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300章:一語罵盡滿殿君臣,人間大丈夫蘇景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300章:一語罵盡滿殿君臣,人間大丈夫蘇景明!

第0300章:一語罵盡滿殿君臣,人間大丈夫蘇景明!


更新時間:2024年02月01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大慶殿內,闃靜無聲。

所有官員都在思考著王安石的話語。

他們將此事完全當成了國事。

卻忽略了蘇良的感受,忽略了此事對蘇良個人造成的影響。

若是公主和親,和也就和了,因為她一生對朝廷最大的用處可能就是和親。

她的幸福與一國的長治久安相比,根本微不足道。

若是某個一般的官員,那此親事也定會成,即使入贅也無妨。

即使大理五公主又老又丑,為了大宋,犧牲一名普通官員又何妨!

在朝廷利益面前,個人喜好得失,都不重要。

但蘇良不同。

朝堂之上,無論是喜歡蘇良還是厭惡蘇良的。

都不得不承認:大宋若無蘇景明,絕對沒有當下的全宋變法,甚至當今官家依舊無子。

并且,大宋日后的變法也絕對離不開蘇景明。

趙禎的嘴角微微發顫。

當鴻臚寺卿左有鼎將大理豐厚的條件擺在他面前時。

他心動了!

他太惦記大理的馬,太希冀南境太平了。

大宋接下來的目標是拓邊西北,是收復燕云,有一個穩定的后方太重要了。

他也知曉蘇良與唐宛眉的感情。

但在這種巨大的利益面前,他愿聽左有鼎之言,將其當作純粹的國事。

他想的是,蘇良無非就是多一妻,適應適應就好了。

在百官都贊成的情況下,蘇良一定明白這個道理。

以國事為重。

這五個字,足以讓蘇良妥協,足以讓蘇良不敢以請辭反抗。

但他疏忽了,蘇良最大的性格缺陷,就是重感情。

若蘇良被迫應下此事,或許真的會發生王安石所講的那一系列情況。

大宋不能失去蘇景明。

就在趙禎猶豫之時。

鴻臚寺卿左有鼎出列,拱手道:“官家,王推官實屬個人枉斷,此事應問詢蘇御史之意。”

此話一落。

歐陽修、唐介、范鎮等人都紛紛瞪眼看向左有鼎。

這是在逼迫蘇良。

為了大宋,蘇良怎敢不應,怎能不應?

不應。

就是不忠,就是大宋的罪人。

蘇良一旦給出一個肯定的答復,那此事便算是板上釘釘了。

一時間。

所有人都看向蘇良。

蘇良緩步走出,拱手道:“官家,臣不愿!”

此話。

就像一塊大石頭砸在大殿的地板上。

震得每個人都心跳加速。

趙禎已猜到了這個結果,他最擔心的不是蘇良拒絕,而是蘇良說:臣盡聽官家安排!

若蘇良說出此話,那就是真的對朝廷失望了。

聽到此話。

樞密院、館閣的一些官員都感覺來了機會。

他們想聽一聽蘇良到底會如何解釋,若為一己之私,那對朝廷不忠的帽子定然能扣在蘇良的腦袋上。

蘇良朝前走了兩步,緩緩道:“臣不愿,理由有二。”

“其一,為私。臣本乞兒,與拙荊相識于微末,幸得其扶持,才有今日。臣早已立誓,此生此世只娶其一人,此誓比臣命更重,臣寧愿致仕還鄉,甚至流放荒野之地,也不愿違背此誓!”

趙禎眉頭緊皺。

他最不愿看到的情況還是出現了。

蘇良的性子向來都是寧折不彎。

他比王安石更拗,比唐介更直,比歐陽修的脾氣更烈。

一旦決定的事情,誰都無法讓其回頭。

一些官員聽到此話,當即就準備站出來,痛罵蘇良自私自利,為一己之私而損害國體。

但蘇良冷眼環顧一圈后,那些準備站出來的人都避開了他的眼神。

蘇良繼續道:“其二,將此事當作國事,臣深以為恥!”

“支持臣娶大理五公主者,無非就是看上了大理的馬,看上了大理可使得南境穩定,而我朝又無須與大理建立主藩關系,不用參與大理那糟糕的內政。”

“此舉,用民間百姓之言,不就是貪小便宜嘛!”

“我朝自詡為正統大國,為何給人的感覺卻是一點骨氣都沒有!”蘇良瞪眼看向左有鼎,驟然放大了聲音。

“缺戰馬,我們便去買,買不來,我們便去奪,西北橫山有沒有馬?燕云之地有沒有馬?我們變法圖強,不就是為了收復這些地方嗎?”

“南境若不穩,我們的禁軍士兵都是吃干飯的?若不能平亂,那養他們何用,不如讓他們全回家種田!”

“臣感到悲哀的是,我們明明有正確的解決方式,卻偏偏要靠與一個邊陲小國的婚事,解缺馬之急,穩固南方邊境,這是一個泱泱大國做出來的事情嗎?自古以來,依靠姻親綁定的關系能牢固嗎?”

“我大宋已有納貢之恥,而今若再加上一個‘倚小國而殘存’的軟骨頭之名,諸位不覺得丟人嗎?我蘇良,深以為恥,丟不起這個人!”

“莫說我不愿意娶大理五公主,即使娶了,我也不會要一根馬尾毛,因為我蘇景明要臉,我寧愿站著餓死,也不愿去拿這種施舍。明明可以靠實力爭取來的東西,為何要走這種‘吃軟飯’的捷徑?”

“我大宋的士大夫官員,能不能有骨氣一些?”

啪!啪!啪!

蘇良此話幾乎是打了朝堂所有士大夫官員的臉。

包括趙禎。

泱泱大國,要靠一樁親事解缺馬之急,穩固南方邊境。

史官之筆如何寫?后世之人如何說?

這不就是吃軟飯,沒骨氣,有損大國體面嗎?

蘇良這番話,一下子撕開了大宋士大夫官員軟弱的一面。

看似要臉面。

但在足夠的利益面前,根本直不起脊梁骨。

隨即。

蘇良看向趙禎,道:“官家,此事若成,您騎著大理國的馬遇到大理特使,您覺得是有面子,還是沒有面子?”

被逼急的蘇良,連官家都敢懟。

趙禎一時語塞。

他沒想到蘇良想到了這一層,殿內所有士大夫官員都沒有蘇良想得這般長遠。

朝堂再次安靜下來。

蘇良乃是拿著大宋國體與士大夫官員的尊嚴論述此事。

此刻,誰再敢言“為了大宋”,那就是愚蠢了。

這時,一直未曾說話的歐陽修站了出來。

“官家,蘇景明至情至性,是為真丈夫。臣以為,此事乃是蘇景明之私事,如何做,朝廷不應干涉!”

聽到此話,樞密使夏竦站了出來。

“官家,這已經不是私事了!蘇良與大理五公主之事已傳遍汴京城,若蘇良拒絕她,那大理的面子何在,此舉將讓我大宋多一個仇家,個人可以任性,但若為朝廷惹麻煩,那就是不稱職,就是破壞國事,他需要為此事的后果負責!”

“蘇良口口聲聲言我泱泱大宋,應有骨氣,但卻不言,他為了這份骨氣,卻給我大宋捅了一個天大的窟窿!”

蘇良看向夏竦,道:“煩勞夏樞相關心了!我捅的窟窿自然由我來補,若大理因此事與我大宋反目成仇,我自請去職,若是生出戰事,我愿流放瓊州,或殺了我都行!”

蘇良在大慶殿說出此話,自然不會食言。

他有這個信心,也自認有這個能力。

夏竦頓時不再說什么了。

這時,范仲淹緩步走出了出來,道:“官家,臣亦認為此乃私事,不應涉及國與國之間的利益,由蘇景明自行處理即可。”

“臣附議!”唐介站了出來。

“臣附議!”包拯站了出來。

“臣附議!”范鎮站了出來。

緊接著,呂誨、司馬光、王安石等人都站了出來。

蘇良今日之話語,如洪鐘大呂,振聾發聵,足以令官家與全朝士大夫皆蒙羞。

大國有大國的驕傲,士大夫有士大夫的尊嚴。

豈能為利而棄之。

蘇良以一人之力,拉高了全體士大夫官員的尊嚴底線。

不遠處。

王安石一臉崇拜地望向蘇良,喃喃道:“蘇景明已有成圣之姿,實乃當世之完人也。”

趙禎坐直了身子,道:“景明所言,也值得朕反思,強宋之道,不應依賴外物。若想解決缺馬之危,若想南境穩固,還是要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大國豈能向小國乞憐。大理五公主與蘇良之事,便當作私事處理吧!”

隨即,趙禎看向鴻臚寺卿左有鼎。

“鴻臚寺也應去給大理五公主一個交待,告知她,朝廷尊重蘇卿的想法!”

“臣遵命!”

左有鼎雖有些不情愿,但還是應了下來,蘇良的話語,令他根本無法反駁。

“退朝吧,蘇卿留下。”趙禎道。

很快。

大慶殿內就剩下趙禎與蘇良二人。

趙禎從御座上走下來,有些愧疚地說道:“景明,你莫怪朕,朕太想提高國力了,另外也沒想到你如此排斥此事。你與大理五公主之事,若無法妥善解決,隨時找朕。”

“另外,伱要記著,任何時候,都莫說自請去職或流放或舍命的話語,易被人抓到把柄,當下的大宋不能沒有你!”

說罷,趙禎拍了拍蘇良的肩膀,便離去了。

蘇良不由得長呼一口氣。

今日這一劫總算過去了,接下來,他要考慮的就是如何解決那位大理五公主了。

隨即,蘇良便離開了禁中。

一個時辰后。

張茂則趕著一輛馬車出現在蘇宅門前。

馬車之中,乃是一車禮品,有綢緞,有首飾,有適合小孩子玩耍的一些精致擺件……

唐澤與唐宛眉連忙迎了出去。

張茂則只道是曹皇后所贈,便離去了。

其實,這是趙禎的主意。

今日之事,趙禎覺得有些涼了蘇良的心,故而賜物寬慰一番。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