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第330章 鄧允恒:臥槽,受刺激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330章 鄧允恒:臥槽,受刺激了!

第330章 鄧允恒:臥槽,受刺激了!


更新時間:2024年05月04日  作者:二蛇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二蛇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南寧建筑設計院。

雙方寒暄過后,鄧世榮便說道:“黃院長,我這次過來主要是想跟你們說一聲,我資金已經籌集到位,縣城那一棟房子的其他樓層也可以開始裝修了。”

黃院長微笑點頭道:“行,我這邊早就做好了準備,隨時可以派人過去裝修。”

鄧世榮叮囑道:“黃院長,這裝修和打造家具所用的木材,必須是海南黃花梨、紫檀木、金絲楠木這三種木材,這個一定要根據我的要求來,不要給我搞錯了!”

他對于后世的木材了解不算多,只記得海南黃花梨、紫檀木和金絲楠木這三種木材比較珍貴。

所以家里裝修和打造家具所用到的木材,他跟建筑設計院簽訂裝修合同的時候,就指定要對方用這三種木材,這也是七層樓需要砸200萬下去的主要原因。

黃院長道:“放心吧鄧老板,我們一定會嚴格把控,絕對不會出任何差錯。”

鄧世榮點了點頭,隨即又跟黃院長討論起五岳廣場的裝修。

其他樓層的裝修鄧世榮心中都有現在的方案,就是五樓的豪宅裝修他還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裝成什么風格比較好。

他最中意的自然是后世所說的新中式裝修,那個裝修風格既具備古風,又兼具現代化,而且壽命長,即便再過幾十年,仍然不會落后,之前跟建筑設計師提到的中西合璧,就是類似這樣的風格。

但中西合璧,那是集中西方之長,然后融合在一起。

而新中式裝修,是以我國傳統文化為核心元素,輔以現代設計理念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裝修風格,它是通過燈光效果來呈現中式韻味,兩者之間是有著本質區別的。

然而,這中式裝修理念,要到本世紀末才會出現,然后一步步的走向成熟,如今的建筑設計師連這方面的設計理念都沒有,鄧世榮也不知道對方能不能把握住這中式裝修的精髓,把他想要的效果給呈現出來。

在跟黃院長說完一二層的裝修后,鄧世榮便跟他說起了第五層的豪宅裝修:“黃院長,這第五層,我是準備裝來自己住的,這裝修風格我暫定為新中式裝修,主要是以我國傳統元素……”

鄧世榮把他所理解的新中式裝修跟黃院長說了一遍,末了才問道:“黃院長,不知道這裝修風格,你們建筑設計院能不能把它給設計出來?”

黃院長本身就是建筑設計師,自然第一時間就理解了鄧世榮所說的新中式裝修是什么風格了。

這個跟之前雙方合作的古風裝修又不太一樣,之前各個朝代的古風裝修,那是真正的仿古裝修,人置身在那個裝修環境中,就好像真的穿越回到各個朝代一樣。

而這個新中式裝修,就是用現代化的設計把古風元素給呈現出來,有那個古風韻味就行,不拘于用什么形式去表現。

聽懂的黃院長便點頭說道:“鄧老板,我明白了,你這個新中式裝修我直接幫你設計,等設計效果圖出來了就交給你過目,你不滿意那我就重新設計,直到你滿意為止。”

鄧世榮高興的說道:“好的黃院長,那就這么說定了,一二樓的設計效果圖你也讓其他建筑設計師把它設計出來,還有外墻的整體裝修效果也要有,等效果圖都弄好了,咱們再談價格。”

這又是一個大單啊,黃院長心中真的非常高興。

眼前這位鄧老板那真的是財大氣粗,建五岳廣場花了368萬,博白縣城的裝修花200萬,如今這五岳廣場的裝修雖然還不知道具體要多少錢,但如果按鄧老板所說的那樣去裝修,肯定不會低于200萬,甚至更多。

加起來就是七八百萬。

這個年代,集體拿出七八百萬不奇怪,但私人拿出這個數,就有點恐怖了。

總之,黃院長接觸過那么多國人,目前這位鄧老板的財力,是穩穩排在第一的。

這樣的大老板,黃院長當然要跟對方打好關系,接下來的設計他一定要用心搞,必須設計出讓對方滿意的裝修方案。

接下來,雙方又聊了一些細節問題,看看時間不早了,鄧世榮才告辭離去。

在家過了七月十四和三兒子一起出發京城,等鄧世榮再回來的時候,已經快到八月十五了。

以前的八月十五,村里家家戶戶都吃豆腐過中秋節,那個時候的生活條件比較困難,豆腐對于農村人來說已經是極其美味的菜肴,能吃上一頓豆腐,比后世吃上一頓海鮮大餐還要滿足。

因為生產隊都會種黃豆,每年家家戶戶都能分到數量不等的黃豆,這黃豆大家平時都是藏著掖著,輕易不會拿出來吃,也就只有到八月十五這種節日,才舍得拿一些出來吃。

那個時候豆腐基本都是自己做,如果懶得做的人家也可以用黃豆按比例去跟別人換。

而在滾豆腐(就是把豆腐煎過之后再用水煮的意思)的時候,如果哪家有條件放上一些粉絲,那味道真的就絕了,當天能吃到把肚子都快要撐爆。

現在,遠一點經濟條件仍然不太好的村,村民們仍然堅持八月十五吃豆腐的習慣,而在那耶村這個習慣已經漸漸被放棄了。

畢竟這兩三年來,吃豬肉對于那耶村的村民來說都不稀奇了,豆腐更是想什么時候吃就什么時候吃,這讓大人小孩都期待的習俗自然而然的就被淘汰掉了。

今年的八月十五鄧世榮一家沒有在縣城過節,而是選擇回到那耶村去過。

去年在縣城過八月十五的時候,鄧世榮就琢磨著以后等孫輩大了,再陪他們一起搞搞自助燒烤,過個比較有意思的中秋節。

不過,那都是以后的事情,現在搞燒烤太費事了,今年中秋鄧世榮打算帶孫子孫女搞一道非常美味的小吃——蝦公籺。

蝦公籺是兩廣非常具有特色的小吃,男女老少都喜歡。

炸蝦公籺來過中秋,既可以下酒,又有一點自助燒烤的那種樂趣,還是非常有意思的。

于是,白天的時候,鄧世榮便忙碌起來。

主要是要制作炸蝦公籺的模具勺子,把模具勺子制作好又要準備制作蝦公籺的材料。

等圓圓的月亮升起來之后,鄧世榮便到木棚外面架鍋開始生火熱油,把準備好的制作工具與食材都端到外面去,同時吩咐大女兒道:“阿珍,伱多煲一些涼茶,吃蝦公籺最容易上火,不喝涼茶可不行。”

鄧允珍點頭道:“知道了,我煲了一大鍋,幾十個人都夠喝的了。”

小冬兒和冬子一直跟在爺爺屁股后面,看著爺爺忙這忙那的。

此時,見火已經燒起來了,小冬兒便一臉期待的問道:“爺爺,這蝦公籺還要多久才能吃啊?”

鄧世榮笑道:“快了快了,等油熱了,爺爺就放下去炸,幾分鐘就可以吃了!”

小冬兒和冬子聞言,便眼巴巴的看著油鍋,他們都沒吃過蝦公籺,也不知道蝦公籺是什么東西,只是聽爺爺說很香很好吃,姐弟倆就一直期待著。

張秀萍見兒女一左一右的蹲在他們爺爺身邊等吃,不由得笑著拿了兩張小凳子去給他們坐,然后叮囑道:“你們兩個等會吃了蝦公籺一定要喝一碗涼茶,要不然就不準吃,知道沒有?”

“知道了!”

姐弟倆答應得非常干脆。

此時,鄧允珠、鄧允華、鄧允恒三人也拿著小凳子圍了過來,看著父親操作。

這炸蝦公籺,不僅僅是吃著香,看這炸的過程也非常解壓。

只見鄧世榮左手拿起一個模具勺子,右手拿起一根尺子一樣的竹片,把調好的米漿用竹片挑到模具勺子上,并把它抹平整,再從旁邊拿起兩只清洗干凈的小蝦按到勺子里面,然后就放到已經燒熱的油鍋里面慢慢炸。

接著,如法炮制,一個個模具勺子便下了油鍋。

炸了一會待蝦公籺定型了,就拿起模具勺子,往油鍋邊上一磕,那蝦公籺就非常絲滑的掉入鍋中,這空出來的模具勺子又可以抹上米漿繼續下鍋炸,這樣周而復始,鍋里的蝦公籺便越來越多。

然后,鄧允珠就拿著一雙筷子,開始給那些脫離了模具勺子的蝦公籺翻身繼續炸。

很快,前面下鍋的蝦公籺開始被炸得兩面金黃了。

鄧允珠就用筷子一個個夾起來,在鍋邊瀝干一下油,就放到旁邊那個干凈的竹籃里。

蝦公籺的成品如下圖:

小冬兒見狀急得團團轉,喊道:“小姑姑,快給我,那個是我的。”

冬子不甘示弱,跟著喊道:“我的,那是我的。”

小冬兒兇巴巴的說道:“我先說的。”

冬子雖然有點怕姐姐,但美食當前,該爭的還是要爭,硬著頭皮道:“我也說了!”

鄧允珠見狀哈哈大笑道:“別急啊,現在還燙著呢,等涼一下再給你們吃,你們兩個也不用搶,這里多著呢!”此時,張秀萍已經拿著鹽過來了,見姐弟倆那急不可耐的模樣,叮囑道:“你們兩個聽好了,一人最多只能吃三個蝦公籺,誰要是吃得快的話,沒了可不準再要哈!”

“啊?”

小冬兒聞言嘟起了嘴巴,不樂意的問道:“媽媽,為什么只能吃三個呀?”

冬子伸出他的手掌,蠻橫的說道:“我要吃五個!”

張秀萍說道:“因為吃多了會上火的。”

小冬兒現在已經上幼兒園大班了,腦瓜子靈活的她立刻就接話道:“我們一會不是要喝涼茶嗎?喝了涼茶就不會上火了,爺爺你說我說的對不對?”

鄧世榮笑呵呵的接話道:“對,喝了涼茶就不上火了,爺爺給你們作主,今晚你們想吃多少個就吃多少個。”

他今天閑著沒事搞這個,就是為了讓孩子們開心一下,自然不會限制他們不準吃,再說小孩子原本就不像大人那樣吃點熱氣的東西就上火,現在又配上涼茶一起吃,那就更加不會上火了。

別看小冬兒還不滿五歲,但聰明的她可是知道爺爺在家里說話是最管用的人,見爺爺批準她吃,她當即眉開眼笑,高興的歡呼道:“哇,爺爺你真好!”

此時籃子里已經有了好幾只蝦公籺了,張秀萍拈起一點鹽均勻的撒在這幾只蝦公籺上面,然后拿起其中兩只,給兒女一人一個,說道:“行了,既然你爺爺批準你們吃,那你們就吃吧!”

姐弟倆接過香噴噴的蝦公籺,已經沒有心思說話了,湊到嘴里就咬了起來。

這蝦公籺的火候,可以根據各人的口感來定。

喜歡吃口感軟糯一些的,那炸熟了就可以撈出來了。

如果喜歡吃外酥里嫩的,那就炸久一點再撈出來。

如果喜歡吃香脆的,那就炸到整個蝦公籺變色,這種是最香的,咬起來嘎嘎脆,味道極佳,唯一不好的就是上火指數爆表。

現在小冬兒和冬子吃的,就是外酥里嫩的,這種小吃也不愧是大人小孩都通殺的小吃,姐弟倆這一吃就完全停不下來了,嘴里不斷的嚷嚷著說好吃,太好吃了!

鄧允華跟鄧允恒也忍不住了,見大嫂已經把鹽撒上了,一人也拿起一只吃了起來。

很快,一只又一只炸好的蝦公籺起鍋,各種火候的都有,鄧允泰、張秀萍、鄧允珍等人也都圍了過來,還端來了酒和涼茶,大家一邊吃著蝦公籺一邊賞月,大人時不時的喝上一口酒,沒成年的就喝涼茶,一家人可謂是其樂融融。

鄧允泰現在的商業嗅覺也不是幾年前能比的了,吃著這又香又脆的蝦公籺,說道:“我覺得誰要是到縣城去擺個小攤賣這蝦公籺和涼茶,應該都能賺得到錢。”

鄧世榮笑道:“不是應該能賺到,而是肯定能賺到,這東西的成本不高,一鍋油能用好久,涼茶的成本就更低了,到縣城東圩擺個小攤,大錢可能賺不到,但一個月賺個幾百塊錢還是輕輕松松的,甚至破千都有可能。”

鄧允泰雖然意識到這門小生意應該能賺到錢,但也沒想到會這么賺錢。

一個月幾百塊或者破千,對于現在的他們來說都不算什么,畢竟他們夫妻倆經營的永佳超市,一個月隨隨便便都有幾萬塊錢的利潤。但想想在幾年前,鄧允泰一天到晚在缸瓦廠做工,辛辛苦苦一個月下來,也就兩百多塊錢的工資。

就這,已經是很多人都為之羨慕的工作了,比村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收入都高。

如今幾年時間過去,盡管賺到錢的人比幾年前要多得多,但一個月幾百塊錢的利潤,仍然是無數家庭夢寐以求的收入。

就不說現在了,哪怕再過十幾年,這個收入對于農村人來說仍然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期,深圳那邊有些工廠一個月也就四五百塊錢的工資,而且一天工作都是十二個小時以上,就這都能吸引到農村不少的打工仔,更別說是現在了。

張秀萍心中微微一動,問道:“爸爸,你說這生意,在我們龍潭圩做的話,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鄧世榮說道:“如果在龍潭圩做的話,那就沒必要天天做,專門做圩日的生意,以你們龍潭圩的龐大客流量,一個圩日下來賺個幾十塊錢應該是不難的。”

他這可不是隨便說的,龍潭圩作為博白排名前三的大圩,客流量是僅次于縣城與沙河圩的,每一個圩日的趕集人數高達27000人以上,哪怕只抓住百分之一的客人,這生意都能大賺特賺了。

張秀萍心中盤算了一下,龍潭一個月有六個圩日,一個圩日能賺幾十,那一個月也有小幾百的收入,而且這工作又不辛苦,可以說是非常好的一門生意了。

到時可以跟母親說一聲,她要是有興趣的話,可以讓她圩日的時候去龍潭圩擺個小攤,撿點零花錢。

反正,現在她大哥二哥的孩子都不小了,不用母親再怎么帶。

在張秀萍思忖著這個事時,鄧允珍也暗暗記在心里,她有穗豐飯店在,自然不用搞這種小生意,不過她很快就要嫁人了,到了夫家之后,用這種小生意去籠絡丈夫的那些親人,也是可以的。

因為一個蝦公籺并不大,哪怕是冬子這個小家伙,都能一口氣吃掉五個,順利完成了他一開始提出來的要求。

而小冬兒更是吃了六個,才停了下來。

等他們不吃了,張秀萍才說道:“記得剛才答應媽媽的話,要把這碗涼茶給喝完哦。”

這姐弟倆剛才答應得倒是爽快,但真正要喝涼茶的時候,兩人又開始各種推脫了。

一時嫌涼茶太苦了,一時又說肚子吃得太飽了,總之就找各種理由想不喝這個涼茶,可惜再怎么推脫都沒用,該喝還是要喝。

畢竟,這里不是北方,北方人是不喝涼茶的,他們熱氣的東西隨便造,沒聽說過有上火的講法,自然用不著喝涼茶,要是后世的王老吉不是搞成甜口飲料,而是主打降火,在北方估計是賣不出去的。

而南方人吃多了熱氣的東西,不喝涼茶的話,很快就能感受到什么叫做上火了。

鄧世榮把炸蝦公籺的工作交給小女兒負責,他就著蝦公籺喝了一口酒,才對小兒子說道:“小恒,你明年就要考高中了,你目前的成績在班里能排進前十,也不算差了,但想要考上博高,還需要繼續努力才行。”

鄧允恒點頭道:“知道了爸,我會努力的。”

鄧世榮說道:“不管是上松山高中還是龍潭高中,都沒辦法跟博高比,學校的師資力量不同,而且學生的質量也不一樣,像你二哥那樣能從松山高中考上北大的,多少年都未必能出一個,但人家博高基本上年年都有考上清華北大的,這個就是區別。”

鄧允恒嘆了口氣道:“我沒有二哥三哥的讀書天賦,不管在什么高中讀,清華北大肯定是沒希望了,能考上一所普通大學,就算是成功了。”

對此,鄧世榮心中是清楚的,他七個兒女在讀書這一塊,可以分成三個層次:

頂層,是二兒子和三兒子這兩個學霸。

中層,就是學習成績不上不下的小兒子。

底層,就是大兒子、大女兒、小女兒、四兒子這四個學渣。

對于還在讀高中的小女兒和四兒子,鄧世榮是不作指望了,但這個不上不下的小兒子還有點希望,屬于那種努力了有機會上大學,不努力就沒機會上大學的類型。

“如果說你在松山高中或龍潭高中考上大學的希望是30,那你上了博高以后,這個希望應該就能提升到至少80,差距還是相當大的,所以接下來在學習方面你千萬不能放松。”

“嗯,我知道了。”

“還有就是,咱們那耶鄧氏祠堂正在動工建設,預計要兩三年才能完工,不過到時功德碑會提前雕刻好,我們家的家庭捐款排在第一,家庭功德碑會排在最顯眼的位置,到時功德碑上會詳細記載我們一家人的資料。

因為你們還在讀書,所以對于你們的資料記載,就只能填寫你們所考上的學校,這可是供后世子孫瞻仰的,你希望功德碑上填寫的是松山高中,還是博高?”

這話一出,鄧允恒臉色登時就變了,一臉沉重的點頭道:“爸,接下來我一定加倍努力,爭取考上博高。”

小小的刺激了一下小兒子,鄧世榮便不再多說,學習這種東西,除了天賦以外,主要靠的還是自覺,如果不是自覺去學,那不管父母怎么逼你學都沒用。

至于小女兒與四兒子這倆學渣鄧世榮就懶得多說了,別說是拿功德碑來刺激了,以他們現在的學習成績,就是跟他們說考上大學之后就能飛升成仙,估計他們也做不到。

在老家過完中秋節后,鄧世榮便去雙旺信用社把第二次貸款的80萬還上,還欠博白信用社的200萬,不過這個離到期還早,倒是不用急著還,等到時間了再還不遲。

現在鄧世榮那是全雙旺的名人,雙旺信用社從上到下都認識他,如今這80萬貸款如期還上,在信用社主任眼里,這自然是優質客戶中的優質客戶。

雖說現在銀行的信貸已經開始收緊了,但也不是說誰都貸不了錢了,像鄧世榮這種信譽度高的優質客戶,無論什么時候想貸款都比其他人要容易得多。


上一章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