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聰明人辦聰明事
小太監在高俅旁:“請隨小的這邊走。”
高俅還是遠遠的沖著梁莘施了三次禮,這才跟著小太監去了。
機會,高俅知道這是梁莘給他機會。
雖然,高俅并不知道梁莘手上握有多大的權力,但他明白,梁莘是當朝紅人梁師成的兒子,唯一的兒子。
梁莘,在汴京城,可以被稱為:梁衙內。
因為梁師成,此時為西北監軍,領節度使……
這會梁莘處理完高俅的事情,入宮。
就是因為等高俅這一會,梁莘入宮后趙佶已經不在宮里。趙有福、王浦是苦勸,卻也沒勸住,趙佶換了普通的衣服,要去殿前司的校場。
聽聞那里勛貴們已經開始打馬球,宮中許多嬪妃也在更衣準備聽詔后前往。
趙佶呢,先一步就去了。
聽到趙佶出宮,梁莘趕緊叫小太監帶自己去找。
殿前司校場,正在這里盯著給女眷區搭臺拉圍幔的高俅,看到一個他認識的身影,雖然穿著普通的長衫,而且還有一種偷偷摸摸四處打探的感覺。
但他看清,這是官家,當今官家。
高俅,曾經身為蘇軾的書僮,后因為蘇軾被貶被推薦到好友王詵那里作事,而王詵就是趙佶的姑丈。
王詵曾經讓高俅去給趙佶送禮。
高俅,踢的一腳好蹴鞠,所以留在了端王府。
他很會討趙佶開心。
只是身份低微,見趙佶的機會有限。
此時,高俅在思考,要不要前去見駕呢,官家一定不會忘記自己這個曾經在端王府的蹴鞠高手。擺在高俅面前,有兩條路。
一條是在梁府求一個照顧,然后往上爬的小路。
另一條,則是直沖云霄的金光大道。官家。
高俅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只用了幾個呼吸的時間,他就作出了決定。
想好之后,快步上前。
“小的高俅,在端王府做過事,現奉梁校檢的吩咐,正在這里檢查準備工作。這位貴客,有何需求盡管吩咐小的去辦。”
“高俅,是你呀。”趙佶自然是認識的。
“是小的,是小的。蒙貴人還記得,小的這里伺候著您。”
這就是高俅作出的選擇。
他選了小路。
因為他聰明,有些路不是普通人走的,也容不下身側有人。
從梁府北院有一座通往宮城的石橋,又有一座通過桃源閣的木橋,他就知道選小路雖然走的慢,卻很安穩。
高俅開始在趙佶面前講殿前司校場內的各種安排與布置等等。
不斷夾雜著對梁莘的吹捧。
高俅此時也注意到了,有好些個穿著普通人衣服的小太監,有意無意的就盯著他這里,若說他講的話,這些小太監沒聽到,他不信。
正說著呢,不遠處出現一個身影。
梁莘。
梁莘站在遠處沒靠近。
而是一個小太監則走到趙佶身側,低語幾句,趙佶回頭看到梁莘,那怕高俅還在講著,趙佶徑直轉身離去,往梁莘那邊走去。
此時,高俅看的清楚。
梁莘沒施禮,只是轉身往另一個方向走,而趙佶很自然的與梁莘并肩同行。
就這一幕,高俅驚出一身冷汗。
暗贊,自己作了一個好的選擇。
如果另一個選擇的話,估計就這些穿著普通人衣服的小太監,就有辦法讓自己見不到明天的太陽。
梁莘與趙佶離開。
一邊走,梁莘一邊說:“乙哥兒,端王府的舊人,我已經安排照顧,剛才的高俅已經在殿前司謀了一個差事,若是他用心為你辦事,多照顧一下我會安排。說當下,今天是汴京城最大的盛會,要不要以圣君以慶萬民之悅。”
“恩,凡事不可能萬全,當圣君就不能痛快的玩,可痛快的玩,就不能在汴京百姓面前露臉。”
趙佶糾結了:“這個,那個。”
他都想要。
一邊是在汴京城百姓面前露臉,一邊是痛快的玩。
梁莘說道:“要不這樣,我想辦法安排一下,剛開始的時候,找些雜耍什么的充場面,讓熱鬧起來,你呢擺個姿態,堅持兩刻鐘,而后咱們換衣服,我讓哥兒他們給你占個席位,咱悄悄的去玩個痛快?”
“好,好,就這么辦。”
趙佶一下子就變的開心起來。
梁莘側身招了招手,王浦小跑著上前。
梁莘吩咐:“陪官家回宮更衣,算好時間,官家出來的時候要把煙花放起來,氣氛也要搞起來,然后安排人在普通百姓人群中,帶著高呼。”
“明白。”王浦應了一聲。
趙佶準備離開的時候,梁莘突然說了一句:“官家,今晚上,師師姑娘有可能會輸,琴音姑娘成名多年,她教出來的人,唱、曲、奏、舞,都是上上乘,而且有東坡公以及十數人為其作詞。”
趙佶笑了,笑的很開心。
梁莘也笑了,微微欠身一禮。
趙佶笑,梁莘懂。
趙佶喜歡的是熱鬧,而不是非李師師勝出。
趙佶回去換更衣,準備儀仗,作為皇帝參加這次盛會。
潘樓這邊,梁莘安排人找到琴音,就遞了一句話:若誰想入宮,就拿出壓箱底的功夫去爭吧,若不想,必保你等一份清靜。
梁莘有這個自信。
今天是公開的比賽,就憑范純禮這些老臣子上疏硬懟,趙佶也要考慮一下要不要收斂點。
而高俅這邊呢。
還在忙,梁莘過來,高俅趕緊放下手中的活過來施禮。
梁莘抬手制止:“你忙,就說一件事,等會官家更衣好,會悄悄第那邊天字乙號席位,你小心伺候著,辦的好,官家會有賞。”
“謝孫少君提攜。”高俅臉上很平靜。
他在市井混了這許多年,他學問不行,卻懂一個道理。往上走的并不是因為你有多大才,除非是東坡公那種驚世奇才,普通人最重要的是選對路。
人生的路。
梁莘點點頭,背著手離開。
天色淺暗,勛貴們開始陸續入場了。
巨大的舞臺是數百殿前司后勤士兵忙碌了一天搭出來的,光是土就運來幾千擔。舞臺的正面是空地,空地約三丈遠,是一處用箭樓臨時改的高臺,供趙佶坐會。
十二丈遠,就是一處坡地,這里至少可以站近萬人。
先來基礎十更。
明天下午,看首訂的情況,再加幾更。
祝所有讀者,雙節快樂。
話說,作者這幾天炎癥,發低燒,已經兩天沒碼字了,希望明天醒來會好。
最難受的還是……,
算了,這有點難為情。
再次祝所有的讀者,雙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