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299章:王安石與司馬光大爆發:大宋不能沒有蘇景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299章:王安石與司馬光大爆發:大宋不能沒有蘇景明!

第0299章:王安石與司馬光大爆發:大宋不能沒有蘇景明!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30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禁中,垂拱殿。

中書五相公與鴻臚寺卿左有鼎一起,來到趙禎的面前。

左有鼎再次繪聲繪色地講述了蘇良用凳子砸他的整個經過。

“官家,蘇良在此事上名利雙收,還能娶公主為妻,他有什么不滿意的,臣看他就是故作高傲,沽名釣譽,根本不將此事當成朝廷之事!”

左有鼎一臉郁悶,他想不通,實在是想不通。

若他遇到這種美事,睡覺都能笑醒。

趙禎微微皺眉。

“此事,確實有些難為景明了,他與其妻,起于微末,相互扶持才有了今日,自然不愿別人插足其中,但是,大理給出的條件,實在難以令人拒絕啊!”

這時,張方平站了出來。

“官家,臣以為,國事在前,個人事在后,大理五公主嫁于景明,對我朝大有益處,景明理應以國事為重。”

“自古以來,國與國之間聯姻無數,身不由己者甚多,今我朝并非公主下嫁,乃是大理公主愛慕景明,此事,我們占盡了好處,斷不可拒絕,不然大理五公主的面子何在,此事若不成,不但不能與大理交好,反而與其交惡,甚至會導致南境出現問題。”

張方平曾花錢買妾,根本無法體會蘇良“不娶二妻”之心。

此話一出,趙禎頓時有些心動了。

一旁的鴻臚寺寺卿左有鼎連忙趁熱打鐵地說道:“官家,蘇良所謂的‘不娶二妻’,只是因他對大理五公主不了解,待二人朝夕相處數日,他便不會這樣想了。此外,即使他覺得身不由己,但為了江山社稷,婚姻是否美滿,算得了什么,況且又不是讓他去大理國作贅婿!”

左有鼎此話顯然是有所指。

趙禎瞬間想起,他的兩任皇后皆為劉娥太后所選,他貴為大宋官家,婚事都不得不因政事而定。

他與曹皇后有隔閡數年,但現在也是夫妻恩愛,彼此都明白對方的心意。

愛情,那是虛無縹緲的東西。

汴京城內,恩愛的男女甚多,但往深了看,都是價值互換。

這時,范仲淹忍不住開口道:“官家,臣較為了解景明,他個性剛烈,若不同意,甚至會自請罷官也不愿再娶,我們該如何?”

此話。

一下子將趙禎問住了。

蘇良絕對能干出這樣的事情。

若此事不成,不但得罪了大理國,還讓蘇良傷心離朝,那朝廷的損失就大了。

這時,左有鼎挺著胸膛站了出來。

“官家,臣有一計。”

“臣認為,官家可完全將此事當作國事,而后在四日后的常朝上,廷議此事,若百官皆認為此事是好事,那蘇良斷無拒絕之理。”

趙禎不由得眼前一亮。

這確實是個不錯的主意。

在常朝上,自然以國事為重,蘇良迫于群臣壓力,在沒有充足合適的理由下,必然無法反駁。

“可以,就在常朝上議論此事吧!”趙禎點了點頭。

為了大宋,趙禎覺得人人都能做出犧牲。

況且,他也不覺得蘇良有犧牲。

那大理國五公主的美貌比唐宛眉還略勝一籌,并且才二十二歲,蘇良若與其成就一番姻緣,那必然在后世會傳為一樁美談。

翌日。

大理五公主將以并嫡之制嫁給蘇良的消息便不脛而走。

此消息的源頭。

不是別人,正是大理五公主。

她的目的就是將此事鬧大,鬧成大宋之國事。

一旦成了國事,那二人合適不合適根本不重要,大宋君臣首先考慮的一定是利弊。

汴京城的百姓,對這類八卦甚是感興趣。

“哎呀呀!我是見過那大理五公主的,年方二十二,那簡直是從畫里走出來的美人兒,她竟然要以并嫡之制嫁給蘇御史,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老夫不羨鴛鴦不羨仙,只羨御史蘇景明的每一天,他的仕途本就順暢,沒想到竟然還被大理公主看上了,真是太好命了!”

“哈哈,蘇景明真為我大宋男兒長臉,大理公主下嫁,還愿與其他女人共伺一夫,蘇景明真是有福!”

“毫不夸張地講,天下想嫁蘇景明的漂亮女子能從南熏門排到宣德樓,大理五公主欲嫁蘇御史,必然是我們與大理達成了某種盟約。”

“我不同意這門婚事,我只愿看蘇御史與其妻,一夫一妻一生一世到白頭。”一名女歌伎眼淚汪汪地說道。

這時,其身旁的一名女歌伎問道:“若是讓你成為蘇景明的妻或妾,你還支持一夫一妻嗎?”

“你……討厭!”那女歌伎想一想此事,都已經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女人了。

除了街頭巷尾的議論外,一些民間小報也陸續放出消息。

甚至一些書攤販子在街頭直接吆喝起來。

“揭秘!御史蘇景明與大理五公主的國子監之緣。”

“郎才女貌!大宋與大理的一對天作之合即將誕生!”

“誰是贏家?細數大理與大宋的前世今生。”

“并嫡之制,當世兒郎盡享齊人之福的禮儀之法。”

民間百姓大多都認為這是好事,幾乎沒有人覺得蘇良會拒絕此事。

因為——

大理國五公主膚白貌美,年輕活潑,地位又高,且還未讓蘇良休妻。

于國于家,皆是良配。

近黃昏。

放衙后,蘇良便急匆匆趕回了家。

他坐在御史臺,收到的民間小報上都是他將娶大理五公主的消息。

有的甚至還推測出了黃道吉日。

蘇良還知,官家將會在十五日的常朝會上,廷議此事。

他不由得感到非常頭疼。

蘇宅。

蘇良回到家,望著一臉笑容的唐宛眉,還有高興得揮舞著雙手的一雙兒女,正欲解釋。

唐宛眉卻率先道:“我知道伱要說什么,只要是你的決定,我都支持。”

蘇良一臉郁悶。

當下,他已經決定不了了。

此事已然上升到了國事,且百姓大多都還很支持,都認為蘇良賺大便宜了。

一句“為了大宋”,就能讓他所有的理由都難以成立。

吃罷飯,蘇良便鉆進書房。

他必須要解開這個死結。

他接受不了娶一個沒有任何感情基礎的異國女子,并且后續定然會有諸多麻煩事兒找來。

臘月十五,常朝朝會。

百官齊聚,趙禎端坐于上方,神采奕奕,滿面紅光。

首相文彥博匯報過一系列政事后,鴻臚寺卿左有鼎站了出來。

“官家,數日前,大理特使段天海告知臣,大理五公主因侍御史兼知雜事蘇良在國子監內的演講,對其一見傾心,希望能以并嫡之制嫁于蘇良,另請官家賜婚,此外大理特使還帶來了一份嫁妝禮單……”

左有鼎是生怕眾臣不知蘇良娶大理國五公主,大宋能得到的好處。

絮絮叨叨,足足說了一刻多鐘的時間。

趙禎環顧下方,問道:“眾卿以為,此事如何?”

張方平率先站了出來。

“官家,臣以為,此事已非私事,乃是我大宋的國事。此親事若成,不但可使得我朝能交易來更多大理馬,還能保南境穩固……無論從當下而言,還是從長遠分析,皆是好事!”

緊接著,宋庠也站了出來。

“臣亦以為,此乃一樁美事,對我大宋有利而無害,還能使得蘇御史抱得佳人歸!”

隨即,文彥博也站了出來。

“臣以為,這確實是一件大喜之事。有助于穩定我朝與大理的關系,且還不會被大理國內部的雜事所牽絆!”

群臣就像商量好似的,紛紛拱手附議。

唯有范仲淹、包拯、歐陽修等人看向蘇良,沒有發表意見。

他們在等蘇良的想法。

蘇良站在臺諫官中間,并未打算說話。

此事已被定義為國事,他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會被批判為:無大局,自私自利。

故而,他找來了兩個幫手。

這兩個幫手乃是堅定不移的一夫一妻支持者。

不納妾,不狎妓,甚至不喝酒,實為大宋士大夫官員中的典范。

他們便是司馬光與王安石。

待附議之聲漸漸停止后,司馬光大步走了出來。

“官家,臣反對!”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司馬光的身上。

司馬光胸膛一挺,道:“臣以為,此親事實屬荒謬,我大宋并無并嫡之制,蘇御史若想再娶,或休妻或納妾,焉有已有妻室而再娶妻之理!”

鴻臚寺卿左有鼎當即反駁道:“司馬校勘,此乃前朝之禮制,但大理國仍在施行,此親事乃是我朝與大理共同之事,用此禮有什么不妥嗎?”

“左寺卿,你作為我朝禮官,沒想到竟然能說出如此蹩腳的話語來,此乃娶妻而非出嫁,為何要用大理國的禮制,這不是自輕自賤嗎?左寺卿是不是近日忙于招待各國使節,許久都未看禮書了,要不要去館閣學習一番?”

左有鼎氣得握緊了拳頭。

“禮因事而變,此事較為特殊,我并不認為有何不妥!”

“那若西夏送給我們五千匹戰馬,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學著西夏的規矩,剃頭扎辮子,行西夏之禮?”

“司馬光,你大膽,此兩事怎能混為一談!”

司馬光明顯是在找茬。

滿朝官員誰不知這是為蘇良與大理五公主成親找的由頭。

但是。

當下又無人能挑出司馬光的道理。

這時,首相文彥博開口道:“君實,莫鉆牛角尖,此等禮儀細節,可在朝會后再議。”

司馬光不再說話,當即回到隊列中。

而他剛退下,王安石便站了出來。

王安石在上個月,剛從知東明縣恢復到了三司鹽鐵推官之職。

王安石一出來。

官員們都不由得神情一緊。

誰都無法預料這個年輕固執想法頗多的官員到底會說出什么。

“官家,此親事若成,我大宋有可能徹底失去蘇景明,甚至會導致整個全宋變法失敗!”

王安石說話。

總是能一瞬間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

趙禎微微皺眉,看向王安石道:“王介甫,說出你的理由,若是危言聳聽、虛張聲勢,朕必治你的罪!”

當下,全宋變法如火如荼,趙禎絕對不允許失敗。

王安石朗聲道:“蘇御史作為一名臺諫官,向來直言敢諫,一定程度上是因他無家族,無姻親,除了家人外,無所拖累。”

“但是,一旦他與大理國五公主成親,那將完全不一樣。”

“全宋皆知,蘇御史愛家顧家,他若與大理五公主成親,有了兒女。試問諸位,若我們明年與大理開戰,蘇景明將如何諫言?即使不開戰,若大理五公主帶著蘇御史回大理后,將他軟禁在大理,我們又當如何?為了蘇御史與大理開戰?此外,若蘇御史與大理五公主產下一子,此子有機會成為大理國國主,蘇御史會不會愿意去大理輔佐他?”

“這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我們說了這么多,蘇御史未發一言,這是我們熟悉的蘇景明嗎?你們見過不還嘴的蘇景明嗎?他連自己的想法都不表達了,為什么?”

“因為今日,大家都是在以國事壓他,他若不同意,便是不顧大局,便是大宋的罪人,這個罪名,誰擔得起!”

王安石向來耿直,一下子便將此事說破了。

“也許,今日蘇御史同意了此番親事,他沒有請辭,沒有抱怨,但是他看到朝廷僅僅因為幾千匹大理馬和一些不值一提的嫁妝便不顧他的感受,以國之大事逼迫他去做!以后,他會不會變得沉默寡言?會不會對仕途再無興趣?朝廷就是這樣對待肱骨之臣的嗎?”

“一個沉默的蘇景明是我們想要的蘇景明嗎?而這一切,都是在座的諸位逼迫的!”王安石驟然提高聲音。

“和親聯姻,本就是天下最爛俗的辦法,真的能穩固嗎?幾千匹馬便逼得我大宋最好的臺諫官員處于兩難之地,真的值得嗎?”

“官家,在我眼里,一個蘇景明足以抵得上十個大理國,他乃是我大宋的無價之寶,傷了他的心,破壞了他的家庭,還能讓他為朝廷傾心效力嗎?絕不能讓蘇景明變成那個忌憚不敢言的平庸者!”

“當下的朝廷,不能沒有蘇景明,就像我大宋不能沒有兩千余里的大運河,少了蘇景明的全宋變法,必然會是殘缺的!”

蘇良老臉一紅。

此等夸贊之語,他自然是難以說出口的。

王安石說完后,重重拱手,朝堂驟然變得安靜下來。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