝最有作為的皇帝,趙佶就不禁蠢蠢欲動。

于是,趙佶給馬植改名為趙良嗣,并按照趙良嗣出得聯金滅遼收復燕云十六州的策略,反復派人從海上去遼東與金國接觸,商量兩家聯合滅遼,瓜分遼國的疆土一事。

經過多年的溝通,宋金兩國已經快談妥聯合滅遼一事了。

目前階段,趙佶和童貫的心思全都放在了此事上,正在計劃這個百年大計,哪有心思管幾個賊寇,尤其是在之前他們還沒有鬧出太大的動靜情況下。

目前階段,蔡京也是支持聯金滅遼收復燕云十六州這個計劃的,自然也知道,趙佶和童貫正在為這個計劃做準備,只等跟金國談妥最后的爭議事項,就將開始實施這個計劃。

在這個緊要的關頭,趙宋王朝最能打的軍隊,也就是西軍,是不能輕易動的。

要不然,伱以為田虎在童貫的眼皮子底下蹦跶得那么歡,童貫為什么沒有收拾他,只因童貫已經看不上這點小功勞了,更不想因剿匪而消耗西軍的戰力,一心準備去打國戰,使他童貫的名字徹底名留青史。

蔡京很清楚這些,也支持童貫的想法,所以他也不想大動干戈,只想先將此事給壓下去,等一兩年后,童貫收復了燕云十六州,挾大勝之威回來,就這幾伙蟊賊,還不是輕輕松松就剿滅的?

可蔡京沒想到,童貫手下的西軍不動,其他人竟然都不敢接他這個話茬。

不得以,蔡京只能又問了一句:“無人可為國分憂?”

見還是無人出列,步司太尉背后轉出了一個人。

此人乃是衙門防御保義使宣贊。但見:

宣贊生的面如鍋底,鼻孔朝天,卷發赤須,可以說是丑得不要不要的了。

先前,宣贊曾因對連珠箭贏了番將,郡王一時興起,便將宣贊招做女婿,故而人呼宣贊為丑郡馬。

誰想郡主嫌宣贊丑陋,懷恨而亡。

郡王大悔,與宣贊不再來往,宣贊也因此不得重用,只做得個兵馬保義使。

童貫知道郡王討厭宣贊,所以故意打壓宣贊,賣好郡王。

這使得宣贊一直郁郁不得志。

此時,見無人敢接解大名府之圍這個差使,覺得這是個機會的宣贊,忍不住出列道:

“小將當初在鄉中,有個相識。此人乃是漢末三分義勇武安王嫡派子孫,姓關名勝,生的與祖上關云長相似,使一口青龍偃月刀,人稱大刀關勝。現做蒲東巡檢,屈在下僚。此人幼讀兵書,深通武藝,有萬夫不當之勇。若以禮請他,拜為上將,可掃清水寨,殄滅狂徒,保國安民。”

蔡京聽罷大喜,差宣贊為使,赍了文書,連夜星火前往蒲東,禮請關勝赴京計議。

話休絮繁。

只說宣贊領了文書,帶上三五個仆人,騎了快馬,不到一日便來到了蒲東巡檢司前下馬。

正趕上大刀關勝和井木犴郝思文在衙內論說近來江湖上所發生的大事以及古今興廢之事。

聽衙役來報,說有東京來的特使要見巡檢,關勝忙與郝思文聯袂出來迎接。

各施禮罷,關勝和郝思文將宣贊請到廳上分賓主落坐。

“賢弟久不相見,今日何事遠勞親自到此?”關勝問。

“兄長可聽說了,梁山賊寇攻打大名府一事?”宣贊不答反問。

關勝義憤填膺道:“為兄與郝思文賢弟剛剛還在說此事,一伙賊寇竟膽敢攻打我大宋四京之一,欺我朝中無人乎?!”

宣贊說:“小弟正因梁山草寇攻打北京一事而來,小弟在蔡太師跟前一力保舉兄長有安邦定國之策、降兵斬將之才,特奉朝廷敕旨,太師鈞命,禮請起行。兄長勿得推卻,便請收拾,與小弟一同赴京。”

始終郁郁不得志的關勝,聽罷大喜,與宣贊說:“我這個兄弟姓郝,雙名思文,是我拜義弟兄。當初他母親夢井木犴投胎,因而有孕,后生此人,因此人喚他做井木犴郝思文。這兄弟十八般武藝,無有不能。得蒙太師呼喚,一同前去報國,不知可否?”

宣贊道:“此正值朝廷用人之際,一并前去,必有一個好前程。”

因為救援北京大名府的事相當急,宣贊催促關勝和郝思文快些啟程。

關勝和郝思文不敢怠慢,忙安頓老小,然后引了十幾個關西親信,收拾刀馬盔甲行李,連夜跟隨宣贊起程。

一行人在路上急行了一夜,于次日清早到了東京汴梁城,然后徑直來到蔡京家門前下馬,請人去通報。

門吏轉報蔡京得知,蔡京有請。

宣贊引關勝、郝思文直到節堂,拜見蔡京,然后三人立在階下。

見關勝,堂堂八尺五六身軀,細細三柳髭髯,兩眉入鬢,鳳眼朝天,面如重棗,唇若涂朱,蔡京便生喜愛之情,問道:“將軍青春多少?”

關勝答道:“小將三旬有二。”

蔡京又問:“梁山草寇圍困北京城郭,請問良將,有何妙策,可以解其圍?”

關勝稟報道:“久聞草寇占住水洼,侵害黎民,劫擄城池。此賊擅離巢穴,自取其禍。若救北京,虛勞神力。乞假精兵數萬,先取梁山,后拿賊寇,教他首尾不能相顧。”

蔡京大喜,與宣贊說:“此乃圍魏救趙之計,正合吾心。”

隨即請童貫調撥山東、河北精銳軍兵一萬五千,教郝思文為先鋒,宣贊為合后,關勝為領兵指揮使,步軍太尉段常接應糧草。犒賞三軍,限日開拔。

這邊,關勝、宣贊、郝思文剛領命離開。

那邊,突然有好不容易才從大名府來到京城的人亟報:“稟太師,北京城破,梁中書被殺,蔡夫人被賊首江衍強行收入后院……”

蔡京暴怒:“你說甚么?!!!”

(本章完)

如有侵權,請聯系:(##)


上一章  |  仙俠版水滸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