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澤等人入座之后,小太監王浦這才雙手將那份詔書放在最前的桌子上,然后問名,給每個人發提問的內容。
每個人的內容是不同的。
發完提問,王浦走到最前轉身站好,兩名小太監走到后面,分兩側而立。
那個文官打扮的年輕人,就在側面坐在椅子上。
梁莘。
但,王浦沒介紹他,宗澤等人自然也是不認識的。
西北。
梁莘很清楚,這里承載著大宋的軍事、交通、貿易等多重功能。
宗澤三問,可以說這里所有人中最難的。
頭一問就是,調一天下、兼制夷狄。
這是最初王安石制定的方案。
若只是照王安石那一套,這問題也就不用問了,現在形勢與當年已經大不同,再加上河湟一帶現在名為宋土,實為青唐城所控制,宋臣在那里只是擺設,青唐城以懷柔穩住了。
這一問,宗澤估計到明天都寫不完。
第二問,是梁莘出的。
借助一些之前的卷宗中,梁莘也學到不少東西。
關于西北之:上言、遣官、訪聞、體量。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這次派去,雖沒有實權,但卻要收集到足夠的消息,無論是人口、糧草、軍事布局等等情況分析的方式,而且還不能讓青唐城有所警覺。
最后一問,非常直接。
就是一個字。
梁莘坐在這里,也就是一刻鐘,便起身準備離開。
這時,正在思考如何答題的宗澤,猛然間發現,站在最前面的那個小太監,竟然在那個年輕官員走出這偏殿的時候,微微彎腰。
這是誰?
宗澤腦海中有了這么一個巨大的疑惑。
宮內的太監,能代皇帝過來宣詔的,都是有職業品階的,有可能當面對著某個朝中大員施禮,絕對不可能在背后。
也就只看了一眼,宗澤趕緊低下頭繼續思考。
這是宮里。
宗澤還是很謹慎的。
梁莘出宮了,他只是過來看一眼宗澤長什么樣,在宮內記錄上呢,寫的是梁莘代官家將所問的問題送到這里,待所有人開始答題之后,梁莘的任務完成,自然就離開了。
宮外,馬車已經備好。
梁莘上了馬車之后,很快穿著便裝的趙佶就從東華門也出來了。
一上馬車,趙佶就催著趕緊走。
今天的目的是潘樓。
梁莘很清楚趙佶的心思,他若只是喜歡聽曲,可以在宮內傳樂,他喜歡的是氣氛,就是像梁莘穿越前,夜店的那種氣氛。
很嗨。
二更末,也就是亥時初,約晚上十點半左右。
喝醉的趙佶才被梁莘送回宮。
王浦已經等在這里。
梁莘問了一句:“那邊如何?”
“還在答,已經派人送了吃食。”
梁莘:“明天早朝前一定要結束,莫讓朝臣們注意到他們。”
王浦:“明白。”
簡單的交談之后,王浦叫人關上宮門,梁莘則往曹旸家去了。
次日,因為昨天喝多了,玩嗨了,次日早朝,趙佶又沒有參加。
向太后聽聞,當真是氣壞了。
親自到趙佶寢宮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