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果真是天才
王詵既然被發配儋州。
斷不能,讓他就這么輕松的掉在海里。
當年他怎么在帶青樓女子回家氣公主,今日就要讓他在青樓受足了罪,把欠下的還回來。
這是一份禮物。
高士林給梁莘的。
因為高士林,看透了趙佶,也看到了此時趙佶的放浪。
算是投名狀吧。
高威則要報仇,他是高家人,那怕只是高家的高仆,也是祖輩到此,連同他的兒子,五代人都在高家的,高家人。
梁府內呢,梁莘又翻看了一會文書,困了,也就去睡了。
殿前司的校場內,這熱鬧一直到四更天。
誰勝,誰負?
曲、詩、詞、舞、酒、菜……
真的是精彩絕倫,四更天的時候,周邦彥還在為師師姑娘拉票,勛貴們肯定不會投這種票,他們會投詩、詞、酒、菜的票。
倒是普通的圍觀的人,手中票都投來了潘樓。
理由嘛。
潘樓這邊有蘇軾。
真相是。
師師姑娘是接待極貴賓的,至于是誰,汴京城幾乎大半都知曉,卻無人敢提及,也讓師師姑娘這邊的,汴京城內的客人,盡可能回避吧。
反而是新來的,更值得期待。
王浦帶人把趙佶抬回宮里,趙佶戒酒好幾天,就是為了今天放開喝。
疲憊的高俅也準備回去休息了,卻被一位殿前司的高級武官給攔下:“有個差事,你帶人去辦吧,是官家吩咐下來的事。”
“是。”無論是誰吩咐的,此時高俅都要應事。
畢竟他剛剛才在殿前司成為了一名虞候。
事,很簡單。
高俅只需要帶上十個人,跟著宮里派出來的幾位公公出城就行了。
到了城外,已經是天光大亮。
趙有福坐在馬車上,一行共有七輛馬車,高俅與十名殿前司的士兵騎馬跟在旁邊。
到了城外,亂葬崗。
一連串公公、太監們給從車上揪了下來,然后發鐵鍬。
趙有福身邊一個小太監尖著嗓子:“自己挖,等會把你們全部活埋了。若是不想挖也行,先砍掉手腳,再倒些蜜,引些蟲子什么,讓你們生不如死。”
高俅心中一緊。
他萬萬沒想到,竟然是這差事。
有幾人苦喊著求饒。
高俅還沒反應過來呢,只見兩名殿前司所屬,外殿直的都頭上前,直接打斷了這幾人的手腳后,掛在樹上。
不對。
高俅感覺到了一絲不太對勁的味道,外殿直不是殿前司普通的諸班,他們屬于皇宮近衛,年齡相對羅大,他們的職責是班外殿直,就是大朝會時,站在正殿外面的負責守衛的人。
怎么會讓他們來辦這差事,應該是散直班的人來辦才對。
高俅內心有疑惑,可他不敢問。
先不說這十人,都頭、十將,都是在皇宮多年的低層武官。只說宮內宦官帶隊的,是趙有福。
以前,他在端王府的時候,想和趙有福討個近乎都難。
身份相差有點大。
趙有福當年就是端王府總管了。
所以,高俅選擇默默的看著。
很快,坑挖好了。
三分之二的人被趕進坑中,真的就這么埋了。
趙有福拿起一份文書:“誣,當今娘娘,只是埋了你們,也是娘娘仁厚,換成雜家來定,必是一刀一刀把你等活刮了。”
埋了。
還有三分之一呢。
趙有福指著其中一人:“知道今個為什么,規矩是讓你們來守的,誰壞了規矩,今個就不能留。營生的每一文錢,賬目都不能錯,你伸手了,來呀。”
四個小太監撲上去,一人按腰,一人按腿,一人拉手,另一人在旁拿起棍子,一棍一棍的砸在這人的雙臂之上。
趙有福看著其他人說道:“伸手,就要被打爛手的覺悟。雜家今天作善事,其余人自己了斷了吧,雜家賞賜你們全尸。”
這話說完,當看到一只又一只的瓷罐擺在他們面前之后,即將要被處死的所有人都跪了。
對于這些太監而言,這就是大恩了。
他們的寶貝能和他們一起埋了,就是天大的恩德。
就在這時,殿前司這十人當中,有一人突然轉頭就跑,另九人卻是很平靜,為首的拿出弩,慢慢的搭上箭,一箭射在跑掉那人的腿上。
有人過去,抓起地上一把草連同泥,塞進了那人的嘴里,然后拖了回來。
高俅到現在,都沒明白發生了什么。
趙有福這時走到高俅面前:“早些年在端王府的時候,雜家就看得出來,你是一個鉆營之徒,今天叫你來辦差事,就是讓你看著清楚,規矩就是用來守的,你若不想守規矩,現在滾的遠遠的,永不入汴京,雜家也當你是個聰明人,反之,守規矩。”
高俅趕緊長身一禮:“謝過公公指點,俅一言一行,必謹小慎微。”
“恩,上道。”
趙有福很滿意,這才告訴高俅今個是為什么。
“有些營生,是為大伙謀個酒錢,謀個家小能多吃幾餐肉食的錢。將來這營生也會越來越多,現在就有人敢伸手,這以后還要如何公道?”
“還有,什么身份,就要記得自己是誰,想的太多,這亂葬崗不差多一個坑。”
高俅連頭都不敢抬:“是,是,謹遵公公教誨。”
趙有福背著手往馬車走去,一邊走一邊說:“高俅,殿前司校場那邊,有昨天的熱鬧,就會有明天的熱鬧,你管著吧。”
“謝公公。”
“謝雜家,謝錯人了,自己好好想想。”趙有福留下這話,有小太監放下凳子,已經扶趙有福上了馬車。
謝誰?
高俅腦袋轉的飛快,瞬間就想清楚了,自己應該謝誰。
梁莘。
不過,高俅卻也不容易見到梁莘,梁莘很忙。
又一天過去了。
旬日之后,大朝會。
寅時,梁莘已經到了皇宮,趙佶今天很少見的,已經在偏殿休息,因為時辰還沒到,所以更衣的小太監們在屋外候著。
梁莘入內,趙佶正捧著一本書在看。
不但在看,同時還在一旁作著筆記。
見到梁莘來了,趙佶說道:“還好有你在,有副方子。”說著,趙佶寫了一副簡單的藥方,而后解釋:“往日喝酒都在屋內,這次喝酒在外,想來應該喝的有點多出了一身汗,吹風后應該中了一點風邪,今天感覺很是不適。”
梁莘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