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233章:任何一項發明在問世時都是粗糙而拙劣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233章:任何一項發明在問世時都是粗糙而拙劣的

第0233章:任何一項發明在問世時都是粗糙而拙劣的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3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片刻后。

蘇良、曹佾、曹護三人來到了沙場上。

“景明,不是我故意瞞你,而是當下技術還不夠成熟,容易炸膛啞火,我想著等再完善一番后再告訴你呢!”

“無妨,無妨。咱們邁出第一步,接下來的路便好走了!”

蘇良心情激動。

他知曉,任何一項新的發明在剛剛問世時都是粗糙而拙劣的。

但只要走對第一步,以后的路便都好走了。

曹佾望向前面的管形火器,說道:“此管形火器,以竹管為身,后段有一截約四寸長的木棍,竹筒內又有鐵管,鐵管內裝填著火藥彈丸,外壁有一個點火孔,一手持木棍,一手點火,便能發出巨響,而后射出彈丸。殺傷距離可達百步,且能重復使用。”

“和你當時言說的,既能驚戰馬又能殺騎兵的作用幾乎是一致的。”

“我先去請玉陽子道長,當下演示還需他在場。這位道長乃是我從華山好不容易請出山的,脾氣臭的很。他對誰都愛搭不理,若說了難聽的話,伱們莫見怪!”

蘇良點了點頭。

對一位有制造火器能力的九十五歲老道長,蘇良自然會格外尊敬。

他向來反對煉丹長生之說,因為丹藥基本都含有劇毒。

但他并不打算勸說這位老道長放棄煉丹。

以九十五歲高齡還在煉丹求長生,不是已研究出了一些延年益壽的門道,就是身體內的毒素以毒攻毒,使其免疫了諸多病癥,故而能長壽。

蘇良較為相信后面這種可能性。

片刻后。

在曹佾和兩位道童的陪同下,一位身穿灰色長袍、白須白發,臉上滿是皺紋,但面色紅潤的清瘦老者走了過來。

蘇良和曹護同時拱手,道:“道長!”

玉陽子連看都沒看二人,朝著曹佾道:“老夫已經給你講過了,當下還是殘次品,容易炸膛啞火,再等兩三個月就能解決這些問題,你非要再試一試,倔得像頭驢似的!”

“就這一次,就這一次!”曹佾躬身道。

曾經,曹佾也是汴京街頭有名的小霸王。

莫說誰罵他一句。

就是用眼瞥他或輕視了他,他都會直接動手。

但今日,先被蘇良臭罵一頓,又被玉陽子罵,他一直都是面帶笑容。

一方面是他逐漸成熟了。

跟著蘇良后,有了做大事的胸襟氣度。

另一方面,是他知未來的大宋皇帝極有可能是他的親外甥。

舅舅向來和外甥一派,他自然也想做出一番成就,為曹家光耀門楣。

曹佾望向面前的五把火器,朝著前面揮了揮手。

當即,五名身穿鎧甲,手拿盾牌的護衛走了過來,迅速地站到了各自的位置。

觀其無比熟練的動作,顯然已做過多次。

玉陽子站在一旁,捋了捋胡子,說道:“一個一個來,都慢著點兒,瞄準了再點火,明白嗎?”

“明白!”五人齊聲道。

而此刻。

在五十步外的地方,放置著五個草靶子。

玉陽子大手一揮,蘇良等人立即會意,當即退后了數步。

“放!”

隨著玉陽子一聲令下,第一桿火器點燃成功。

“嘭!”

一道巨響傳來,竹管瞬間炸膛,崩得四處都是竹片。

“再放!”

噗嗤!

令人意外的是,第二桿火器直接啞火了。

“再放!”

“嘭!”

炸膛。

“嘭!”

炸膛。

噗嗤!

啞火。

五桿管形火器,兩桿啞火,三桿炸膛,前方彌漫起一道道黑煙,以及一股甚是難聞的火藥味。

眾人紛紛捂住鼻子。

“豈有此理,氣煞老夫也!”

玉陽子捋了捋袖子,大步走到一桿啞火的管形火器前,將里面的火藥彈丸迅速倒出,然后重新裝填。

同時,他還調試了一下竹筒的位置。

“道長,我們來放,我們來放!”曹佾連忙說道。

“一邊去!老夫我就不信這個邪了,若這一次不能擊中靶子,老夫我就不配用你給我買的丹鼎!”

蘇良沒想到這位老爺子都九十五歲了,氣性還是這么大。

他看了看曹護,后者立即會意。

若出現危險,曹護將會第一時間救下玉陽子。

這位在當下可是寶貝,不容出現任何意外。

隨即,玉陽子裝填后,將一枚盾牌放在身前,面色凝重。

然后,一手持木棍,一手點火。

“嘭!”

隨著一道巨響,一枚彈丸從竹管內鉆出,轟擊在前方五十步的靶子上。

“嘭!”

草靶被擊出一個拳頭大小的窟窿,然后有淡淡的黑煙冒出。

“厲害!”蘇良忍不住喊道。

“道長,還是你有水平!”曹佾也忍不住贊嘆道。

而玉陽子則是一臉郁悶地說道:“老夫再去研究研究,六次才成功一次,太丟臉了!”

說罷,玉陽子便帶著兩名小道童大步離開了。

而蘇良則甚是興奮。

能成功一次,便能成功無數次。

大宋禁軍士兵全員持火器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他看向曹佾,道:“景休兄,剛才道長走得太快,我沒來得及問他,當下他還缺什么不?”

“他什么都不缺,不過道長告訴我,若想將此類火器大量制造,必須要有足夠的硫磺。但當下,我朝甚缺硫磺啊!”

蘇良不由得皺起眉頭,他對硫磺還是有所了解的。

硫磺乃是制造火藥的主要成分,所占份量可達兩成,還可用于醫藥。

而大宋尤為缺少天然硫磺。

周邊諸國,產硫磺最多的乃是是東邊的東瀛(宋時已有日本之名,為避免審核,特稱其為東瀛)。

大宋經常通過海運商人從東瀛進口硫磺。

蘇良想了想道:“此事我來辦吧,買不來,就去搶!”

蘇良對東瀛沒有半分好感,且當下東瀛正內斗得厲害,根本不足為懼。

不過,購買硫磺不能由朝廷出面。

因為大宋的那部《武經總要》已經傳到了東瀛,東瀛是知曉硫磺的巨大用處的。

必須是商人與商人間的私下買賣,而后再由大宋商人賣給朝廷。

這時,蘇良看到不遠處有數名匠人張望。

他將曹佾和曹護拉到一旁,小聲道:“此火器之事定要嚴格保密,不能讓任何人知曉。此外,將火器作坊所有匠人的親眷都接到汴京城,無親眷者,便派人跟著,不能讓任何有嫌疑的人出城,此事我也會告知皇城司,讓他們幫忙。”

二人都點了點頭。

如此做,才能防住小人,這些年,大宋出現了不少投敵賣國的叛賊,不得不防。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