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311章:蘇良:給我一顆鞠球,我能撬動大宋的未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311章:蘇良:給我一顆鞠球,我能撬動大宋的未來

第0311章:蘇良:給我一顆鞠球,我能撬動大宋的未來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09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很快。

茶引法便傳到了各地榷場山場茶吏們的耳中。

一人一日二十文錢的遣散費,領取條件還甚是苛刻。

這引得諸多茶吏不滿。

但他們除了嘴上嘟囔兩句,根本沒有人敢聚眾鬧事。

這緣于朝廷自上到下都慣行一個政策:對鬧事之吏,細查嚴糾。

大多茶吏所賺的錢財都是不干凈的。

根本經不起細查。

各地州府衙門若全都按照《宋刑統》從嚴從細處理,可能大多數茶吏都要吃牢飯。

此外,因官員百日考成法的再次開啟。

地方官員們也需要考績,大多都嚴管嚴治,使得下面根本泛不起什么浪花。

至于茶商們。

大部分守規矩做生意的茶商都是歡欣雀躍的。

因為此后茶業生意將更加透明,誠實守信將比暗中賄賂更加重要。

那些曾靠著走暗門賺錢的商人們,要么改行,要么改良經商之法。

他們都知,與朝廷干,絕對是死路一條。

近日來。

趙禎收到了諸多地方州縣的反饋,皆是喜訊。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自全宋變法以來,朝廷對于地方州衙和民間百姓的管控愈加得心應手。

二月初五,汴京城南。

蘇良與曹佾來到了新建的蹴鞠場。

此蹴鞠場從去年三月開始設計草圖,五月開始興建,歷時經近一年方才完成。

蹴鞠場地以四四方方的高墻圍之,高墻下皆設置有馬車停放處。

朝南方向的紅色大門足足有五米高,門上鐫刻著與蹴鞠相關的圖案,甚有特色。

上面的匾額寫著四個渾厚端莊的大字:南郊鞠城。

這四個字乃是現任福建路轉運使、大胡子蔡襄蔡君謨所題。

蘇良去信兩封,對方才答應了下來。

論文采,歐陽修當屬第一;論書法,蔡襄勝過歐陽修就不止是一籌了。

而在大門兩側,有兩間側房,皆是用來賣票所用。

大宋百姓已有購票觀物的習慣,一些植物園、動物園都是購票可入。

蘇良與曹佾大步走進門內。

在門內主道兩側,各有一條長約八百米的長廊,一條名為尙食,一條名為百物。

尙食長廊主要經營各種零食、甜點、干果、飲子之類的。

而百物長廊,主要經營各種小物件,比如帶有蹴鞠元素的荷包、紙扇、擺件等。

這兩條長廊,皆是南郊鞠城自營。

比如,曹佾看上一個飲子攤,便會直接將其買下,為攤主開月錢,而營收皆為南郊鞠城所有。

這樣做的好處是,監管到位。

防止有人以次充好,毀壞南郊鞠城的名聲。

二人順著主道往前走。

映入眼簾的便是一個環形、露天、可容納七千余人,還帶著一百個茶座(半封閉化小房間、位于看臺中間)的蹴鞠場。

其實還可以建造得更大。

但是人再多,觀看效果便會大打折扣,便定下了當下這個規模。

與此同時。

各路負責蹴鞠場建設的商人們也都動工了,最小的蹴鞠場也不會少于三千人。

南郊鞠城的門票梯度也已經設置完畢。

根據位置視野共分為五等。

價格分別是:199文、399文、699文、999文,茶座五貫錢起步,根據茶水干果品級計價,且一般人很難買到。

這個價格定位對普通百姓而言還是較高的。

不過對擁有二百萬人口、達官貴人云集的汴京城來講,根本不愁賣。

片刻后。

蘇良與曹佾出現在蹴鞠場風流眼下方。

場地上已有大片大片的小草泛綠,預計再迎來一場春雨,地面便能全綠。

如此草葉茂盛的蹴鞠場地。

不但能使得蹴鞠者舒服,也能使得看球者感到舒服。

蘇良轉完一圈后,對南郊鞠城甚是滿意。

曹佾笑著道:“我打算下半月便開始售票,然后在三月初開賽。我與圓社已經溝通妥當,目前可保證的是,五日一賽,可一直持續到五月份,然后各路的蹴鞠場預計會在下半年陸續開始營業,到時便能開展全宋聯賽了!”

蘇良點了點頭。

這種露天的蹴鞠比賽,春秋季乃是旺季,最適合開始的時間便是三月份。

“球員們訓練的如何了?”蘇良問道。

“還不錯。我照你所言,每次內部比賽時都設有球彩,球員們都很拼,完全丟掉了往昔戲耍嬉鬧的風格。”

有球彩,球員們就會很重視,而在正賽中,球彩將會更加豐厚。

蘇良想要看到的蹴鞠正賽。

是能夠彰顯男兒血性、結合力量與智慧于一身的競技運動。

而非休閑娛樂的雜耍。

他一直向曹佾強調,必須踢得有血性、有拼勁。

“待月底,我抽個時間,將他們帶到龍羽軍軍營踢一踢,鍛煉鍛煉血性!”

“行。”曹佾點頭道。

蘇良想了想,又問道:“接下來打算如何宣傳?”

“宣傳?如今,汴京城大多數達官貴人都知曉咱們的南郊鞠城,根本不愁賣座,即使那些人就是來捧我曹佾的場,也能坐滿了!”曹佾一臉得意地說道。

蘇良的臉頓時拉了下來。

“曹景休,你的面子真夠大啊!”

曹佾一愣。

當蘇良喊他“曹景休”時,便意味著是對其不滿,甚至要罵他了。

這兩年,曹佾沒少挨蘇良罵,后者根本不顧忌他國舅爺的身份。

曹佾也不敢在蘇良面前托大。

蘇良對曹家有恩。

他要是敢回罵蘇良,僅僅是曹皇后就能罵死他。

再則,蘇良每次所言,基本都是正確的。

“景明,你莫打趣我,我是哪里做錯了?”

蘇良緩了緩道:“我們要做的是全宋蹴鞠運動,是將蹴鞠融入到全宋百姓日常生活中。”

“不僅僅要賣座,還要讓更多的人知曉蹴鞠、愛上蹴鞠。伱不宣傳,待這份熱度過去,如何做全宋的賽事?”

“我希望的不是三月份的賽事一票難求,而是南郊鞠城一直能夠一票難求,其他各路的蹴鞠場也都能一直一票難求。這一次,必須讓汴京城所有人都知曉這項賽事!”

“明日,你便尋劉掌柜,讓汴京城所有的民間小報都開始宣傳此事,然后在各個勾欄也宣傳一遍,最近,汴京城不是新出了花魁叫做白牡丹嗎?將她請到蹴鞠場,在中場時,唱一唱三變先生的新詞……”

一票難求,本就在蘇良意料之中。

蘇良希望的是,全民皆知蹴鞠聯賽,并且心向往之。

如此一來,才能保證此賽事經久長盛。

“好,我定讓汴京城全民知曉。”曹佾非常自信地說道。

蘇良思索片刻后,又道:“開賽日,你預留五十個座位,外加一個茶座,我欲邀請國子監判監事丁學士和五十名國子監學子來看比賽。此外,我準備邀請丁學士開球,你覺得如何?”

“啊?”

“景明,你……你……你不是在開玩笑吧?”

“你邀請丁學士和那些學子來看比賽,我覺得來的可能性就不大,還邀請丁學士開球,這可能嗎?”

自曹佾將籌備全宋蹴鞠聯賽的消息放出去后,罵聲最多的便是這群國子監學子們。

他們認為,作為將門曹家的曹佾鉆到了錢眼里,專搞這種玩物喪志的雜耍。

這些人對蹴鞠有誤解。

在他們眼里,看蹴鞠和看女相撲表演、聽歌伎彈曲,性質一樣。

皆是讀書人的淫樂之舉。

國子監判監事丁度,一言一行,都被天下學子奉為處事準繩。

讓他來為蹴鞠比賽開球。

就好比讓一直主張廢棄女相撲表演的司馬光去勾欄看女相撲。

依照對方的性格和所任官職,怎么可能答應!

蘇良微微一笑,道:“我試一試吧!”

蘇良之所以有此想法。

一方面是因蹴鞠運動若無天下讀書人的參與和推廣,便不算是全民運動。

另一方面,蘇良認為蹴鞠除了能強身健體外,還有一個重要作用。

那就是能讓觀看者明白,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對大宋而言,團結協作太重要了。

大宋的士大夫官員們,向來都是一人為龍,三人成蟲。

排擠內斗非常嚴重。

慶歷新政若無內斗,根本不會持續一年多便失敗。

而當下的新法。

很大一部分挫折與困難也來自官員內斗。

有些衙門。

五個官員都能分成八個派別,互相算計,互相拉扯。

若將這點聰明勁用到變法之上,蘇良等人也不至于會這么累。

蘇良欲在這些年輕人的腦子里埋下團結協作的種子,不然就算當下變法成功,以后也會毀在下一波朝臣的內斗中。

翌日午后,國子監。

蘇良來到國子監判監事丁度的面前。

丁度一臉笑容,朝著一旁的小吏道:“速速將老夫珍藏的龍芽拿過來!”

“景明,老夫的龍芽茶,即使文相、范相來了,都不一定能喝到,你是個例外!”

“多謝丁學士抬愛,下官有口福了!”蘇良笑著說道。

自從蘇良在國子監發表了那番入仕則亡論后,丁度便將蘇良當成了座上賓。

他欲每年都能在國子監舉行這樣一場演講,勉勵眾學子。

片刻后。

茶香裊裊,沁人心脾。

二人寒暄了數句后,蘇良道出了來此的目的。

邀請丁度攜五十名國子監學子前往南郊鞠城觀球,并希望丁度能為賽事開球。

丁度聽完后,看向蘇良。

“景明,此話也就是出自你之口,要是別人,老夫可能就將其趕出去了!”

“老夫當下代表的乃是天下讀書人的言行,我若去開球,豈不是被罵死!罵死我不要緊,國子監學子,不遮不掩地去看蹴鞠比賽,如此玩物喪志,成何體統?”

說罷,丁度抿了一口茶水,繼續道:“想必,你已經想好如何勸說老夫了,老夫倒想聽一聽,你到底是哪里來的自信?”

蘇良緩緩道:“其一,助朝廷牟利。”

“丁學士應該知曉,南郊鞠城屬于朝廷的半個買賣,三司也投入了一些成本。我欲打造全宋蹴鞠聯賽,唯有讀書人也參與進來,寫詩寫文討論此項目,其才能夠成為全民運動,賽事才能成功,而朝廷才能賺取更多的利潤。”

丁度微微搖頭。

這第一個理由根本難以打動他。

國子監主要負責教書育人、雕印書刊,并無助三司牟利之責。

蘇良接著道:“其二,改變天下士子心性。”

“太祖、太宗亦愛蹴鞠,并將其視作強身健體之武事。蹴鞠并非如大家心中那般,是個雜耍,玩物喪志。我大宋當下的士子們有一個很大的缺陷:內斗嚴重!”

“一人成虎,兩人成蟲,缺乏團結協作精神,很多事情都是因此夭折。”

“而此運動,最重要的便是協作能力,我希望天下士子看過賽事后,能對他們的心性產生一些影響,待入了朝堂,更加懂得團結協作的價值,也能提高讀書人的血性……”

“其三,為大宋之未來。”

“丁學士試想,五十年后,我大宋若得變法之益,無戰無災無敵,何能興商貿?何能使得百姓穩定?何能彰顯盛世繁華?”

依照目前的趨勢,大多年輕人都只會去勾欄尋花問柳,醉在溫柔鄉,看蹴鞠不比這些更好嗎?”

蘇良講完后,丁度忍不住感嘆道:“景明,真是好口才啊!一個小小的鞠球竟然能讓你說出這么一番大道理,從當下還談到了未來。但可惜,老夫仍不能感同身受。

丁度猶豫了片刻后,又道:“除非……除非,你先帶我去看一場。”

聽到此話。

蘇良便知,此事有門兒了。

他想了想,說道:“三日后,南郊鞠城,你可帶著一些學子來,如何?”

“可以。”丁度點了點頭。

蘇良又補充道:“待丁學士答應了,我還會將此事匯稟官家,保準兒官家也會同意。”

蘇良考慮得甚是周全。

若不提前告知官家,說明緣由,估計又有官員要上奏彈劾了。

片刻后。

蘇良離開國子監,便去尋了曹佾。

他決定今日便將兩支最優秀的蹴鞠隊伍送進龍羽軍軍營,為這些人開展特別訓練。

讓丁度看到,蹴鞠不僅僅只是蹴鞠,里面還蘊含著充滿團結協作精神和戰斗能量的精氣神。

抱歉,最近家中有些瑣事,更新不是很穩定,2月3號,恢復雙更。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