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非良臣第316章:決策失誤的代價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孤非良臣 >>孤非良臣最新章節列表 >> 第316章:決策失誤的代價

第316章:決策失誤的代價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拾箏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古典架空 | 拾箏 | 孤非良臣 
_

字體:

宋沅問的直接,他們甚至沒能立刻反應過來,愣神了一陣才面露欣喜情難自禁,張郃更是激動的嘴唇顫抖:“酒泉百姓分布零散,寒冬多以樹皮草根為食,若是每家每戶能有幾十斤糧食,日子也能好過一些。”

他只敢為每家每戶要幾十斤糧食,生怕說的太多會被拒絕,言語神情無不小心翼翼。

宋沅越發心酸:“這樣貧苦的地方,吃什么喝什么全看老天爺的臉色,幾十斤糧食能挨多久?你就按每戶人家一百斤糧食合算,給我個數,我好統一調配。”

“一百斤?”張郃十分吃驚,但很快就紅了眼睛激動的不行:“那怕是要.三十萬斤糧食呢。”

說完,他又小心的看了宋沅一眼,西北的糧產有多低他心里是有數的,深知西北百姓連自給自足都做不到,這三十萬斤糧食根本不可能拿出來。

宋沅擰著眉:“整個酒泉郡只有三千戶百姓?”

“戰亂貧苦,死的死,逃的逃,剩下沒走的也就剩這些了,等寒冬一過,只怕還要更少些,有些人挨不過去就沒了。”張郃滿臉愁苦,身為郡丞,在這種不毛之地,他能做的實在不多。

宋沅越發心酸:“三千戶百姓散落在這樣的荒蕪之地也不是辦法,可若沒有他們的行走居住,這地方遲早會被匈奴蠶食。”

“的確,下官也曾有過將百姓集體往靠近張掖的地方遷居,如此一來人群聚集,便是不能種地,也能與張掖的客商有所往來,不至于如現在這般被孤懸邊境人世隔絕。”張郃長嘆一聲:“只是主意被司徒府駁回了,理由也是邊境不可無民,否則天長日久會被異族侵占,所以只能如此。”

宋沅也跟著嘆氣:“糧食的事我先記下了,等秋收后立刻調糧過來,至于如何送到百姓手里就得你們來想辦法了。”

“是。”張郃又激動了起來,只要有糧食就好,這樣百姓也能熬過寒冬,少餓死一個人對他來說都是喜事。

宋沅起身:“你們的糧庫呢?我去看看。”

即便知道酒泉窮的飯都吃不上了,但盤查糧庫是必要步驟,她不能不瞧瞧。

張郃忙在前頭帶路,領著一個官吏同行,帶著宋沅到了茅屋后頭,將地上壓著的籮筐搬開,露出一快木板,再把木板搬開,才露出一個僅容一人上下的地洞。

“這就是糧庫,酒泉實在窮苦,用不了太大的地方,而且常有匈奴進犯,糧庫修在地上太容易被搶被燒,所以只能挖洞藏在這里頭。”張郃解釋著,便讓人舉著蠟燭先下去,他自己在上頭探頭看著,確認蠟燭沒有熄滅后,這才看向宋沅:“大人,請。”

宋沅撩起衣裳剛要下去,衛晏就搶先下去,在下面扶著梯子讓她慢慢下來,張郃也帶著官吏下來。

所謂的糧庫的確小的可憐,與其說是庫房,不如說只是一間小屋,靠墻堆著幾袋糧食,除此之外就什么都沒有了。

“打開看看。”宋沅對那幾袋糧食并不抱有希望,朝廷要求郡縣糧庫每年必須存糧多少以備急用,顯然眼前這幾袋糧食根本達不到標準。

官吏把袋子打開,袋子的黍子已經有些年頭了,宋沅把手插進去拿出來,手上都能沾上不少灰。

“這些糧食堆了多久了?”

張郃忙道:“三年了。”

“再不吃可就壞了,壞了就白白糟蹋了。”宋沅擦了擦手,又捏了捏其他袋子:“先分給百姓吧,有時候差一口粥就能要人命,等糧食到了你再重新充庫吧。”

張郃松了口氣:“是,下官領命。”

他早就想把糧庫的糧食分給百姓過冬了,但朝廷的規定擺在那里,往年盤查糧庫的官吏并不會通融這些,他只能生等著有糧食送來了再把糧庫的糧食拿出來,若有一年不送來,糧庫的糧食就不能動,這也是沒法子的事。

從糧庫出來,宋沅身上也沾灰了,她四下看了看就問:“安先生呢?請來吧。”

“是。”侍衛立刻去請。

宋沅解釋道:“這位安先生是位耕田種地的好手,我帶他來,就是想請他瞧瞧你們這里的水土能否種些什么,若是能種,那就想方設法多種一些,不要怕白費力氣,若是不能種,再考慮其他出路。”

張郃一聽,更是激動,瞧見侍衛扶著安舟時進來,他臉上有驚詫和失落閃過,但依舊三步并作兩步急奔上前,十分客氣的拱手作揖。

“有勞先生指教。”

安舟時被他這番舉動驚得趕緊鞠躬回應,張郃求知之心很盛,立馬請了安舟時進屋,相讓著坐下,他就開口了。

“酒泉干旱,又常年被匈奴襲擾,百姓離散,留下的只能在山坳溝谷里種些糧食勉強度日,還望先生指條出路。”說著,張郃又是一拜。

安舟時趕緊把他扶起來:“大人客氣了,按理說,酒泉能種的東西不少,小麥玉米胡麻土豆白菜都可以,實在算不得不毛之地。”

“小麥和胡麻本官知道,只是這玉米”張郃看向宋沅,他實在沒聽說過這東西,宋沅也沒聽說過,只得把目光投向安舟時。

安舟時趕緊說道:“能種這兩樣就已經很不錯了。”

宋沅提出問題:“酒泉幾乎沒有水利,能種出小麥?”

“小麥對水的需求量不高,以酒泉的條件足夠了。”安舟時盡量說的簡單:“西北其實很適合種植小麥,只是我朝.”

他及時閉嘴,神色擔憂的看了宋沅一眼,宋沅卻不介意,替他把話說完:“我朝將漢人王室逼退至南方之后,開國后縱容權貴百姓毀壞良田耕地,將很多地方變為牧場,百多年之后改革吏制恢復漢化,這才重新鼓勵百姓耕種,但是農耕技藝大多失傳,所以很多地方都沒辦法再如百多年前那樣,種植各種作物。”

“下官也曾聽老人講過,說是曾經酒泉也種過小麥。”張郃也不敢接宋沅的話往下聊,那是皇室決策的失誤,他們私下里吐槽還行,誰敢當面說?

熱門、、、、、、、、、


上一章  |  孤非良臣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