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國,132廠。
滿頭白發的屠老,笑呵呵地陪同著秦鋒,參觀著己方的飛機生產線。
“目前,我們的梟龍戰機訂單還有一百多架,按照每年組裝二十架的進度來算,大概還需要五年的時間。”屠老滿臉興奮地介紹著:“當然,這主要還是因為在國外設立了生產線,分走了一部分訂單,當然了,由于國外的生產線只是總裝線,很多零件還是要從我們這里采購的。”
現在的屠老,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在退休之前,能夠看到自己千辛萬苦地推動的一個項目,終于到了開花結果的時候,怎么能不高興。
七十年代后期,他們開始出口殲七戰機,也在嘗試殲七戰機的改進,經過了風風雨雨,這款殲七的最強改款,終于算是開花結果了。
秦鋒點頭:“梟龍戰機的市場前景很大,以后還會有更多的訂單,不過,這款戰機也得不斷改進,讓它具備更強的性能。”
屠老眼前一亮:“怎么改?”
“發動機上,我們已經能自己生產渦扇十三發動機了,但是這款發動機只是RD33的仿制品,有很多落后的地方,現在,我們該使用在渦扇十二上預研的一些技術來改進渦扇十三,讓它擁有更強的性能,最大推力如果能達到九噸,那就更好了。”
梟龍只是一款輕型機,使用的RD33發動機的仿制品,最大推力只有8.3噸,推動梟龍其實是有些力不從心的。
現在,渦扇十三已經成熟,接下來,就該是改進了!
在改進的時候,當然要借鑒渦扇十二。
國內長時間來,一直都缺乏合適的發動機,在這個領域里,也在孜孜不倦地努力著,首先研發的大推,渦扇六失敗了,繼續上馬渦扇十,力爭將心臟的問題解決了。
同時,中推的研發,也在起步,尤其是當獲得了F404的樣機之后,就參考它研制了渦扇十二。
雖然有參考對象,但是,渦扇十二的研發是按照正規的流程來進行的,比如說7級高壓壓氣機,從第四級開始,一級級地研究,屬于正向研究的產品,不用說現在,哪怕是后推二十年,也是國內唯一真正掌握的高壓壓氣機。
同時,上面使用的燃燒室,采用特殊的緊湊環形,是從RB199上得到的經驗,比F404的燃燒室還短一半,三級風扇的設計接近F404.
總之,這是一款先進的中推。
可惜,沒趕上好時候,因為國家要搞經濟建設,所以,軍費的投資越來越少,在92年的時候,一番權衡,居然把渦扇十二給下馬了!省出來的經費用來支持606所的昆侖。
昆侖是啥?一款落后的渦噴發動機!計劃用來給殲七和殲八當替代動力,還是爭氣機殲八3的預定動力。
但是,搗鼓了多年,最后裝上飛機的時候,因為經常噴零件,根本就沒有部隊敢用,殲八3更是沒有走到最后,就無疾而終了。
至于昆侖,搗鼓了多年,宣傳是最先進的渦噴,卻一直都停留在試車臺上!
其中原因是很多的,比如說,昆侖是606所搞的,這是國內航空發動機研發的老大哥,昆侖也是他們手頭最后的項目,沒有這個項目,他們606所就要散伙了。
而渦扇十二,則是624所的項目,他們背后的力量,沒有606的多,所以,就這樣被下馬了項目。
如果上級領導不是為了權衡,拉606所一把,而是把有限的資金投給渦扇十二,那么,國內將會出現一個正向研發的先進發動機,連渦扇十都比不上。
沒錯,渦扇十也是攢出來的,一兩年工夫就上了試車臺,然后各種問題,各種改進。
渦扇十二是一級級研發的,在攢發動機之前,就用了十來年的時間來研究,看上去慢,走的卻非常的穩。
現在,聽到秦鋒的話,屠老點頭:“沒錯,發動機的確是咱們的大難關,利用渦扇十二的技術來改進渦扇十三,一定能讓這款發動機擁有更強的性能,九噸只是短期目標,以后或許還能搞到十噸!”
在后世,這個項目就是渦扇13E,至于性能,有的說是達到了10噸,也有的說法是9.5噸,不管如何,肯定比現在的渦扇十三推力要強勁。
“至于航電系統,我們目前正在研制更加強大的航電設備,最高配的版本,甚至可以上主動相控陣雷達,別看機頭的空間小,實際性能不會輸于中型機,甚至是重型機,當然了,價格也會上漲,更適合土豪。”
氮化鎵材料已經成熟了,利用這種材料制造的雷達,哪怕天線直徑只有六百多毫米,搜索距離也能超過一百公里!
別看咱們是輕型機,但是性能絕對不會低,畢竟咱們有先進的電子技術!
“至于機體方面,要進一步降低雷達反射面積,這個進氣道,就可以利用DSI進氣道來改進……”
美國的F35是全世界第一款使用DSI進氣道的,僅僅是個鼓包,就解決了附面層隔離板的問題,而且還因為是鼓包,能擋住后面的發動機葉片,所以隱身性比較好。
但是,這東西不是誰都能學的,鼓包的外形至關重要,設計很講究,加工要求的精度很高,所以,除了美國之外,就只有東方掌握了,梟龍,殲十,殲三十一,都在用這個東西。
現在雖然才九十年代,但是,咱們的計算機技術發達,或許也能搗鼓出來呢?
就在秦鋒滔滔不絕地介紹的時候,鄧小龍走了上來:“秦總,屠老,上級傳來消息,法國的陣風戰斗機,已經飛過了我們邊界線,正在高原上空飛行,預計還有兩個小時,就能到了!”
“嗯,來得還真快!”秦鋒說道:“咱們準備準備,該去迎接他們了!”
秦鋒之所以來到132廠,絕對不僅僅是來看梟龍戰機的,主要是為了迎接陣風戰斗機,按照之前達成的協議,要讓法國人把陣風戰機飛過來,看看這款戰機的先進性能,才可能和法國人合作改裝。
法國人的動作太迅速了,接到消息,一個星期的時間,就把陣風戰斗機給飛過來了!
當然,陣風的航程不足以支撐這么遠的距離,它首先飛到狗大戶那邊,做了一番表演,又飛到了阿三那里,進行一番賣弄,這才飛到東方來。
反正都是出來一次,干脆多忽悠幾個客戶。
秦鋒看了一眼外面,想到了什么:“宋老他們呢?也快來了吧?”
“嗯,咱們來了!”外面傳來了一個爽朗的聲音:“這可是個難得的好機會,咱們當然得來看看,再說了,也不遠,走幾步的事情。”
走幾步?
秦鋒看向說話的宋老:“多少步?”
“一兩千步吧,咱們就是從隔壁車間過來的。”
隔壁車間!秦鋒反應過來:“還在繼續造原型機?”
“沒錯,為了加快試飛進度,目前在制造第四架原型機,這架原型機進行了一些改進,更加完善,秦總,要不要過去看看?”
想要研制一款先進的飛機是不容易的,需要有設計團隊的辛勤工作,同時還需要有大批的原型機來試飛。
一般來說,第一架原型機是用來首飛的,第二架原型機最悲催,一輩子也上不了天,造出來之后,就會用來進行靜力試驗,受一輩子的壓迫,最后還會在壓力下解體。
第三架開始,都是為了加快試飛進度的,畢竟只有一架,難以完成所有的試飛科目。
至于后續要多少架,那就看項目的資金了,殲十一共造了七架原型機,老毛子的蘇27則是造了十幾架,不過,殲十在試飛中,從未發生過機毀人亡的重大事故,這是三代機中很少見的。
現在,已經進行到了第四架原型機,殲十的試飛是很快的,距離定型服役,也就不遠了。
秦鋒很是興奮:“好啊,咱們過去看看!”
“秦總,法國人……”
“還有兩個小時呢,咱們不著急。”
忽悠法國佬把陣風戰機飛過來,其實就是想要給宋老他們開開眼界,看看己方的殲十和陣風究竟有什么區別。
由于陣風是雙發,在很多性能上沒法比,比如說超音速巡航,陣風的M88發動機,不開加力就能提供5噸的推力,兩臺就是十噸,這樣一來,不開加力,就能飛超音速,還能達到1.4倍音速。
和三姨夫對比一下就知道了,三姨夫不開加力的最大軍用推力還不到8噸,少了兩噸的推力,就只能飛亞音速。
至于打開了加力,陣風擁有15噸的最大推力,而三姨夫只有12.5噸,差了2.5噸,力大飛磚,動力不夠,所以肯定在性能上有欠缺。
但是,欠缺的動力,可以從飛控上找平,要說鴨式布局,咱們的絕對是最先進的!
歐洲聯合戰斗機臺風是遠距耦合,鴨翼只用來當撬動機頭的舵面,陣風是近距耦合,鴨翼只用來給機翼拉渦流。
咱們的是中距耦合,既能撬動機頭,又能拉渦流,咱們的氣動布局才是最牛的。
屠老去忙著迎接的事情,秦鋒和宋老一起,來到了另一邊的廠房,這里面的工位上,04架次的殲十正在有條不紊地打造之中。
秦鋒的目光一下子就放在了機頭上,在機頭右前方,伸出來了一個管子,這是多了個空中加油管?
在秦鋒的記憶中,不用說殲十的原型機,就連早期生產型號,也沒有空中加油管的,現在的04架次就帶這個管子,是不是有些早?
看到秦鋒在看加油管,宋老介紹:“目前,咱們國家已經能制造大客機了,空軍和海軍也就不缺空中加油機了,所以,上級指示,咱們要盡快完成空中加油實驗,殲八的空中加油很難,咱們的飛機需要輕松一些。”
原來還是自己的原因!C910出來了,可以當空中加油機用,所以,海空軍都希望通過空中加油的方式,來提升戰機的作戰半徑!
從國土防空向攻防轉變,這是重要一環!
不過……看著眼前的這個空中加油管,秦鋒忍不住開口:“這個管子,吹過風洞嗎?”
“當然吹過,咱們經過吹風洞確定出來的最佳外觀,可以大大降低空氣阻力。”
別看這樣一個小小的管子,在加裝之后,破壞了原來的氣動外形,增加了不少阻力,就拿殲八來說,原本能飛過2馬赫,有了空中加油裝置之后,最大速度就降低到了1.5馬赫以下。
“那么,噪音測試過嗎?”
“噪音?”
這個大家伙還真沒考慮過,宋老目光復雜地看向秦鋒:“秦總,這個噪音大嗎?”
“我認為,可能會很大。”
這可是相當大的!
后世,殲十不加受油裝置,座艙內最大噪音是110分貝,這已經讓人很難承受了,不過,等安裝了加油裝置之后,噪音就增加到了123.85分貝,這還是座艙給隔絕了一部分!座艙外最大噪音達到了140分貝!
怎么解決?上隔音耳罩!
誰能想到,沒解決噪音問題,反而連電臺的聲音都聽不到了。
最后只能從受油管上想辦法,至于什么辦法……
“圓形的油管是不行的,噪音會相當大。”
“這個……殲八受油管在設計的時候,用的是橢圓形,還增加前傾角度,我們可以學嘛?”
秦鋒搖頭:“可以考慮一下剖面設計成翼面形狀,上面相對厚度百分之五十,下面相對厚度百分之三十七,中間拉線過渡。”
這是殲十受油管的最終解決方案,座艙最大噪音下降到了115.5分貝,只比沒受油管的增加了5.5分貝,法國佬能做到的也就是6分貝左右,這個問題才算解決。
“秦總,您這樣說的方案,加工起來很難啊!”
圓管,橢圓管,都能用普通材料和普通的加工工藝,現在這形狀,怎么加工?
“用鈦合金精密鑄造,你們要是做不出來,交給咱們。”
“好,那咱們吹風洞,試試效果,如果效果好,就正式采用!”宋老點頭。
雖然秦鋒是個外行,但是每次提出來的意見,都非常有效,既然秦鋒說了,那就得試試!
“可惜,機頭沒空間,否則的話,改成可收放式的受油管就好了。”旁邊一名工程師開口。
蘇27這類戰機,機內空間很大,是不是就不用空中加油了?
當然不是,它也有空中加油管,只不過,是可收放式的,不用的時候,收到蒙皮內部。
這種就不用考慮正常飛行時候的噪音問題了,還能降低空氣阻力,但是,機頭沒地方,那就沒法裝!
只有重型戰斗機能這么干,中型的大部分都是固定的,法國佬的陣風也是固定式的加油管。
“是啊,暫時做不成,不過以后……咱們可以搞機背加油。”秦鋒說道。
軟管加油技術簡單,但是有很多缺陷,比如加油速度慢,比如考驗飛行員的對接技術等等,全球大部分國家都在用軟管,只有美國空軍用硬管。
在加油機的屁股下面裝在硬質加油管,尾部坐在加油員,等受油機過來,就把管子一番調整,最終戳進受油機機背上的受油管里,整個過程,受油機的飛行員等著就好。
加油速度快,對飛行員的技術要求低,是最合適的空中加油方式。而且,這還不需要專門搞個機頭部位的受油管,在機背上開個口子就行,更加簡單。
看完了加油管,秦鋒又看后面,不知覺中,時間就過去了。
“秦總,法國人馬上來了!”鄧小龍再次提醒。
“再等等,我再看看后機身……”
天空中傳來了飛機的轟鳴。
法國佬過來,不單單是一架陣風,還伴飛了一架C130運輸機。
同時,當這兩架飛機進入東方領空的時候,兩架殲十一迎了上去,進行全程伴飛。
此時,兩架殲十一在空中盤旋,陣風戰斗機對準跑道,首先降落下來,然后是C130運輸機。
秦鋒和宋老等人坐著一輛天夏三輪,風馳電掣地來到機場,終于趕上了陣風戰機滑向停機坪。
宋老目光灼灼地看著陣風戰機。
和米格29一樣,這是一款雙發中型戰斗機,和己方的殲十一樣,這是一架鴨式布局的戰機,不過由于是雙發結構,所以它整體設計和己方的有很大的區別。
比如說,進氣道在兩肋,這樣前起落架就能和機身主受力框架連接,能夠承受艦載機彈射起飛的沖擊力。
不過,己方的沒必要,畢竟國內已經有了殲十一,北方所還在測繪仿制T10K,暫時還輪不著殲十當艦載機,更何況殲十還是單發結構。
機翼下方和機腹,三個巨大的副油箱格外顯眼。
很多人批評米格29腿短,其實,歐洲的戰機也不例外,法國的陣風為了能讓飛機的性能更強,機內燃料并不多,所以,平時飛行,就得掛三個大號副油箱,至于轉場飛行,就更是如此了。
陣風戰機停穩之后,座艙左下方,一個精致的舷梯自動展開,慢慢釋放,座艙蓋打開,飛行員優雅地從上面下來。
這個逼,裝得的確夠一百分的水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