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388章:趙禎:絕不能讓蘇景明受此天大的委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388章:趙禎:絕不能讓蘇景明受此天大的委屈!

第0388章:趙禎:絕不能讓蘇景明受此天大的委屈!


更新時間:2024年04月07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九月初一。

狄青、蘇良、余靖等人處理完邕州之事后,便返回了桂州。

當下,儂智高已逃入大理境內。

不過大理皇室已答應全力配合大宋搜捕儂智高等反賊。

將其抓到,只是時間問題而已。

而這時。

蘇良率領一千宋兵入交趾境打敗一萬五千名交趾軍,令后者足足傷亡八千人的消息開始在南境瘋傳。

起初。

很多人認為此消息不實。

一千宋兵對戰一萬五千名交趾兵,在微乎其微的代價下令后者傷亡八千人,實乃前所未有。

但很快就不斷有人證實了此事。

一些從交趾歸來的大宋商人親眼見到了那些落敗的交趾士兵。

有交趾士兵稱宋兵乃是天兵,有引雷之能。

有交趾士兵稱宋兵各個有以一當百之勇。

還有的交趾士兵稱若不是宋兵手下留情,他們將會全軍覆沒。

還有一些閑人奔向了那處發生激戰的無名峽谷。

他們看到了被炸得滿是坑洞的峽谷底部,看到了掩埋尸體的巨大土包,以及四周草木上殘留的血跡、掉落的鎧甲碎片等。

不由得相信,此事確實為真。

甚至還有人找到余靖,詢問情況。

余靖告知百姓,此乃實情。

是御史中丞蘇良懷疑交趾軍入宋另有所圖,故而率一千名精銳,伏擊了交趾兵。

之所以形成如此戰果。

不是宋兵有引雷之能,而是大宋擁有一種新型火器。

其威力如雷電一般,頃刻間便能炸死數十人。

余靖的話語,百姓們自然是信服的。

南境的百姓們并沒有覺得蘇良出手狠辣,也未曾覺得此舉有失大宋國威。

他們只覺得御史中丞蘇良比狄青還要難惹,只覺得宋軍的戰斗力甚是強悍。

百姓的嘴,向來都有夸大事物的能力。

一時間。

大宋士兵的威名達到了極致。

南境許多部落的首領主動與地方官衙溝通,配合程度大為提高。

這正是蘇良想要達到的效果。

讓南境人人都懼宋軍,南境便不會出那么多亂子了。

與此同時。

狄青、余靖、蘇良三人都開始撰寫此次平叛的文書。

狄青和余靖為了蘇良能減少懲罰,在奏疏中多次提到蘇良對剿滅儂智高叛軍的巨大作用。

九月初四。

狄青帶著大部隊開始班師回朝。

他與來時一樣,走的乃是陸路,而蘇良則選擇走水路,自湘水而上,開始返京。

此刻。

汴京城內。

狄青、余靖、蘇良三人的平叛文書與相關交趾兵的文書還未呈遞到禁中,交趾王李德政的文書便傳到了趙禎面前。

李德政足足寫了一篇五千字的長文。

訴說委屈,痛斥蘇良。

他稱,交趾接到大宋無須增援的命令時,嚴格遵守大宋詔令,并未有任何逾矩行為。

他出于儂軍可能會闖入交趾的考慮,便率領一萬五千名交趾軍在邊境駐守。

本來規劃的是——

若儂軍闖境,交趾軍可迅速擊之;若宋軍不敵儂軍,一旦提出援助的請求,他也能迅速助力大宋滅賊。

他一心為宋,日月可鑒。

哪曾想。

蘇良率兵沖到交趾境內,埋伏在一處峽谷前。

不說不問,對他們發起猛烈進攻,導致交趾軍傷亡近八千人,交趾軍力折損甚大。

李德政質問大宋,交趾可是大宋屬國?

若是大宋屬國,蘇良之舉,便是襲擊大宋郡王,并致八千兵士傷亡,理應判處極刑。

李德政質問大宋,此事到底是朝廷授意還是蘇良私舉?

若是朝廷授意。

那李德政認為大宋有失泱泱大國之規制禮儀,必須向交趾道歉并賠償。

若是蘇良個人之意。

李德政認為必須將蘇良處以極刑,不然不足以平民憤,不足以挽回大宋的大國體面與尊嚴。

當下的交趾相當于被蘇良打斷了一條腿。

李德政的話語雖然憤怒,但并不敢說出“與大宋斷交”之類的話語。

他也怕真將大宋惹急了,引來覆國之危。

他需要趙禎給出一個交待。

趙禎沒想到南境竟然還有這樣一場戰事。

他對一千名宋兵動用火器使得交趾傷亡八千兵不感到意外,意外的是蘇良為何要入交趾動手,且下了狠手。

趙禎并沒有聽信交趾王李德政的一家之言。

他在等南境傳來的消息。

此等大事。

狄青作為南境平叛主帥,蘇良作為主戰者,余靖作為廣南西路的主官,事后不可能不匯報。

當日午后。

狄青、余靖、蘇良三人的軍情文書便到了。

蘇良講述了此事的具體經過。

稱他懷疑交趾出兵另有所圖,故而有了伏擊之舉。

蘇良誠懇認錯,承認自己殺戮過重,未曾提前上報朝廷,請求重懲,同時聲明此事與狄青、余靖無關。

隨即。

趙禎又看了狄青和余靖的文書。

二人和蘇良講述的情況幾乎一致,但趙禎從字里行間里看到了些許不同。

狄青和余靖皆稱交趾確實有圖謀不軌的嫌疑,蘇良乃是為了南境的長治久安,為了免于宋軍兩面受敵,故而策劃了這樣一場伏擊……

若是一般的官員將領如此做。

趙禎定然大怒,認為此舉是為了搶軍功,是意氣用事,是為了成名,此等偷襲自己屬國的行徑有損大宋國威。

但趙禎了解蘇良。

他明白。

蘇良做此舉沒有任何功利心,完全是為了大宋。

為了消除南境隱患,他寧愿背上一個“無端殺戮屬國之兵”的罪名。

“唉,這個蘇景明!”趙禎無奈長嘆一口氣。

此事。

無論怎么辯,都是大宋輸了理。

交趾乃大宋屬國,其將士并未出境,卻遭到大宋的瘋狂屠殺,傷亡八千人。

此罪名。

要么算在朝廷身上,要么算在蘇良身上。

算在朝廷身上。

那大宋朝廷就要背負“無端殺戮屬國之兵”的罪名。

有此污點在,大宋名聲受損,日后哪還會有部落或小國敢依附。

并且。

遼國、西夏兩國定然也會以此事諷刺大宋,甚至大宋民間的百姓都會覺得朝廷過于殘忍,有失治國之道。

后世史書上都會批判趙禎與一眾中書相公,認為此舉甚是暴虐,非明君良臣所為。

而蘇良在文書上表達的意思。

明顯是要算在自己身上,是自己臨時起意,大行殺戮。

但如果放在蘇良身上,就要重罰蘇良。

此非小罪。

輕罰不足以平息天下對這種暴虐之舉的憤怒。

趙禎想了想。

將兩府三司的相公都宣了進來。

眾相公來到垂拱殿,知曉此事的來龍去脈后,也都皺起眉頭,爭吵起來。

“景明實在是莽撞,實在是糊涂啊!即使交趾軍意欲入我宋境生亂,將其強行截住不就行了,在交趾境殺屬國之兵八千人,這……確實有失大國威嚴,讓我們如何保他?”宋庠有些氣憤地說道。

富弼瞪眼看向宋庠。

“我不覺得景明莽撞糊涂,景明此舉乃是要徹底將交趾打垮,讓南境那些想要生亂者斷了念想,使得南境久安,此舉對我大宋裨益甚大!何罪之有?”

“何罪之有?那此事能讓朝廷來擔嗎?”

“無端殺戮屬國之兵等同于屠戮我們自己的百姓,并且還是八千人,若咱們護住景明,承認是朝廷之意,那咱們所有人都將遭到后世百姓的唾罵!此舉,不仁,不義,與我大宋禮制背道而馳,咱們所有人包括官家,都將遭到后世的唾罵!”

“宋相,在你眼里就只有朝廷的臉面嗎?景明此舉,雖然在明面上輸理,但卻是為了我大宋江山社稷穩固。”

“大家應該都知曉景明的脾氣,知曉他將全宋變法看得有多重要!他是為了防止我們北境有戰時,交趾突然偷襲,方才做出了這樣損己利國之事,此等毫不顧忌自己名聲的護國行為,你們誰能做得出來!”吳育面色鐵青地說道。

“我們都知景是此意,但是現在如何收場呢?是朝廷擔其責,還是嚴懲蘇景明?若嚴懲,又該如何懲,才能徹底解決此事!”張方平開口道。

這時,首相文彥博站了出來。

“依照景明在文書中所言,他是準備自己擔責,咱們當下要考慮的是如何懲罰景明,才能平息事端,保證大宋國體無損,讓天下人說不出閑話來!”

樞密使曾公亮道:“此事發生在交趾境內,我們又沒有任何交趾欲攻大宋的證據,相當于是坐實了景明‘無端屠戮八千屬國之兵’之罪責,就算將罪責降到最低,也是勒停。”

勒停,即一擼到底,罷黜蘇良的所有官職差遣。

不過,若不除名,便還保留著進士身份。

“勒停?景明剛剛擢升為御史中丞,全宋變法又不能沒有他,我不同意勒停!”

三司使王堯臣撇嘴道。

“你不同意?你不同意有何用!不重懲景明,上至官家,下至朝廷百官,都會因此事而留污名,導致大宋國體受損?這個罪過誰來背?誰又能背?”宋庠瞪眼說道。

王堯臣想了想,道:“官家,不可勒停啊!只要不勒停,依照景明的能耐,兩三年便能再次成為御史中丞,若勒停,我大宋變法一柱便可能立不起來了!”

聽到此話,趙禎頓時眼前一亮。

“對,不能勒停。”

趙禎神情堅定地說道,“依照景明的能力,即使讓他做一個小官,他也能迅速立功擢升,即使他沒有立功,朕與眾卿也能想法將他提上來。”

“景明損己利國,我們不能讓他吞下這天大的委屈!”

這時。

富弼道:“臣無異議,不過景明恐怕無法待在御史臺了。”

若讓蘇良仍在御史臺就職,官員們必然還會有一大堆怨言。

趙禎點了點頭。

這時。

王堯臣道:“官家,讓景明去三司吧,臣愿護著他!”

一旁,宋庠道:“此等懲罰,恐怕難給天下人一個交待啊!”

聽到此話,趙禎的眼神變得犀利起來。

“給天下人一個交待?諸位相公可愿蘇良勒停?我大宋百姓可愿蘇良勒停?想要重懲蘇良的不過就是一些頑固不化的朝臣,在變法中利益受損的商賈地主而已,至于遼、夏、高麗等國,不過就是想看我們的笑話而已。”

趙禎緩緩站起身來。

“此次,蘇良整頓南境官場有功,剿滅儂軍之功績更是僅次于狄青,但犯有‘錯誤指揮,無端殺戮屬國之兵'之罪,朕決定,連降數級,讓他去諫院任左正言,職階從七品。”

三品落到從七品,此等連級落,也是沒誰了。

“誰若不滿意,讓他來尋朕!”

“此外,待蘇良返京后,讓他向交趾寫一封道歉信。隨后,朕再賠償交趾一些瓷器、綢緞之類的物品,物品可稍貴重一些,朕不相信交趾王敢不領情!”

“諸位能接受此等解決方式嗎?”

這一刻,眾相公對趙禎肅然起敬。

雖然此事徇了私,但乃是為公徇私,為大宋的江山社稷徇私。

文彥博露出一抹笑容。

當下的蘇良不宜待在御史臺,但卻諫院卻也可行。有歐陽修為他撐腰,無人敢針對蘇良做些什么。

頓時,眾臣紛紛拱手,道“臣無異議。”

這時。

三司使王堯臣朝前走了兩步,再次拱手。

“官家,臣以為不應賠償交趾貴重之物。如今交趾畏我大宋如羊畏猛虎。我們若賠償重禮,恐怕他們會覺得我們被他們的控訴嚇到了,沒準兒他們會更加囂張!”

“當下,國庫雖有錢,但也必須該省省,該花花。”

“往昔,我們被遼夏欺負,就是因為我們太儒雅,太講道理了!”

“對外,臣覺得我們在不輸道理的前提下,可以盡可能地野蠻霸道一些。”

“臣建議,官家下令在交趾邊境多開設兩個榷場即可。南方商貿繁榮起來,兩國百姓就有錢了,我們寧愿將這些錢給兩國邊境的百姓,也不能給交趾王。”

“有道理,還是三司使會花錢!”趙禎贊許地說道。

隨即。

趙禎又道:“接下來,此事傳出朝堂、傳到民間后,定然有人以蘇良損害國體尊嚴為由彈劾他,如何將這些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就勞煩諸位了,此事的處理結果,在蘇良回來后再宣布!”

“臣遵命!”眾相公齊齊拱手。

兩日后。

蘇良率兵攻打交趾兵的事跡便傳到了汴京城的民間街頭。

百姓們議論紛紛。

有人稱蘇良實為天神下凡,有人指責蘇良過于暴虐,也有人稱蘇良之舉全都是為了大宋南境的長治久安……

還有一些官員,集體上奏。

攻擊蘇良殺戮成癮,暴虐無道,損大宋之體面。

對于這些奏疏。

趙禎全都壓了下去,稱待蘇良返京后再議。

九月初八,湘水之上。

蘇良愜意地躺在甲板的椅子上,曬著秋陽,望著湘水兩岸的秋景。

心情甚是愜意。

他知曉,回去之后將會遭到一些人辱罵,甚至會受到重懲。

但他并不后悔這樣做。

他知,自己即使被罷黜,也能很快擢升。

當下的大宋,離不開他。

且他是為大宋之利而損己名,官家絕對不會讓他受大委屈的。

至于后世之名,蘇良完全不在乎。

他篤定。

在后世史書上,他的政績名聲最多不過是白璧微瑕而已。

“明日之事,還是明日再想吧,我現在要做的,是欣賞一番沿途的美景,品嘗一下各地的美食!”

蘇良看向孫勝,道:“孫勝,記著啊!遇河邊州府的大小碼頭都要停,小碼頭你們去岸上尋找美食,大碼頭,我親自去,咱們十月中到汴京城就行。”

“好嘞!”孫勝笑著道。

跟著蘇良的他,已成了半個美食家。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