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歷佑明第二百二十五章 人頭滾滾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萬歷佑明 >>萬歷佑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百二十五章 人頭滾滾

第二百二十五章 人頭滾滾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楓渡清江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楓渡清江 | 萬歷佑明 


在抄拿這些曾于幕后鼓動民變的南直豪右之前,呂藿、舒大運、霍維達等逆犯則已先被押到西市牌樓的刑場上受斬。闌

且在處斬的這一天,刑部大牢的人早早的就讓呂藿、舒大運、霍維達等逆犯的背后扎了木匾,又用膠水刷了這些逆犯的頭發,綰了鵝梨角兒,讓他們頭上各插上一朵紅綾子紙花,且被打扮了一番,讓他們吃了長生飯、永別酒后,就將他們交給了押送他們的軍士。

軍士將這些逆犯皆往囚車這里驅趕而來。

呂藿面無表情,只在走進囚車后不由得四處張望起來。

而舒大運則是忍不住跌足嘆氣,一臉追悔不及。

因崇尚綠林風格,而帶頭帶著假扮親軍衛且輪·奸了少女葛二丫的生員霍維達,在這時則是癟嘴欲哭,口里直念著說:“我不想死!我真的不想死,求求你們再給我一個機會,我一定好好做我的生員,讀書舉業。”

監斬官刑部右侍郎王纂也在這些人被押來時,沉著臉提前坐在了刑場上的監斬桉臺之后。

彼時,正巧也是金烏高懸之時。闌

明媚的陽光照耀在日晷上,使得針影清晰可見的在往午時三刻的位置靠攏。

呂藿等人也越來越惶惶不安。

而待嘎吱嘎吱的囚車輪子滾動而來時,簇擁在西市牌樓四周的士民,也看見了這些逆犯牌上的信息,許多人也因此才得知這些逆犯都犯了哪些滔天大罪。

“原南京左僉都御史、操江提督呂藿勾結反賊,謀殺欽差,賣官鬻爵,乃至故意毆打親軍衛,可謂欺君罔上,十惡不赦,更慫恿劣紳惡霸造反,劫殺商賈,掠民之財,而分贓款達三十六萬七千余兩,律斬!”

“原南京后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鎮江副總兵舒大運,伙同呂藿與謀逆生員霍維達等謀殺欽差,且吃空餉達一千六百名,截留軍餉合計八千九百七十二兩,私賣工部所造新炮三門于逆賊,律斬!”

“刑部尚書嚴清、大理寺卿張夢鯉、左副都御史王輯會審判決。”闌

一些士民不由得念起了牌上內容,且不少人因此面露出震撼之意,但緊接著又都面露出似乎頗為暢快之喜色。

因為士民們對這些官僚士紳的罪行雖然一時感到驚駭,但在想到這些官僚士紳昔日的丑行后,就又覺得不奇怪起來,乃至只驚喜的是,朝廷會不再包庇他們,將他們明正典刑。

呂藿聽到有士民念他的罪行,就不由得苦笑起來,且仰天嘆道:“蒼天啊,我不過是為反抗苛政,又有什么錯?!”

呂藿話雖然這么說,但在見到王纂后,還是忍不住喊道:“少司寇,可否告知于元輔知道,我錯了!我不該背著他做這樣的事,我改,我以后都改,絕不再這樣了!”

“讓他再給我一個機會吧,我好歹也是進士出身,堂堂僉都御史,如今卻要我身首異處,我實在是不能接受啊。嗚嗚!”

呂藿大喊后就哭了起來。

王纂見此只沉聲說道:“早知今日何必當初,你這樣的聰明人,最大的缺點就是覺得自己太聰明,而忘記了‘敬畏’二字。”闌

呂藿聽后腮幫緊咬,但也沒再說什么。

待到了時辰后,王纂就丟下了令牌:“斬!”

頓時,刀影劃過天際,朝天落了下來。

只一刀,呂藿就頭斷身離,血水迸射開來。

“我再也不敢,再也不敢假扮親軍衛去奸殺民女了,不敢了,真的不敢了!”

霍維達這里正瘋癲似的不停念著就也被一刀分開脖頸。

而舒大運倒是一聲不吭,只再次嘆了一口氣,然后也身首異處。闌

其他逆犯也相繼被斬。

百姓們只見一顆血湖湖的人頭滾了出來,接著又是一顆,隨即第三顆、第四顆、第五顆……

人頭源源不斷,滾進了血粥里,在一片叫好聲中不停地滾落著。

“斬!”

在顧秉仁、馬維銘等在幕后搞事的豪右被押解進京后,也同樣被相繼處斬。

監斬官的令牌丟了一次又一次。

在萬歷九年的冬季與萬歷十年的初春。闌

京師西市牌樓的生意也就變得出奇的好,大有超過棋盤街的跡象。

因為行刑的場面一次接著一次的出現,被處斬的逆犯沒有上千,也有上百,且皆殺的都是腦滿肥腸之輩,罪大惡極之徒,以至于愿意來觀刑的平民絡繹不絕,如看大戲,甚至不少有從外地趕來京師的,將其視為盛會,美其名曰砍頭盛會。

對于尋常百姓而言,這種將惡官劣紳處斬的場景,如同看包公桉這類的市井一樣暢快,乃至更暢快,畢竟西市牌樓呈現的是視頻沖擊,給百姓帶來的愉悅感,非說書人帶動的聽覺快感和文字快感所能比擬。

而正因為這種快感,讓百姓們也愿意為此浮一大白,或者撒錢似的買大量鞭炮放起來以助興,消費在不知不覺地又拉動了一些。

“這次抄沒上繳內庫目前合計得白銀六百一十九萬多兩,黃金十四萬八千多兩,銅錢一百零三萬貫,各類古玩玉器、名人字畫折銀二百四十一萬多兩,另外家卷人口發賣折銀一百六十七萬多兩,籍沒豪右良田二萬五千七百余頃。”

如果說挖出這些幕后搞事的豪右予以抄家滅族,平民百姓只是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感的話,那對于朱翊鈞和大明朝廷而言,則是在物質上獲利不少。

戶部尚書張學顏這一天就在政事堂上對朱翊鈞匯報了抄家的最新情況。闌

朱翊鈞聽后點首:“說說吧,這抄沒所得如何分配?”

這時,負責度支司的大學士王國光起身道:“內閣擬了題本,擬將白銀和黃金留太倉,銅錢發工部以備為河工等使用之款,但留一百五十萬兩白銀劃歸內庫,作為陛下賞推行此次新政立功文武官兵使用,古玩玉器、名人字畫歸內庫,良田皆歸為官田,但仍按原契收租,所得按比例充為地方藩庫與南京太倉庫。”

“黃金不留太倉,增設一金庫于宮內文華殿后面,由內閣度支司同司禮監直接管理,另將其他各庫所儲黃金皆集中起來,以作為將來重振紙幣的堆垛本錢儲備。”

“接下來征倭在即,而征倭之后,就得進一步振興貿易,以利之前開海之策;而遠洋貿易,更需要攜帶輕便;何況,興兵于外,軍餉發放等以紙幣為主,也能極大節省運輸之費。”

“故需要有所備,不但有所備,還得嚴控黃金外流,定期審計,若黃金儲量未增反減,需問罪直接負責此庫的閣臣司禮監太監!”

朱翊鈞沒有直接同意內閣的題請,而是提出了自己的新意圖。

堆垛本錢就是準備金的意思。闌

自北宋出現紙幣開始,紙幣發行在華夏已不是一件新鮮事,甚至,南宋時,還出現了世界歷史上最早的紙幣發行理論,且以此作為國家對金融的管制措施的基礎。

連南宋的皇帝孝宗也掌握了一些紙幣發行理論,史載,他在對宰相趙雄提起會子時,就特說過“朕若不惜會子,散出過多,豈能如今日之重耶?”且在乾道五年,下詔將會子定為三年一界,要求每一界用新會子一千萬貫替換舊會子,相當于定期有規范的印刷新鈔,回收舊鈔票。

而王國光本就是對錢法精通的人,大明歷史上有名的財政家,讀的書也不少,自然也明白何為堆垛本錢,知道皇帝為何重視黃金儲備,也就拱手稱是。


上一章  |  萬歷佑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