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佑明第二百二十六章 開始剝削全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萬歷佑明 >>萬歷佑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六章 開始剝削全球

第二百二十六章 開始剝削全球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楓渡清江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楓渡清江 | 萬歷佑明 


“給內庫一百五十萬兩作為金花賞銀是不夠的,接下來征倭在即,得多留一百五十萬兩,為將來征倭之賞銀準備;”闌

“剩下的近五百萬兩銀子,也不可盡留于太倉。”

“度支司要同皇家研究院根據算籌知識,再拆分出一筆銀子來,作為采辦各類物資以抑物價之用,而免小民因天災人禍的影響,導致荒年賣兒鬻女,豐年又谷賤而多爛于倉中而不能變為銀;內庫到時候也會出一筆銀子,合資墾荒屯田和設官營鋪子平準物價。如豐年購糧賣于海外,換鐵礦等回國,災年就于海外購糧回國。”

“總之,白銀只放在太倉,他就只能是銀子,得多想辦法,多買些利國利民的實在東西回來,哪怕去外番的田地人口也行。”

“朝廷不能學土財主只把銀子埋在土里的方式不讓銀子流動起來,只想著傳之于子孫,得利用往圣之學、天下賢才之能,將銀子作為換取留之于子孫更有價值的工具,如興教育使天下皆習漢禮,識王化,而減少胡虜之害;亦如強水利農桑,使水旱從人,人人豐衣足食,而綿延太平于萬世。”

“不只是銀子,還有京師各大倉的糧食,綿延數里的上百大糧倉,只讓其豐盈是不夠的,得讓其流動起來,一些陳糧,內閣和戶部要拿出處理的章程。”

朱翊鈞這時繼續安排了起來。

王國光、張學顏等公卿聽后皆驚訝地瞅了張居正一眼。闌

張居正倒是未露出驚訝之色,也沒理會其他公卿們的目光,只在這時認真說道:

“陛下雖不欲國帑積倉,不能利民,但恐雖使官營鋪子平準物價的目的達到,卻會使官營鋪子只見虧損不見盈利。”

朱翊鈞知道張居正會這么說,因為這種手段在華夏歷史上的確已不新鮮,漢朝與宋朝都這么做過,大臣們也不是不知道,只要讀過史書就會知道,朝廷直接參與商業經營的弊端。

但朱翊鈞是真的不希望只有一堆白銀放在國庫,然后日削月割的消耗下去,且等到越來越的白銀涌入后導致通脹出現。

所以,朱翊鈞也早有自己的應對之辭,便道:“那也比被無故漂沒要強,至少能有個平抑物價的功能。”

“但恐吏治大壞后,不但未能平抑物價,反而有負責官營的官僚與豪強富賈勾結,囤積居奇,反而推高物價,乃至不惜以虧損官帑的方式,故意壓低物價,以打擊小商小販,使小商販破產,而又讓豪強富賈得以以低價購進物資,而售于他地,大賺其利,進而加劇財貨上的兼并!”

“另外,大量銀子流通起來,也恐因天下之商品貨物不足導致米價鹽價等騰貴,故只怕暫時要流動也只能先流動一小部分銀子。”闌

已回京的申時行這時也跟著反駁起來,作為富商出身的他,明顯也對政府干預經濟的行為表達自己的隱憂。

朱翊鈞笑了笑,沒有生氣,只暗嘆自己的執政大臣的確都不是簡單之輩,對經濟和人性的了解也很清楚。

所以,朱翊鈞也就點首說:“倒也有理,對于如何避免朝廷直接經營的弊端,那若改為只在國外官營,國內朝廷只投錢,不參與經營如何?”

“即只派有司官吏從海外購糧購礦石回國,存于國帑,或售于大賈,即便虧損,也至少還是將銀子換成了其他有用之物。”

“而至于銀子不能一下子讓其大量流通起來,這個也是需要考慮的,可以一開始只讓小部分銀子以大明銀元的方式流通起來,具體先流通多少,度支司根據皇家研究院的算籌結果來酌情核定。”

“總之,把朝廷準備用來花掉的銀子以銀元的方式,主要用來在海外多加采辦糧食、礦石等物質進入國內。”

張學顏這時則先說了起來:“陛下圣明,如此明顯可為,朝廷官府宜奪利于外,不宜奪利于內。誰要想用各種見不得人的手段賺走國帑,就自己先出去了再說!”闌

“這樣做的確更為妥當,只是臣認為,朝廷若真要如此,當明詔在開海通商之地,只準以我大明銀元交易,令各國需通過經商之利自存我大明銀元,乃至將來,最好直接以紙幣為大明銀元,這樣即便我大明吏治不振,巨蠹窮民,也能移禍于他國。”

王國光也跟著說了起來。

申時行看了王國光和申時行二人一眼,一時也跟著點了點頭,然后拱手道:“臣附議!”

“先生以為如何?”

朱翊鈞則問了張居正一句。

張居正見王國光和張學顏這倆善理財的人都同意了,也就跟著拱手道:

“臣無異議,此舉的確利本國!只是還是當崇尚節儉,抑豪強,而不能只知以此法維系社稷,而使他國難以安寧,而長此以往,恐反噬本朝。此為術,非為道。”闌

朱翊鈞點首。

“迂腐!”

王國光則暗罵了一聲。

因張居正也同意了,再加上申時行、王國光、張學顏都力陳,其他政事堂的執政公卿也都沒有意見。

于是,朱翊鈞的圣意,就在接下來正式以圣旨的方式到了內閣和戶部。

朱翊鈞接著就問道:“還有何事要議?”

吏部尚書劉應節這時起身道:“吏部奉旨部議此次執行南直官紳一體納糧新政之功與因減租減息而起的士民紛爭之功,已議覆認為,當加申時行少傅,加海瑞太子少保。”闌

朱翊鈞聽后點首:“準奏!”

“臣謝陛下隆恩!”

申時行這時忙叩謝起來。

朱翊鈞說了一聲免禮,且在申時行起身后道:“朕據你的本上說,王錫爵、王世貞皆在這次減租減息之事中主動配合?”

申時行回道:“是!同郡鄉宦,卻有體察國情鄉愿的,臣愿薦用二人。”

“既如此,吏部部議一下,酌情以原品級起復這二人。”

朱翊鈞道。闌

劉應節拱手稱是。

王國光則在這時又奏道:“啟奏陛下,臣這里,剛好得到南直總督呈于內閣的關于促進更多南直無地百姓進入織造業的題本,言說王、徐等大戶有意擴大織造規模,將棉行與綢行開到釜山去,既讓當地百姓增收,也讓朝廷不用運大量棉布去釜山以滿足軍需,而可使他們這些民間商賈就可棉布運過去,以平價賣于軍方,朝廷直接在內地輸銀于他們即可,朝廷可省運輸之耗。”

朱翊鈞聽后問道:“運棉、綢緞去釜山,路上糧食等損耗可不低,再以平價賣于軍方,他們賺什么?”

“按照海瑞在題本中言,江南蘇州多織造、軋染等熟工,又有善造精巧紡車織機之名匠,可以直接開班培訓鳳陽、徐州等地流民,進而以低廉之工錢,高產之棉布綢緞,運去朝鮮,如此即便路上所費再高,也足以盈利,且剩余的棉布,還能廉價賣于朝鮮之民。”

王國光聽后道。

朱翊鈞聽后笑了起來:“他們也是嗅覺靈敏,不過,看樣子,這倭國是不得不征了。”

朱翊鈞說著就道:“準奏!”闌

接著,朱翊鈞就瞅了張居正一眼,說:“皇妹已到待嫁之齡,你們外朝對此可有建言?”

張居正會意,就立即起身道:“啟奏陛下,臣認為自戚侯奉世廟旨募兵練兵以來,其舊部多有因抗倭功而提拔為一方主將者,如今親軍衛更有其大量舊部以訓練之名編入,而將來征倭,按照樞密院之題請,還得以其為帥,方壓得住南兵諸將,使令行禁止,而如此可謂功高而勢重也!”

“陛下雖無猜忌之心,但也謹防宵小有借此誹謗進讒而挑撥之機,故為防患于未然,當在其平倭之后,釋其兵權,且最好與天家為親,而示恩榮。”

“故臣議,當選戚家子孫為駙馬,如此將來戚侯即便被卸兵權也算名正言順,也能使諸將服氣。”

張居正接著就又說了起來。

這時,兵部尚書兼樞密副使協理戎政楊兆道:“陛下,臣以為不妥,戚家乃將門,將其抬為國戚,豈非令將門子弟不能再被起用也?”

“不抬為國戚,難道想讓戚家與我張家結親,還是與別的權貴士大夫結親?”闌

“如此,諸公真的讓陛下能放心用其舊部而國守土嗎?”

張居正問道。


上一章  |  萬歷佑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