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后的良心第九十二節 又一位狠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北宋最后的良心 >>北宋最后的良心最新章節列表 >> 第九十二節 又一位狠人

第九十二節 又一位狠人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晨風天堂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晨風天堂 | 北宋最后的良心 


趙佶表情有點怪,似乎聽到他的兄弟、堂叔之類的詞,讓他很警覺。

或許就是傳統吧。

從他太太爺到太爺再到……,都是這樣。

梁莘裝作沒看到趙佶的表情,繼續講。

“這區別就是,前者皇家的名聲不會受損,都是惡奴們干的壞事。后者呢,你身為皇帝,為天下大義,重責皇親。”

趙佶聽完后問:“重責之后呢?”

“找一塊地方,把他們圈起來,依舊供養。控制著讓他們沒有多余的錢,也不會再收留那些亡命之徒,也沒有多余的錢結交朝臣,也別相互竄呀竄。”說到這里,梁莘語氣一變:“我現在也不知道,簡王是放棄了,還是沒放棄。”

趙佶眼神變了:“那么,作為一名圣君,自然是要大義滅親了。”

梁莘:“半山公,當年對宗室提請變革,也是無奈之舉。宗室每年消耗的國庫錢財,已經超過官員俸祿的一倍。你一口一口節儉下來的,都被他們花掉了。用是正常的吃喝用度也就罷了,仁宗的宮亂,其實是宗室們盯上了皇位。”

趙佶問:“誰花錢養了一群亡命之徒?”

梁莘說了幾個名字,趙佶聽完,低頭沉思。

梁莘只當是趙佶在思考如何應對,畢竟都是他家親戚,是皇族。

可誰想,趙佶想了好一會,抬起頭來問:“這幾人與我是什么關系,他們的祖父是誰?曾祖是誰?我怎么好象沒聽過這些名字。”

啊……

梁莘一下子都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想了想:“我也不知道,只是知道他們是宗室。”

趙佶拿定主意了:“祖父之外的,餓不死就行。你說的這幾個,依律應該如何處罰?”

“依律,贖罰、庭訓、鎖閉、除名。”一共是五種,梁莘只說了四種,還有最后一種是砍頭,這個基本上不可能執行,畢竟是宗室,除了謀大逆之外,用不上。

趙佶說道:“從重。”

“明白。”

趙佶想的很簡單,讓自己的弟弟趙似看看,也自己反思一下。

確實有一種殺雞儆猴的心思。

這事,既然趙佶答應了,梁莘也不急著立即就大辦,先收集證據,然后從店鋪、田莊下手。之后,再對宗室直接問責,先從與簡王交情好的那些人下手,給整個汴京城造成一種錯覺。

這是皇帝在針對簡王。

而梁莘要針對的,是整個趙家宗室。

用過飯,趙佶也不聽那些尋常的奏疏是怎么處理的,他要去桃源閣。

梁莘送趙佶過了木橋。

就梁莘此時對趙佶的了解,趙佶對桃源閣的熱度至少還能持續幾個月,接下來會進入一個膩味期,之后有可能就變成了相對正常一些,每個月去上三次,或是五次。

到時候,再準備新的玩意就是了。

梁莘在木橋上看著趙佶去了桃源閣,回到東跨院后,隱隱聽到里面有哭聲。

墊著腳靠近,仔細一聽。

韓忠彥。

今年六十二歲的一老頭,哭的是稀里嘩啦。

依稀聽到。

“那,那小賊,就是看我韓家都是忠厚之人,就是沖我韓家來的,他……”好長一串方言。

不對。

梁莘知道,韓忠彥就是本地人,他飆什么方言?

卻聽范純禮說道:“你倒是雅人,罵人都罵的那些聽不懂,似乎是定州的那邊的方言。你也別罵了,若非莘哥兒,你韓家還是堂上被告,現在卻是證人,縱然是本官審案,也要給重要證人賞個座的。”

哇……

韓忠彥又哭了。

他搞清楚了。

是梁莘被任伯雨從牢里放出來的,還提供了好些他韓家的罪證,若真讓任伯雨彈劾成功了,別說是自己的親弟弟,還有家里,就是他自己都要被貶官外放的。

但真相卻是,嚇唬他,等他怕了,再交到章惇這只老賊手中。

為了怕自己被逼急了拼命,又把范純禮叫上說和。

韓忠彥,只是懦弱,不代表智商不夠。

正如章惇所說,一個君子和一群小人斗,吃虧隨時隨地。

特別是遇上自己這個真小人。

再加上,梁莘這個純惡人。

梁莘在外繼續聽著。

聽到章惇開口了:“再有幾天,遇仙樓與太清樓在桃源閣一較高下,聽聞太清樓的主廚,當年神宗吃過他的菜,說好。已經六年不掌勺,這次兩樓大比,他要來。我等三人同去,簽單,不付賬,吃窮他。”

韓忠彥瞬間止住了哭聲:“難道是,神宗賜宴中那道,同州爛蒸羊羔。”

“對。”

“同往。”

韓忠彥吃過一道菜,只能用勺子,不能用筷子,因為夾不起來。

梁莘聽到這里,轉身離開。

沒走多遠,王浦來了。

“少君。”

“你不陪著官家,有事?”

“有。”王浦說道:“白公公想見你,說有非常緊要的事情。”

梁莘回答:“石橋那一頭見,你速去陪著官家。”

“恩。”王浦轉身跑了。

白諤的事情,知道的人極少,此時他正在與趙有福明面上斗和你死我活,而宮里能讓白諤信得過接頭的人,梁師成沒在。王有忠和呂文聰帶人去抄家,沒在宮里。

還有一個海公公,白諤是一句話也不想和他講。

所以,就讓自己親信的干兒子找到王浦,遞了一句閑話。

這是暗號,王浦知道白諤有要緊事,所以跑來通知梁莘。

宮墻內,一處角落。

梁莘與白諤見面。

白諤見到梁莘,快速的抬起一禮,急急說道:“必須想辦法除掉章惇此人,楚王府有內應,告訴我一個消息,楚王府有甲一千三百副。不知在那里制作,藏于商隊之中,分散正運入汴京與京兆兩地。”

梁莘問:“為什么要除掉章惇?”

白諤回答:“二十五年前,半山公變法,受到的第一阻力,是兩位殿下,神宗的弟弟。兩位殿下不斷上疏討論政事,依雜家看,大有得寸進尺之勢,有點肆無忌憚。特別是四殿下,更甚。”

“之后,有一樁冤案,有人指證太祖后人謀逆。全是假的,但神宗卻暗中授意,必須查明,這案有卷宗可查,漏洞百出。”


上一章  |  北宋最后的良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