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后的良心第二一一節 真正賺錢的是賣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北宋最后的良心 >>北宋最后的良心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二一一節 真正賺錢的是賣水

第二一一節 真正賺錢的是賣水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晨風天堂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晨風天堂 | 北宋最后的良心 


第193章真正賺錢的是賣水

四千擔。

曹曇被這個數字嚇到了。

這就是四十萬斤,折幾百萬兩銀子。

還有金、銅、銅、錫等等。

眼睛都直了。

梁莘問曹曇:“女真人,以當下的人口基數,他們扛不住。倭子們瘋起來,在盛唐面前都敢炸刺的。所以,要遼人去,遼國人口金,有個百八十萬人過去,倭子也就全滅了,銀子最終,還是我的。”

曹曇問:“契丹人去了,銀子怎么會還是你的。”

梁莘笑問:“你不懂,有地方發現金礦,許多去人去了,有人丟了命,有人發了財,你能理解吧。”

“能。”

梁莘繼續講:“唯一穩賺不賠的,你知道是什么生意,我指在金礦。”

“是什么?”

“賣水的。”

曹曇聽完腦袋嗡嗡的,可仔細一起,梁莘說的對。

在金礦里,你有金子可能就被同伴給半夜整死了,但唯獨賣水的,或是賣飯的,肯定是賺錢的。

梁莘:“水師,我大宋水師如何是天下獨一份,遼人沒船,你說呢?”

“夫君英明。”

說完,曹曇又問:“那倭人呢?”

梁莘:“去死好了。”

頭一次。

這是曹曇頭一次聽到梁莘嘴里說出這么冷血的話來,甚至于對西夏人,梁莘還說打下西夏的城池,可以去搶西夏貴族,但多少留點仁義,別太欺負窮苦人。

而說到倭。

梁莘竟然很直接的就四個字:去死好了。

曹曇沒再問。

無所謂。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梁莘還沒講完:“你看,契丹人去挖銀子,女真人會眼紅,高麗人也會,甚至于西夏人,草原上那些部落都會。我很公正,我負責劃片區。然后呢,挖銀子的人需要吃喝用度,還需要工具,我負責賣工具、賣糧食,買礦石什么的。”

“這時間久了,跟著我吃香的喝辣的,你說他們聽我的,還是聽遼主的呢?”

曹曇回答:“還是會聽遼主的。”

梁莘非常堅定的說:“不會,眾生平等之下,遼主也要跪,他們會聽我的。”

曹曇懂了。

她明白,所有的這一切,是建立在,梁莘擁有眾生平等之后的事。

梁莘:“再回到眼下,遼國析津府城外幾百畝地,如果造就了成百上千遼國的富人,你說我在析津府有沒有話語權。那邊遼國的官,會不會半夜睡下就無法醒來呢。”

“還有,你知道西夏人來了汴京,為何不提談判的事?因為他們懂,兵鋒所指之時,根本就沒有談判的契機,無論如何也要等先停戰。所以,正義與真理,讓天下歌舞升平,溫飽讓天下安寧,財富則會讓人無法無天。”

這套理論,絕對把曹曇說懵了。

她也是從小讀書的,卻從來沒有聽過如此古怪的言論。

靜下心來細想。

她卻找不出半點梁莘這番話有什么錯誤之處。

軍器監的眾生平等若是裝備稅賦營,一營抵十軍的戰力之下,西軍再強也不會有半點忤逆之心,遼軍也不敢輕易南下,女真人再瘋狂,想一想眾生平等,也要恭敬作人。

再說當下,汴京城中有許多窮苦人,確實在冬天有衣、有糧、有炭火。

汴京城的治安也好了許多。

財富呢?

那座銀山,曹曇自己都眼熱,一年能挖幾十萬斤銀子出來,看誰都象是來搶自家銀子的。

似乎,自家相公說的非常有道理。

只是,那么大一座銀山,相公卻完全不當回事。

這氣度。

自己沒選錯人。

此時,再說西夏人。

嵬名西和知道李察哥和梁莘打牌的事情,也知道西夏輸了好幾百畝了。

但又如何?

當下,西夏已經丟失了不知道多少個好幾百畝,不算小的城池都丟了四個。那些沒城的縣、鎮丟了已經暫時數不清。

眼下,就宋國朝堂那些臣子的態度。

他們請遼國前來幫著談判,就是想先停戰,然后再要回丟失的那些城池,可那些宋國臣子呢,都沒給契丹人好臉色,顯然是不怕打。

這事,不好辦。

所以,區區幾百畝的賭注輸掉,眼下還真不是個事。

若是能送宋人那小娃娃幾百畝,就算是幾千畝,能宋軍先停戰,也是沒有一點問題的。

怎么辦呢?

嵬名西和這會滿嘴都是泡,西夏新王登基,朝中也是內斗不止。

眼下最可怕的是,夏州被圍,和南軍司岌岌可危,失了這兩地,西夏就等于斷了一臂。

西夏。

就西夏這事,陳把梁莘騙了。

他答應梁莘,下次大朝會。

恩,不能叫騙,大下次大朝會肯定會替梁莘上奏疏,但上什么內容卻沒作承諾。

陳當晚,就通過樞密院每日與西北的正常公文,加了一句。

此時,種師道看到這一句。

這一句的內容是:莘,欲保公,冠軍侯,公以為。

就這么簡單十個字。

種師道經過了這些天的休養,已經恢復如初,拿著夾在公文中的這一句,他找到了曹評。

曹評看了一眼:“吾兒書房有四句話。”

“曹帥,末將請教。”

曹評回答:“你知道,你背過無數次,令師之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順便說一句,經他那小妾鑒定,此為真跡。”

梁莘書房中掛有一副字,是真跡。

這是誰寫的。

種師道的恩師,張載。

曹評問:“令師教了你什么?”

種師道單膝跪地,舉左手:“恩師教我順天意,立天、立地、立人、立誠、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曹評再問:“你以文官入仕,想來讀書不比我少,也年長于我。我且問你,何人曾為冠軍侯?”

種師道沒回答,他懂這話的意思。

他不配。

曹評此時扔出一只令箭:“領七路軍馬,兵壓鹽池,與折可適相互配合,劃線。”

“領命。”種師道接過令箭:“曹帥,何謂劃線?”

曹評指了指身邊的地圖,上面有一條線:“吾兒所畫,這條線以南皆為宋土,這便是新的對西夏的防線,給我筑城,頂上去。”

“得令。”種師道中氣十足的回了一句。


上一章  |  北宋最后的良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