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佑明第七百二十二章 蒸汽工業帶來的改變,地主經濟被削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萬歷佑明 >>萬歷佑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二十二章 蒸汽工業帶來的改變,地主經濟被削弱

第七百二十二章 蒸汽工業帶來的改變,地主經濟被削弱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楓渡清江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楓渡清江 | 萬歷佑明 


“請陛下示下!”

萬歷二十六年,春。

朱翊鈞已經回到了京師,所以,他在這么說后,在御前的首輔戚繼光就先呼應了這么一句。

朱翊鈞便繼續說道:“像一些高污染、高危險但技術難度不大的產業,完全就可以轉移到東瀛和本州去,尤其是本州!”

“現在,那里急需讓其市井繁榮起來,又有大量還算愚昧的倭人需要賑濟,如此,就更應該承接一些最有污染性和最危險的產業。”

“本土自當多些青山綠水,而利子孫后代。”

朱翊鈞說著就問道:“諸卿以為如何?”

“陛下圣明!”

戚繼光又回了一句,隨后就道:“臣等接下來便就統籌安排此事。”

“很好!”

朱翊鈞頷首。

戚繼光這時則咳嗽起來。

朱翊鈞見他發色欺雪、面容瘦削不似當年,便道:

“卿這些年為國事操勞,倒也越發老了瘦了。”

“承蒙陛下圣心關懷,臣唯有鞠躬盡瘁,方能報圣恩于萬一。”

戚繼光這時回道。

朱翊鈞點了點頭,就又道:“朕始終都在強調,朝廷用兵,非是窮兵黷武,而是要造福天下,統一文明,以消弭天下干戈!所以,在派兵于外征討的同時,還要多鼓勵士子商賈走出去,朝廷方面,也得主動牽頭,多出一些開發外利的計劃。”

“陛下說的是。”

“臣等也根據圣意與同僚們議過這事,議后認為,不只是日本,像南洋諸島與緬甸等地,都需要在用兵后都要進行大開發才妥當。”

“而且整個國朝之南,從東洋到南洋,再到西洋,這一大片海域內皆應該統籌規劃與開發。”

“南洋的銅,倭國的金銀,朝鮮的鐵,皆應該開采與調度有方,使國用不匱,以利經濟。”

戚繼光這時說道。

朱翊鈞因而笑道:“這樣最好!”

“我中華乃得天命之國,有統一天下文明之使命,目的不只是要讓天下人供養我中華上國之民,還要使雨露恩澤亦及四海,凡誠心歸附我中華者,皆當沐得恩惠!”

“陛下說的是,眼下海宇升平,皆在于國朝未敢稍慢王化之心。”

“今日,臣剛收到大明中央商行劉公之奏,言蒸汽輪船也得以研發成功,第一艘蒸汽輪船試航于定海與南都的情況十分順利。”

“這樣一來,興四海之貿易,宣皇風于天下,則無疑更加容易。”

李成梁這時跟著言道。

“是嗎?”

朱翊鈞聽后大喜,忙道:“快拿此章奏來!”

李成梁這時便忙將劉確賢的這封章奏親自遞給了朱翊鈞。

朱翊鈞接過后就認真看了一遍,就道:“這個劉確賢,沒讓朕失望啊,接下來,科道言官當閉嘴也!”

“陛下說的是,按照劉公在章奏所提到的蒸汽輪船航速與載量,接下來無論是水上用兵還是海上貿易,皆會更容易許多。”

戚繼光這時也跟著附和道。

“這是自然!”

朱翊鈞笑著說了一句,就道:“當賞有功之人!”

戚繼光拱手稱是。

接著,朱翊鈞就又道:“有了蒸汽機車與蒸汽輪船,無疑會在運輸上提效很多,只是會對煤炭需求更大,關外也要繼續開采煤礦,將更多蒙古人漢化,讓更多蒙古人參與采礦才是。”

“是!”

戚繼光應了一聲。

而這時。

王錫爵則奏道:“陛下,眼下蒸汽機車和蒸汽輪船已出現,固然是好事,但蒸汽機出現后帶來的大量棉布因生產過快過多而更加難以賣出的問題,卻變得非常嚴重。”

“陛下!”

“臣附議,如今朝廷,國帑和內帑皆不再主要靠稅賦,而是靠官辦商行經營所得,連紡織現在也基本上是官營,而一旦棉布這些商貨因為用上蒸汽機而積壓太多,影響的將是整個國家領導人的財政收入啊!”

戶部尚書潘季馴這時跟著說了起來。

朱翊鈞則在這時說道:“也就是說,要有更多的人買棉布等物?”

“陛下圣明,所以臣等議定,當給所有官辦商行名下的雇工加工錢,包括所雇夷工。”

戚繼光這時回了一句。

朱翊鈞道:“那就加吧,具體加多少,你們廷議一下,根據實際情況來。”

“是!”

于是,接下來,大明內閣真的召開了一場廷議,且正式確定了增長工錢的具體方案,還主動縮短了官辦企業的雇工們的工作時間。

這自然不是大明統治者們善良,而是現實需要用這種方式增加消費需求。

朱翊鈞在這之后,也正式下旨頒布了此事。

此旨一出,工人們自然高興,但海內外的地主們卻很是失落。

“陛下,工錢加不得啊!”

“本來,上國商行所聘我藩國小民的工錢就給的太高,現在若再漲,會增加他們的游惰之性啊!”

留在大明京師的朝鮮使臣右議政李恒福就親自求見了朱翊鈞,而當著朱翊鈞的面,落淚陳詞起來,且諫阻朱翊鈞加工錢給在朝鮮為大明開采鐵礦的朝鮮工人們。

因為內閣這次為了能讓為大明做活的工人能全家都穿得起棉衣,把工錢加得實在有點狠。

在外人看來,都覺得大明皇帝這不是在剝削,而是在施恩。

所以,李恒福不得不表示抗議。

不然,李恒福真不知道他們國內會有多少權貴和士大夫的家奴以及佃戶要逃走去給大明干活。

朱翊鈞也知道李恒福為什么要阻止,也就說道:

“人豈會因為辛勤所得之收入而懶惰?”

“朕只聞,人只會因不勞而獲才懶惰;而且,爾不應該阻止朕為爾等藩國之民示恩,否則實違禮也!”

朱翊鈞也在明面上把這說成是自己示恩,也不明說是為了適應蒸汽工業革命帶來的新要求。

李恒福只得拱手稱是,且無可奈何地告退,離開了朱翊鈞這里。

而朱翊鈞和他執政公卿們只想把蒸汽工業帶來的大量過剩產品給銷售出去,并不考慮內外地主們的感受。

別說李恒福這些朝鮮地主不得不接受這一現實,連大明內部的地主們也得接受這一現實。

因為大明國內的本國雇工加薪加的更多。

許多地主為了留住佃戶,避免佃戶都進入工廠,也就不得不進一步讓利于佃戶。

有的直接把地租都降到了三成乃至兩成,甚至有地主表示,新來佃戶,第一年不收租,還安排住所。

沒辦法。

蒸汽工業的出現,會讓整個社會出現劇烈的變化,在人力資源搶奪方面,也比傳統的地主經濟厲害得多。

要不然怎么叫工業革命呢?

蒸汽工業不僅僅可以生產更大量的商品,還因為要讓這些商品產生價值不得不提高許多人的收入,增加許多人的自由度,至少要允許其自由購買商品。

“哐當!哐當!”

當大明第一列火車開始從永定門開往保定時,站在鐵路外,隔著一排鐵道兵,看著這列車的致仕士紳李松就一臉無奈地對朱繼茂道:

“聽說這列車是吃石炭的,偏偏現在經營石炭的多是官辦商行,這樣一來,朝廷是越發不需要我們這些士民了,就能完成糧食的調運。”

“豈止是不需要我們這些士民!”

“我擔心,長此下去,連我們的田稅都不需要了!”

“他們自可用這樣的蒸汽列車拉兵到外夷那里去搶金銀等礦,甚至去直接搶糧食。”

“別到時候,我們想交田稅,他們不要我們交了!”

朱繼茂跟著說道。

“甚至,可能不但不需要收我們田稅,還倒給種田人錢,為的是讓他們都敢拿去花更多的錢;”

“我在執政學堂學過一段財政,然后也知道,這老百姓的錢,只要增加的越快,老百姓們就越是敢欠債買東西,這樣,這些蒸汽機就能一直源源不斷地被造出來,然后為天下造各種貨物。”

“只是這樣的話,只怕倒給種田人錢,也沒人種了。”

李松這時也說了起來,然后問著朱繼茂:

“話說,貴府降租了嗎?”

“降了!”

“已經只收兩成了。”

“不降不行啊,再不降都沒人種了。”

“要不是,田地是祖宗留下來的,都想賣了!”

“這年頭,買田買地越發不如買朝廷的認購劵了。”

朱繼茂道。

李松也跟著嘆了一口氣道:“是啊!這其實也算好事,畢竟兼并素來是歷朝歷代難以解決之大難題,誰曾想到了本朝,兼并土地竟有不用朝廷三令五申就主動遏制之象!”

“不過是土地上不再兼并而已!”

“而實際上,兼并本身是在加劇的,如今天下,除土地外,還有什么產業不是被大量壟斷在朝廷手里?”

朱繼茂呵呵冷笑一聲后,就反問了李松一句。

李松點了點頭:“天下之利不在官便在民,蒸汽機增加了天下之利,卻因為蒸汽機的技藝在朝廷手里,反讓天下之利越發的集中在官家手里,若有禍國權臣如嚴分宜輩,將更難制也!”

李松不好明說,這樣的話,會讓皇帝將更難被地方豪紳控制,也就只說了自己擔心權臣出現后更加難以制衡。

“沒錯!”

“奇技淫巧壞得是肇始于周的禮,現在應該擔心的是,一直這樣下去,會不會出現更厲害的機器,進而使得這禮更加亂。”

“朝廷不應該以這奇技淫巧為體,而應該以儒學為體,只以奇技淫巧為用的。”

朱繼茂這時繼續說道。

(本章完)


上一章  |  萬歷佑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