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七,近黃昏。
白溝河北岸軍營,已被打得無一名遼兵。
兩萬三千余名燕云漢民匯聚在白溝河南岸的軍帳中,雖有吃有喝,但卻心急如焚,紛紛嚷著要參戰。
因為他們的家人都還在遼人手中。
蘇良為穩定他們的情緒,從這些人中挑選出了兩百多人作為都頭,進行內部管理。
然后承諾他們,明日官家對他們自有安排。
今晨。
趙禎又派出三支萬人騎兵,一支奔瀛州,一支奔莫州,一支奔涿州。
這三座城,皆有遼國駐軍,數量不詳,但絕不會很多。
城內財物也都被轉移到了幽州,城內百姓就剩下一些連人質都無資格做的老弱病殘。
對方此舉的目的顯而易見。
就是要讓大宋分散兵力,拉長戰線,不得不去占領這三州,然后還要照顧那些百姓。
與此同時。
遼國樞密使耶律良已親自駐守幽州,領兵約十萬,并在涿州后的涿河前擺下了軍陣。
涿河到幽州城還有一段距離,且還有幾處關隘。
耶律良此番安排,自然是想與宋軍在涿河附近拼殺一番。
畢竟遼國最大的倚仗還是他們的騎兵。
若騎兵不能勝,他們再固守幽州城,消耗宋軍,打持久戰。
遼軍已知大宋火器之威。
專門拓寬了護城河,修繕了防御工事,還搬運了諸多大石,加固加厚城墻。
當下,宋遼雙方的策略基本都擺在明面上。
燕云區域,東路方向的最終大戰在幽州城,西路方向的最終大戰在云州城。
遼國想拖。
若他們能固守云、幽兩州半年以上,大宋的糧草必然短缺,甚至可能會撤兵。
大宋則欲速戰速決。
打得越快,大宋的消耗越小,而對遼造成的傷害越大。
畢竟,是在對方的地盤上。
入夜。
白溝河南岸,中軍主帳中。
趙禎、韓琦、蘇良三人正在商討如何安排兩萬三千余名燕云漢民。
很快。
三人就達成了共識。
既然承諾了歸宋為兵,并號:燕云軍,便將他們歸到河北禁軍右翼,隨軍攻遼。
這時。
韓琦道:“官家,這些燕云漢民中,定然還存在一些歸宋意志搖擺者,臣建議讓景明明早去宣講一番。”
“可以,景明最擅此道!”趙禎笑著說道。
蘇良的宣講能力在整個朝堂都是公認的第一。
從士大夫官員、文人書生、再到街頭百姓、軍伍之兵,沒有他說不動的。
韓琦自認也擅于宣講,但卻缺少了蘇良那種細膩的共情能力。
故而舉薦蘇良。
蘇良想了想,道:“官家,此時確實應該向燕云軍宣講一番,然臣以為,此次應該官家親講,臣不行。”
“理由呢?”趙禎問道。
蘇良向來不愛奉承,如此說,自然有一定理由。
“臣道一句實話,咱們向這些燕云漢民講一些愛國之心、收復漢唐故土,甚至我們同宗同族的話語,作用并不大。”
“當下的他們,愛宋之心并不濃,他們此番歸宋,更多還是一種趨利避害的選擇。”
“他們歸宋為兵,因數量巨大,使得遼國根本不敢在后方屠殺他們的親眷家人。因一旦屠殺,幽州后方的燕云漢民必然也會造反,精明的耶律洪基不會做此等傻事。”
“然而,我們納他們為兵后,若遲遲不能攻下幽州,不能占領燕云,使得他們失去救出親眷家人的信心,這些人大概率還會造反。”
“百姓的心思都很簡單,很多人寧愿與家人在一起當遼人的牛馬,也不愿與家人分離,永再難見面。”
“所以,兩萬多名燕云漢民們想要得到的,只有兩點。”
“其一,朝廷足夠的重視。”
“其二,讓他們知曉我們何時能攻下幽州。攻下幽州,意味著遼軍將會迅速后撤,而那時根本是顧不上他們的家人親眷的,而殺他們也失去了意義,所以,攻下幽州,就意味著給了他們家人團聚的希望。如此,他們才能相信大宋,才能賣力氣。”
“而這兩點,唯有官家出面合適,韓副帥不行,我亦不行。此外,官家出面表現出足夠的重視,也能讓我們的兵明白,燕云漢民是他們的兄弟兵,而非外人。”
趙禎和韓琦都認可地點了點頭,蘇良所言確實有道理。
“那咱們應承諾何時能攻下幽州呢?”韓琦問道。
此事本沒有截止日。
但為了能使得燕云軍信宋、聽宋,必須要設置一個截止日。
聽到此話。
趙禎和蘇良都看向了韓琦。
韓琦一愣,臉上不由得露出一抹苦笑。
當下對北境時局、兵力最了解的就是他,若有一個截止日,自然是他先說。
韓琦想了想,面色認真地說道:“保守來講,五個月足矣。”
幽州之戰,涉及幾十萬兵參戰,其中有關隘,有攻城戰,還有各種調配,以及中路、西路是否需要支援等一系列問題。
五個月,并不算多。
趙禎搖了搖頭。
“五個月太長了!三個月內攻下幽州、云州,五個月內,收復整個燕云,可有信心?我們必須逼自己一次,戰事時間拉得越長,對我們越不利。”
若攻占燕云都需要小半年,那攻占遼國本土恐怕就更慢了。
“有信心!”蘇良提起胸膛,率先道。
韓琦頓時也興奮起來,道:“有!”
“好,那咱們就這么定了,若三個月內攻不下幽州、云州,燕云漢民潰逃歸遼,皆是咱們三人之責,朕之主責,你二人次責,如何?”
趙禎頓時提高了聲音。
“臣無異議!”蘇良與韓琦同時說道。
翌日清晨。
軍營西,一處可容納數萬人的大校場中。
大宋東路軍的中級將領們全都集結到位,站在一處高臺的下方。
而在高臺四周,聚集著兩萬多名燕云漢民,他們前方則是站著兩百多個內在推舉的都頭。
面對如此多人。
宣講的聲音不可能傳到每個人的耳朵中,但只要這些都頭聽到,就能傳到所有燕云漢民的耳朵里。
不多時。
一些燕云漢民就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他們并非軍伍出身,故而在紀律性上沒有那么嚴苛。
“依照這個架勢,是不是韓副帥或蘇中丞親自為我們安排差遣啊!”
“你想多了!我們在遼國軍營中,耶律添成會親自為我們安排差遣嗎?我們連他副將的面兒都見不到,估計是某個指揮者來給我們訓話吧!”
“不管了,誰來都行!只要能幫我救出家人就行!”
“在宋營還是不錯的,吃得好、睡得好,那些都頭們都和氣,至少將我們當人看,只要能將我家人救出來,我一定要做個宋人,契丹人太不拿咱們當人了!”
就在這時。
前方傳來一道高亢的聲音。
“東路軍副帥韓琦、監軍蘇良到!”
隨即,蘇良和韓琦帶著一眾高級將領大步朝著高臺走去。
燕云漢民們都甚是驚訝。
沒想到韓琦和蘇良竟然同時來訓話,這種重視感,讓他們覺得心中很舒服。
然而。
此話落下多久,又一道嘹亮的聲音響起。
“東路軍主帥,大宋官家到!”
趙禎身穿帝王紅色常服,昂首挺胸,大步走來,后面跟著眾內侍組成的儀仗。
這是重視他們的表現。
一時間。
聽到此話的燕云兵們都有些發愣,他們沒想到大宋皇帝竟然親至。
此番出場方式正是蘇良設計的。
蘇良與韓琦當綠葉,襯托趙禎的地位尊崇,然后展現出朝廷對燕云之民的重視。
蘇良與韓琦立于高臺下兩側。
趙禎則是緩緩走上高臺,環顧四周。
負責護衛的龍羽軍們,面色嚴肅,在不同方位站著,有人持風火槍,有人持弓弩,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著周圍。
趙禎、韓琦和蘇良三人,任何一位都不能出現任何危險。
這一刻。
站在最前面,習慣于給上官磕頭的燕云軍都頭們,互視一眼,便要跪下行大禮。
蘇良和韓琦見狀,對視一眼后,立馬朝著趙禎的方向,拱手高聲道:“參見官家!”
“參見官家!”周圍眾將也都齊齊拱手。
當即,都頭們全都有樣學樣地拱手高聲道:“參見官家!”
最后,全軍齊呼:“參見官家!”
跪禮改為拱手禮,讓燕云軍們對趙禎好感倍增。
趙禎看向下方,面帶微笑地說道:“朕看到諸位游子歸家,心情甚好,這些年,朕讓你們受苦了!”
說罷,趙禎朝著前方深深鞠了一躬。
燕云軍士兵們都有些懵,他們何時受過這種大禮!
這也讓他們想起了聽到的關于大宋官家逢年過節,經常與百姓同樂的事情。
這在遼國根本不可能發生。
他們心中突然升起一抹強烈的歸屬感,感覺自己不是無根的木,漂浮的萍,不是一個國家的二等人。
趙禎緩了緩后,接著說道:“首先,朕兌現承諾,新建燕云軍,隨大宋東路軍一起攻遼,所有人待遇與河北禁軍等同!”
這時,一名騎兵舉著一面趙禎親書的大宋燕云旗,在校場轉起圈來。
燕云軍士兵們都甚是興奮。
有這面旗在,說明大宋官家信任他們,完全將他們當作了自己人。
趙禎環視四周,接著道:“朕知曉,大家多非兵丁,而是百姓。并非為殺敵而當兵,而是為救家人而當兵。”
“朕再給大家一個選擇,若有不愿隨軍殺敵者,可告知你們的上官,即刻便能退回雄州城,州府暫時負責其生活,直到其與家人團聚。”
此話落后,下方鴉雀無聲。
這些人,確實不是為了殺敵而當兵,他們就是為了家人。
當下退,顯然是不可能的。
趙禎緩了緩。
“當下,朕可以告知你們的是,你們身在幽州后方的家人一定是安全的。因為遼人若傷害他們,除了換來惡名外,還會使得更多的燕云漢民投靠大宋。而當下要救下你們的家人,最好的方式,便是收復幽州、云州,收復燕云。”
“到那時,遼人知再扣押你們的家人親眷無用,逃跑時亦帶不上他們,故而一定會將他們留在原地……”
前方的燕云軍都頭們紛紛點頭。
他們懂得這個道理。
遼軍雖然兇殘,但這種屠殺大量老弱婦幼的事情還是不敢做的。
若做,恐怕一些正義的契丹百姓都會造反。
遼軍扣押他們,是讓這些燕云漢民有個掛念,想著回遼。
接下來,燕云是遼土還是宋土,決定著這些人的選擇。
此話不能明說。
但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想的。
家人比什么都重要。
“你們是宋人,你們的家人便是宋人,大宋之民皆是朕的家人!”趙禎漸漸提高了聲調。
“朕在此向你們宣誓,朕將在三個月內,攻克幽、云二州,五個月內,收復燕云,讓諸位與家人團聚,我大宋之人,容不得外邦欺辱,朕必當傾盡全力,若違此誓,人神共棄!”
趙禎說這番話時,眼睛里也閃著淚光。
他字字虔誠,以真心交換真心。
這一刻。
校場內,甚是寂靜。
所有人都抬著頭,望向高臺上那個泛著光芒的大宋官家。
他們非常感動!
這位官家,不僅將他們當人看待,而且將他們當作家人看待。
這樣的官家,才是百姓真正需要的官家。
這時候。
一名都頭舉起手,高聲道:“收復燕云!收復燕云!收復燕云……”
此聲一響,全軍都扯著喉嚨高呼起來。
這一瞬間,趙禎覺得自己充滿了力量,因為他凝聚了大校場上所有將士的力量。
片刻后。
趙禎在一片歡呼聲中走下了高臺。
韓琦與蘇良緊跟其后。
韓琦望著帝王氣勢甚盛的官家,將目光放在了蘇良的背影上,帶著一抹崇敬。
他口中喃喃道:“景明不獨好,而使眾好。文相誠不欺我也!”
景明不獨好,而使眾好。
乃是文彥博對蘇良的一句評語。
今日,若是蘇良或韓琦宣講,或許也能使得燕云軍充滿斗志并對大宋朝廷充滿信任。
但換作官家講,卻形成了一石三鳥的神奇效果。
燕云軍傾心歸宋,決意傾力抗遼;經官家此番宣講,大宋禁軍將把燕云軍當作自家人;官家血性十足,有了一番氣吞天下的武帝之相。
這就是蘇良帶來的影響力。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