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第278章 祖墳冒火,春運來了【追訂再創新高,感謝各位訂閱的大佬】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8章 祖墳冒火,春運來了【追訂再創新高,感謝各位訂閱的大佬】

第278章 祖墳冒火,春運來了【追訂再創新高,感謝各位訂閱的大佬】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6日  作者:二蛇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二蛇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第278章祖墳冒火,春運來了追訂再創新高,感謝各位訂閱的大佬

第278章祖墳冒火,春運來了追訂再創新高,感謝各位訂閱的大佬

周旺大隊。

小江村。

陳達聰提著一只用藤條捆綁著,看起來起碼有二十多斤的甲魚,一路吹著口哨回家。

剛走回到村口,便有人驚訝的問道:“達聰,你在哪抓到這么大一只甲魚啊?”

陳達聰笑瞇瞇的說道:“十七叔,我是在角窩那個小湖邊上抓到的。”

十七叔聞言滿臉羨慕的說道:“真沒想到那個地方竟然還藏著這么大的一只甲魚,你這運氣也太好了,這甲魚看起來不會少于二十斤,要是遇到有錢的老板,賣個二三十塊都沒問題,你今天的收獲可就頂別人一個月的工資了。”

陳達聰搖頭道:“這個多少錢都不賣,我得給我姐夫送去,他愛吃這個。”

十七叔道:“你姐夫喜歡吃啊,那是得給他送去,你這姐夫了不起啊,可惜你姐沒那個福氣,沒能跟著享福。”

陳達聰想到早逝的大姐,嘆了口氣道:“沒辦法,這都是命啊!”

鄧世榮想了想,說道:“你這個想法倒是很好,而且開炮廠生產出來的煙花炮竹應該也不愁銷路,但是開炮廠有一個非常大的風險,不知道你考慮過沒有?”

所以,開炮廠確實是賺錢,但這風險也極大,只要出了意外,就是極為嚴重的事故,除非是國有企業或集體企業,否則個體戶開的炮廠,碰到這種事是很難再翻身了。

陳達聰驚訝道:“木衣夾廠?”

“好了十七叔,我不跟你多說了,這玩意還挺沉的,我先回家歇歇,晚點給我姐夫送過去。”

不過,賺錢的項目多得是,倒也沒必要選擇這種存在安全隱患的生意。

鄧世榮道:“話也不能這么說,你能想到開炮廠,已經比很多人強了,拋開安全隱患不談,炮廠確實是能賺錢的,而且這個安全問題只要認真對待,實行嚴格管理,也是可以避免的。

鄧世榮坐到他對面,說道:“達聰,現在國家改革開放,出去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了,很多都賺到了錢,你只盯著家里那一畝三分地是發不了財的,你有沒有出去做生意的想法?

要是有的話你跟我說,我支持你。”

十七叔道:“聽說你姐夫成了那耶鄧氏的族頭,還集資幾百萬搞了家客運公司,真是太厲害了,你這個當小舅子的,得多往伱姐夫家走動啊,你姐夫發達了隨便拉你們一把,也能讓你們兩兄弟過上好生活了。”

陳達聰聞言眼中一亮,問道:“姐夫,是什么項目?”

聽到姐夫這么一說,陳達聰嚇了一大跳,當即就打消了開炮廠的想法,苦笑道:“看來我是真的不適合做生意啊,連開炮廠有這么嚴重的后果都不知道。”

現在,他手上可供支配的現金,已經高達三千五左右,買輛單車確實沒什么難度。

鄧世榮吐出了兩個字:“安全!”

“好東西啊!”鄧世榮不由得贊嘆了一聲,這玩意在后世倒是常見,但十有八九都是養殖的,跟純野生的自然沒得比。

其實,以陳達聰家現在的經濟條件,買輛單車已經沒什么壓力了,畢竟兩個兒女一個月的工資就好幾十塊錢,再加上還有年終獎,這一年多以來,兩個兒女已經賺了上千塊了。

陳達聰馬上說道:“姐夫,那我給你打下手,先把這玩意給殺了。”

陳達聰一邊往煙筒嘴上塞煙絲,一邊說道:“要說想法,我還真有一個想法,姐夫你幫我參考一下,看做不做得。”

來到姐夫家,看到姐夫正在木棚下給電視機換電瓶,陳達聰便出聲打招呼道:“姐夫!”

“嗯,回去吧!”

陳達聰拿出一根火柴,說道:“現在過年,大家買的煙花炮竹是越來越多了,所以我想在我們村那里建個炮廠,姐夫你覺得這個能不能做?”

鄧世榮只能解釋道:“炮廠里面的所有東西都是易燃易爆,要是安全意識不夠,在管理上稍微出點小差錯,可能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嚴重后果,如果只是炮廠里的原料損失,倒不算什么。

“說得也是,能到縣城去工作,已經是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好事了!”

見小舅子到來,鄧世榮麻利的把電瓶換好,問道:“吃了沒?”

陳達聰笑道:“我就知道姐夫你喜歡吃這玩意。”

如果你確實有做生意的想法,那我這里就有個不錯的項目,投資少,見效快,零風險,應該挺適合你的。”

提著這么重的一只玩意走了那么遠的路,他的煙癮確實上來了,陳達聰也不推辭,便自己過去拿煙筒抽煙。

在家吃過午飯后,陳達聰用麻袋裝著甲魚,然后提著朝姐夫家走去。

更何況,今年他還種了西瓜,也有兩千多塊錢的收入。

陳達聰顯然就沒有這方面的安全意識,聽到姐夫提到“安全”這兩個字,都還沒反應過來。

不過,或許是節省慣了吧,他一直沒有買單車的意思。

現在他已經帶領整個那耶鄧氏走上致富之路了,自然不能讓自家的親戚落后了。

前世,他們大隊也有人開過炮廠,但是由于安全意識不夠,最終發生了事故,不僅僅炮廠里的原料全部付之一炬,十幾個員工有兩個生命徹底畫上了句號,還有幾個被嚴重燒傷,直接就把這生意蒸蒸日上的炮廠打進了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翻身。

陳達聰笑道:“我姐夫已經夠照顧我們了,我家那兩個大的都被帶到縣城去工作了!”

可炮廠只要出事故,那輕則有人被燒傷,重則有人死亡,這才是最要命的。”

鄧世榮道:“嗯,你說說吧!”

鄧世榮伸手抓住藤條拎了拎,一邊感受它的重量,一邊說道:“這個拿來燉湯好喝又滋補,紅燒的味道也不錯,一會我就把它給燉了跟你喝兩杯。”

“吃過了,今天運氣好抓到了一只大甲魚,就給你送來了。”說著,陳達聰便解開麻袋,把那只大甲魚拿了出來。

鄧世榮道:“木衣夾廠。”

“不錯,就是木衣夾廠。”

陳達聰劃燃火柴抽了幾口煙,才問道:“姐夫,你說的風險是?”

鄧世榮笑道:“不急,現在時間還早呢,你坐下來歇一歇,燒兩筒煙先。”

鄧世榮點了點頭,說道:“這木衣夾是我們生活當中的日常用品,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需求量都極大,而且這玩意可以利用短小的樹枝、樹椏做出來,基本不用多少成本。

而且這個外貿部門一直在收購,你開個木衣夾廠,把木衣夾生產出來,不管你有多大的產能,對于國外那龐大的市場來說,都只是大海里的一滴水,根本不值一提。

所以,你想要做生意的話,可以考慮一下這個。”

陳達聰聽得心中一陣激動,說道:“好,回頭我跟阿明商量一下,跟他合伙搞這個。”

“我只負責出主意,具體怎么操作你們兄弟倆商量著辦,需要購買設備就到機械廠去問問。”

“嗯,我知道了!”

下午,鄧世榮燉了一鍋甲魚湯,再做了一盆紅燒甲魚,配上其他的下酒菜,跟小舅子和外甥女婿好好的喝了一頓。

都說知足常樂,這句話用在江德虎和卜大芳身上,是真的再合適不過了。

夫妻倆都沒有單干賺大錢的野心,就想著踏踏實實的幫舅舅打理好果園,跟著舅舅混吃混喝,日子過得逍遙自在,甚至他們連第三胎都不想生了。

反正他們已經有兩個兒子了,不僅保本還有賺了,第三胎生不生都無所謂。

這頓酒,一直喝到下午五點左右才結束。

陳達聰紅光滿面的說道:“姐夫,那我就先回去了!”

鄧世榮道:“天都快要黑了,要回明天再回吧!”

陳達聰笑道:“不留了,我現在心急著呢,得回去跟阿明聊聊木衣夾廠的事。”

鄧世榮失笑道:“屋里有好幾輛單車,你挑一輛騎回去吧!”

陳達聰聞言也不推辭,把鄧世榮從生產隊買的那輛二手單車挑出來,拿上他那個裝甲魚的麻袋,樂呵呵的回家。

目送小舅子離開,鄧世榮對外甥女說道:“大芳,你家大虎(卜大芳的大兒子,那倆兄弟乳名一個叫大虎一個叫小虎)明年該上學了,到時把他接到那耶小學讀吧,這樣也方便你們照顧他。”

跟自己舅舅卜大芳也不客氣,直接點頭道:“好的,那等過完年了我就讓他過來讀一個學期的學前班,到時再跟著學前班的同學一起讀一年級。”

這個年代別說是農村了,就是公社都沒有幼兒園,只有縣城才有幾家幼兒園,所以農村孩子讀書都是直接上的學前班。

而現在那耶小學的學前班不僅沒有教室,就連書桌和凳子都沒有,只是在那耶鄧氏的老祠堂那里弄塊黑板,由學校教其他年級的老師過來上一下課。

來讀學前班的學生,就只能每天從家里帶張凳子過來,等放學了又帶回去,這對于一個幾歲的孩子來說,挺不容易的。

老祠堂上面還供奉著幾十個靈牌呢,在這種環境下上課,估計后世的人是很難想象的。

在農歷十一月快走到盡頭的時候,陽歷也正式迎來了1984年。

1984年,在我國改革開放的這部史書里,注定是一個重要的年份。

這一年,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首次南巡,作出“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這一判斷,為我國進一步改革開放奠定了時代的最強音,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指明了道路。

在元旦那天,鄧世榮收到了二兒子寫回來的信,在信中二兒子告訴了他一個天大的喜事,那就是建國35周年的國慶大閱兵,他們北大的學生將有幸參與其中,而他便是眾多參與者中的一員。

看到這個消息,鄧世榮是真的高興,那可是1984年的國慶大閱兵啊!

這一年的國慶大閱兵在后世那是直接封神了,被國內外譽為地表最強的閱兵。

尤其是我國獨創的三段式劈槍動作當真是殺氣騰騰,一直到后世都沒有哪一場閱兵能夠再超越。

之所以這么牛,最主要的原因是84年參加大閱兵的戰士,許多都是剛剛從戰場前線撤下來的戰斗英雄,經歷過炮火洗禮的他們跟和平時期的軍人自然是不一樣的,他們展露出來的殺氣可不是裝出來的,而是從槍林彈雨中真正殺出來的。

二兒子有幸能夠參與這場封神的大閱兵,他們那耶鄧氏的祖墳不是冒青煙,而是直接冒火了。

當天,鄧世榮高興得多喝了一杯,連夜給二兒子回信,囑咐他一定要以最好的精神面貌去參與這場國慶大閱兵,這是值得他銘記一生的榮耀。

春運,即春節運輸,是我國在農歷春節前后發生的一種大規模的高交通運輸壓力的現象。

以春節為中心,共40天左右,每年農歷臘月十五到次年正月廿五。

在春運即將開始的時候,鄧世榮特地趕到縣城,到客運公司去跟鄧昌宇這個總經理以及公司的其他管理層,談了一下春運期間的安全問題。

鄧世榮叮囑道:“馬上春運就要到來了,到時返鄉過年的乘客會越來越多,咱們的大客車估計每天都能爆滿,只要正常運營就能大把大把的賺錢,但在賺錢的同時,一定要牢記四個字:安全第一。”

這話聽得鄧昌宇和其他管理人員連連點頭,他們也明白搞客運最重要的就是安全。

鄧世榮繼續說道:“這年頭的班車只要能賺錢,就不管不顧的往車上攬客,對于超客完全不當一回事,這樣做確實是能賺到更多的錢,但也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我們公司可不能這樣搞,不管有多賺錢都不許超客,這是不準碰觸的底線。”

鄧昌宇嗯了一聲,說道:“九公放心,這個我會交待下去的。”

鄧世榮道:“還有就是看到乘客攜帶有易燃易爆的危險物品時,一定要高度重視,把這些物品集中起來放到安全的地方,別傻乎乎的放到發動機鐵皮蓋旁,要是因為發動機在運轉過程中發熱把這些易燃易爆的物品引燃,那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所以一定要警惕,不要疏忽大意。”

之所以有這樣的提醒,就是因為1990年的時候,大壩鄉某個體戶的大客車在開往博白的時候,在合江圩上來一個乘客,這位乘客攜帶了不少的鞭炮引線上車,然后把引線堆放在發動機鐵皮蓋旁,最終因發熱起火,致使重傷8人,醫治無效死亡2人,輕傷10余人。

有這種血淋淋的例子在,鄧世榮自然要提前發出預警,免得公司的車也犯這樣的錯誤,那就碉堡了。

鄧昌宇等人也知道這些事情的嚴重性,都聽得是連連點頭,同時對九公的未雨綢繆深表佩服。

接下來,鄧世榮又提了好幾個安全注意事項,才說道:“我能想到的大概就是這些,你們都是族里的精英,大家集思廣益,看看還有哪方面需要注意的,總之一定要確保客車的行駛安全。”

“好的九公,你說的已經很全面了,回頭我們再商量一下,如果沒有什么要補充的,就交待下去。”

“嗯,這是咱們公司成立后的第一次春運,你們要注意收集數據,如果客運量大的話,那在明年春運來臨之前,咱們公司就可以有計劃的增加客車數量了。”

“明白了九公,我們會做好記錄的。”

“那就先說這么多,你們繼續努力,族里都等著你們的喜報呢!”

“知道了,九公。”

下午。

廣州某工廠。

吃過晚飯后,李宗河就和工友們一起回宿舍收拾好行李,然后就坐在床上開始為明天怎么回家而發愁。

李宗河是廣西博白人,是去年三月才來廣州打工的,然后春節他回家過年的經歷,說起來就是一把辛酸淚。因為博白縣還沒有通往廣東的客車,他想回家就得先從廣州乘車到梧州,再從梧州乘車回博白,到博白了再乘車回家。

聽起來只需要轉兩次車就行了,很簡單的樣子。

如果是平時,那確實不算太麻煩,無非是多耽擱一些時間而已。

可碰到春運高峰的時候,這樣轉兩次車就非常要命了。

當時他不是在車站買的車票,而是直接在路上攔的車,因為班車超載,他沒有座位,只能站著硬挺了好幾個小時。

等到梧州的時候,回博白的車已經開走了。

整個八十年代,梧州到博白每天就一班車,車開走了就只能等明天了。

李宗河沒有去住招待所,一方面是舍不得花這個錢,另一方面是怕錯過了第二天的班車,便在寒冷的車站硬熬了一夜,等他第二天坐車回到博白的時候,已經去掉半條命了。

要命的是,回到博白,又沒趕上回家的班車,又得在博白過上一夜。

李宗河也是個狠人,又咬著在博白車站過了一夜,次日才坐上了回家的班車。

等回到家后,又困又累的他,隨便吃了點東西,連澡都來不及洗,直接倒頭就睡。

有了這次坐車回家過年的經歷,李宗河對于春節回家過年是既向往又害怕。

此時,同宿舍的工友也收拾好行李了,看到一臉愁容的李宗河,不由得問道:“李宗河,你這是怎么了?明天廠就放假了,可以回家過年了,你不是應該高興嗎?在這發什么愁啊?”

李宗河嘆了口氣道:“可以回家過年了當然值得高興,我愁的是怎么回家啊,春節期間坐車真的太難了。”

這話一出,工友也沉默了一下,附和道:“這話倒沒有說錯,我都不知道明天能不能搶到火車票呢!”

李宗河道:“你們都比我好,最起碼有直達你們那里的火車或班車,而我得轉兩次車才能回到家,我去年整整花了三天時間才回到家,直接就丟掉了半條命。”

工友聞言同情的說道:“那你確實比我們慘。”

李宗河再次嘆了口氣道:“不說了,我今晚要早點休息,養足精神應付接下來回家所遇到的困難。”

與此同時。

另一個工廠,陳國慧和陳國梅這兩個博白妹也在商量著回家過年的事。

廣東這邊的工廠,放假時間基本都集中在農歷臘月的二十三、四,到正月初六或者初八回來上班。

陳國慧和陳國梅來廣州打工已經有兩年了,對于坐車回家過年有多困難她們是深有體會的,好在兩人在路上互相照顧,倒是比李宗河這樣的單行俠要強不少。

此時,兩人也都收拾好行李了。

陳國慧一臉郁悶的說道:“一想到坐車我就頭痛,本來就沒多少天假,有一半浪費在路上了。”

陳國梅嘆了口氣,說道:“沒辦法,誰讓廣州這里沒有咱們博白那邊的班車呢,要是有的話我們坐博白車回去,就不用浪費這么多時間和精力了。”

陳國慧點頭道:“是啊,要是有博白車就好了,就算貴一點我都愿意坐,半路轉車實在是太麻煩了,趕不上又得多等一天,想想都覺得頭大。”

陳國梅再次嘆了口氣道:“不說這些不開心的,過完年廠里準備招工,這次回去看看村里的小姐妹想不想出來打工,要是想的話就多帶幾個小姐妹出來,到時大家在廠里也有伴。”

陳國慧嗯了一聲道:“是要多帶點小姐妹過來才行,在這種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只有我們兩個人還是太孤獨了。”

廣州的其他工廠,類似的一幕也在上演。

而且不止是廣州,深圳、東莞、佛山等地方的工廠,同樣有類似的一幕發生。

所有在工廠打工的打工仔和打工妹,都在做著回家過年的準備,為回家坐車而頭痛。

現在是1984年初,博白縣在廣東打工的人數自然沒有后世那么夸張,但也已經有不少人了,他們平時都在廠里上班,這年代的工廠加班是常事,一天工作十一二個小時的就是好廠了,工作十三四個小時的也不是沒有。

所以,沒時間出來轉悠,自然不知道他們所在的城市,已經悄然出現了博白車。

(本章完)


上一章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