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347章:汴河五連跳!論整活兒,還是要看我大宋士大夫(2合1)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347章:汴河五連跳!論整活兒,還是要看我大宋士大夫(2合1)

第0347章:汴河五連跳!論整活兒,還是要看我大宋士大夫(2合1)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06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十月初十,汴京城。

無論是朝堂還是民間,都掀起了一波“裁官討論熱”。

取仕減額,門蔭改革。

接下來似乎順理成章就應該施行“大裁官”了。

自真宗始。

大宋便出現了嚴重的冗官問題。

官衙臃腫、俸祿支出過多,吃空餉者越來越多。

慶歷新政時,范仲淹主張施行:明黜陟、抑僥幸。

其實就是為了降低官員數量,提升官員質量。

但因反對者勢力過于強大,開展沒多久便名存實亡了。

自全宋變法以來。

雖有百日考成法鞭策官員上進,也使得一部分官員被淘汰致仕。

但只能稱得上是小打小鬧。

朝廷欲去冗官。

必須蓄大力,從合并官衙和裁減官職開始。

這幾日。

汴京城的許多官員都盯著變法司。

想要看一看變法司將會出臺一套什么樣的策略,到底會是急如雷霆還是緩緩圖之?

十月十九日。

秋風瑟瑟,天氣逐漸轉涼。

城中草葉,青綠轉鵝黃,不斷凋落。

官員們本以為變法司會趁熱打鐵,立即推行裁減冗官之策。

哪曾想沒有任何動靜。

一些官員,茶不思飯不想,急得團團轉。

其實。

每一名官員心中都已非常清楚,自己有多大概率被裁掉。

為官政績擺著,百日考成策的政績擺著,自己對朝廷的貢獻擺著。

若一直居于末尾,那定然會在裁減之列。

一些心情忐忑的官員還借著其他由頭,去套了一番富弼、范仲淹、蘇良等人的話語。

但得到的回復皆是:無可告之。

還有官員入禁中,沒話找話,意在從趙禎的口里得到一些消息。

但趙禎回復是:一切以朝廷詔令為主。

趙禎此話,更是令許多官員焦灼不安,夜夜難眠。

生怕自己一睜眼就被迫致仕,變成平民了。

十月二十日,汴京城南。

夜微微涼。

一座外在看上去非常不起眼,但內在裝修極為豪奢的宅院中。

一名年約四十歲的中年男子只身坐在客廳內,面無表情地飲著茶。

此人名為崔宏。

乃是當下的祠部郎中,任三司戶部判官。

其為官能力非常一般。

不為三司使王堯臣所喜,更是被王安石稱作“戶部隱形人”。

得益于呂夷簡學生的身份,前幾年官運亨通,才做了三司戶部判官。

再加上有個“敦厚務實”的名頭撐著,才未被降職外放。

而今。

他隱隱覺得,若朝廷真欲大勢裁冗官,他定然會被裁掉。

這時。

一個身材肥胖、也是年約四十歲的中年人走了過來。

其看到崔宏后,環顧四周,疑惑道:“崔兄,怎么回事?今夜竟無歌舞?”

此人名為丘裕。

官居殿中丞,當下在史館供職。

丘裕與崔宏乃是勾欄之友。

二人都喜歌伎,便合資偷偷買下了這樣一個院子。

每月的初十、二十和月末最后一日,都會來此享受一番。

這二人在衙門都是一副“忠厚老實人”形象。

不貪財、不好色,能力雖一般,但在同僚眼里,為人敦厚,品性無瑕。

但私底下。

二人的娛樂生活,花樣頻出,一直走在汴京城勾欄風尚的最前列。

今晚,輪到崔宏準備歌伎。

丘裕一看一個女子都沒有,甚至連酒菜都沒有,不由得皺起眉頭。

崔宏緩緩挺起胸膛。

“丘兄,朝廷馬上就要大規模裁官了,恐怕你我二人都在被裁之列,你還有閑情逸致欣賞歌舞?”

丘裕無奈一笑。

“崔兄,朝廷真要讓我們提前致仕,我有何法?只能享受一日是一日了!”

“不,我們要想辦法自救。”崔宏搖了搖頭。

“自救?崔兄,就憑你我二人的官職和朝堂的人脈,莫說去找富相、范相說情,恐怕連王安石與司馬光都見不到。如何自救?”丘裕一臉無奈地靠在椅子上,渾身的肥肉亂顫。

崔宏輕呡一口茶。

“依照變法司那些官員的能力,寫一道裁官之策,兩三日足矣,怎會耗費半個月還未頒行。遲遲未出,只有一種可能。”

“什么可能?”

“官家和變法司的官員們都在觀察朝官們的反應。此事涉及朝堂穩定,莫說有一半官員反對,即使有兩三成,恐怕官家便不敢大力裁官了。汴京城的官員只要成勢,地方州府的官員就會鬧得更猛更兇!”

“可是當下的情況很糟糕啊!”

“官員們人人自危,但卻無人敢站出來稱裁官危害我大宋的江山社稷。一旦裁官之策出爐,再反對恐怕就晚了。我相信,當下只要有官員站出來反對,且反對得足夠激烈,就能逼得朝廷不敢大規模裁官!”

說罷,崔宏看向丘裕。

丘裕揉了揉胖乎乎的雙下巴。

“崔……崔兄,你不會覺得咱倆站出來反對,就可力挽狂瀾了吧!你要知道,強如仁壽郡太夫人都被官家罵得回家哭了三日,我們這兩個小官員反對,那……那不是找死嗎?本來最多就是致仕,若因反對而成徒刑或流放就糟糕了!”

“哼,沒出息!官小怎么了,恰恰相反,小官員更能掀起大風浪,因為涉及的人多,造成的動靜就更大。我有一計,既不需要咱們兩個沖在最前面,又能逼得朝廷不敢大規模裁官。”

“崔兄,你……你細講。”

一刻鐘后。

丘裕一臉崇拜地看向崔宏。

“崔兄,此……此乃神計呀,絕對能成功。依你之才,日后完全可拜相啊!”

崔宏淡淡一笑,道:“我也就是不愛爭,若真傾心思索變法之策,朝堂寵臣哪里會是他蘇良蘇景明!”

這一刻,皇城司內。

一座由多名禁兵把守的宅院內。

一群群吏員翻閱著汴京城官員們的政績文書,百日考成的政績,寫寫畫畫,忙得不可開交。

這樣的節奏,已經持續半個月了。

根據官家的《省官策》要求:兩年內,必須裁減三成官員。

變法司經過討論后,決定先啃硬骨頭。

將汴京城中適用于裁減標準的官員先行裁掉,并將職能相近的衙門合并,多余的官職廢棄。

到時,直接宣布被裁減的官員名單。

變法司之所以這樣做。

乃是因為若先公告裁官標準,而后再令人核查,官員們易弄虛作假。

而根據這三年來的政績和百日考成策的成績來確定人員名單,無疑是最迅速和真實的。

此名單。

將先由皇城司探查信息的吏員整理。

然后交給臺諫核查,臺諫再匯總到變法司,變法司再交給中書與官家確定。

蘇良預計。

大概十月底或十一月初,才會出結果。

至于外面所傳揚的,官家和變法司乃是在觀察官員們的反應,而后才敢定奪,純屬誤傳。

當下的大宋,上到汴京下到地方州府都相當穩定。

裁減冗官,不過就是去除一棵大樹上的腐朽枝葉,根本傷不到根莖。

十月二十五日,入夜。

汴京城城南。

朱雀門街西北的一座茶館包間內。

戶部判官崔宏和殿中丞丘裕坐在主位。

還有五名官員坐在兩側。

這五名官員分別是:國子監博士周游相、講議司冗官檢討文字錢輔、殿中省主簿劉大林、編修會要所編修楚彥、太府寺主簿白一石。

這五人乃是崔宏和丘裕尋來的,也是抵制裁官之策的主力。

這五名官員的共同特征是:官階都在七八品左右,政績很差,家中負擔很重。若被迫致仕,幾乎就是要了他們的命。

崔宏開門見山地說道:“諸位,考慮的如何了?若無異議,明日便行動。”

“崔判官,我們這樣做,會不會被朝廷定義為反對變法,然后遭到嚴懲嚴罰呢?”向來膽小的國子監博士周游相問道。

崔宏笑著搖了搖頭。

“周博士,看來伱還是沒有聽懂本官的解釋啊!五位乃是為天下即將被裁減的官員發聲,代表的是正義,是為了我大宋江山的穩固。五位做完此事后,不但不會受罰,還會名揚天下,甚至讓很多官員都欠下五位一個人情,未來,你們的仕途將格外順利!”

“官家若……若還是一意孤行,不信這一套怎么辦?”又有人問道。

“不信?官家向來仁善,且絕對不愿背上暴君之名,他絕對不可能在許多底層官員的反對下,一意孤行!”

“崔判官,明日……”

就在又有人準備開口詢問時,崔宏頓時有些煩了,直接打斷了他的話語。

“五位,不要再猶豫了,該講的,本官已經都告訴你們了,此事若成,咱們就繼續吃香的喝辣的的。若不想做,你們也想一想自己的結局。”

“周博士,你有子八人、有女五人,若提前致仕,恐怕憑借你現在的積蓄,連五個女兒的嫁妝都湊不齊,這樣的日子你愿意過嗎?”

“劉主簿,你家族有三十多個老幼,可都指望著你生活呢,你若致仕,他們該如何活?”

崔宏準確地拿捏住了每個人的軟肋。

“好,我們干了!”眾人端起茶杯,一飲而盡。

隨即,五人便迅速離去了。

崔宏此計,名為:秋日跳汴河,假死以明志。

具體內容是——

明日午后,這五名官員會命人將他們的聯名絕命書送到中書省,與此同時,身穿官服,集體跳汴河。

崔宏告訴他們,五人跳河后,立即就會有人救援。

讓他們以此方式,反對朝廷裁官。

他們之所以選擇這五人,而這五人還愿意跳汴河。

一方面是因這五人家中開銷甚大,若致仕,根本養不起家。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這五人代表著大宋的底層官員們。他們若以死反對,各地州府的底層官員必然會群起而反對。

如此以來,官家和變法司只能妥協。

若不妥協,整個大宋朝的官衙極有可能亂成一團。

這就是崔宏的謀劃。

當然,這五人也有私心。

他們也想著憑借此舉,賺個名聲,送份人情,沒準兒還能繼續擢升呢!

這一刻。

包間內就剩下崔宏與丘裕兩人。

崔宏問道:“明日下水去救他們的人員安排好了嗎?”

“都安排好了,都是我的親信。這五人皆不會水,我在河上岸邊都安排的有人,還帶有長棍、漁網和麻繩,保證萬無一失,不會有人溺亡的。”

崔宏搖了搖頭。

“你告訴他們,明日,救援為假,殺人為真,不但不要救他們,且還要防止他們自救和有人去救他們。務必讓他們全都溺亡在汴河中,一個都不能活!”

“啊?崔兄,這……這可是死罪啊!”

“死罪?只要你安排妥當,誰能知道是我們做的。此事只有死了人,徹底鬧大,官家才有可能妥協,我是在幫咱們求生,明白嗎?”崔宏冷眼看向丘裕。

丘裕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

“明白,明白,我……我……我定不會留下任何蛛絲馬跡的。”

崔宏滿意地點了點頭。

他本來計劃的就是讓這五名官員溺亡。

若丘裕不敢干。

他就令其明日也溺亡在汴河上。

崔宏拍了拍丘裕的肩膀,道:“事成之后,明晚,我為你安排十位從杭州來的姑娘,各個都是頂花帶刺,鮮嫩的很!”

聽到此話,丘裕頓時笑了,其笑容猥瑣,還有口水從嘴角緩緩流出。

十月二十六日,午后。

秋陽燦爛,氣溫也達到了一日的最高峰。

這時。

國子監博士周游相、講議司冗官檢討文字錢輔、殿中省主簿劉大林、編修會要所編修楚彥和太府寺主簿白一石五人,坐著馬車,來到了州橋西五百米外的汴河河旁。

此處路人較少,水深且湍。

乃是崔宏、丘裕專門為他們尋的跳河好去處。

五人身穿官服,來到了河畔的一處樹下。

距汴河僅剩兩三丈時,都不敢朝前走了。

“這……這……河里的水應該很涼吧,萬一著涼了怎么辦?”

“我……我有點不敢跳,萬一被水里面的藤蔓纏住,無法脫身怎么辦?”

“救咱們的人呢?他們在哪?”

五人朝前望去。

很快就看到河上船上的漢子、還有河畔上的漢子都在向他們點頭示意。

而在不遠處。

還放著長棍、漁網、麻繩之類的救援工具。

“諸位,咱們的聯名絕命書應該已經送到中書了,為了以后的仕途名聲,為了老母妻兒,咱們拼一把吧!”

當即,五人手拉著手朝著河畔走去。

“跳!”

隨著國子監博士周游相的一聲喊,五人眼睛一閉,同時跳入汴河中。

中書省,政事堂。

首相文彥博正在翻閱文書,突然有吏員送來一封信,并稱萬分緊急。

文彥博打開信封一看,不由得愣住了。

“不好,有人要跳河!快告知皇城司和開封府,立即派人去最近的汴河旁!”文彥博朝著不遠處的吏員高聲道。

然后,迅速站起身來。

一旁的富弼、張方平、范仲淹等相公都面帶疑惑,問道:“文相,到底發生了何事?”

文彥博有些氣憤地說道:“五名官員寫下絕命書,為抵制朝廷裁官,一同跳汴河自盡了!”

“啊?”

富弼、范仲淹等人也都站了起來,與文彥博一起朝著汴河走去。

很快。

蘇良、王安石、司馬光等人也聽到了這個消息。

他們也紛紛奔向汴河。

在他們眼里,人命是第一位的,先救命,而后再議其他。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