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507章:宋遼摩擦!保守者龐籍VS激進者韓琦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507章:宋遼摩擦!保守者龐籍VS激進者韓琦

第0507章:宋遼摩擦!保守者龐籍VS激進者韓琦


更新時間:2024年08月05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三月初。

春暖花開,綠意漸濃,大西北捷報連連。

狄青總領的五路大軍已北進八百余里,占據了橫山大半數地區。

西夏軍的防御非常有限。

基本上還是秉承李元昊曾經的那套戰術打法。

一邊命人偷偷挖掘河道決黃河水,以淹宋營;一邊派遣輕騎兵抄絕宋軍之糧道,還在大路上設置了諸多陷馬的陷阱。

可惜作用寥寥,全在狄青的意料之中。

最后。

西夏人采取堅壁清野之策,將主力軍集聚到了翔慶府和夏州。

意在憑借城池之堅固,將戰線和時間拉長,抵御大宋之軍。

得益于三司的提前調配,西北百姓的糧草運輸,宋軍此次的后勤供應相當充足。

大宋士兵們也是越打越有信心。

狄青預計,若四月能順利攻下翔慶府和夏州,那七月份大概率就能滅掉西夏,根本不用等到中秋節。

與此同時。

東瀛與高麗也打得不可開交,甚是慘烈。

東瀛兵已占領了高麗的沿海地區。

高麗軍一邊收縮防守,一邊向遼國求助,甚至還傳信到大宋,提出愿割土、交納歲幣、稱臣等多項條件。

但宋遼都沒有理會它。

當下的高麗,名聲盡毀。

哪國若敢幫它,必然會受到周邊諸國的強烈譴責。

兩國大戰,也影響了海上貿易。

糧食、鐵器、布帛等物資飛速漲價。

東瀛朝廷為籌集糧草,低價售賣了大量白銀、黃金、硫磺、木柴等。

曹護聯合多名宋商,果斷收購,賺得盆滿缽滿,對東瀛海上貿易的掌控范圍也越來越大。

一切都朝著利好大宋的方向運行著。

三月初十,清晨。

蘇良來到御史臺臺院,泡上一壺茶水。

正準備邊喝,邊看邸報。

一名宮中內侍快步走了進來。

“蘇中丞,今日凌晨有河北路軍情急報送于禁中,官家命您立即前往垂拱殿議事。”

蘇良微微皺眉。

“河北路的軍情急報?莫非宋遼邊境起了沖突,打起來了?”

“好,我馬上就去。”蘇良點了點頭。

當下。

大宋西軍正與西夏酣戰。

趙禎多次交待鎮守在河北路的主官龐籍和韓琦,嚴守邊境,暫不可與遼起沖突。

遼國今年不但有女真族內亂、皇太弟耶律重元和大皇子耶律洪基內斗,遼國皇帝耶律宗真的身體也出現了問題。

雙方都知彼此不愿全面開戰。

若因某些意外打起來,是蘇良非常不愿看到的。

當即。

蘇良換上官袍官帽,快步朝著垂拱殿走去。

一刻鐘后。

待蘇良走進垂拱殿,趙禎和兩府三司諸相公已在里面了。

隨即。

樞密副使曾公亮將三份文書遞給蘇良,道:“依順序看。”

蘇良點了點頭。

第一份文書,是龐籍和韓琦共同署名。

內容是——

三日前的深夜,有燕云之幽州漢民偷渡坐船,過宋遼邊境白溝河。

兩艘船,共計十二人。

在這十二人行至白溝河中間時被遼兵與宋兵同時發現。

遼兵朝著河中放箭。

并喊話稱:這十二個漢民乃是遼國流賊,因觸犯遼國法令而逃,大宋絕不可讓他們上岸。

但是。

這些漢民卻朝著河對岸的宋兵稱他們深受遼兵壓迫,無法生活,乃是要歸宋。

宋兵們聽到此話。

立即朝著河對岸的遼兵放箭,然后幫助這十二個漢民來到了河對岸。

此事發生半個時辰后。

遼國守將耶律添成在河岸喊話,讓大宋歸還十二名漢民,免得破壞宋遼和平。

在河岸值守的韓琦知曉此事后,也朝著河對岸喊話。

強硬地稱:十二名漢民是否為流賊,待他查驗清楚后,再考慮是否歸還。

于是,雙方之兵都集結在河對岸對峙起來。

當下。

彼此的火氣都很大,隨時都有可能打起來。

當晚,龐籍也知曉了此事。

他與韓琦溝通一番后,二人意見相背。

韓琦認為,燕云之地的漢民南歸,實乃大宋興榮之象,無論如何都要保下這十二人,讓對面燕云區域的百姓看到大宋對他們的態度,沒準兒可引得更多燕云之地的漢民歸宋。

龐籍則認為,當下燕云還屬遼國,這些人依舊是遼民,應該立即遣返,十余人并左右不了什么,但若一直扣押這些人,很容易造成宋遼邊境戰事爆發。

二人意見不一致,便只好請示朝廷了。

至于剩下的兩份文書,都是由二人分別呈遞。

龐籍彈劾韓琦做事過于偏激,立功心切,總想著與遼開戰,建立軍功,沒有大局觀。

韓琦則覺得龐籍過于保守,依舊還活在遼國的陰影下,在邊境難有大作為,懇請朝廷換人。

蘇良看罷后,將三份文書放在了御案上。

“眾卿如何看?”趙禎問道。

張方平率先開口道:“官家,臣以為我們應該強硬一些,這十二名漢民稱要歸宋,我們便同意他們歸宋,然后我們來探查他們是好是壞,若他們做過殺人放火,偷盜搶掠之事,那就依照我大宋律法來懲處,畢竟,燕云乃漢唐故土,這些漢人與我們同祖,契丹人、女真人則是另外的祖先,由我們來處置,并非不妥。

張方平說完,富弼站了出來。

“此舉有引戰之嫌。當下我們覺得遼國不敢戰,但遼國也覺得我們與西夏有戰,也不敢戰,若真戰起來,就是兩敗齊傷。”

“我建議,我們應探查一番,若他們是誠心歸宋的良民,便留,若真是流賊,則驅之。靠討好這十余人來讓整個燕云十六州的漢人對我們產生歸屬感,根本不可能。”

“即使他們是漢人,若做過傷天害理的事情,我也不愿承認他們是宋人。此舉,可斷絕日后一些賊匪借著宋人的身份,為非作歹。”

“我認同富相的說法。”蘇良開口道。

其實,燕云十六州大多數漢人對大宋都沒有什么歸屬感。

燕云成為遼土之時,大宋還沒有立國呢!

不過隨著近年來大宋的強盛,外加漢人在遼國確實是低契丹人一等,很多百姓對大宋是有好感的。

燕云之民選宋還是選遼,根本在于誰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而大宋也不是所有的漢民都要,那些壞到骨子里的人是無法成為大宋之民的。

“臣認同富相所言。”歐陽修也開口道。

“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其他相公也都紛紛開口。

當下的大宋根本不需要去討好某個不值得大宋討好的漢民。

待大宋收復燕云,需要的也是認同大宋法令的人,而不是一群見風使舵的潑皮流氓。

“確實,這樣做更規矩一些。”趙禎認可地點了點頭。

這時。

首相文彥博開口道:“官家,老臣覺得當下最棘手的問題不是如何處理這十二名漢民,而是龐公與韓稚圭不合,恐怕二人不適合同時留在河北邊境,兩人只能留一個。”

趙禎微微搖頭。

“不,朕覺得挺合適,不過需要一人去勸勸架。”說罷,趙禎看向蘇良。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