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第0031章:朝堂之上,打太極的好手(求追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最新章節列表 >> 第0031章:朝堂之上,打太極的好手(求追讀)

第0031章:朝堂之上,打太極的好手(求追讀)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上官不水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上官不水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 
_

字體:

二月,天氣逐漸回暖。

朝堂中樞,因斗士歐陽修的歸來,多了幾分生機。

或許是趙禎太仁太善。

或許是士大夫官員們吃得太好太飽。

無論誰擔任宰執,都能將朝堂變成一座辯論場。

雞毛蒜皮的小事,也能吵得熱火朝天。

兩府的長官們,也有一條鄙視鏈。

首相杜衍覺得陳執中非科舉出身,執政能力一般。

陳執中覺得樞密副使丁度只會吊書袋,紙上談兵。

丁度覺得賈昌朝、陳執中過于市儈,八面玲瓏。

賈昌朝覺得杜衍做事磨嘰,無半分首相氣魄,副相吳育像塊廁所里的石頭,又臭又硬。

吳育覺得樞密使賈昌朝獻媚宮人宦官,只知迎合圣意。

至于歐陽修,誰都看不上。

不滿就上奏。

奏疏寫得是又好又快。

臺諫官們則是緊緊盯著這些相公們,誰有錯就彈劾誰。

不過,整個二月都是小打小鬧,并無大事發生。

這也是趙禎心情愉悅的一個月。

除了朝堂較為安寧,他的快樂源泉大多都來自蘇良的經筵課。

蘇良五日一講,次次都有新意。

君臣二人,每次都是從午后聊到天黑,羨煞了一眾經筵官。

三月三,春光大好。

汴京城繁華依舊,車水馬龍。

南薰門外柳枝綻綠,還未被某些喜歡送別的文人折走。

這一日,垂拱殿上又吵起來了!

根源來自于三司使張方平呈上的一道奏疏。

隨著新政落幕,諸多新法皆被廢除。

其中就包含已經實行了大半年的科舉入學預試之法。

此法為考究學生人品,更好地為朝廷選取德才兼備的良士。

要求天下學子必須在學校學習一段時間,才能應舉。

因此法推行。

朝廷出錢,各個州縣都開始立學,建設州學、縣學。

州學、縣學屬于半公益化官學,很多窮縣都沒有實力建設縣學。

此法雖廢,但各個州縣的州學、縣學都已經蓋起來了。

有的甚至已經開始招生運營。

“官家,各地州學縣學已立,若立即廢除,已花的錢算是白扔了;若不廢除,那還須繼續投錢,亦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說話者,正是三司使張方平。

三司,掌天下財權。

三司使,看似風光無限,是個大肥差,其實是個出力不討好的苦差事。

大宋商貿繁榮,賦稅不少,但根本禁不住花。

官員俸祿、皇室開支、軍隊補給、夏遼歲幣……

一年到頭,捉襟見肘,入不敷出。

根本不夠花。

張方平平日里基本不露面。

因為各個衙門的主官看到他,都想伸手問他要錢。

不了解實情的以為他是財神爺。

了解實情的都知道,汴京城各個衙門都是他的債主。

如今,新法已廢。

蓋好的州學和縣學應該如何處置,成了大問題。

若棄之不用,前期的投入便浪費了。

若繼續使用,還要朝著里面砸錢,且還有繼續行新政之法的嫌疑。

張方平做不了這個決定,故而上呈到趙禎面前。

趙禎也很頭疼,便召集諸臣來議。

樞密副使、經筵首講丁度率先站了出來。

“我朝歷來崇文重教,教化乃是功在千秋之事,怎能輕易廢棄,臣以為,新法可廢,但州學、縣學絕不可廢!”

丁度剛說完,賈昌朝便站了出來。

“丁副使,此話有些危言聳聽了吧!新法之前,各地州縣并無太多州學、縣學,難道教化便停滯不前了嗎?我朝就無法科舉取士了嗎?”

“當下,民間私塾、家學昌盛,臣以為新建的那些州學、縣學只是補充,最好廢棄,早早止損!”

首相杜衍微微搖頭。

“賈樞相,此言差矣。州學、縣學可興教化,多多益善,特別是對窮苦人家大有裨益。”

這時,歐陽修站了出來。

“臣同意杜相公的說法,不是所有人都有錢上私塾和家學的。”

王拱辰聽到此話,也發言道:“臣贊同賈樞相的觀點,不過不主張廢棄州學、縣學的房屋,可將其作為刻印書籍之處,如此做,既沒有浪費錢,后期還能盈利,何樂而不為?”

王拱辰一臉興奮,對自己提出的這個主意甚是滿意。

丁度則是惡狠狠地瞪了王拱辰一眼,眼神里寫著四個字:“一身銅臭!”

歐陽修一臉鄙視地說道:“王中丞,本官覺得你更適合去做三司使,都活到錢眼里面了,教化之事豈能以盈虧論之!”

“咳咳……”

御座上的趙禎及時咳嗽起來。

若不咳嗽,二人一旦吵起來,至少要半個時辰。

趙禎看向陳執中,問道:“陳相,你的意見呢?”

因陳執中有從龍之功,且事事皆從趙禎的角度考慮,故而趙禎非常尊重他的意見。

陳執中想了想,道:“臣以為,各位相公所言皆有一定道理。但州學、縣學都極為耗錢,朝廷率先考慮的應是三司是否能夠承擔起這筆費用?”

“若三司有余錢支撐,可繼續辦學;若無余錢,則可按照王中丞的辦法,改設為地方書局。”

陳執中此話,說了和沒說一個樣。

主打一個誰都不得罪。

趙禎聽到此話,卻覺得甚有道理,當即望向三司使張方平。

此刻。

張方平的腦子里如有上千匹草泥馬狂奔而過。

“老子就是不知道如何做才上奏的,怎么轉了一圈還要老子做決定?三司有沒有錢,你們哪個不清楚!”

張方平眼珠一轉。

“若諸位都覺得繼續辦學是一件好事,三司從別的地方擠一擠,還是能拿出這個錢的。”

張方平的言外之意就是,如果大家認為新法遺留下的這個事可為,我就去做。

他又把問題拋給了眾臣,可謂也是打太極的好手。

緊接著,眾人再次吵了起來。

議論半個時辰無果后,便散了朝,趙禎希望官員們群策群議。

此刻,趙禎心里是猶豫的。

廢棄也好,保留也罷,他需要有人能給出一個足以讓天下人都能信服的理由。

目前的理由都不行,都會被百姓痛罵。

很快,州學縣學是否廢立(新政期間新建,并非廢除所有)的問題便傳到了整個朝堂。

官員們紛紛上奏,表達自己的觀點。

蘇良也認真思考起來。

求追讀!求月票!諸位讀者老爺們,若看得下去,請莫養書,本書當下才是第一輪推薦,只能一日兩更,目前已在努力存稿了,上架必然會有一個超級大爆發,拜謝!

熱門、、、、、、、、、


上一章  |  我在大宋做臺諫官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