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194章:拗知州與倔通判,青苗法的利與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194章:拗知州與倔通判,青苗法的利與弊

第0194章:拗知州與倔通判,青苗法的利與弊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3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兩日后。

蘇良一行來到了齊州州城,即歷城縣。

此時的齊州城和三年前完全不一樣,周邊街道、商鋪、住宅、客棧、酒樓全都翻新了一遍。

這是抑制土地兼并及施行官招商之策后產生的必然結果。

越來越多的豪紳地主呈現聚集趨勢,越來越多的鄉村富人將家業與財產轉移到城鎮,越來越多的農村年輕人選擇前往擁有更多賺錢機會的城鎮發展……

蘇良一行人并未直接前往齊州州衙,而是先在一家客棧住了下來。

隨后,眾人一起去香水行泡了個澡。

齊州溫泉有疏通經絡、驅散風邪之良效,已成為外地客商來齊州必會體驗的項目。

翌日一大早。

蘇良一行便在齊州城逛了起來。

趙禎準備先在齊州城逛一番,聽一聽民意,然后臨近黃昏時再去州衙。

雖然此時已是深秋,但齊州城的景色依然漂亮。

一城山色,半城湖光。

歐陽修站在他心心念的齊州西湖(大明湖)之畔,駐足了有大半個時辰。

了解齊州的最好方式,除了百姓之口外,還有民間小報。

由于齊州商貿交易增多。

很多商人都會在小報上刊載尋人、賣貨、租賃房屋的信息。

久而久之。

齊州的小報便迅猛發展起來。

街頭巷尾,售賣小報的攤販比比皆是。

王安石和司馬光主張言論自由,對小報內容的管轄尤為寬松。

這導致小報上不但有各種評論齊州變法的聲音,還有關于王安石和司馬光的一些趣事。

百姓為二人各自起了一個外號。

王安石被喚作拗知州,司馬光被稱為倔通判。

這源于二人都認死理。

經常在田間地頭都能辯論起來。

有時看上去二人簡直就要老死不相往來了。

但第二日卻又能看到二人并肩而行,有說有笑。

二人在百姓口中的風評甚好。

有罵齊州變法之策不好的,但卻鮮有罵王安石和司馬光官品不行的。

因為二人言行一致,夙夜為公,日日都是思索著如何辦實事,齊州的百姓都看在眼里。

半年前。

王安石和司馬光還互相立誓,此生,不喝酒,不納妾。

原因是:喝酒納妾皆誤政事。

大宋的士大夫官員向來有好酒納妾之風。

像夏竦家里,妻妾成群,沒有名分的都有十幾人。

而歐陽修,可一日無肉,但不可一日無酒。

蘇良也是好酒之人,經常與岳丈和包拯小酌。

僅僅這兩種行為,二人便值得許多士大夫官員學習了。

臨近黃昏。

蘇良一行來到了齊州官衙前。

蘇良剛露臉,在門口站崗的一名衙差就將其認出來了。

“蘇……蘇……御史,您來了!”那名衙差激動地說道:“蘇御史,你來的剛剛好,知州和通判又在官衙里吵起來了。”

“所為何事?”蘇良笑問道。

“好像……好像是因為青苗法,都吵有兩日了!”

蘇良想了想,官家的身份不易暴露,他當即道:“你莫去稟報了,我們自己進去。”

那衙差點了點頭,將州衙大門敞開。

隨后,趙禎、歐陽修、蘇良、張茂則、曹護五人朝著后衙走去。

蘇良對此處甚是熟悉,便未讓人引領。

片刻后。

五人剛走到后衙,便聽到前方屋內傳來激烈的爭吵聲。

“王介甫,青苗法不宜在全宋施行,咱們必須立即向官家稟報,不然將會釀成大錯!”

“青苗法沒有任何問題!有問題的是下面的官吏,是那些投機取巧的坊郭富戶,加大懲治即可,青苗稅法乃是支撐抑制土地兼并,為民生財的最好方式,我們已經使得許多佃戶變成富農了!”

“王安石!你為何這么拗,伱以為全朝的官吏都如你這般大公無私嗎?青苗法理論上沒錯,但在執行上一定會出現大問題。當下齊州下轄的各縣已經存在強行攤派、貧民愿貸而不愿還,富民貸之而加息貸于貧民等各種問題了,你以為的‘去重斂,寬百姓,國用可足,民財不匱’,只是你異想天開而已,青苗稅法一旦全宋施行,必然會變成害民之策!”

“司馬光!你莫要危言聳聽,咱們去年已經定好了‘民不加賦而國用足’的目標,這不過就是一些小問題而已,只需對執行有失的官吏進行懲罰即可。”

“懲罰?你能將天下所有貪墨或不作為的官吏都罷黜了嗎?當下我們的一系列策略雖是為國增了財,但所謂的開源,不過就是由剝奪窮人之財變成了剝奪富人之財,這群人乃是最穩定的交稅者,他們一旦出問題,問題就大了!”

后衙大廳外。

趙禎等人聽著聽著也漸漸明白二人在辯駁什么了。

在青苗法的實施過程中,司馬光發現了四個問題。

其一,實施青苗法后,各個地方衙門為了追求政績,存在強行攤派的情況。

不愿請領的一些富戶被逼無奈請領青苗錢,這使得他們怨聲載道。

其二,坊郭有一些浮浪富戶,詭名冒領青苗錢,然后加息再貸出去,從中賺取差價。

其三,第五等主戶與佃戶盲目借貸青苗錢,而一旦出現天災,他們根本就無力償還,這導致官衙要債極難。

其四,青苗法細則存在一定問題,富農不愿貸,貧者不能貸。

王安石、司馬光與齊州的提舉常平司為避免民間亂貸,出席了一系列的規則。

其中有,第一等農戶請領青苗錢不得超過十五貫錢,第二等不超過十貫錢,第三等不超過六貫錢,第四等不超過三貫錢,第五等不超過一貫五百文。

這就導致,富農有錢有田不愿貸卻被強迫著貸,貧農佃戶無錢無田需要貸,能貸的青苗錢卻少的可憐。

司馬光認為,這是青苗法的缺陷,會由助民之策便是害民之策。

王安石則以為,這些問題與青苗法無關,只是當地官員貪墨或無能導致。

故而,二人論辯了起來。

就在二人吵得正是激烈時,蘇良大步走了進去。

“景明兄!”二人同時驚呼道。

距離蘇良更近一些的司馬光迅速拉住蘇良的手臂,高聲道:“景明兄,你來的正好,今日一定要為我二人評一評理。”

蘇良微微一笑。

“后面有為你們評理的人,我資格不夠。”

這時,歐陽修大步走了進來。

“歐陽……歐陽學士!”二人再次驚呼,沒想到歐陽修竟然來到了齊州。

就在二人還在驚訝中時,趙禎大步走了過來。

“官……官家,您……您來了!”二人幾乎傻眼了,沒想到從來都沒有離開過開封府的官家,竟然會親臨齊州城。

感謝書友貝拉KIRAOVO、猛禽和深獸、yu水冷的打賞,非常感謝。

(本章完)

相關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