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348章:奏疏如雪花,裁官之策萬萬不可延遲!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348章:奏疏如雪花,裁官之策萬萬不可延遲!

第0348章:奏疏如雪花,裁官之策萬萬不可延遲!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09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午后。

汴河河畔,陽光金黃,滿地都是榆樹、柳樹的落葉。

遠處清亮的河水上。

有客船、貨船緩緩前行,不時傳來船工們吆號子的聲音。

而此刻。

在一處河畔上,圍聚了諸多百姓,且越來越多。

很快。

開封府的衙差到了,皇城司的士兵到了,并迅速將那片河畔封鎖起來。

十余條由士兵們撐篙的捕撈船出現在水面上。

緊接著。

文彥博、富弼、范仲淹、包拯、蘇良等人坐著馬車陸陸續續來到河畔上。

蘇良到來時。

看到的已是四具身穿青色官服的尸體。

除了國子監博士周游相下落不明。

講議司冗官檢討文字錢輔、殿中省主簿劉大林、編修會要所編修楚彥、太府寺主簿白一石,全部溺亡。

五名官員同時跳河。

莫說在大宋朝,數千年來都是頭一遭。

禁中,垂拱殿。

趙禎正在閱讀五名官員的聯名絕命書。

“士大夫官員,身肩為天子牧民之責,乃江山社稷安定之根本。”

“變法司擬裁官之策,忤逆祖宗之法,背離太祖、太宗與先帝之浩蕩皇恩,實為不仁之舉。”

“裁官,壞我大宋江山之國運命數,百官惶恐心寒,士大夫官員不穩,則天下不穩;士大夫官員生亂,則天下必將大亂。”

“臣等無能,雖無棟梁之才,然亦有拳拳愛國之心,特以死明志,勸官家三思。”

趙禎將這份聯名絕命書扔在地上,面色陰沉。

“哼,大道理誰不會講!朕裁撤冗官,是為江山社稷去疾癥,是為天下黎民謀福祉……”

趙禎最厭惡的。

便是一些官員在不占理的情況下,以性命諫君,強迫他改變圣意。

這種無賴式的威脅,趙禎早就受夠了。

他對這四人的死并未有絲毫憐憫。

不珍惜自己性命者,也不會珍惜別人的性命,更別提百姓的性命了。

就在這時。

一名內侍快步走了過來。

“官家,跳汴河者,四人溺亡,一人失蹤。此五人在家中也留下了絕命書,此刻絕命書的內容已在汴京城傳開了。”

“朕知道了。”趙禎點了點頭。

他已經預料到,接下來,定然會有許多官員上奏,反對朝廷施行裁官之策。

甚至。

取仕減額和門蔭改革的策略也會受到嚴重影響。

而此刻。

在一處偏僻巷道的馬車內。

戶部判官崔宏和殿中丞丘裕相對而坐。

崔宏瞪眼道:“丘裕,你是怎么搞的,怎能讓周游相逃了?他若還活著,道出此事是我們的謀劃,咱們兩個都要掉腦袋!”

“崔兄,我……我沒想到這個家伙會水啊,他明明說自己是個旱鴨子,沒想到用棍子捅都沒將他捅到水底。我……我已經在汴河兩側,還有他家,都安排過人了,只要他出現,便立即殺了他!”

“不,不,不,不能殺他!”崔宏搖了搖頭。

“若周游相沒有死,我們便好生待他。不到萬不得已,他應該不會說出實情,不然,他這個‘以死明志’的忠良之官就變成了小人,他也會被朝廷重懲,他應該沒有那么傻!”

“有道理啊!”

崔宏想了想,接著道:“你繼續派人找他,我借勢將他們的絕命書在街頭巷尾多宣傳宣傳,爭取讓禁中垂拱殿明日的案頭,都是反對裁官的奏疏。”

“嗯嗯,明白。”丘裕點頭道。

近黃昏。

開封府的衙役和皇城司的士兵依舊沒有找到國子監博士周游相。

后者不是被水流沖遠了,便是在某處自發上了岸或被人救上了岸。

此刻,變法司內。

所有變法司成員都聚在了一起。

四日前。

臺諫將擬定的官員裁減名單即《省官名錄·汴京篇》交到了變法司。

曾公亮、王堯臣、王安石和司馬光四人作為主要審核人,忙碌了四個日夜后,已復審完畢。

這份《省官名錄·汴京篇》。

一共合并衙門七個,廢除官職三十四個,提前致仕官員一百二十八人,罷黜官員三十二人。

名錄中。

清晰地列明了衙門合并的原因、廢除官職的原因,還有提前致仕和罷黜官員的原因。

提前致仕與罷黜大不一樣。

提前致仕是提前退休,朝廷會根據政績給予提前致仕者兩成俸祿到半俸之間的養老錢。

罷黜,就是罷官,是去除官身。

多因官員犯了某項過錯,貽誤朝廷政事或政績實在太差引來民怨,才會剝奪他的做官資格。

被罷黜者,無一文錢補償。

蘇良翻開名錄。

很快就找到了今日溺亡的四人名字,三人被提前致仕,一人被罷黜。

但卻沒有發現國子監博士周游相。

他疑惑地看向曾公亮。

“曾樞相,我記得臺諫送來此名錄時,裁官的名額有國子監博士周游相,為何又將其劃掉了?”

曾公亮認真地回答道:“周游相在國子監的教學成績確實倒數,但據我們了解,此人人品不錯,還資助了數名窮苦人家的孩子讀書,而在國子監授課的名聲尚可,勤勉而好進。我昨日去尋了唐中丞和歐陽學士,商議后,決定再給他一次機會。”

裁官。

每裁一人,都影響甚大,故而大家都非常謹慎。

只要此人有為官的優點,有所長且品性無差,大概率還是會將其留下,再查看一番的。

那些提前致仕和被罷黜者,實因太差。

政績沒政績,人品沒人品,有的甚至還有貪污受賄的行徑。

曾公亮也是在未知周游相跳汴河的情況下,去掉了他的名字。

此外。

所有提前致仕者和被罷黜者若有異議,都可前往變法司申訴,若有充足理由,還會經由兩府重審。

片刻后。

變法司眾人看完了此名錄,皆無異議。

這時。

范仲淹開口道:“依照常規,我們明早便應將此《省官名錄·汴京篇》交給中書和官家。但今日四名官員因裁官之策自溺身亡,還有一名失蹤,我們是不是等兩日,再將此名錄呈遞上去?”

此話一出,眾人都深思起來。

此名錄,不是一份裁官之策,而是一道實實在在的裁官名單。

本來一旦公布,就會引起軒然大波。

而今,又有五名官員因反對裁官而自溺,一定會引發更多反對之聲。

此事若傳到地方,甚至有可能掀起官變。

就在大家都猶豫時,王安石站起身來。

“絕對不能延遲呈遞。延遲就意味著示弱,一旦向那些反對裁官的官員示弱,他們必會變本加厲,日后還如何裁官?”

一旁的司馬光搖了搖頭。

“我建議,延遲呈遞。士大夫官員自溺再加上這份名錄,不但會使得官家得一個'不仁'的名頭,還會引起許多官員‘怨上’,怨上之聲太甚,朝廷就亂了,有人定會趁亂造反,一旦勢大,就糟糕了!”

王安石看向司馬光。

“前怕狼后怕虎,何時能成大業?這些年來,我大宋造反的人還少嗎?若有官員造反,此官員絕非良官,我們將其剿滅即可,去除冗官,乃全宋變法的重中之重,若再次如蜻蜓點水一般,全宋變法的成果早晚會被這群人毀掉!”

“介甫,不是不呈遞,只是延遲呈遞,待明日看過官員們的態度再說!”梁適補充道。

王安石撇著嘴。

“變法之策,何時要看別人的態度了?難道別人反對,我們就應停下來嗎?莫說跳河者只有五人,即使有十人,百人,裁官也不能延遲!”王安石扯著喉嚨說道。

富弼搖了搖頭,道:“介甫,再等一等吧,太冒險了,此等情況下,我們必須要照顧底層官員們的情緒,他們一旦感覺朝廷寡恩薄義,必出大事!”

“是啊,必須緩一緩。”曾公亮也開口道。

王安石瞪眼道:“富相、曾樞相、這怎么能扯到朝廷寡恩薄義上面呢,我們裁減的都是該裁之人,去除的都是朝廷的蛀蟲,不能妥協,絕對不能妥協,不然結果可能與當年的慶歷新政一模一樣!”

聽到此話,富弼和范仲淹都皺起眉頭,然后繼續規勸王安石。

這王安石以一敵眾,絲毫不落下風。

片刻后。

富弼、范仲淹、曾公亮等人都看向一直未曾發言的的蘇良。

當下朝堂。

能將王安石的拗勁摁下來的,也只有蘇良了。

蘇良想了想道:“我支持介甫,我們裁減的都是該裁之官,不應以其他事延期。”

裁官,講究的乃是一個凌厲的勢頭。

唯有朝廷足夠強硬,后續才能減少很多麻煩,不然,將一路遇挫折。

蘇良表明態度后。

王安石頓時有了底氣,再次高聲講述起自己的觀點。

這一刻,變法司議事廳,就如同一個菜市場般,吵得甚是激烈。

誰也無法說服誰。

尤其是王安石與司馬光,就像吃了火藥一般,聲如洪鐘,說個不停。

“夠了!夠了!”

資格最老的范仲淹拍了拍桌子,眾人才都停了下來。

范仲淹道:“稍微緩一緩。明日近午時,待官家看過眾臣的奏疏,我們便一同去向官家送《省官名錄·汴京篇》,然后道明我們各自的立場,等官家定奪,如何?”

其他人紛紛點頭,當下也只能如此做了。

夜幕降臨,汴京城內燈火如晝。

今日官員跳河之事,成為了無數百姓談論的熱點。

一名書生將一份抄錄版的絕命書撕成了兩半,然后憤怒地說道:“跳河明志,他們以為自己是三閭大夫屈夫子嗎?嘩眾取寵而已,我不相信這五人能阻攔住朝廷裁官!”

“劉兄,恐怕這五人只是餐前小菜,明日必然會有很多官員借此勢反對朝廷大規模裁官!”

“唉!我感覺官家可能又要延遲裁官之策了,沒準兒這次和慶歷新政一樣,又是雷聲大,雨點小,最后不了了之。”又一名書生說道。

“要是這樣能逼得朝廷更改變法之策,那……那我明日也跳河,讓朝廷重新恢復原來的科舉取士!”

深夜。

汴京城南,保康門瓦子南的一處巷子中。

一座一進的宅院內,閃爍著微弱的燭光。

這一刻。

國子監博士周游相坐在桌前,一邊飲酒,一邊望著繁星滿天的夜空。

這里是他的一處私宅。

以遠方表哥的名義購買,連他的家人都不知此處。

里面存儲了近半個月的食物。

只要朝廷沒有大規模搜查汴京城,他躲在這里十天半個月都不會被人發現。

周游相雖是一介教諭,但卻熟讀孫子兵法。

在丘裕問他會不會水時,他便懷疑前者可能要謀害他,故而提前規劃好了逃跑路線,然后回到了這座宅院中。

此刻,他還是有些心有余悸。

因為他親眼看到,與他一同跳河的四人,在水中掙扎之時,得到的不是幫助,而是有人拿著棍子將他們朝著水底捅。

他想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后,決定在宅院中多呆幾日。

若官家依然要大規模裁官,并對五人跳河極為惱怒,他便逃。

若官家暫緩裁兵之策,他便迅速露面,到那時,許多官員都會欠他一份人情。

翌日,一大早。

銀臺司的吏員就把一摞摞奏疏送到了垂拱殿。

足足有十余名吏員搬運。

垂拱殿御案兩旁的四張桌子全都堆得有一人多高。

趙禎來到殿內后,便看起了奏疏。

盡管在他意料之中。

但一些官員的言語仍讓他甚是氣惱。

有官員稱,大規模裁官實乃是“鳥盡弓藏”之舉,朝廷如此做有失仁義。

有官員稱,官家實乃是受了變法司官員的蠱惑,這些官員意在使得讓官家背上“薄恩寡義”的罵名。

還有官員稱,大規模裁官,有違祖制,實乃禍亂江山社稷之舉,建議立即廢棄。

趙禎看得一肚子火氣,將這些反對者的名字都記了下來。

與此同時,蘇良上衙的路上。

其坐在馬車上,正打瞌睡,馬車突然停了下來。

而后,蘇良就看到頂著兩個黑眼圈的包拯鉆進了馬車。

還不待蘇良開口,包拯便道:“景明,老夫昨晚一夜未睡,我詳細研究了這五名跳河官員的家族、性格、政事能力,我發現,他們可能不是主動尋死,而是中了一些人的圈套!”

蘇良張口欲言。

包拯又說道:“千萬別讓官家和變法司將此事的矛盾激化,我這就回去查,最多三日就能破案!”

說罷,包拯快速鉆出了馬車,蘇良是一句話也沒有說出來。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