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廠。
“馬廠長,馬廠長,部隊那邊要招標了!重型高機動性通用戰術車輛!咱們廠生產的斯太爾,那可是最正宗的,咱們……”主抓銷售的楊和平興奮地跑了過來:“這可是一個難得的好機會,只要有了部隊訂單,咱們廠就能打開更大的銷路!”
廠長馬繼民掃了楊和平一眼:“沒錯,部隊是要招標了,99年的閱兵,車輛型號太混亂,不過,你覺得咱們有希望?”
“當然有,要說造重型汽車,咱們才是最專業的!當年,咱們可是造出來了全國第一輛重型汽車黃河JN150,填補了國內重型汽車的空白!”楊和平開口。
黃河廠,位于東山省,歷史悠久,1930年就開始創建,到了解放后,更是迎來了一個大發展的時期,尤其是在1960年,研制出來了黃河JN150,這可是第一輛重卡!
不過……那些都是過去式了啊!
馬廠長的臉上帶著苦笑:“沒錯,以前咱們是比較輝煌,但是現在……你覺得咱們比得過太平洋集團?”
日子不好過啊!
太平洋集團生產的重卡,性能太強了!哪怕比其他的重卡貴十來萬,客戶還是喜歡去買太平洋集團的重卡,所以,斯太爾滯銷了!
“都是太平洋集團……”聽到馬廠長這樣說,楊和平頓時就充滿了抱怨。
“唉,其實也不能怪太平洋集團,畢竟,他們走高端路線,咱們走低端路線,還是能分開不同客戶的,只是……”馬繼民的臉色難看,太平洋集團的打擊,其實還不是大的,關鍵還是兄弟單位的短視!
當年,為了解決國內缺輕少重的局面,相關部門出國考察,種種原因下,最終成功地把奧地利的斯太爾重卡技術引進過來。
為了更好地消化吸收,國內把幾個重卡廠聯合起來,搞了個重汽聯營公司,主機廠除了有黃河廠之外,還有老區廠和山城廠。
這充分說明了當時的領導,思想還不夠解放,沒有充分考慮到市場競爭的要求,三個廠開始像是親兄弟,共同消化吸收,但是很快,就變成了三個廠相互競爭,尤其是,相互壓價!
想要提高市場競爭力,最簡單直接的方式,就是降價!
降價換市場,那是不可取的,因為會導致工廠的利潤大大減少!
“最重要的問題,還是因為這個重汽聯營公司,相互牽絆,相互制約,導致咱們的生產成本根本就降不下來。”主管技術的副廠長劉東堯開口:“如果我們能分開單獨干,絕對不會像現在這么被動!”
太平洋集團發展得這么快,還不是因為制度的優勢!
“是啊,咱們得找個機會,向上級建議,讓咱們獨立出去單獨干!咱們只要把坊柴要過來,那咱們重卡廠絕對能第一個扭虧為盈!”楊和平說道。
馬繼民望著窗外,默默無語。
想要改制,哪里有那么容易啊!
老區廠。
“從客戶的反饋來看,咱們的斯太爾有太多的不足了,臥鋪雖然已經加寬到了六百毫米,但是客戶反饋還是不夠大,而且,駕駛室密封不嚴,經常漏風,尤其是走爛路的情況下,駕駛室里一層土,人家太平洋集團的重卡,那駕駛室里就是干干凈凈。”
工程師王永光繼續介紹:“當然了,客戶反饋最強烈的,還是發動機動力不足,目前,咱們使用的斯太爾WD615發動機,只有240馬力,在滿載的情況下,慢如蝸牛,上坡的時候如果停了,那根本就沒法重新起步。”
廠長趙德柱皺著眉頭:“是啊,咱們想要擺脫現在的困境,那就必須要研發新的產品,不過,咱們這邊沒發動機,只有變速箱,咱們……”
當年,主機廠只有三個,同時,其他的配套部件,也是由不同工廠來繼承的,坊柴負責WD615發動機,配套的九擋變速箱,則是由老區這邊的陜齒來生產的。
這邊沒發動機的配套廠,他們就算是想要改進,也沒這個能力啊!
就在此時,有人急匆匆地跑了進來:“廠長,好消息,部隊那邊要招標了,三代重卡軍車!只要能競標成功,以后軍隊采購,就能吃獨食!”
會議室里眾人頓時就興奮起來。
軍車!咱們老區廠,那可是專門造軍車的!
老區廠在1968年建廠,歷史雖然不悠久,但是,他們是在承擔著國家重要使命的前提下建廠的!
當年,拉大炮的軍車都是從蘇聯老大哥手里買回來的,六十年代很特殊,雙方鬧翻了,老大哥不賣了,那拉大炮的軍車怎么解決?
靠人不如靠自己!
國家決定,抽調首都汽車廠的一部分員工,前往老區,組建老區汽車廠!
1968年建廠,1970年,延安牌SX250就打造出來了,從此開始了重卡生產,而且,專門供應部隊。
之所以能這么快,其實這車就是貝利埃軍車的仿制品,不過,老區廠生產的車子,質量過硬,軍隊很喜歡,延安二百五的大名,頂呱呱!
所以,在他們眼里看來,這部隊要招標,軍車就該是他們的肉!
“要招標了?有具體要求嗎?”王永光立刻開口。
“在二十噸總重量的情況下,零到四十公里每秒的要求在十秒內完成,在公路上,四十到八十公里每小時的加速能力,也要求在十秒內完成……”
所有人都傻眼了。
部隊要求的重型高機動性通用戰術車輛,是十噸級以上的,具體來說,越野情況下,能運個十來噸就不錯了,加上自重,二十噸左右的總重是個合適的指標。
但是,卻對機動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王永光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氣:“這要求,怕不是得需要五百馬力的發動機。”
“沒錯,變速箱也得自動擋,手動換擋沒這么快。”
這就扯淡了!
會議室里的眾人,頓時就是一片驚呼。
“部隊這分明就是好高騖遠,要這么強的能力干啥!”
“沒錯,這就是雞蛋里挑骨頭!”
“咳咳。”趙德柱開口了:“部隊是瞄準未來戰爭的,他們提的要求,我們得想辦法滿足,大家伙想想,該怎么做,比如說,五百馬力的發動機和配套的自動擋變速箱,我們要怎么解決?”
“目前在國內,也只有太平洋集團能生產,我們得從他們那里采購。”
這是唯一的選擇!
趙德柱嘆了口氣:“是啊,得從他們那里采購,那他們如果競標呢?”
所有人都是臉色難看,如果太平洋集團參與競標,他們這個專門給部隊提供軍車的重卡廠,豈不是得倒閉了?
“不行,我們得去抗議!”
趙德柱的臉色難看,目光掃過眾人,抗議?抗議有個屁用啊!還是想想老區廠的未來該怎么辦吧!
山城廠。
當年面臨著北方入侵的威脅,在最悲觀的推斷中,半壁江山都會淪喪,所以,各種重工業都需要轉移到三線城市,山城汽車廠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上馬的,而且,僅僅選址,就經歷了一番波折。
第一次報上去,嫌棄靠山不進山,第二次選址,又是進山不進溝,一直折騰了三次,才選了個最適合三線生產的廠址,外面絕對發現不了。
不過,在市場經濟時代,這種山區的汽車廠,運輸成本高,天然就沒啥競爭力,幾個廠區呈三角形布局,充滿了時代特色。
第一輛紅巖CQ260,就這樣在山溝溝里制造出來了,當時就是這個山溝里的一個齒輪廠試制成功的,后來也覺得不太合適,就搬遷到了更開闊的廠區來制造。
不過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這種車輛的年產量就是兩位數,最極端的1973年,全年就生產了一輛。
用腳趾頭也能想出來,那個時候制造,就和后世的老巴一樣,完全靠手搓卡車!
好在,進入八十年代,山城汽車廠開始了新生,在斯太爾技術還沒有到來之前,他們就在引進的德國曼恩3320卡車技術的基礎上,研制出來了國產第一代大馬力重型卡車CQ30290,為了滿足大馬力發動機的需要,他們還引進了康明斯K系列和NH系列柴油發動機技術。
按照當時的環境,肯定不能建立一個合資企業了,所以,引進的只是技術而已,1981年1月25日,作為六五計劃中發動機的重點引進項目之一,康明斯就和山城汽車廠簽署了協議,可以用許可證生產的方式,生產康明斯的10升到50升的大馬力柴油機。
在這次開了個好頭,才有接下來二汽和康明斯的合作,才有了之后康明斯發動機在東方的遍地開花。
不過,只引進生產許可證的方式,那必然也是有很多問題的,畢竟,有了技術資料,不代表就能生產出來。
所以,到了后來,山城汽車廠引進斯太爾技術的時候,匹配的也是WD615發動機,康明斯發動機還沒法穩定可靠地工作,更沒法滿足軍隊的需求!
“咱們作為組裝出來第一輛斯太爾的廠家,必須要參與競標!”
“沒錯!不就是要大馬力發動機嘛,咱們有!咱們的康明斯K19發動機,就能滿足需要!”
康明斯的K系列發動機,命名方式簡單直接,后面的數字直接代表排量,比如說常見的燃油發電機,K38就是38升排量,K50就是50升排量,想要功率高,那就提高排量唄!
這K19發動機,具體排量是18.9升,已經能輸出450馬力的動力了,雖然說還沒有達到五百馬力的門檻,但是,部隊的要求又沒說具體多大馬力,對標美國佬的那款軍車,不也才447馬力?
“是啊,發動機有,不過,想要提速快,還是得上自動擋,這大功率的AT變速箱,可不好找啊!”
“找美國啊!艾利遜公司有各種各樣的變速箱,總有一款能滿足咱們的要求!”
下面人議論紛紛,山城汽車廠的負責人徐志遠卻是眉頭微皺。
“廠長,怎么了?”
“咱們的確有相關技術,但是,這些技術不成熟啊!就拿這K19發動機來說,用在燃油發電機上,一直恒定功率運轉,都會出問題,更不用說用在汽車上,油門反復變化,這……”
“技術不成熟,咱們可以提升技術啊!”工程師史向陽開口:“初期的樣車,咱們可以用進口的康明斯發動機,等到后期再替換也不遲!聽說那邊的K19發動機,已經有渦輪增壓的版本,最大功率能達到六七百馬力……”
“是啊,有了型號,咱們才能研發下去,一定能把相關的發動機搗鼓成熟的!那就這樣,以這些動力為基礎,以美國軍車的外形為我們的軍車外形,一定要霸氣,咱們拿著這個設計圖去競標!”
首都。
“什么?三大重卡廠,只有一個決定來競標?”秦鋒有些驚訝地看著李潤柱,目光中滿是不可思議。
“沒錯,不知道為何,黃河廠和老區廠都沒有來競標,這些廠子,居然連競標的勇氣都沒有了。”李潤柱說道:“不過,這樣正好,你們也少一些壓力,競爭對手少,到時候咱們也能快刀斬亂麻地否定掉其他方案,選擇你們廠的產品。”
“或許是其他廠覺得就是來陪跑,所以就不參加了呢。”李潤柱旁邊,一名軍官開口。
秦鋒皺著眉頭,思考了片刻,然后開口:“該不會是他們自顧不暇吧?這三大重卡廠,目前盈利能力如何?”
“三大廠,加一起,年產量能有兩三萬輛吧。”李潤柱說道:“具體數據,咱們也不清楚。”
“三個廠子,才兩三萬?”秦鋒驚訝,咱們一個奔馳重卡廠,年產量還十萬輛呢!
上不了規模,那就無法降低成本,那也就不會有太多的利潤,還怎么良性發展?
聽到秦鋒的話,李潤柱嘿嘿一笑:“這已經不少了,進入九十年代之前,他們加起來都不夠一萬輛。”
別的不說,山城廠,1989年,全年不過生產了兩千輛重卡而已,還是很多車型一起生產的結果。到了2000年,山城廠的年產量也才不過五千輛。
“那這三個廠之間,矛盾大嗎?”
“據說最近一兩年,因為利潤低,打價格戰,彼此之間的矛盾沖突很大。”
“唉,強扭的瓜不甜,該放手就放手,相關部門要是能放手,讓他們單飛,或許其中幾個廠還能發展壯大,這樣繼續牽制下去,或許都得垮了。”
雖然太平洋集團強大了,但是,只有他們一個廠,不夠啊!
李潤柱眼前一亮:“你這想法不錯,等招標的時候,可以和相關部門領導說說。”
“我?不太合適吧?”秦鋒搖頭:“清官難斷家務事,分家永遠都沒公平的方法。”
在后世,九十年代后期,三個重卡兄弟才過不下去了開始分家,然后鬧了很多戲碼,尤其是以黃河廠和坊柴最為激烈,相互打了很多架,最后各自分開干各自的,然后,都發展起來了。
老區廠半死不活,好歹還算是能維持下去,這山城廠,最倒霉,落得個被收購的命運,山城的紅巖變成了上汽紅巖。
“好,不說這些了,你們有設計方案了嗎?拿來給咱們看看!”李潤柱泄漏消息是次要的,主要的,還是看看這車子的設計,他要先睹為快。
競標是需要經過很長時間的,也有復雜的步驟,現在進行的是第一步,也就是設計招標,看看誰的設計好,誰的設計成熟,如果這一關都過不去,那后面再花錢,就是妥妥的浪費了。
“有。”
李潤柱接了過來,看到的第一眼,就有些好奇。
“這車頭不是直接抄襲美國的,而是全新研制的?這車頭合適嗎?”
美國的車輛,車頭呈現一個尖角的方式,玻璃向后傾,車頭下半部分也向后傾,正面只有一個很窄的豎直前臉,這樣做的目的可不僅僅是提升車輛的通過性,更是提升防護能力,萬一有子彈打過來,很容易把它反彈出去,和傾斜裝甲的原理很像。
而眼前這軍車,車頭前臉是豎著的,擋風玻璃向后傾斜一些,雖然看著更霸氣,但是好像少了一些先進的防彈理念。
“按照軍隊的要求,車子需要能防備7.62毫米子彈直射。我們只要用自己生產的鋼材就能輕松擋住,所以,還做那種結構干什么?那樣設計的最大缺點,就是駕駛室必須要加高。”
“為啥?”
“否則駕駛員沒地方放腳。”
擋風玻璃向后傾斜沒事,這車頭底部也向后傾斜,你讓駕駛員的腳怎么塞?難道盤著腿開車?
那就只能抬高駕駛室,這樣一來,駕駛室的重心就升高了,也沒必要搞那么高,低一點,好跳車啊。
李潤柱仔細地品味了一番,覺得好像有道理,然后,繼續看向設計圖:“你們的駕駛室后面,沒有散熱器?”
美國佬的軍車駕駛室后面,有個巨大的散熱器,是給液力變矩器用的,駕駛室后面很多空間都被浪費了,導致車斗很小。
秦鋒笑了笑:“等著人家的機槍來打嗎?”
散熱裝置肯定要有,但是,沒必要搞得那么明顯啊!好歹要塞到備胎里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