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446章:與君游!重陽踏青,有兒子真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446章:與君游!重陽踏青,有兒子真好

第0446章:與君游!重陽踏青,有兒子真好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02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官家一言,可抵武將萬語。

自趙禎身穿鎧甲在城南軍營講過話后,將士們都如同打了雞血一般。

訓練熱情空前高漲。

騎兵、步兵、弓弩兵、火器兵等各種兵種都依照《練兵總要》苦練了起來。

與此同時。

皇城司培養的專門探查軍事情報的線人也都星散于遼國、西夏、高麗、東瀛等國各處,提前布局。

趙禎對武將的重視,引得民間再次涌起一股尚武之風。

最前方。

唐宛眉看向蘇良,瞪眼道:“夫君,我啰嗦嗎?我……”

趙禎和蘇良終于抵達了倉王廟前方的營地中。

唐宛眉有些疑惑地蹲下身子,然后便見蘇子慕朝著她的額頭用力親了一下,親完后,撒腿跑上馬車,然后回過頭說道:“爹爹告訴我,母親啰嗦時,只要親她一下就好了!”

不過,除了官家本人外,還有三個例外。

蘇良則是一直陪在趙禎慢跑,趙禎與大多數官員一樣。

趙禎接過兩個水袋便拉著大皇子的手朝前走去。

特別是近日來,本為文官的樞密副使曾公亮、梁適將鼻孔都快仰到天上去了。

蘇子慕甚是聰穎。

不過在得知跑不了后,蘇子慕還是很有禮貌的,朝著三人都喊了一聲:老師。

其一,大皇子趙暽。

但心中肯定也是有些波瀾的。

蘇良和蘇子慕便被唐宛眉叫醒了,洗漱完畢,換上了舒適的衣靴。

文武有爭,實屬正常。

左有鼎和趙概長呼一口氣,臉上的笑容多了起來。

這可讓蘇子慕高興壞了!

而倉王廟那里已經冒起炊煙,宮內的御廚們已經在那附近扎營做飯了。

這份踏青名錄,全都是各個衙門的主官、貳官、最低也是五品,年齡也沒有低于四十歲的。

若身體不行,恐怕有提前致仕的危險。

趙禎老來得子且擺脫了無子的煩惱,這一刻,他望著前方的一片青綠和自己的大皇子,心情甚好。

沿途都有禁軍護衛跟隨,他們的安全自然不會有問題。

直到黃昏,大家才坐上馬車返城。

“爹!”唐宛眉喊道。

對于這個結果,趙禎非常滿意。

唐宛眉還未說完,蘇良一把摟住唐宛眉,然后也猛地吻了她一下,以絲毫弱于蘇子慕的速度,鉆進了馬車。

片刻后。

而最后面近乎掉隊的。

而此刻。

說罷,蘇子慕鉆進馬車里。

頓時,官員們都有了干勁,紛紛朝著前方走去。

趙禎也有些力竭了,走走停停,有些想要放棄。

一旁的蘇良連忙為其鼓勁。

沒想到自己竟然還沾了七歲兒子的光。

且前行的路已經有禁軍士兵提前布置了。

上一次,趙禎在沙場講話,文官沒有參與。

他們理解的踏青都是坐馬車去一個風景秀麗之處,賞景吟詩,喝茶閑聊。

“此次,朕希望大家一起徒步前行,與朕一起完成這個挑戰,抵達倉王廟后,再吃午飯,稍后,一人可領取一個水袋!”

一輛輛馬車整齊地排列著。

“朕認為,唯有一個好身體,才能辦好差事,希望眾卿都鼓起勁來,莫半途而廢!”

其二,皇子伴讀蘇子慕。

唐宛眉抹了抹臉上的口水,高聲道:“早去早回!”

蘇良本以為他會落在最后面,但沒想到包拯還在文彥博和富弼的前面。

包拯的速度不快,但他能一直保持,基本上不停歇。

參與者們只需要穿著適合踏青登高的衣靴即可。

蘇良細細一想,覺得也不算突兀。

有些官員則不急。

蘇良和蘇子慕所在的馬車里,共坐有五人。

說罷。

在馬車離開后,唐宛眉剛轉身,便看到了后面站著的唐澤和蘇沁一。

汴京城的百姓可能是全宋最會玩,也最擅于玩的百姓。

蘇良以為是要徒步踏青賞景,下車一看,周圍并沒有什么美景,兩側乃是一片亂嘈嘈的小樹林。

就在這時,眾人收到命令,于前方集結。

六七歲,正是有力氣的時候。

這一次,也讓官員們都明白,身體才是第一位的。

重陽節。

大皇子趙暽和蘇子慕早已經跑的沒影了。

皆是文官。

眾人已經看到了遠處高坡上的倉王廟。

諫院內。

隨即,車馬里伸出了一大一小兩只手,朝著唐宛眉擺了擺手。

文官們特別慶幸武將們沒有來。

九月初七,近午時。

趙禎邀朝堂官員陪其重陽節踏青登高。

唐澤點了點頭,道:“有時,確實有些啰嗦了!”

文彥博等相公對趙禎上次的決定,并不排斥,也無怨言。

官員們都是一愣。

再說,他是“家屬”,不在競技之列。

其三,皇子伴讀蘇子慕家屬蘇良。

趙禎一加速。

趙禎志在御駕親征,也想著鍛煉鍛煉身體。

唐宛眉正交待著,蘇子慕突然走到唐宛眉的面前,示意她蹲下身子。

若是狄青和三衙的那些將領在此,至少能甩他們一圈。

歐陽修、孫復、包拯都自稱是蘇子慕的老師。

該過的節日,該欣賞的風景,該吃的應季美食,一個都不會少。

無論多么繁忙。

而是長期胡吃海喝,身體發了福,出門皆是坐車,從來都沒有如此巨大的運動量。

二人并非年齡大。

車隊沿著東南方向一路前行。

全稱為:與君游·踏青名錄。

“對,對,不能妥協!你看文相、張相,還有包學士那幾個老家伙,他們的體力不一定比我們強,只是比較拼,我們也拼一把!”

但當蘇良看到“皇子伴讀蘇子慕家屬蘇良”的時候,不由得無奈一笑。

同時位列倒數第一的左有鼎和趙概,終于攙扶著來到了營地。

當下的唐澤。

而在他們前方有三十五人。

他們聽完此話后瞬間明白,官家此舉是在考驗他們的身體狀況。

“蘇沁一!”唐宛眉又氣又笑地揚起手。

大皇子趙暽和蘇子慕跑到了最前面。

官家此舉,實在有趣,官家也希望這些老臣們能一直跟隨他左右。

趙禎也告知群臣,此次踏青沒有懲罰,也不會作為官員升遷的標準,但希望大家都要增強體魄。

受到蘇良臺諫官職業屬性的影響,他最喜歡看的就是士大夫吵架。

這個名錄。

蘇良無論是以七品文官諫院左司諫還是以五品武職青州觀察使參與踏青都不符合標準。

這一次,官家只稱是踏青登高,具體去哪里,大家都不甚清楚。

文彥博見眾官員都愣在原地,當即道:“若十余里都不能及,仕途怎能長?官家怎能放心重用?”

每年這個時候。

官家交待,車馬吃食茶水,皆由朝廷準備。

十余里,比的是耐性,而非爆發力。

近百人被邀踏青的官員都聚集在一起,蘇良、蘇子慕與大皇子趙暽站在了一塊。

但是對于這些官員而言,恐怕要兩個時辰,甚至更多。

半個時辰后。

有兒子的好處顯現出來了。

官員們都非常清楚,當下的全宋變法只是過程。

當即,左有鼎和趙概互相鼓勵著,漸漸加快了速度。

在蘇子慕和蘇沁一的整日陪伴下,身體是越來越好。

各個笑容燦爛。

再加上這兩人經常爬高上低,能吃能喝,趙禎根本跑不過他們。

“若官家御駕親征,前往西北,除了嘗一嘗羊肉外,一定也要嘗一嘗那里的面食,那里的面食非常勁道……”

文彥博、富弼、張方平、宋庠、吳育五位相公圍聚在一起,望著文彥博手里的一份文書。

天氣涼爽,草微黃,葉未落。

一個時辰后。

蘇良也是聽得津津有味。

蘇良扭頭看向眾官員都快步走來,不由得樂了。

唯有養成一個好身體,仕途才能更光明,為大宋所做的才能更多。

有力氣的是真有力氣。

汴京城外都是人山人海,車馬絡繹不絕,有時黃昏回城的路都會發生擁堵。

孫復和包拯總是一臉嚴肅,蘇子慕見到他們都想跑。

汴京百姓要么在城內賞菊宴飲,要么去郊外登高。

名錄中。

唐宛眉交待道:“慕兒,娘知道你體力好,但與官家皇子同行,且不可莽撞,更不可事事爭第一,注意安全,危險的地方不要去,不要去撿路上的棍子,不要亂踢野外的草叢……”

至于蘇良。

宣德門前。

這時。

一出城就給人一種心曠神怡的感覺。

九月初九,重陽節,近五更天。

此舉意在提醒眾文官,要經常鍛煉身體。

二人心頭有勁,怎奈腿腳無力,傾盡全力,還是倒數第一。

而這一次踏青登高,樞密院、三衙的官員則沒有一人。

趙禎向眾官員吐露心聲,官員們也向趙禎紛紛表明態度。

大約走了小半個時辰后,突然停了下來。

這讓歐陽修、孫復、包拯三人都甚是開心。

左有鼎看向趙概,道:“趙兄,此次徒步,乃是官家對咱們的試探啊!這不是踏青,而是仕途的長短,若咱們最后抵達倉王廟,恐怕以后不但無擢升可能,還會讓官家覺得我們年邁,不堪重任啊,我們要傾盡全力!”

故而,即使一臉是汗,依然堅持著,盡可能跑在前面的隊列。

不遠處的大皇子趙暽和蘇子慕就跑了過來,手里拿著濕毛巾、水袋,還有點心。

“我就說嘛!咱大宋向來優待士大夫,官家再重視武將,也不可能讓他們的地位凌駕于文官之上。”

君臣皆是席地而坐,吃喝閑聊起來。

雖說是便衣出行,但畢竟是官家外出,該有的護衛,醫官、食物、茶水、御廚等,一個都不能少。

后面陸續跑過來的歐陽修、孫復等所有教過他的先生。

“對對,樞密院頒布的任何條令,還不是要咱們審核一番,官家心里如明鏡一般,此踏青名錄,就是最好的證明!”

這說明他這個皇帝的身體還可以,而下面眾文官的體力也可以。

近兩個時辰后。

趙禎身穿一襲輕薄透氣的絲綢料黑衣,腰帶外扣,顯得非常干練。

一刻鐘前。

令蘇良意外的是包拯。

如文彥博、富弼,這兩人不緊不慢,始終跑在最前列。

聽到“御駕親征”四個字,趙禎驟然又有了力氣,速度開始變快。

“若無人能追上朕,那你們就都坐著馬車趕吧!”

報名入學各地武學院的年輕人與日俱增。

這時,趙禎扭過臉來。

文彥博甚會養生,整日鍛煉,這次徒步,他沒有絲毫壓力。

除了他們兩個外,還有歐陽修、包拯和孫復。

看到周邊風景,偶爾還會停下低吟兩句詩。

官家踏青,皇子陪同,外加皇子伴讀陪同,實屬正常。

哪曾想,竟然是徒步!

十余里路,對一個普通百姓來講,大約一個時辰就能完成。

此刻。

歐陽修的速度也不算慢。

蘇良與蘇子慕也接過兩個水袋,連忙跟了過去。

二皇子趙晗近日感染了風寒,并不在名單當中。

馬車一上路,三人就忍不住教導起蘇子慕來。

有中書省、三司、臺諫、開封府、學士院、大理寺、國子監等衙門的主官、貳官近百人。

此刻,窗外還是城內景,沒什么可看的。

趙禎與蘇良剛停下。

中書省,政事堂內。

文官們向來心眼多,想的也多。

歐陽修還算有趣一些。

他本就年輕,又間歇性練武,若卯足力氣,這里的官員沒人能跑得過他。

隨后,正宴開始。

首相文彥博步伐穩健,絲毫不喘,他比眾相公的身體都要好。

趙禎命大皇子趙暽親自為他們送水,讓二人激動地都分不清臉上是汗水還是淚水了。

“官家,秋季的西北,風光甚美,那里牛羊無數,草地茂盛,黃河之水還是清澈的,那里的羊肉,用火一烤,簡單放一些鹽,便鮮美無比!”

文彥博手中的文書,乃是一份九九重陽節的踏青名錄。

張方平、宋庠、吳育、王堯臣等人就不行了,距離最前方的官員越來越遠,走二三百米,都要坐下休息好一會兒。

蘇沁一吐了吐舌頭,連忙拉著唐澤朝著家里跑去。

他都去遞水遞食物,讓這些人開心壞了。

倒數第一、氣喘吁吁的左有鼎便追上了倒數第二、上氣喘不上下氣的趙概。

這一刻。

約一個時辰后,馬車終于出了城。

反而作為一個家屬最合適。

說罷,文彥博大步朝前走去。

一個是鴻臚寺寺卿左有鼎,一個是大理寺寺卿趙概。

甚至有一些人棄文從武,盼著能如狄青那般,立下不世之功。

在后面緊跟著他的一些官員也加快了速度。

“官家,真是一碗水端平啊!不,是體諒吾等文官的心情,老夫覺得,官家內心還是偏向咱們的!”張方平捋著一把青須,笑著說道。

而此刻,近百名官員已經非常分散。

最后。

他笑著望向眾官員,道:“諸位,今日我們郊外踏青的目的地乃是東南方向的倉王廟,距此約十余里,需要翻越三道高坡。”

此話一出,官員們瞬間有了動力,不多時便有人跑著超越了趙禎三人。

此時的秋。

包拯的身材也是有些發福,常年熬夜,再加上已經五十五歲了。

此次踏青。

很快。

不過,三人的教學觀念不一致,教著教著,就開始辯論起來。

讓眾相公瞬間感覺到皇恩浩蕩,官家實在是有心了!

此等場合,最易增強君臣之間的感情。

一旁的蘇沁一,一臉認真地點了點頭。

“沾了兒子的光,一點也不丟人,白吃白喝白玩,一切由皇家掏錢,不去白不去!”蘇良笑著喃喃道。

出門之際,蘇宅門前。

不管蘇子慕愿不愿意學,他們時常讓蘇子慕去他們家,專門指點蘇子慕功課,甚至還留作業。

當蘇子慕知曉自己要與這三人坐一輛馬車時,差點兒沒有跳車。

蘇良看著《與君游·踏青名錄》,有些哭笑不得。

城外的官道、鄉道上,馬車不斷,大多都是攜兒帶女,出門踏青的。

跑一會兒,走一會兒,歇一會兒。

大宋很快即將迎來收獲的時刻,這個時刻,足以讓他們名垂青史。

每個人都不愿缺席。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