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361章:硬氣!遼國使團狼狽離京,攪局的東瀛人來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361章:硬氣!遼國使團狼狽離京,攪局的東瀛人來了

第0361章:硬氣!遼國使團狼狽離京,攪局的東瀛人來了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16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垂拱殿內。

包拯與蘇良將遼國副使耶律照縱火燒龍羽軍軍營未遂的事情向趙禎作了匯報。

“官家,今年的遼國使團實在囂張,先暗里藏刀構陷我朝,而今又使出此等下三濫手段燒我重騎兵軍營。”

“臣建議,立即驅逐遼國使團,并向遼國皇帝發送譴責國書!”

“若遼國皇帝拿不出一個讓我們滿意的態度,年后,我們便關閉榷場,與遼國徹底斷交!”

蘇良對龍羽軍付出了大量心血,見其差點兒被燒,自然萬分惱怒。

一旁。

包拯拱手道:“臣附議。”

這時。

文彥博、富弼、曾公亮、張方平、范仲淹、吳育、宋庠、王堯臣八位相公也來到了垂拱殿。

眾相公皆知,遼國副使耶律照火燒龍羽軍軍營未遂。

趙禎開口道:“蘇卿與包卿皆建議立即驅逐遼國使團,并向遼國皇帝發譴責國書,你們怎么看?”

“臣等附議!”

眾相公聲音響亮,齊齊拱手。

這整齊一致的聲音將趙禎、包拯和蘇良三人都整迷糊了。

此建議,幾乎相當于與遼國斷交或開戰。

依照三人對諸位相公的了解。

文彥博、富弼、曾公亮、范仲淹四人或許能同意此建議。

但張方平、吳育、宋庠、王堯臣四人相對保守,從來都是希望以相對和平的方式解決與外國的矛盾。

這時。

富弼又拱手道:“官家,臣愿寫譴責國書!”

張方平跟著拱手道:“臣以為,遼國使團如此犯亂,理應由我大宋禁軍將他們押送出境!”

吳育道:“臣建議,此事應告知天下,讓所有人都知曉遼國之無恥行徑!”

范仲淹道:“龍羽軍乃天子近衛,我朝臉面,不容以此等方式冒犯,須以我大宋律法治罪!”

眾相公的話語,一個比一個還硬氣。

趙禎不由得笑了。

“今日是太陽從西邊出來了?往日,你們對遼的態度可未曾如此強硬!”

王堯臣微微一笑。

從懷里掏出一份文書,呈遞到御案前。

“啟稟官家,就在一個時辰前,三司剛匯總出了今年(去年臘月到今年冬月為一個完整周期)的國庫營收,年初真要打一仗,咱們還是打得起的。”

趙禎打開文書一看,不由得大喜,然后將文書交給了包拯和蘇良。

“過……過億了!”蘇良驚嘆道。

大宋國庫今年總營收共計一億兩千多萬貫。

比去年足足多了近四千萬貫。

而今。

大宋還在去除冗官,朝廷的花銷不斷降低,而收入卻是在不斷增加。

這是大宋走向盛世的最明顯標志。

有錢,就有底氣。

趙禎靠在御座上,仰臉笑道:“哈哈,我們打得起!打得起!”

一個時辰后。

一大批禁軍士兵手持長刀重弩包圍了都亭驛。

此等陣勢,如抄家一般。

此舉,迅速引得附近的許多百姓都跑過來圍觀。

侍衛親軍馬軍都虞候魏澤站在大門口,扯著喉嚨喊道:“都亭驛所有遼人,立即在前院集合,若有躲藏不出者,殺無赦!”

聽到此話,周圍的汴京百姓都懵了。

“遼國使團是……是犯了什么錯啊?竟令禁軍們如此動怒,褻衣藏書之事不是已經過去了嗎?”

“該……該不會是遼國向我們開戰了吧?”

“不會。即使開戰,我大宋也不可能向他們的使團發難,我猜,應該是遼國使團又做了某些見不得人的事情。”

圍觀百姓議論紛紛,見到遼國使團吃癟,都非常興奮。

就在這時。

缺了兩顆大門牙、臉頰依舊青腫的遼國正使蕭述快步來到都亭驛大門前。

他望向侍衛親軍馬軍都虞候魏澤,道:“將軍,這……這……是要作甚?”

魏澤沒有理會他,而是看向院內。

他見院內的遼人集結的差不多了,才高聲道:“昨夜,遼國使團副使耶律照帶領七名遼人,火燒我龍羽軍軍營未遂,手段卑劣,無恥至極,官家甚是震怒!”

“現傳官家詔令,對遼國使團施行全員驅逐,明日一早,由我大宋禁軍押送出境!”

聽到此話。

蕭述用他那漏風的牙齒解釋道:“將軍,此事,全是那耶律照的主意,我……我沒有參與啊,與我們這些人也都沒有關系啊!我們是來賀正旦的,大宋不能將我們全部驅離啊,我……我要見你們官家!”

魏澤冷哼一聲,朝著院內高聲道:“清點人數,隨后封門!”

蕭述一下子癱坐在地上,他已知解釋無用。

遼國使團,一損俱損。

而此刻,圍觀的百姓終于明白了緣由。

有人高聲道:“傷我們的龍羽軍,弄死他們!”

“弄死他們!”

“弄死他們!”

“弄死他們!”

龍羽軍士兵皆出自平常百姓家,且平均年齡僅二十歲左右,在打贏雄州城之戰后,便成了無數百姓心中的團寵。

百姓們容不得他們受到絲毫傷害。

魏澤見百姓們的情緒如此激動,雙手一壓,示意百姓安靜下來。

隨即。

他高聲道:“大家放心,官家說了,此事一定會讓遼國皇帝給出一個交待,若不能讓我們滿意,我們就關閉榷場,徹底與遼斷交,即使因此開戰,我們也絲毫不懼!”

魏澤說出這番話,心情也是非常激動。

若無上面交待,他根本不敢說出如此硬氣的話語。

長期以來。

大宋的武將們根本就不敢說出此類“不懼戰”的話語,但今日,已與往時大不相同。

周圍的禁軍士兵們都將腰桿挺得高高的。

當下的大宋,容不得任何人欺負。

很快。

遼國使團因火燒龍羽軍軍營未遂,將于明日被盡數驅逐出宋的消息便傳到了街頭巷尾。

一國使團。

在年節之前被盡數驅逐。

這在整個大宋的歷史上都從未發生過。

百姓們一邊咒罵遼國使團無恥,一邊稱贊朝廷的做法硬氣。

此事。

自然也被各國使團都看在眼里。

他們明白,與大宋交好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臘月二十三日,清晨。

都亭驛前。

數百名遼人低著腦袋站在路上,各個垂頭喪氣。

他們知曉,此番回去將意味著什么。

除了掉落兩顆門牙的蕭述和半身不遂的耶律照乘坐馬車外,其他人都是坐拉貨的太平車。

車夫自然是他們自己。

沒用囚車,大宋已經算給了他們面子。

讓蕭述和耶律照坐馬車,是防止二人身死。其他人坐太平車,則是為了能盡快將他們送出宋境。

臘月寒天,越往北越冷。

遼國使團定然會有死傷,但那也是他們活該,大宋完全不負責。

“出發!”

大宋禁軍一名身材魁梧的將軍大手一揮,高聲喊道。

而此刻。

在街頭兩側,站滿了手提竹籃的百姓。

隨著隊伍出發。

汴京百姓們紛紛拿著竹筐內的臭雞蛋、爛菜葉,朝著遼國使團砸去。

一邊砸!一邊罵!

“作為一國使團,不知禮義廉恥,做出此等茍且之事,該死!實在該死!”

“無恥,卑鄙,有種就與我們正面打一仗,使用如此下流的計策,老子咒你生孩子沒屁眼!”

“回去告訴你們家皇帝,若真想打仗,老子砸鍋賣鐵也奉陪,我大宋已經不是你們想欺負就欺負的了!”

人群兩側。

開封府衙役維持著秩序,防止有人沖過去動粗。

而包拯也在人群中觀望著。

昨晚。

他就猜到汴京百姓一定會羞辱一番遼國使團。

然后他派人一視察,發現很多百姓都連夜準備好了竹籃。

竹籃里。

放滿了拳頭大小的石頭,甚至還有剪刀、腦袋大小的陶瓷罐、柿子大小的鐵疙瘩等等。

這些物件若扔過去。

估計遼國使團還未走出汴京城,就全被百姓撂地上了。

包拯也知百姓情緒激動,若強硬阻止也很難。

當即便讓百姓換上了臭雞蛋、爛青菜這類傷害性較低但侮辱性更強的物品。

汴京百姓還是較為配合的,無人拿出殺傷力巨大的武器。

偶爾有人會手持牛糞砸過去,包拯也當作視而不見。

就這樣。

掉了兩顆牙的遼國正使蕭述、丟了半條命的副使耶律照帶著數百人的遼國使團,在大宋百姓謾罵聲中,狼狽地離開了汴京城。

猶記得,三年前。

遼國使團還是盛氣凌人、風光無限。

趾高氣揚地來到汴京,在享受一番恭維后,拉著一車一車的賞賜,滿載而歸。

這樣的日子,恐怕永遠都不會再出現了。

遼國使團走后還沒半日,富弼的譴責國書便寫出來了。

洋洋灑灑三千多字。

從褻衣藏書寫到在龍羽軍軍營放火,罵完遼國使團罵遼國朝廷。

歐陽修看過后,又潤色了一番,直接達五千余字。

此事。

大宋占著絕對的道理,怎么罵都不過分。

當日,此譴責國書便也送往了遼國,預計元月初便能送到耶律宗真的面前。

緊接著。

汴京城漸漸恢復了寧靜,百姓們再次將生活的重心轉移到過年這件大事上。

臘月二十四日,交年,即小年。

汴京城內,年味漸濃。

這一日。

家家戶戶都會購買門神、鐘馗、桃板、桃符之類需要張貼的年慶物品。

一般百姓家。

會在灶門上涂抹上酒糟,會將灶王爺的畫像貼在灶臺上。

富貴人家則會擺上祭臺,請僧人或道士誦經,并準備一些酒品祭神。

街頭巷尾,已有人開始燃放爆竹。

無數小孩子瘋跑打鬧,過年是他們最開心的事情。

午后,變法司。

趙禎、兩府三司的相公,變法司所有成員,齊聚議事廳。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變法總結會議。

過完這個年。

全宋變法便已跨過三個年頭。

這一刻。

每個人都在閱讀變法司新出的《全宋變法三載紀要》。

每個人看到自己執行過的變法事宜,臉上都不由得洋溢出笑容。

這一年。

朝廷施行茶引法,改革官營榷賣制度,清除大量吏員,讓底層的小商人們和百姓都得到了實惠。

這一年。

全宋蹴鞠大賽如火如荼進行中,不但為底層百姓提供了諸多賺錢機會,且使得各個地方州府的商貿流轉更加頻繁。

這一年。

大宋打贏了遼國,俘虜了遼國大王耶律重元,廢除了歲幣,大國之威盡顯。

這一年。

大宋開始啃全宋變法的最硬骨頭,全面改革吏治,裁官減官,預計在明年年初在地方州府將徹底鋪展開來。

待眾人都看罷《全宋變法三載紀要》,趙禎緩緩開口。

“這一年,大家都辛苦了!”

“年底總結的話語,朕在朝會上已講過,便不再贅述,咱們展望一下明年。”

“明年的重點,自然是地方裁官之策的執行。地方裁官,依舊是一塊硬骨頭,咱們要一口一口啃下來,絕不妥協。此外,變法的各種策略要繼續監督,嚴格完成……”

“明年,可能是平穩發展的一年,但也有可能存在諸多變數。”

“或許,西夏會侵襲邊境;或許,我們會與遼國全面開戰;或許,南境的儂智高會再掀起事端……”

“但我們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問題,都要徹底解決。朕認為,我們明年的全宋變法主方向:應該是變中求穩,穩中求變。”

“朕記得,去年詢問你們接下來的變法重點時,你們有的想要擴充軍備,開拓西北;有的想要繼續擴建州學、縣學、書館;有的想要修繕大河堤壩,防止洪澇災害;有的想要大力墾荒、修橋修路,解決百姓生活存在的各種問題……”

“朕認為,這些都可以陸陸續續開始做了,但必須要在變中求穩!”

此番會議,一直開到了黃昏,核心只有八個字:變中求穩,穩中求變。

而后。

趙禎便帶著眾臣來到了樊樓。

宮內設宴,規矩太多,遠不如樊樓自在舒服,喝的盡興。

趙禎也樂于在禁中之外,與眾臣舉杯共飲,聊一聊一些趣事。

這場酒,足足喝到深夜,眾人才散去。

接下來的日子,已無須點卯上衙,若衙門無事,便可待在家中,準備過年的年貨。

臘月二十七日。

自吃罷早飯,蘇良家中,便人流不斷。

因當下蘇良總領御史臺,而其岳父唐澤又是長輩,居住在汴京城中。

依照禮數。

御史臺的官吏們、包括王安石、司馬光等被蘇良提攜的平輩人也都來到蘇良家提前拜年。

這些人,主打一個禮輕情意重。

有的送兩壺酒,有的送一包茶葉,有的送一個精致的瓷瓶,還有的送一本書……

王安石和司馬光二人送的禮物最別致。

王安石親自扛來三十斤面粉,稱乃是濟南府今年的新麥磨成的好面,甚是勁道,讓蘇良嘗一嘗。

司馬光則是送來了一冊他近期撰寫的史論,讓蘇良賞讀斧正一番。

蘇良忙得不亦樂乎。

這些年前送禮的人,他年后自然還是要回禮的。

日近黃昏。

終于沒有了來客。

蘇良在蘇宅后院開始與一對兒女玩耍起來。

不多時。

蘇沁一騎在蘇良的脖子上,拿著一根樹枝揮舞,與掛在桃樹上的蘇子慕打打鬧鬧。

蘇良聽著女兒的指使,不斷改變位置,還要防止兒子攻擊他的肚子。

兒子閨女玩的甚是開心。

蘇良雖累得滿頭大汗,但心里高興。

就在這時。

吉叔來報,三司使王堯臣登門求見。

蘇良連忙奔向前廳。

按照慣例,應該是他去向王堯臣拜年,畢竟對方資歷遠高于蘇良。

但蘇良轉念一想。

可能是今年自己幫三司賺到錢了,王堯臣來感謝自己。

蘇良大步走到前廳,還未看到王堯臣,便笑著高聲道:“哎呦!大過年的,不用拿禮物,不用如此破費……”

此話。

蘇良今日已說了不下十遍,然后條件反射,不假思索就從嘴里禿嚕出來了。

然而,他一抬頭。

發現王堯臣未帶屬下,兩手也是空空如也。

王堯臣老臉一紅。

“景明,老夫找伱有正事,禮物……禮物忘帶了,我……我……明日補!”

“不用,不用,書房請,書房請,我開玩笑的!”

蘇良將王堯臣推向書房。

因同在變法司,二人甚是熟絡,什么玩笑都能開。

這點尷尬,一下子也就揭過去了。

片刻后。

二人坐定,有仆人端上熱茶。

王堯臣開口道:“景明,今日上午,東瀛使團來了!”

“啊?”

蘇良有些意外。

近年來,東瀛人雖與大宋的海上貿易越來越頻繁,但官方很少有往來。

由于位置關系。

東瀛朝廷與遼國和高麗的關系更近一些。

“他們此次前來,一方面是為了朝賀我朝正旦,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海上商貿。”

“午后,東瀛正使藤原信找到我,希望大宋商人可以與東瀛朝廷做生意,而非一些走私的東瀛人。”

“老夫估計,他們是見我們這兩年對東瀛的黃金、白銀、硫磺等需求量過大,故而想截掉東瀛商人的買賣,與我們直接合作。”

聽到此話,蘇良皺起了眉頭。

這并不是好事。

大宋與走私的東瀛商人合作,后者有風險,且急于出貨,可以壓價,主動權一直在大宋商人的手中。

但若這些買賣被東瀛朝廷壟斷,那就不好說了。

王堯臣接著道:“藤原信約我明日中午在樊樓細談,你陪我一塊去吧,東瀛的硫磺對我們甚是重要,這個生意絕不能出現意外!”

“可以,明日我們去會一會他。”蘇良道。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