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340章:講道理!冷面客服歐陽修、蘇良、王安石即將上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340章:講道理!冷面客服歐陽修、蘇良、王安石即將上線

第0340章:講道理!冷面客服歐陽修、蘇良、王安石即將上線


更新時間:2024年03月02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入夜。

月上枝頭,天微微寒。

垂拱殿內。

趙禎與群臣圍在御案前仍在熱烈地討論著吏治改革之事。

一旁有四名筆吏快速地記錄著。

文彥博、范仲淹的聲音已經嘶啞,張方平、曾公亮、富弼、吳育、梁適等相公認真地聆聽著。

蘇良邊畫腦圖邊闡述著自己的觀點,王安石卷著袖子正在尋找話口,剛表達完意見的司馬光擦拭著額頭上的汗珠……

君臣皆沉浸其中,已從午后討論到了現在。

主意越來越多,策略越來越好,前景越來越明朗,眾人也越來越興奮。

三人頓時恍然,也都露出一抹苦笑。

確實如范仲淹所言,官家越來越有圣君之相了。

而他們也有了危機感。

趙禎突然明白自己該如何做好這個大宋的官家了。

月月有私試。

趙禎心情甚好,食欲大開。

即一種以學校教育取代科舉考試的方式。

張方平忍不住道:“三位相公,我怎么感覺官家今日與往昔不一樣了?”

畢竟,后面的梁適、蘇良、王安石、司馬光等都太優秀了!

而此刻,在禁中偏殿。

這一刻。

群臣齊齊拱手,眼神里盡是光芒。

不知饑渴,不知勞累。

無論是官員子弟,還是平民百姓都可入太學學習。

此法欲將國子監的太學分為外舍、內舍、上舍三等。

由蘇良、王安石主筆,變法司整體修撰,兩府相公審核過后的新的科舉改革之策,三舍法出爐。

不過需要經過層層考試。

“臣遵命!”

所謂三舍法。

他吃了兩塊酥骨魚、兩個蝦元子團餅、一塊羊脂韭餅,喝了一碗螃蟹羹后,又吃了一份點心,半份蜜餞,還喝了三兩酒。

君臣都非常享受當下這種感覺。

按照當下的吏治改革制度,優勝劣汰,能者上,庸者下。

“我也感覺到了,精氣神皆與往昔不同,看著英武了許多!”富弼開口道。

文彥博、張方平、富弼、范仲淹四人并肩而行。

片刻后,眾臣走出了垂拱殿。

“接下來,就由變法司依照朕這份《省官策》,擬定具體的變法方略。兩府也要參與其中,獻言獻策,盡可能保證策略能完整執行……”

文彥博也附和道:“我也有這種感覺。”

食量儼然是過去的兩倍。

他們若不努力,也會被取代。

長廊上。

趙禎看向眾臣,道:“就這樣定了!解決冗官頑疾,先從科舉改制開始,而后再逐步解決門蔭問題和當下存在的冗官問題。”

范仲淹笑著道:“往昔,討論變法之策時,我等為主,官家為輔,而今日則是以官家為主,我等為輔。”

一旦他使用正確的方式掌控朝堂,自然而然就不存在“君弱臣強”的局面了。

歲歲有公試。

上舍一百人,內舍三百人,外舍不限制人數。

三日后。

這時。

同時也意識到臺諫并非過直過拗,而是他沒有正確行使帝王的權力。

“官家已顯圣君之態,接下來我們也應更加勤政了,不然咱們若被那幾個晚輩超過,就該提前退位讓賢,致仕回家了!”

約一個時辰后,討論終于到了尾聲。

地方的府學、州學、縣學的學子,也都可通過考試獲取入國子監太學的資格,而朝廷負責食宿。

入上舍的學生。

在達到一定資格并通過考核后,便不用參加貢舉,可直接入朝為官。

此法意在通過官學為朝廷選拔官員,而不再是科考那種“一考定終生”。

此法的好處主要有二。

其一,可使得天下官學大興,官學有朝廷補助,可供學子食宿,易讓更多家境貧寒但有為官之才的學子涌現出來。

其二,官學將新設為官從政課程,涉及水利、民事、刑斷、賦稅等多個方向,有助于培養學子的為官執政能力,為朝廷選拔真正的治國之才,改變科舉那種“會寫文,便是會做官”的邏輯。

王安石最初的想法是直接廢棄科舉。

“天下取士,悉由學校升貢。”

但蘇良等人覺得過于武斷,故而目前采用的方式是官學取士與科舉取士并存。

不過,在錄取總名額上至少會降低三成。

其次。

趙禎與眾臣商議過后,對貢舉制度也進行了一定調整。

依照常規,明年年初便會有貢舉省試。

但君臣議定后,決定推遲一年進行。

并將貢舉省試的內容變更為:廢除詩賦,只考策論。

此舉,自然也是為了能幫朝廷選拔真正的治國之士,直接淘汰那些只擅于詩詞歌賦,但并無大才能的文人。

九月二十二日。

變法司宣布了科舉改制的兩條新法策略。

其一,推行三舍法,官學取士與科舉取士并行。

其二,廢除貢舉考試中的詩賦科目,只考策論,詩賦甚佳者,可參加特科考試。

這兩條法策一出。

在汴京城書生學子群體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這……這……這不是胡鬧嗎?三舍法要比科舉取士更難,朝廷絲毫都不考慮我們的辛勞,難道我們現在還要去爭搶太學的入學名額嗎?”

“我……我寒窗苦讀十年,今年是最有資格被州府選送,參加省試的,怎么……怎么突然就變規矩了,是讓我再去太學苦讀十年嗎?為何要減少貢舉入仕名額?”

“竟然要在貢舉中廢除詩賦科目,這樣的策略完全是敗壞古今文風,我大宋的詩賦成就遠遜于盛唐,如此做,對不起列祖列宗,我反對這種改革!”

“若能貢舉中進士,誰愿意去考難度更大的特科考試,我……最擅詩賦,這下子要完了,徹底完了!”

書生學子們聚集在一起,絕大多數都是反對這次科舉改制。

國子監的一些太學生,也都是滿口怨言。

他們當下正享受著大宋最好的教育資源,一旦施行三舍法,他們定然會被排擠出去。

說白了。

他們反對的根本原因是:科舉改制后,入仕更難了。

這套新法策略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損害了他們的前途,故而他們定然會站出來反對。

這一點兒,趙禎與官員們也都非常清楚。

午后,變法司。

富弼、曾公亮、范仲淹、王堯臣、梁適、蘇良、王安石、司馬光八人聚在了一起。

曾公亮率先道:“不過是一群書生士子反對而已,雷聲大,雨點小,不予理會即可。”

王堯臣搖了搖頭。

“不可不理。汴京城書生士子的意見幾乎能代表全宋書生士子的意見。他們反對,地方州府的讀書人定然也會反對,這些人一旦聯合起來,那可是敢在宣德門前絕食靜坐的。”

王安石撇了撇嘴。

“這群讀書人人示威反對的手段也就三種,制造輿論、圍堵衙門、宣德門前靜坐。我建議直接派兵驅趕,讓他們知曉朝廷心意已決,不可能順從他們的想法。”

王安石話音剛落。

一名吏員就跑了過來,站在議事廳門口高聲道:“諸位官人,不好了,數百名書生士子將國子監的大門堵住了!”

蘇良等人無奈一笑。

這些讀書人也就這點兒本事了。

蘇良想了想,朝著眾人道:“諸位,我覺得給他們講道理還是講得通的,此事不宜武力解決,我們必須讓各地州府的讀書人都明白朝廷的想法。”

“我建議,由我、歐陽學士和介甫三人去國子監門口擺張桌子,為這些書生士子答疑解惑,若他們仍不理解,我們便罵醒他們!”

歐陽修提出的廢除詩賦。

王安石與蘇良提出的推行三舍法,使得官學取士與科舉取士并行。

三人最清楚如此施行的優勢,乃是去答疑的最佳人選。

范仲淹想了想,道:“我覺得可行,你們先向官家匯報。”

蘇良和王安石點了點頭。

這時,富弼補充道:“景明,你們三個都是直脾氣,我擔心有書生被逼急了會動手,向官家申請,讓開封府或皇城司多派一些人手。”

“好。”蘇良說道。

一個時辰后。

國子監的大門突然打開。

而后有兩名吏員擠過人群,在一旁的墻壁上貼出了一張告示。

一群堵在國子監門前的書生士子都紛紛圍了過去。

告示上稱:

自明日清晨起,接連三日,歐陽修、蘇良、王安石三人都會來到國子監門前,回答書生士子們提出的關于科舉改制的問題,務必使得書生士子們都了解朝廷的用意。

有書生興奮道:“列位,官家已經聽到了我們反對的聲音,只要我們能說服這三人,就能讓朝廷收回新法!”

“對,我們數百人難道還說服不了這三人嗎?咱們別站在這里了,都回去思考一番明日如何讓這三位官員無言以對吧!”

“我們合起力來,明日若讓歐陽永叔、蘇景明、王介甫三人語塞,朝廷就能知曉咱們的苦衷,順應咱們的心意,這也是以此揚名天下的好機會!”

當即,書生士子們便興奮的離去了。

大宋的讀書人皆愛論辯,并且很多人都有一種莫名自信,認為自己有王佐之才,只是明珠蒙塵,被一直埋沒而已。

明日,就是展現自己,讓世人眼前一亮的大好時機。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