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長劍第六十六章 鴻篇巨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晉末長劍 >>晉末長劍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六十六章 鴻篇巨著

第六十六章 鴻篇巨著


更新時間:2024年10月13日  作者:孤獨麥客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孤獨麥客 | 晉末長劍 


神龜七年(323)正月是疫情高峰。

平陽城東新建起的凈土寺內,佛圖澄正在主持儀式。

溫嶠唉聲嘆氣地坐在一旁,心情低落。

在晉陽追隨劉琨多年,早已見慣了生離死別,但人被疾疫帶走,依然讓他心情沉重。

離他最近的一具棺槨里躺的是王裒。

前梁國御史左丞,因年老體邁,一年前致仕,留在平陽開館收徒,教化胡漢門生。年前突然染疫,臨死前請停棺于凈土寺地宮,待來年疫散后歸葬青州。

梁王同意了他的請求,并賜冥器、資費若干,著歸葬時沿途官府給予便利。

司空劉翰亦在一旁。

他與王裒相識不久,但志趣相合,短短幾年內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故來送老友最后一程。

“劉公,大王說瘟疫之屬甚多,并不止一種病,此番疫起,是為何病?”溫嶠聽著法師們的念經聲,只覺焦躁,遂問道。

“時人皆言疫,實不知何病也,老夫亦不知。”劉翰搖頭道:“咸寧元年(275)冬月大疫,洛陽死十萬人,慘不忍睹。如此酷烈,恐非病也。”

溫嶠一愣。

“疫,役也,有鬼行役也。人——都被鬼拘去當役徒了,此為一說。”劉翰用平靜的語氣說著毛骨悚然的事情:“故疾疫起而巫者貴,而今平陽城中‘尸注’、‘鬼注’之符價比千金。”

溫嶠忍不住皺眉,道:“巫者多欺世盜名之輩。有人棄醫藥,往事神,潛心鉆研,仍不免死。然臨死之際,不恨棄醫,而恨事巫之晚也。豈不可笑?”

劉翰輕嘆一聲,不再多說。

年輕時他也如溫嶠這般,熟讀《傷寒雜病論》等醫書,但經歷了幾次大疾疫后,他茫然了。

咸寧元年那次,朝廷也召集醫者,商議對策,然后派遣官員,巡視疫情,發放醫藥,掩埋死者,但光洛陽一城仍然死了十萬人……

發下去的藥沒用啊,部分染疫而活者與其說是靠醫藥治好的,不如說是身強體壯,硬扛過來的。

再往前,三國時好幾次征戰,都因為軍中疫病,士卒大面積死亡無疾而終。

真以為大家都是傻子呢?不知道治病?事實上各種辦法都試過了。

醫書上記載的藥方是最先用的,當疫病依然無法控制,人大面積死亡的時候,人們絕望了,開始求助巫術、星象。

另外,君主開始納諫修過、祭祀神靈,不管有沒有用,樣子總是要做的。

最有效的辦法其實還是隔離。

年前梁王下令:“官員家中有疫,染疫三人以上者,不得至衙署;染疫一人以上者,不得入宮城;百姓家中有疫者,皆別送一地,施藥救治,家人不得探望。”

又令:“清理被褥,勤于洗沐,灑掃庭院,見鼠蜱蚤者盡速撲滅。”

劉翰自然知道這些命令,他只是機械地讓家人照做,但究竟有沒有用,他心里真的沒底。

年紀越大,見得越多,他越信玄學。

人真的太脆弱了,之前活生生的一個人,眨眼間就病得起不了身。

篤信儒學的他,以前不太看得起放浪形骸的士人,現在算是有點理解了:世道如此,不如及時行樂。

“庾元規曾與我提起咸寧那場大疫。”溫嶠突然說道:“庾氏染疫,庾袞二兄俱亡,次兄臥床,父母諸弟皆出次于外,唯袞不忍二兄無人照顧,自言‘袞性不畏病’,遂親自扶持,晝夜不眠,其間還撫柩痛哭,為死于疫病的另外兩位兄長守靈。疫勢止歇之后,家人回返,二兄病愈,袞亦無恙。如此,或許只要盡孝心、行義事便可身不染病?”

劉翰聞言茫然。

孝悌在疫病面前真的有用嗎?

藥石無用,孝悌恐怕也無用,什么都無用,或許只有求神拜佛才有用——求神拜佛是劉翰年輕時最嗤之以鼻的事情,但當你經歷了無數絕望之后,就會動搖,就會懷疑一切。

“噹……”地宮外響起了鐘聲。

溫嶠、劉翰恍然驚醒。

不知不覺間,法事已經結束了,鄴城大德佛圖澄法師業已離開。

昏暗的地宮之中,只留下了一具具棺槨。

其中有官員,有軍將,也有捐建此寺的地方富戶,皆停靈于此。

偌大的地宮都塞滿了,外間又會有什么不一樣呢?

這是一場劫難,無分貴賤。

文才如建安七子,也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團滅”五人,且分處各地。

溫嶠、劉翰二人齊齊嘆了一聲,出得地宮,歸家去也。

值此之際,當與家人好好團聚,因為或許下一刻他們中就有人要離去了,沒有任何征兆。

螽斯則百堂內,邵勛在一張紙上寫寫畫畫。

他一直覺得瘟疫這種說法太籠統了,從醫學角度而言,流行病總有具體名稱吧?

他不太懂醫學,絞盡腦汁,也只在紙上寫下了天花、霍亂、鼠疫、瘧疾、傷寒、血吸蟲病、結核病等流行病名——他沒有寫上流感,因為這玩意什么時候出現不太清楚,但大流行真的很晚了,一戰才是流感的“高光期”。

寫完這些疾病后,他劃掉了天花,因為病癥不符。

血吸蟲病劃掉了,地區不對,病癥也不符。

瘧疾劃掉了,因為沒出現打擺子的現象。

結核病也不像。

最后又劃掉了霍亂,因為沒有大規模腹瀉。

那么就只剩下鼠疫和傷寒了,或許還有其他,但他實在想不起來。

至于傷寒,似乎也有腹瀉癥狀,他不太確定,而且他讓人盡量喝熱水——這在此時其實并不容易,因為柴禾是要成本的,燒水也要費時費力,你下達命令是一回事,實際執行則是另一回事,穿越者一個人也沒辦法。

邵勛最后在鼠疫上面圈了圈,面色凝重。

草他大爺,不會真是這個吧?但他卻不知道鼠疫的具體癥狀——這病在明末時大流行,其時也被稱為“瘟疫”,不過醫學發展到那會,已經有所進步,瘟疫也有了細分,鼠疫被稱為“疙瘩瘟”,因為患者皮膚隆起,“嘔血死”。

邵勛研究了半天,毫無頭緒,最后只能抓住最根本的東西,傳染病防治三要素: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其實,他之前下達了一系列命令,都是基于這三要素來的。

只不過真搞不清楚具體是什么病,只能讓掩埋尸體(火化做不到)、消滅鼠蜱蚤等。

至于隔離染疫者,減少接觸,都是為了防控疫情。

另外,官府也采買了不少醫藥發放,有沒有用不知道,數量也是嚴重不足的,因為這年頭有病不治的人占大多數,草藥“產能”只夠富裕人群消費。

所有能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只能聽天由命。

至少,他治下的官僚機器還算是有活力的,他有信心比原歷史上少死人。

呃,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是邵勛認為最重要的是,但對此時社會上絕大多數精英來說,最重要的則是——

《請施仁政疏》,作者庾琛,內容:“……水旱害人,疾疫相繼,蓋教化未感于生靈,精誠未通于天地……當偃武止戈,蠲免糧帛……”

庾琛之外,太保潘滔請雪冤獄。

左軍司王衍認為國中“人事失宜”,應“檢視過失”、“虛心納諫”。

尚書令裴邈引用《左傳》中的“山川之神,則水旱癘疫之災,于是乎禜(yíng)之”,認為應“祭祀神靈”,舉辦規模浩大的儺禮來驅逐鬼邪。

最后一條讓邵勛差點爆粗口,直接駁回了。

隨后,他又突然想到,駁得了裴邈,駁得全天下之人嗎?

裴邈為何這么說?因為天下很多人就是這么認為的,他們認為這是對的。

這就是時代風氣、社會背景、全體百姓的三觀,你想一個人來改變這些?

人力有時窮,或許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一些正確的決策,盡可能挽救更多的人,從一點點細微之處改變,就已經不錯了。

“來人。”邵勛喊道。

殿中令史吳離、侍中羊曼從隔間走了進來,行禮道:“大王請吩咐。”

“給丞相傳令,將太常、少府醫官析出,并置太醫署。”邵勛說道:“太醫署首要之務,乃編纂《風土病》一書。”

“何為《風土病》?”羊曼問道。

“天下諸州分列,每一州多發之病,謂之當地風土病(地方性流行病)。”邵勛說道:“疾疫勢歇之后,令太醫署至各處刺訪,詳細載錄風土病高發時節、病癥以及防治之法。每一種病都要列個病名,我不想看到‘瘴癘’、‘瘟疫’這種不清不楚的統稱,給我細一點。羅列較多且確證無誤者,吾不吝金帛、官爵賞賜。”

羊曼一聽,愣住了。

這種書需要集天下之力編纂,只有君王才有這種能力推動。

可一旦編成,將是不得了的鴻篇巨著,對天下的影響極為深遠。

編完之后,一郡發一本,從此以后,地方官員們可參照此書,判斷時疫到底是什么病,做到對癥防治——即便治不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防——不至于像無頭蒼蠅一樣亂來。

此舉不知道可挽救多少人的命。

羊曼深施一禮,道:“臣遵命。”

(今日三更,第一更到,第二更待明日中午。票速來。)


上一章  |  晉末長劍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