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十八日。
近午時。
趙禎率軍還朝,抵達汴京城。
城內文武百官、宗室外戚、商戶百姓紛紛出城迎接,高呼萬歲。
趙禎御駕親征,收燕云,滅遼國,功績已遠超太祖太宗。
當下的大宋,雖未呈鼎盛之態。
然內無災荒、政通人和,外無戰亂,沃土無疆,已是一片欣欣向榮之態。
百姓為生于此朝而感到驕傲,人人皆干勁十足,覺得未來充滿美好。
趙禎的鑾駕抵達宣德門后,后面跟著的乃是一眾重要囚犯。
有遼國皇帝耶律洪基、南府宰相蕭惟信、北府宰相姚景行、女真族首領等等。
他們坐在囚車中,望著汴京城的百姓歡呼雀躍,歌頌他們的皇帝,心中甚感悲涼。
尤其是耶律洪基。
他曾是趙禎的崇拜者,曾立志做一個得民心的賢君,然天不遂人愿,他為了強軍而橫征暴斂,不但百姓舍棄了他,如今更是成了亡國之君,成了階下囚。
曾經,他一直以為遼國若有個蘇良,便可解決一切問題。
此刻才明白。
蘇良只是一個藥引,這個藥引盤活了整個大宋江山。
而他本有可能成為如蘇良般的藥引,治遼之疾。
但他急功近利,先棄民,后棄商,最后自食惡果,落到了如今這番境遇。
蕭惟信、姚景行、里吉等人,望著街道兩旁鱗次櫛比的商鋪,心中更多的是羨慕。
若有來世,他們盼著自己能成為一名宋人。
即使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宋百姓,也比他們活得開心,活得幸福,活得更有安全感。
臘月二十日,清晨。
趙禎與文彥博、吳育、曾公亮、歐陽修、王堯臣等人聚在垂拱殿,商討起了戰后的安撫恩賞相關事務。
此次宋遼之戰。
無論是上層的文官武將,還是下層的軍伍士卒都立下了汗馬功勞。
守在汴京的文彥博等相公也都甚是辛苦。
功勞不亞于在前方戰場奔走的相公。
另外,還有許多將士用他們的生命換來了一次次戰斗的勝利。
朝廷自然是要論功行賞,對傷亡的官員士兵進行安撫獎勵,對他們的家人給予特殊照顧。
此刻。
兩府三司早已經擬定出了一份安撫恩賞文書。
對下層傷亡的兵卒,以財物田地獎賞為主,對中層的將士官員,以加官進爵為主,對上層的官員則是以加銜為主。
因戰爭對國庫錢財消耗甚大。
故而,中上層文官武將的獎勵都以加銜為主。
至于獎勵與加銜后的新增俸祿,則在一年后開始計算,以此保障國庫錢財的正常流轉。
君臣從清晨討論到近午時,基本上將論功行賞的調性定了下來。
之后。
樞密院、三衙、各地州府,依照政策去做即可。
這一次,趙禎秉持的原則是對武將的財物獎勵加重一些,對文官的官位擢升加重一些。
此非趙禎重文輕武。
而是當下的大宋需要更多文官治理,有治理地方之才的武將也將會破格得到重用。
就在討論快要到尾聲之時。
參知政事吳育道:“官家,對兩府三司眾相公的加銜恩賞,臣無異議,我們已位極人臣,此次加銜,已算得上是未有之圣恩。”
“然……然對蘇中丞,臣認為加銜不夠,應令其入中書!”
“讓蘇卿任參知政事?”趙禎微微一笑。
“朕覺得可行,朕早有此意,曾也任命過,只是被他拒了!他若入中書,對接下來我大宋新疆土的改造,大有裨益,他也確實有這個資格!”
三十來歲任副相,在任何一朝都甚是稀缺。
但蘇良若任參知政事,全朝官員和天下百姓,估計無一人會反對。
這時,首相文彥博站了出來。
“官家,臣亦有此意。不過臣以為,副相之位,不足以景明施展抱負,臣愿他開我朝先河,擔任首相,成為百官之首!”
文彥博接著說道:“臣如此說,并非是因景明功高,遠超老臣,而是為了我大宋之未來著想。”
“論改革變法,西北有司馬光,遼境有王安石,這二人已經證明,他們雖年輕,但能力卻高于臣等,尤其是他們大刀闊斧破舊革新的氣魄與能力,臣自認不如此二人。”
“當下,我朝迎來新氣象,正需要這類年輕官員去闖去拼。司馬光與王安石二人之才,大多來自于蘇中丞。蘇中丞若為百官之首,我大宋走向盛世的步伐將會更快一些!”
“官家,臣說句有些自私的話語,臣對成為一名盛世之臣的期待,遠高于成為一名開拓盛世的先驅。臣也想在余生能看到,我大宋遠超盛唐的那一天,想看一看我大宋到底能夠創造什么樣的奇跡?”
“臣為百官之首,統管一切,若超盛唐,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終其一生,而若蘇中丞統領百官,定比臣的速度快!”
“臣也想享受一番我大宋盛世的模樣,故而推舉蘇中丞為首相!”文彥博重重拱手。
趙禎認可地點了點頭。
文彥博這番舉薦確實有道理。
若蘇良為首相,憑借他的才能天賦,大宋絕對能更快地創造盛世。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一旁的吳育、曾公亮、王堯臣陸續拱手。
而這時。
歐陽修皺著眉頭站了出來,道:“若景明不愿擔任首相呢?”
文彥博一愣,然后中氣十足地說道:“為了大宋的未來,為了創造盛世,為了全天下的百姓,他不能拒絕,也無法拒絕!”
歐陽修搖了搖頭。
“文相,此理由或許可以壓得住別人,但放在景明身上恐怕行不通。”
“依照我對景明的了解,讓其擔任副相恐怕都難,更別說首相了,他最喜閑適。在別人眼里,首相之位是位極人臣,是一名士大夫畢生的榮耀,但在景明眼里,沒準兒是套在脖子上的枷鎖!”
“只要官家下旨,景明還能抗旨?”文彥博反問道。
趙禎無奈一笑。
“文卿,他還真敢抗旨,然后朕還拿他沒辦法。景明不只一次向朕表達過,他后半生的夢想是:回故鄉揚州,做一個悠閑自在的老饕和垂釣翁。”
聽到此話,文彥博頓時語塞,根本不能以常理來推斷蘇良的選擇。
這時,三司使王堯臣道:“確實。景明向來愛自由,讓其日日呆在政事堂,他還真不喜歡。”
趙禎點了點頭。
“此外,朕也覺得我們太依賴景明了,天下難事不能盡靠景明一人解之,我們也要自省,不能將景明累著了!”
“這樣吧!朕先向景明寫封信問問他的想法,待看過他的回復后,再決定要不要讓他入中書,擔任副相或首相!”
眾相公都點了點頭。
這時,文彥博眼珠一轉,道:“官家,待景明歸京之日,臣愿帶兩府三司的官員齊去城外迎他,先將他架起來,為了大宋之盛世,臣還是想著讓他能者多勞,辛苦一些!”
“行,就隨文相吧!”趙禎笑著說道,蘇良之功,值得眾相公齊迎。
臘月二十五日,蘇良行至河北路域內,預計臘月二十八日晚可抵達汴京城。
近黃昏。
龍羽軍士兵們正在搭營支鍋。
徐莽和劉三刀將一份趙禎的親筆書信送到蘇良手中。
趙禎在信中稱:戰后,便是新大宋全面改革,創造盛世之時,而蘇良最精于此道。
兩府三司眾相公皆舉薦蘇良入中書,擔任副相或首相,帶領文武百官大宋,造遠超大唐之盛世,而趙禎想聽一聽蘇良的想法。
蘇良看罷,皺起眉頭,撇起了嘴巴。
對別的士大夫官員而言,位極人臣乃是巨大的榮耀,但對蘇良而言,則是枷鎖。
他對自己的認知非常清楚。
擔任臺諫官之首,他沒有任何顧忌,無須考慮太多,能夠放開手腳做事。
但是入中書,居百官之首,勢必有所忌憚。
這不是蘇良喜歡的為官方式。
此外,擔任宰執太累了。
蘇良不是自私,而是依照他的性子,若擔任首相,肩扛一國之重擔,打造新大宋,大概率會英年早逝。
但以后大宋的發展,從緩從慢即可,無須過快過急。
一旁。
徐莽與劉三刀見蘇良看罷官家的書信后,面色陰沉,緊皺眉頭,不由得緊張起來。
宋遼大戰最緊張之時,蘇良都沒有此等表情,儼然是發生了大事。
“頭兒,是……是發生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嗎?”
蘇良將書信遞給了二人。
徐莽和劉三刀接過書信,看完后,有些發愣,然后興奮地看向蘇良。
“頭兒,這……這是天大的好事啊,您……您要成為百官之首,實乃我大宋之幸啊!”劉三刀激動地說道。
“這是大喜事兒啊!頭兒,你為何看上去不是很開心?”徐莽看向蘇良。
蘇良再次撇嘴。
“在你們眼里,是百官之首,在我眼里,是牛馬之首,我要在政事堂呆上半年非要瘋掉不可。”
蘇良緩了緩,看向劉三刀。
“可向中書匯報咱們抵達汴京的時間?”
“還沒有,今日才確定臘月二十八日黃昏可抵汴京城,明早就匯報。”
蘇良喃喃道:“文相他們是了解我的,他們力推我為首相,應知我不是很情愿,我猜,他們定然會齊齊到城外迎我,先將我捧起來,咱們在臘月二十八日入夜時入城,向中書匯報為臘月二十九日午時。”
“晚上,我回家,你們去城外軍營,翌日再去匯稟。”
蘇良的臉上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
“頭兒,這……這算不算是欺瞞朝廷?”劉三刀說道。
他這樣傳遞情報,中書眾相公大概率會連同蘇良在內,將龍羽軍的統領們都痛罵一頓。
有大功,而選擇在夜里悄悄入京,這是絕對不被允許的。
蘇良想了想。
“放心!我給官家寫信告知實情,讓官家幫著隱瞞,翌日我再去中書致歉即可。”
整個大宋能說出此話的,也只有蘇良了。
臘月二十八日,入夜。
汴京城內,一片繁華,充滿了年節將至的氛圍。
蘇子慕和蘇沁一得知蘇良明日將歸,買了半屋子的炮仗,欲明晚讓蘇良帶著他們一起燃放。
而此刻。
蘇良坐著馬車來到了城門外。
他本欲悄無聲息地回家,哪曾想內侍省都知張茂則已經在等他了。
張茂則與蘇良乃是老熟人,當即鉆進了蘇良的馬車。
“茂則代表官家,恭喜蘇中丞凱旋!”張茂則拱手道。
蘇良連忙扶住張茂則的手。
“張都知客氣了!多謝官家容忍我的任性,我現在需要先見官家嗎?”
張茂則微笑著搖了搖頭。
“官家說了,他對你今晚提前歸京之事并不知曉。待明日,你自己向眾相公解釋。”
“此外,關于你拒任宰執之書信,官家也當作沒看到,你若能說服眾相公,便繼續做你的臺長,若無法說服,那就入中書。”
“現在,你可以回家與家人團聚了!”說罷,張茂則便離開了。
蘇良無奈一笑。
官家甚是聰明,雖然寵他,但根本就不與他站在一派。
“不想那么多了,先回家!”蘇良搖了搖頭。
半個時辰后,蘇宅。
蘇良剛走到門口,便聽到唐宛眉那清脆的聲音。
“蘇子慕,快將手里的爆竹都放下,洗手吃飯,你爹爹明日就回來了,為娘正開心,別讓我在此時揍你啊!”
隨后,院內傳來蘇沁一的聲音。
“娘親,別揍哥哥,哥哥是因聽到爹爹明日就回來才開心地放爆竹的。”
“讓他放吧,不急著吃飯,年底了還不讓他自由一些!”唐澤說道。
而這時,蘇良開心地敲響了院門。
“誰啊?”吉叔打開了大門。
“吉叔,新年好啊!”蘇良笑著說道。
吉叔先是一愣,然后興奮地朝著院子內喊道:“主人回來了!主人回來了!”
不遠處。
蘇子慕和蘇沁一看到蘇良后,一下子就撲了過去。
“爹爹!爹爹!”
二人都長高了一些,差點兒沒有將蘇良撲倒在地上。
這時,唐宛眉與唐澤也走了出來,二人看到蘇良后,臉上滿是驚喜。
“岳丈,眉兒,我回來了!”
唐宛眉看向蘇良,非常溫柔地說道:“洗手,吃飯。”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