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287章:此非為仁,趙禎帝王生涯的一道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287章:此非為仁,趙禎帝王生涯的一道坎!

第0287章:此非為仁,趙禎帝王生涯的一道坎!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4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蘇良赤衣出禁中,官家稱病不見臣。

此事引得朝堂一片震蕩,群臣皆慌亂,但無人知曉到底發生了什么。

當日晚。

文彥博、范仲淹、歐陽修、唐介、包拯等人全都去了蘇宅,但蘇良以感染風寒為由,未見任何人。

這一次,蘇良的心是徹底被傷透了。

深夜,曹皇后寢宮內。

趙禎坐在桌前,不知不覺已喝了兩壺曹皇后親釀的羊羔酒。

曹皇后安靜地坐在一旁,只負責倒酒。

趙禎不開口。

她便一句話不說,只在一側默默服侍著。

自從曹皇后有子后,趙禎與曹皇后的關系便親密了許多,但論恩寵,還是張貴妃寵冠后宮。

不過,趙禎煩悶之時,還是喜歡找曹皇后。

曹皇后喜靜,能懂趙禎的苦與累,這種善解人意的守護,讓趙禎很是舒心。

趙禎一邊飲酒,一邊回味著蘇良的話語。

他很糾結,非常糾結。

自打趙禎記事起。

真宗皇帝、劉太后、晏殊以及許多經筵官向他灌輸的治國之策,都是儒家的王道仁政與偃武修文之策。

而今。

大宋因變法已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趙禎若依晏殊之言。

踐行“可與西夏戰而不與遼戰”的策略,堅持兌現澶淵之盟,將所有精力都放在富國富民的內部治理上,或許可為大宋換來百年和平。

當然,這個前提是遼國也不撕毀盟約,與宋開戰。

從目前的趨勢看來,遼國是不愿與大宋打仗的。

若如此興宋。

那趙禎在余下的帝王生涯中,必然能成為一名小有成就的中興之主。

反之。

趙禎若依蘇良之言,以收復燕云或滅遼為變法的最終目的。

那就需提前布局。

向軍伍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并且可能會為搶奪先機而率先引戰。

前者穩妥,后者兇險。

前者尙儒家之仁,后者效法家之霸道。

前者有極大概率讓他成為一名有成之君,使得大宋享太平安穩。

后者有可能讓他超越太祖功績,成為一代圣君,甚至無限接近千古一帝,但也有可能讓他成為窮兵黷武、使得民不聊生的暴虐君主,甚至是亡國之君。

說白了。

趙禎還是不自信。

對自己不自信,對大宋的軍事實力不自信。

故而,晏殊的一份奏疏,就讓他動了撂挑子之心。

但蘇良的一番話,又讓他不甘于此。

趙禎端起酒杯,再次一飲而盡,然后看向曹皇后。

“皇后,此刻,沒有君臣,只有夫妻。朕且問你,朕有時處事是不是過于優柔寡斷了些,可以說是天下最不像皇帝的皇帝了?”

其實,趙禎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缺陷。

今日,令他心情郁悶的主因。

不是蘇良的諫言,更不是蘇良赤衣出禁中,而是他的猶豫不決,搖擺不定。

當下,趙禎有絕對的權力操縱全宋變法的走向。

他若依晏殊之言,莫說一個蘇景明,就是整個變法司都無法阻擋。

但趙禎沒有主見。

他看過晏殊的奏疏后,便跟著晏殊的想法去做了。

這種性格,實乃君王大忌。

很多人都講,慶歷新政敗于黨爭,敗于無數士大夫官員的反抗。

但趙禎很清楚,也敗于他的優柔寡斷。

作為一國之尊,他想要功績,又不敢承擔失敗的后果。

趙禎以前將這種性格缺陷,稱之為:仁。

但這一次,經由蘇良在垂拱殿上的一番泣淚勸諫,他覺得這是一種性格缺陷。

此缺陷不改。

他永遠成為不了一名稱職的大宋官家。

曹皇后緩緩站起身來,一臉柔情地說道:“官家主理天下之事,事事皆關乎江山社稷、天下黎民,故而處事謹慎了一些,這絕非優柔寡斷,而是深思熟慮之表現。”

“不過,天下無盡善盡美之事,官家考慮得越周全,越會使得自己很累。官家心中若有事難決,前朝官員又不能分憂,不妨多聽一聽民意。”

“民意。對,朕確實應該多聽一聽民意。”趙禎突然變得精神起來。

隨即,趙禎走到曹皇后面前,突然將其抱了起來,而后道:“天色已晚,該就寢了!”

曹皇后臉色赧紅,緊緊摟著趙禎的脖子。

初嫁之時,她受盡冷落,以為只能做臣而無法做妻,但近日,官家將本屬于她的東西,全都還回來了。

翌日,一大早。

趙禎便來到了垂拱殿,一如常態地批閱奏疏。

蘇良的官服、官帽與魚袋依舊擺放在不遠處的椅子上,甚是醒目。

這時,文彥博、張方平、宋庠三人再次覲見。

這一次,趙禎并未拒見。

三人來到垂拱殿后。

文彥博率先拱手問道:“官家,不知……不知昨日到底發生了何事,為何蘇良會赤衣出禁中?”

趙禎道:“朕與蘇卿在某些事情上起了爭執,目前還不知誰對誰錯,待朕確定后,再議此事。”

“官家,不知是何事,是否讓臣等……”

文彥博還未說完,便被趙禎直接打斷。

“此乃朕與蘇卿之私事,眾卿無須知曉,待朕思索明白后,自會對蘇良此等逾矩之舉做出判罰,兩府督促各個衙門做好份內事即可。”

趙禎如此說,文彥博等人便也不再問了。

從目前的狀況來看,問題應該不大。

趙禎之所以不言昨日與蘇良所辯之事,乃是因若讓官員們再參與進來,事情極易鬧大,而趙禎想要先求一個內心的答案。

他在心中喃喃道:今日,朕必須要確定一條路,然后心無旁騖地走下去。

蘇宅。

日上三竿,蘇良才從睡夢中醒來。

他睡得非常香。

無論朝廷發生什么樣的事情,都影響不了蘇良吃喝睡覺。

蘇良簡單吃了些早餐后,便回到書房,準備接著寫奏疏勸諫。

生氣無用,逃避亦無用。

如今遇到這樣一位官家,蘇良能做的,就是繼續寫奏疏勸諫。

聽不聽,全在趙禎。

蘇良已經想好了。

若官家執意追求“以和為貴”,想做一個太平君主,那他就早日致仕,回家買些田地,去過自家的幸福日子。

若官家迷途知返,那他就傾盡全力去做,爭取為大宋謀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

當下,實乃是趙禎的一道坎,性格上的一道坎,也是全宋變法一定會經歷的一道坎。

能否跨過去,就只能看趙禎心中是如何想了。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