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485章:人人皆盼蘇良做英雄,其家人更愿他平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85章:人人皆盼蘇良做英雄,其家人更愿他平安

第0485章:人人皆盼蘇良做英雄,其家人更愿他平安


更新時間:2024年07月12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七月二十二日,午后。

蘇良等二百余人扎營處,天氣燥熱,無一絲風。

無事可做的龍羽軍士兵們。

獲得蘇良應允后,分批次跳到前方溪流中降溫避暑。

人在溪流中,眺望著遠方雄奇壯麗的風景,心情皆是無比舒爽愜意。

一匹匹戰馬也都紛紛下了水。

吃著肥美的水草,飲著清涼的溪水,享受著可能是此生最悠閑的時光。

就在這時。

蘇良得到消息:唃廝啰已前往青海靜修,留三個兒子駐守青唐城。

“這個老狐貍,明顯是不想參與河湟之事,怕我尋他,故而躲到了青海,這是拿三個兒子做擋箭牌呢!”

蘇良一下子便猜出了唃廝啰的用意。

他想了想,看向一旁的獨臂老喬。

“喬爺,你代我去一趟青唐城,告知唃廝啰的三個兒子,稱我欲聯合唃廝啰部落滅夏,看他們是什么反應?”

“我猜測,他們定然是口徑一致,稱要匯稟唃廝啰,進而拖延時間,等待西夏和遼國的反應。”

“你無須與他們過多論辯,私下與唃廝啰的大兒子瞎氈見一面,告知他,若他敢于起事助宋滅夏,我定然會助他成為唃廝啰部落的新首領。日后,唃廝啰部臣服于宋,可自治,我們在商貿上也會幫助他們……”

“明白。我收拾一下,明早便出發。”獨臂老喬點頭道。

蘇良又看向劉三刀。

“三刀,你派遣數人繞開青唐城,前往青海,尋到唃廝啰,將他帶到我的面前。他不是要躲嗎?我就非要和他聊一聊,讓他知曉,唃廝啰部要么歸宋,要么反宋,不可能騎在墻頭上隨風倒。”

“好,我今晚便讓兄弟們出發!”劉三刀拱手道。

蘇良早已將唃廝啰和唃廝啰三個兒子的脾性研究明白了。

瞎氈親宋,磨氈角是個墻頭草,董氈惡宋。

唃廝啰已老。

該是扶起新的領袖了。

去年年底。

蘇良便與趙禎和眾相公商討過如何處置唃廝啰部落(青唐吐蕃)。

若唃廝啰在大宋河湟拓邊之時,助宋的熱情很高,愿意與宋一起滅夏。

那大宋就與其為友,幫扶青唐吐蕃的商貿更上一層樓。

若唃廝啰不愿助宋,那大宋就只能采取強硬措施,將青唐吐蕃也收歸大宋境內,最多讓他們自治,但他們必須完全臣服于宋。

當下,唃廝啰的選擇,已錯過了成為大宋朋友的機會。

他們只能選擇臣服,不然就挨揍。

不過,蘇良也能確定一點,唃廝啰是不會幫助西夏一起對付大宋的。

大宋此次拓邊。

目的是為了滅夏,而非統一吐蕃諸部。

吐蕃諸部地廣人稀,亂象叢生,大宋統一吐蕃,消耗甚大,并不劃算。

并且正如蘇良堅持的那樣。

大宋拓邊,意在幫扶,而非侵略,只要能重新打開陸上絲綢之路,蘇良就滿足了。

他非圣人,能讓大宋的百姓過上好日子就滿足了。

至于他國之民,生死由天。

當日晚。

八名龍羽軍士兵在夜色里奔向了青海。

青海甚大,但防衛卻遠遠不如青唐城,只要士兵們能找到唃廝啰,便能將其帶回來。

翌日一大早。

獨臂老喬帶著兩名老兵、四名龍羽軍士兵,朝著唃廝啰部落行去。

唃廝啰部落方圓近千里。

前方百里外便是他們的區域,獨臂老喬只需與唃廝啰部落邊境的主事者對接,后者自然會帶他們前往青唐城。

這兩招,一明一暗。

若能成,與唃廝啰部無須戰便能讓他們降服。

這時,蘇良又聽到一個消息。

嵬名旭德和嵬名阿嵇率領兩萬西夏兵,出卓啰城,正朝著前方八十里處的黃河區域布防。

很明顯。

黃河乃天塹,他們是想要守住這個位置,阻擋狄青的大軍北上徹底占領河湟。

此外。

也是在拖延時間,等待援兵入卓啰城,等待唃廝啰部落和遼國的動靜。

無論大宋會不會立即全面攻夏,與嵬名旭德的這場戰役定然是避免不了的。

至于遼國會不會有動作。

蘇良與眾相公早就商討出了應對之策。

河北邊境,一座營帳內。

河北西路安撫使兼知定州,資政殿大學士韓琦捋須道:“龐公,我覺得我們練兵的動靜還不夠大。”

“還不夠大?都五日一練了,聽說對面的遼兵睡覺都抱著兵器,生怕我們突然打過去!”

總領河北禁軍、知大名府的樞密副使龐籍,捋了捋胡須,笑著說道。

韓琦道:“官家和狄樞相命令咱們,河湟拓邊時期,盡量不與遼國開戰,契丹人向來欺軟怕硬,我建議咱們再放三百枚風火雷讓契丹人聽聽響!”

“我們一共才有一千枚風火雷,放三百枚聽聽響,是不是奢侈了一些?”

“不奢侈!只要能震懾住遼軍,我們就是大功一件,三百枚風火雷一放,我篤定他們不敢幫助西夏。”

龐籍想了想,道:“行,那就讓他們聽聽響,明日就放!”

翌日,一大早。

在與遼軍軍營只有一河之隔的地方,大宋河北禁軍再次開始了大練兵。

對面巡邏的遼軍士兵瞬間緊張起來。

曾幾何時。

他們在邊境跺一跺腳,宋人就無比害怕。

不但不敢在邊境露頭,甚至有時還會提前交納歲幣。

如今,風水輪流轉,大宋硬氣了起來。

他們卻是內患嚴重,上面再三交待,沒有遼國皇帝耶律宗真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與大宋起沖突。

當下,遼兵們其實并不太懼怕大宋河北禁軍。

他們不敢打的主要原因,一是有內亂,二是軍資不足。

就在這時,負責觀察對岸情況的遼國情報兵們,突然聽到一道響亮的聲音。

“火器演練,正式開始!”

“點火!”

約十息后。

“轟隆!”

“轟隆!”

“轟隆!”

火器聲響,如天上之雷。

對岸的遼國情報兵們距離爆炸地點不足三百米,他們看到前方土塵滾滾,甚至還有樹木折斷。

不由得全傻眼了。

“這……這……就是南朝的火器,威力……威力也太大了吧,不但人害怕,馬也害怕了,這……這可不是武力過人便能夠抵擋的。”

“太……太可怕了,這玩意若是扔在我們身邊,不死也是重傷啊!”

“這……這……這玩意不是專克騎兵嗎?這……這還怎么打?”

一名搞情報的遼兵頭頭兒,喃喃道:“我們要立即向上匯報,南朝在邊境進行火器訓練,聲響如雷,一擊可重傷十余人,且易使得戰馬驚悸逃遁……”

三日后,遼國皇宮。

遼國皇帝耶律宗真,遼國大王、皇太叔耶律重元,以及遼國皇太子、天下兵馬大元帥耶律洪基三人聚在了一起。

“父皇,宋之火器,不可小覷。他們敢在邊境拿火器演練,分明就是要引戰。他們知曉我們當下勢弱,故而要逼得我們出戰,我們是戰還是不戰?”耶律洪基看向耶律宗真。

耶律重元插話道:“自然要戰,若不戰,待宋滅了西夏,我們將更加被動。西夏使者可是等了近五日了,我們也考慮五日了,戰吧!若不戰,南朝還以為我們的軍隊真不行了呢!”

耶律洪基搖了搖頭。

“若戰,南朝定然會將我們當作頭號敵人,甚至舍河湟而攻我們,到那時,我們是內憂外患,即使能抵御南朝的進攻,恐怕也會是落得個國體大傷的結局。”

“內憂?還不是你解決不了那些女真人?若能解決,我們完全可以與大宋打一仗,我們若能贏,便可再向大宋索要歲幣,甚至還能將河北大名府那片富饒之地占下來,如此一來,國庫錢財緊缺的問題就能解決了!”耶律重元瞪眼看向耶律洪基說道。

“你大白天做夢嗎?你若能拿下南朝的大名府,我愿辭去皇太子之位!”

“并不是沒有可能,只要將所有的兵都集結起來,完全可與南朝來一場大決戰!”

耶律重元和耶律洪基再次吵了起來。

“夠了!”耶律宗真大吼一聲,待二人安靜下來,然后看向耶律重元。

“若打輸了呢?朕絕對不能成為亡國之君!”

耶律宗真說出此話,其意思已經很明顯了。

當下他還不愿與大宋全面開戰,遼國國庫的錢財,根本就支撐不起與大宋的戰爭。

“皇兄,若不戰,我們將會越來越被動啊!”

耶律宗真眉頭緊皺。

他也知會陷入被動中,但北方女真人的麻煩一直存在,他不愿再有外患。

這時。

耶律洪基看向耶律宗真,微微拱手。

“父皇,此時應戰,實屬不該。我覺得我們可以做一個最壞的打算,若大宋滅掉西夏后,將目光轉移到燕云之上,我建議,我們可舍棄燕云,守護舊土。”

“如此一來,我們才有緩沖之時。南朝先敵西夏,又占燕云,必然元氣大傷,待我們清理完內患,可轉過頭來再將燕云奪回來,一時成敗,不論英雄。宋軍敢在邊境如此挑釁,就是因我們內亂而盼著我們去戰,我們絕對不可中計。”

“國朝大事,不急于一時,方能維穩長久,我們要為以后考慮,而不是盲目應戰,完全順了南朝之意!”

耶律宗真想了想,微微點頭。

“告知那名西夏使者,咱們會視情況動手,但此時并非良機,讓他回去吧!”

耶律重元聽到此話,長袖一甩,便離去了。

而今,耶律宗真越來越聽耶律洪基的話,他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已越來越小。

八月初一。

狄青率領大軍已至河湟區域中部,剛剛控制了羅格勒部落。

期間,無一名士兵身亡。

若不是需要安置一些游牧蕃人,狄青的速度會更快。

再有半個月。

他便能與蘇良匯合,然后再渡黃河。

入夜。

汴京城內,彩樓閃亮,行人摩肩接踵。

一如往常的熱鬧。

南門大街的一處茶樓中。

一位說書老先生站在桌前,正在慷慨激昂地講著“蘇良河湟勸降,狄青率軍拓邊”的故事。

對面看客,從屋內排到了屋外。

“列位,話說咱們的蘇中丞,帶二百人便敢深入河湟,實乃當世之英豪!”

“河湟深處,羌人野蠻,殺人劫貨那是家常便飯,無法令,無道德,亦無人管,咱們蘇中丞不懼危險,深入其中,憑的是什么?”

“有人說了,憑的是咱大宋朝當下的實力;還有人說了,憑著蘇中丞在西北立下的‘砍頭御史’之名;更有人說了,憑的是蘇中丞那能言善辯的三寸不爛之舌……”

“有這些原因,但并非主因,列位可知主因是什么?”

老先生講到緊要點,突然停頓了下來。

引得下面滿滿當當的看官都伸著腦袋看向他。

老先生先喝下一口茶水,而后輕搖手中的紙扇,緩緩道:“憑的是他對我大宋之民性命的尊重!”

“他完全可以不涉險,依照我大宋當下的軍事實力,武力拓邊,占領河湟,并無太大難度!”

“但蘇中丞為何要以身犯險呢?有這個必要嗎?很多人定然覺得沒這個必要,因為蘇中丞對我們大宋太重要了,但在蘇中丞眼里,他必須這樣做。”

“因為他若能勸降河湟諸部落,那河湟數萬計的百姓都能免于戰亂,河湟這塊土地將不會遭到破壞,在他眼里,河湟百姓已是我大宋之民,河湟拓邊,不是要去侵略與破壞,而是要去幫扶百姓,讓河湟的百姓過上好日子。”

“在他心中,百姓比天大,他認為值得舍命而為。此等心懷,除我朝外,前所未有,而官家和諸位相公也都甚為支持,我大宋擁有這樣的官家和士大夫官員們,何愁迎不來亙古未有之盛世?”

“咳咳……”

一方書桌上,曹國舅曹佾尷尬一笑。

此劇本乃是他編寫的,歌頌了官家,歌頌了朝廷,也歌頌了為民舍命的蘇良。

而在一旁,還坐著身穿便衣的趙禎和曹皇后。

二人倒是聽得津津有味。

此外,旁邊還坐著大皇子趙暽、二皇子趙晗,還有唐宛眉、蘇子慕和蘇沁一。

大皇子、二皇子和蘇子慕都聽得甚是興奮。

蘇子慕更是一臉自豪,臉上的表情都在說:“看到沒?這就是我爹!”

唐宛眉的表情比較復雜。

她前兩日才知蘇良帶二百人深入河湟,官家專門派人瞞著她與唐澤,直到蘇良勸降成功,才告訴了她。

她若提前知曉,估計日日都要為蘇良擔心。

二百余人深入河湟,與一個個野蠻的蕃人部落打交道。

其中的兇險。

定然比說書先生之言還要困難,一不小心都有可能丟掉性命。

就在這時。

蘇沁一突然哭了起來。

“爹爹會不會遇到危險了?我……我要見爹爹!我……我要見爹爹!”

聽到此哭聲。

唐宛眉立即將蘇沁一抱了起來,小聲道:“官家,我們……我們便先回了!”

趙禎知唐宛眉心中后怕,連忙朝著曹佾道:“將她們安全送回家。”

當即。

曹佾站起身,引著唐宛眉、蘇子慕、蘇沁一三人離開了。

曹皇后長嘆一口氣,喃喃道:“所有人都希望蘇中丞成為大宋的英雄,但他的家人更希望他平安。”

趙禎認可地點了點頭,心中道:待蘇卿歸來,朕定厚賞,他為大宋扛下的事情太多了!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