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最后的良心第五十節 大陣仗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北宋最后的良心 >>北宋最后的良心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十節 大陣仗

第五十節 大陣仗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2日  作者:晨風天堂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晨風天堂 | 北宋最后的良心 


梁莘看的仔細,也看的認真。

王京玉手邊好幾個本子,其中一個寫著給許多人賞賜的數額。最有趣的一個,是時間安排。明天,早上先抄吏部幾個吏員的家,下午去抄戶部幾個小官的家,傍晚還要加個班,清點汴京城一處大倉,懷疑有人虧空倉糧。

王京玉呢,一邊寫,一邊在笑。

梁莘,輕手輕腿再退后幾步,然后輕輕的:咳!

王京玉看到梁莘,趕緊起身:“莘郎回來了,有個事拿不準。”

“說來聽聽。”

王京玉說道:“陸捕頭叫人送信過來,說是這幾日,有好幾個京滬中的官職很低微的,拿著實證在御史臺、諫臺舉報他們的同僚與上官。”

梁莘靠在軟椅上:“同僚入獄,他們補位?”

聽梁莘這么一說,王京玉輕呼一聲:“對呀,我為什么沒想到呢?”

梁莘:“趙捕頭肯定是想到這一點了,只是不敢明說,這事,也不能明說。就說昭文館吧,多我一個校檢不多,少我一人校檢也無所謂。依唐制,昭文館主要官員也就是六個人,吏員加上學子三十八人。你知道,此時有多少人?”

“多少?”

“三百多,是唐時定制的至少七倍,這還不算領校書郎之職,光領錢不干活的好些人,以當下書籍的數量,正式的人員確實應該多一點,加一倍,十二人。其余的呢,吏員、匠人們,像是拓書手、筆匠、熟紙等等,也多算一些,八十個。再有國學的太學生平日來協助,這就夠了。”

“昭文館,少一半人,也不影響正常的活,少七成,也一樣。少八成,那在職的估計要辛苦些,也誤不了多少事。”

王京玉問:“莘郎的意思?”

“讓他們鬧,咱們看熱鬧的,叫開始的不是咱們,叫停的也不可能是咱們。什么時候,他們想停了,估計也不容易停下來。看熱鬧吧。”

“是,是。”

王京玉,抄家抄到爽翻天。

她不圖財,也不圖珍寶,純粹就是喜歡抄家的這個過程。

特別是她安排、調配、訓練的能打的,能追蹤的,能查案的,能偷聽的……等等,現在人數又多了些,即將突破六百五十人。

半個月前,才剛到五百人呢。

兩人聊了一會。

這個……

……略……

正如王京玉悄悄向曹曇匯報的,莘郎是極好……。

次日,天不亮梁莘就想床了,繞著自家園子跑步,別說梁莘體力不行,自家園子跑一圈,累的直喘粗氣。

因為,北院加上南院,跑一圈,周長超過三點五公里。

跑完步,累成狗,喘的不行。

曹旸來了,看梁莘這樣子,笑了:“兄,只是跑了一圈便這樣,你……不行!”曹旸說完,高呼一聲:“來,披甲。”

曹旸,披甲跑了一圈,也喘,但沒梁莘喘的這么慘。

“我,我教你,跑是講究呼吸的。”曹旸一邊讓人為自己解甲,一邊對梁莘說著。

梁莘大口的喝著水:“行,我,我也懂,只是……唉”梁莘沒好意思說,自己還是太瘦弱了。

時至午時,王浦從宮內出來。

“少君,今日朝堂之上,章相公告老。官家賜大學士、太師致仕。韓忠彥進左相,曾布右相,為了樞密正使一職,吵了沒結果,許多人動了手。”

梁莘:“看熱鬧。”

“小的明白,小的還要回去辦差。”

“去吧。”

王浦施禮后,小跑著離開。

舊法一脈,以為他們贏了,章惇認輸了。

這一招叫以退為進,梁莘借老爹梁師成的名義傳話,章惇不可能悟不到這一點,等時機成熟,有梁師成在宮內作保,只要朝堂之上出現什么大變故,就是他回朝復職之日。

王浦一走,梁莘就總著曹旸在笑。

曹旸起身。

他知道,是時候去找宗澤了,然后讓宗澤去拜訪章惇。

章惇,一直力主拓邊,對西夏朝廷壓制。

久居朝堂,身居相位多年。

宗澤可以從他身上學到許多有用的東西,而且有章惇在背后,宗澤會獲益良多。

一切都在計劃中。

梁莘白天很忙,趙佶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修復那張出自畫圣閻立本的畫上,連蹴鞠都不看了,晚上也不想著出去玩。

所以,大量的奏疏就需要梁莘去整理,分類,什么提出意見,等趙佶簽閱。

也就是在趙佶簽閱的奏疏的時候,順便教梁莘寫鶴體字,就是后世稱為瘦金體的字體。

鄯州、河湟攻略,開始一步步在梁莘暗中推動下,巨大的車輪開始緩緩啟動。

日子又變的平靜了。

又是一個旬日。

快到午時的時候,王京玉就換上了宮中女官的服裝,將短刀放在靴子中,軟劍系在腰間,偽裝成頭釵的飛刀什么戴頭上。

準備出門。

梁莘,擋下了王京玉。

“跟我來。”

王京玉雖然有點小遺憾,卻還是以梁莘為主的,趕緊收起了一只看似香囊的火煙球,跟著梁莘往外走。

梁莘問:“今天這么大陣仗?”

王京玉有些小激動:“今天是左諫儀大夫任伯雨。”

“他?”梁莘有點意外,這可是重臣了,從四品官。

王京玉又說道:“朝堂上還有吵呢,不過梁忠打聽了一些消息,讓準備,只要那邊一定,就立即帶人去抄家。”

梁莘心說,這是什么事。

事實上,好大一群小太監,還有宮衛,看似在朝會的時候負責持守,事實上一直關心誰又要被下大獄了。

一有消息,特別是重頭消息,就會先傳回來。

抄家也講流程呢。

先搜查家中,只是檢查,然后封住一些屋子的門。

大理寺、開封府審過,再二次抄,抄舉報的證據。

最終,朝堂上定罪,就是第三次抄,徹底式的抄家。

反之,若沒定罪。收拾東西回家喝酒,不抄了就是。

梁莘這邊沒接到消息,應該這會還沒定下來,王京玉也只是帶人準備,好不容易碰上一個大官,而且還是宅子挺大的那種,許多人摩拳擦掌。

梁莘問:“這位,是叫任伯雨吧,他被問罪的原因呢?”


上一章  |  北宋最后的良心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