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第277章 九叔添孫,普天同慶【祝各位大佬龍年大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最新章節列表 >> 第277章 九叔添孫,普天同慶【祝各位大佬龍年大吉】

第277章 九叔添孫,普天同慶【祝各位大佬龍年大吉】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15日  作者:二蛇  分類: 都市 | 都市生活 | 二蛇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 
第277章九叔添孫,普天同慶祝各位大佬龍年大吉

第277章九叔添孫,普天同慶祝各位大佬龍年大吉

次日上午,林三嬸這個媒人就把林慶華的生辰八字送過來了。

要生辰八字只是鄧世榮的一個借口,這樣拒絕起來至少有個雙方都不尷尬的理由。

接下來,只用了兩天時間,鄧世榮便通過張光宗的關系,把林慶華的資料調查得清清楚楚。

結果怎么說呢,有優點也有缺點。

優點是為人正派,即便是一天餓三頓,也從來沒有偷過生產隊哪怕一條黃瓜。

為人比較孝順,長這么大從來沒有頂撞過父母半句。

而且知恩圖報,這些年由于他們家受到了爺爺的牽連,一家子日子過得極為艱難,村里是有不少人幫助過他們家的,對此他一直銘記于心,經常去幫別人家干活。

脾氣也好,一直與人為善。

遭受到不公平待遇,也沒有怨天尤人,更沒有憤世嫉俗。

鄧允泰問道:“爸,你說的是改乳名還是改讀書名(本地一般把姓名稱為讀書名)?”

盡管親家思想開明,曾說過生男生女不是由女人決定,而是由男人決定的話,但生活在博白這種重男輕女的地方,女兒沒生到兒子,她這個做母親的心里都不踏實。

這一問,可算是問到點子上了,林三嬸便一臉精神的介紹起來。

鄧世榮不由得感慨道:“看來這姐弟倆都跟立冬這天有緣啊,得給小冬兒改個名字才行。”

朱瑛雖然也有些遺憾,但畢竟是有心理準備的:“三嬸,那你幫想想看,有哪位阿妹跟我家小華比較配的?”

現在,林慶華文化水平不行,在他這里肯定是要扣大分了。

因此,他的文化水平就是停留在識字,看過幾本書這個階段。

做出最終決定后,鄧世榮便通過林三嬸把話傳給了林家,用的自然是算命先生的借口。

鄧世蘭和張母,也是知道小冬兒是立冬那天出生的,聽說今天是立冬,也都露出了驚訝的表情。

今天是十月初四,沒想到也是立冬,姐弟倆還真是趕巧了。

與其到時雙方鬧得不高興,還不如一開始就不給機會。

這第一胎是女兒還不要緊,要是第二胎也是女兒,那就真的有心理壓力了。

幸好,這第二胎總算是生著了,有了這個兒子保本,接下來還要不要生,還能不能生到兒子,都不要緊了。

有了之前的經驗,這一次鄧允泰雖然還是有些擔心,但總算沒有像第一次那樣緊張得走來走去了。

優點跟缺點都很明顯,鄧世榮仔細衡量過后,最終還是選擇了拒絕。

識字以后,就自己看一些書。

除了以上所說的缺點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林慶華乃三代單傳,他的父母肯定希望到他這一代要多生幾個,為他們林家開枝散葉,這是很正常的想法。

然而,大女兒的態度,是短時間內不想嫁人,最快也得兩三年才嫁。

農歷十月初四。

鄧世榮聞言有些驚訝的走過去看了一眼,發現今天還真是立冬。

當然,這個身高擱在這個年代的廣西,也不算太矮。

大概半個多小時,伴隨著一聲嬰兒的啼哭,在產房外閑聊的幾人頓時精神一振。

聽林三嬸說完,林慶華不由得默默的嘆了口氣,他倒是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什么,只是覺得好不容易看中一個姑娘,結果還沒開始就結束了,難免會有些遺憾。

鄧世榮、鄧世蘭、鄧允泰、鄧允珍、張母以及小冬兒一起在產房外面等待。

在他七歲那一年,爺爺就出事了,一家人活下去都難,根本就沒有條件去學校讀書,好在他當時認識了不少字,再加上父母都是讀過書的人,利用空閑時間教他認識了常用漢字。

還有一個缺點,就是林慶華人長得不夠高,可能是這十幾年過得太苦了吧,營養沒能跟上,導致他的身高只有1米68左右,這明顯也沒能達到鄧世榮的擇婿標準。

鄧世榮笑道:“現在先不急,等回家了再慢慢商量。”

突然,鄧允珍指著掛在產房門口的日歷,驚呼道:“爸,你快看,今天也是立冬。”

鄧允珍贊同道:“改讀書名好,鄧昌菊這名字,好像不是很好聽。”

都知道第二胎比生第一胎要容易得多,所以大家在外面等待的時候,心情都比較放松,便隨意的閑聊起來。

鄧世榮道:“當然是改讀書名,小冬兒這乳名挺好的。”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鄧世榮對于文化都是比較重視的,幾個兒女書都是隨便讀,只要能讀得下去,他都負責交學費。

婦幼保健,張秀萍被送進了產房。

而缺點也很明顯,首先是沒有文化。

聽到這里,眾人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尤其是張母,一直懸著的心,總算是落了地了。

很快,接生員便出來報喜,說產婦生了個帶把的,母子平安。

看到日歷上寫著的立冬兩個字,鄧允泰也是一臉懵懂,沒想到日子竟然會這么巧,小冬兒是前年十月十一日出生的,那一天也是立冬,這也是小冬兒乳名的來由。

心存善念,沒有戾氣,這是鄧世榮比較欣賞的優點。

到時,大女兒就二十四五歲了,如果只生一兩個孩子,自然是無所謂,可萬一前面幾胎都是女兒,那就得一直生下去,這顯然是鄧世榮不想看到的。

次日。

還是婦幼保健,這次輪到劉愛紅被送進產房了。

守候在產房外的有鄧世榮、鄧世蘭以及卜大石,由于是第一胎,倒是沒少折騰,六七個小時后,才順利的把孩子生了下來,同樣是個男嬰,可把鄧世蘭這個當奶奶的給樂壞了。

卜大石的嘴角也是翹得壓都壓不下來。

鄧世榮笑著說道:“恭喜三姐添孫。”

鄧世蘭眉開眼笑道:“同喜!同喜!”

卜大石嘿嘿笑道:“舅舅,我爸媽取名字的水平你是知道的,我跟愛紅也沒讀多少書,取不出好聽的名字,所以你這個當老舅公的得幫忙取個名字才行。”

鄧世榮聽了也不推辭,想起前世看的網絡小說中那一個個牛逼哄哄的龍傲天,便靈機一動,說道:“那就叫卜傲天怎么樣?”

“卜傲天!”

“卜傲天!”

“卜傲天!”

卜大石連續念叨了三遍,越念越覺得這個名字牛逼,便拍腿道:“這名字好,就這個了!”

鄧世蘭同樣默念了幾遍,也覺得這名字好聽,不由得感慨道:“早知道,你們幾兄妹的名字,也讓你們舅舅取,免得你們老是埋怨說自己名字不好聽。”

卜大石忍不住吐槽道:“本來就是,姐跟小妹的名字還好一點,伱看看我們兄弟三個,大石、中石、小石,跟允泰、允衡、允嵩、允華、允恒這五個表弟比,真的差遠了。”

鄧世蘭笑道:“你就知足吧,要是讓你爸給你取,你現在估計不是叫大石,而是叫鐵蛋了!”

卜大石:“……”

給外甥的兒子取好名字后,鄧世榮對自家長孫女和長孫的名字也有了想法。

晚上趁著大家都在,鄧世榮便說出了他的想法:“既然這姐弟倆跟立冬有緣,那干脆就以立冬為名算了,允泰,阿萍妹,你們覺得怎么樣?”

鄧允泰問道:“爸,怎么以立冬為名?”

鄧世榮道:“小冬兒的話,就取立字的諧音儷,讀書名就叫鄧昌儷,而弟弟乳名叫冬子,讀書名就叫鄧昌冬。”

張秀萍聽了第一時間叫好道:“爸爸,你這名字取得好,把立冬完美的融合到姐弟倆的名字中,而且聽起來也很不錯。”

鄧允泰也點頭道:“這名字確實不錯,那以后他們姐弟倆就叫這名字了。”

卜大石豎起大拇指贊道:“取名還得是舅舅啊!”

其他人也都紛紛叫好。

取好名字后,便討論起給鄧昌冬和卜傲天這兩個小家伙做滿月酒的事。

鄧世蘭問道:“老弟,冬子的滿月酒,你打算定哪天?”

鄧世榮想了想,說道:“那就下個月初一辦吧,這樣你們喝完冬子的滿月酒,還有足夠的時間去給狗六(卜傲天乳名,在雙旺境域,給孩子取乳名很多都帶狗字,可能是為了好養活吧)做出月。”

之前就已經說過了,博白縣境域辦滿月酒的規矩,是男前女后,生了兒子的滿月酒可以提前辦,而生了女兒的就一定得等孩子滿月以后才能辦,所以冬子提前三天辦滿月酒,沒毛病。

“行,那我們家狗六的滿月酒,就定在下月初三。”

鄧世蘭點了點頭,定下了時間,然后看向張母笑道:“親戚,到時你也一定要來喝酒哈!”

一般來說,鄧世蘭的長孫做滿月,不至于會請到張母,畢竟這是她老弟的親家母,又不是她的親家母,但既然遇上了那肯定得發出邀請,要不然就是看不起人家了。

親家公的唯一姐姐發出邀請,張母是沒辦法拒絕的,便點頭笑道:“行,那到時我也去討杯酒喝。”

京城。

北大附近的一家飯店,鄧允衡正在請學生會主席李海波吃飯。

李海波是上海人,跟鄧允衡同屆。

如果說鄧允衡是北大有名的社交牛人,是學校最活躍的風云人物之一,那李海波的風頭比他的還要盛,他在大學第一個學期就入了學生會,然后大二就順利的成為了學生會主席,是學校最牛逼的學生之一。

據小道消息稱,李主席家里的背景深不可測,是整個北大最厲害的人物之一。

原本這兩年來鄧允衡跟李海波沒有什么交情,不過這個學期鄧允衡進學生會歷練,雙方打交道的機會就多了。

作為學生會主席,李海波的社交能力是不用懷疑的,而鄧允衡同樣是北大有名的社交恐怖分子,再加上雙方都有心結交,自然是火速成為了朋友。

像今天這樣私下吃飯,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兩人隨意的聊著學校的事,等吃喝得差不多了,李海波才問道:“允衡,以你的能力,早就應該進入學生會了,為什么要拖到大三了才進啊?”

鄧允衡笑道:“李主席,說了你可不要笑我哈,我之前的打算是畢業之后選擇從商,就沒有想著進學生會歷練,可這個暑假回去跟我父親聊了聊以后的路,他讓我找機會進學生會或團委歷練一年,看看我對從政有沒有興趣,所以我才選擇在這個時候進入學生會的。”

李海波恍然道:“原來如此,以你的才能,不管以后是選擇從政還是從商,肯定都會大有作為的。”

鄧允衡笑道:“李主席過獎了,跟你比我還差遠了,以后還得多多向你學習。”

李海波道:“別謙虛,我這是實話實說,我看人的眼光還是不錯的,雖說能考上咱們北大的,都是真真正正的精英,但像你這樣的屬于是精英中的精英,未來絕對是前途無量的。”

鄧允衡臉上掛著笑容,說道:“以后還希望李主席你多多提攜才行。”

李海波笑道:“說提攜就言重了,咱們共同進步吧,你進入學生會也有一個多月了,感覺怎么樣?”

鄧允衡道:“感覺還挺好的,沒有我想象中那么難。”

李海波道:“你能快速適應,那證明你是適合從政的,我家人都希望我畢業后選擇從政,我自己也有這樣的想法,希望以后咱們有機會一起攜手前進。”

鄧允衡點頭道:“我會認真考慮的。”

李海波道:“那行,等你考慮清楚了,就跟我說一聲,到時我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建議。”

鄧允衡眼中一亮,端起酒道:“李主席,啥都不說了,一切都在酒里。”

對方背景深不可測,家里肯定不缺從政的高官,以人家的政治智慧,指點一下他這個菜鳥那是綽綽有余,人家也是真拿他當朋友,才會在這種人生大事的選擇上給建議。

不管最終的結果怎么樣,這份情他都得領。

李海波笑著端起酒杯跟鄧允衡碰了一下,然后兩人一起把杯中的酒一飲而盡。

農歷十一月初一,星期天。

那耶鄧氏族頭正在給他的長孫辦滿月酒,基本上各村有頭有臉的族人都被邀請過來喝酒。

兩年前,鄧世榮給長孫女辦滿月酒的時候,他在族里的威望還遠遠不能跟現在相比,邀請的客人自然也就沒有現在這么多。

當然,若要論熱鬧場面,肯定是兩年前給長孫女辦的那場滿月酒更加熱鬧,因為當時鄧世榮還特地請了縣劇團下來演了《白蛇傳》這個影響力極大的民間劇,引得十里八鄉的人都過來看劇。

而這次長孫辦滿月酒,鄧世榮卻沒有再請縣劇團的人下來演劇。

主要原因是他三姐也要給長孫辦滿月酒,時間離得太近了,請縣劇團下來演劇確實不太合適。

滿月酒的流程之前已經說過,在走完流程后,便可以開席了。

與鄧世榮一桌的,自然是族里那些有頭有臉的族人。

剛開始,大家的話題都是圍繞著今天的主角冬子,一個個都在恭喜九叔(公)添孫,等幾口酒下肚,話題便自然而然的轉到了眾人最關心的客運公司上面。

在客運公司股份僅次于鄧世榮的鄧昌寶率先開口問道:“九公,現在族里的客運公司經營得怎么樣了?”

其他族人也都看向鄧世榮,這個年代聯系不方便,客運公司到底經營得怎么樣了,他們還真的不知道。

鄧世榮笑著說道:“還不錯,目前收支已經能夠維持平衡了,等今年的春運到來,就是公司開始賺錢的時候。”

鄧允貴驚訝道:“這么快就能做到收支平衡了?”

其他人聞言也有些意外,在公司正式運行后,他們這幫人也簡單的進行過統計,目前外聘的老司機有十位,族里的司機有二十位,正式的售票員有二十位,再加上公司的管理層。

這么多人的工資,再算上最大的油錢以及客車的折損與維修費用,還有養路費(這個年代沒有高速過路費,但機動車是要按年繳納養路費的,目前是由縣交通監理站負責征收,到1985年才成立養路費征收站),算下來一個月至少得三萬左右的支出。

平均下來,一天大概是一千塊錢的支出。

當然,這個只是統計個大概,數字會有出入,但相差應該不會太大。

而收入方面,目前的票價根據城市的不同,收費從1418元不等。

就以中間的16元來計算,每天需要至少70位乘客才能保本,因為還要納稅的。

分成十輛車,一輛車需要七位乘客。

聽起來似乎不多,一輛車才七位乘客而已,哪怕后世客車不好做的年代,都不可能只有這幾個乘客,更別說現在客運公司做的是獨家生意了。

但年代不一樣,后世整個博白縣在外打工的有七十多萬人,僅僅在廣東的就有五十多萬人,如果再加上前往廣東辦事或走親戚的人,那數量就更多了。

而現在這個年代,去廣東打工的浪潮還沒有到來,去辦事和走親戚的同樣不多,平均一天能有七位乘客(包括來往),是真的很不錯了。

鄧世榮笑道:“能維持收支平衡也是正常的,我們公司現在做的是獨家生意,沒有競爭對手,全縣上百萬人,除了深圳跟廣州是每天有一班車,其余城市都是隔天才跑一趟,要是連幾個乘客都沒有,那咱們還做什么生意啊?”

鄧昌雄興奮的說道:“太好了,九公你這眼光是真的沒得說,客運公司才剛開始運營,就能做到收支平衡了,接下來的春運可以大賺一筆,未來肯定如九公你說的一樣,可以大賺特賺。”

鄧昌寶也激動的說道:“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現在咱們客運公司算是開了個好頭了,接下來咱們在家等著分錢就行了!”

鄧允發端起酒道:“九叔,我敬你一杯,這生意是你牽頭搞起來的,咱們都是沾了你的光了。”

鄧昌壽也端起酒道:“我們一起敬九公吧,感謝九公為我們創造了這么好的一個賺錢機會。”

其他人聞言也紛紛舉杯敬鄧世榮。

盡管現在客運公司還沒有賺到錢,但他們都是族中的精英,自然清楚客運公司賺錢是遲早的事。

鄧世榮跟眾族人一一碰杯,笑道:“咱們往上數幾代都是同一個祖宗,客氣話就不用多說了,大家同心協力,共同致富吧!”

“九公說得好,為共同致富干杯!”

“為共同致富干杯!”

“干杯!”

盡管冬子滿月了,但作為外婆的張母,還是選擇繼續留下來幫忙照顧孩子。

實在是親家這邊的發展太猛了,才砸了三十多萬在縣城開了那么大的一家飯店,這才過去多久啊,又牽頭砸了三十六萬在族里成立了客運公司,這魄力讓一直守著小店的張振發一家都汗顏不已。

有這么牛逼的親家,那自然是要好好抱大腿。

所以讓張母留下來繼續幫忙照顧孩子,就是張家人一致同意的結果。

喝完冬子的滿月酒,兩天后鄧世榮一家包括親家母在內都來到包山村三姐家喝狗六的滿月酒。

難得過來一趟,除了喝酒以外,鄧世榮還在小外甥的帶領下,去三姐一家承包的山嶺看了看甘蔗的生長情況。

很顯然,三姐一家把甘蔗照顧得很好,生長勢頭很不錯。

只看了一個山嶺的甘蔗,鄧世榮就回來了,對三姐夫道:“三姐夫,甘蔗生長得挺好的,博白糖廠已經快建好了,你這批甘蔗是肯定能趕上的。”

卜二柱憨厚的笑道:“能趕上就好,也不知道人家糖廠能給出什么樣的價格。”

鄧世榮安慰道:“三姐夫你放心就是了,人家糖廠的定價肯定是經過調查的,保證讓你們這些蔗農有得賺,要是沒得賺誰還愿意種甘蔗啊,到時糖廠到哪里收購甘蔗去?”

卜二柱點頭道:“是這個道理,那我就放心了!”

鄧世榮叮囑道:“三姐夫,你們也不要太辛苦了,需要做事的時候就多請一些人幫忙,不要舍不得錢,該給的就給,這也算是種植成本,別什么事都自己一家人做,要是累壞了身體就是賺再多錢也沒意思了。”

“好的,我聽你的,回頭要做事的時候就請村里人幫忙。”

卜二柱雖然沒什么大本事,但他這人有個優點,那就是聽勸,尤其是聽這個有本事的小舅子勸。

見三姐夫把話聽進去了,鄧世榮也就不再多說什么。

(本章完)


上一章  |  這是逼我當媒人啊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