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講聊齋,我嚇死全網粉絲第177章:幫我找一本書,《天工開物》。(求訂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開局講聊齋,我嚇死全網粉絲 >>開局講聊齋,我嚇死全網粉絲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7章:幫我找一本書,《天工開物》。(求訂閱)

第177章:幫我找一本書,《天工開物》。(求訂閱)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天下第一白  分類: 都市 | 娛樂明星 | 天下第一白 | 開局講聊齋 | 我嚇死全網粉絲 
第178章幫我找一本書,《天工開物》。

第178章幫我找一本書,《天工開物》。

天下第一白:、、、、、、、、、

第178章

幫我找一本書,《天工開物》。(求訂閱)

“兄弟們,聽說《本草綱目》出版了,有人看過嗎?”

“我看了,不過,我不是醫學專業的,我不是很看得懂,但我很佩服。”

“算了吧,別佩服了。我就是醫藥學專業的,原本我興沖沖跑去購買本草綱目,但卻發現本草綱目里面有一大堆的錯誤。”

“呃,不會吧,哪里錯誤了?”

“比如里面一大堆亂七八糟的偏方,一系列迷信藥方,我覺得根本沒有任何效果。”

“這是你覺得?”

“不只是我覺得,我們這一個專業的人士差不多都這么認為。還有人拿這一些藥方嘗試過,也沒有太多的效果。當然,也不是所有都沒有效果,就是里面錯誤太多了。當參考可以,但是,如果將這本書當成是醫藥類的百科全書,或者當成是醫藥寶典,可能會害死人。”

“呃……”

與江寧預料的沒錯。

本草綱目的出版,卻是一下子引來不少非議。

特別是醫藥類里面的。

不過好在江寧在本草綱目的前頭,寫了一系列的注意事項。

這才讓大家對于這部作品不至于批評太多。

但哪怕如此。

這樣的一部作品的出版,只是讓行業內人士看了一下,然后就沒有怎么關注。

可是。

他們沒有關注。

另一個醫藥研究團隊,他們卻將目光放到了《本草綱目》當中。

這個團隊,就是屠老師所帶的研究團隊。

上次屠老師產生一個想法之后,她便帶著研究團隊,開始從青蒿當中提取一種全新的有機化合物。

一切進展的很不錯。

在屠老師帶隊攻關當中,他們很快就在青蒿當中,提取到了一種全新的有機化合物。

屠老師將這種有機化合物,命名為青蒿素。

只是雖然提取出了青蒿素,但效果并不是特別理想。

不過雖然不理想。

但這卻給屠老師指明了方向。

這證明。

中華古代不少藥方當中,很多人認為沒有效的,但其實真正有效。

只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這種有效并不能做到完全的普及。

為此。

屠老師又再次帶隊。

這一次。

她們并沒有完全只在青蒿這種本草當中提煉。

她們還將目光,放到了其他本草當中。

比如,與青蒿是近親的本草“黃花蒿”。

至于為什么選中黃花蒿,這是出至于本草綱目里面的記載。

就是這部一出版,就遭受到一眾人士非議的本草類著作當中。

沒想到。

這樣的一次轉移提練,屠老師卻是在黃花蒿當中,提取到了能對瘧原蟲抑制率100的青蒿素。

至此。

當屠老師將這一研究,發表在柳葉刀后,全世界為之震動。

與之同時。

在了解屠老師研究歷程之后,此前出版的《本草綱目》瞬間卻是被搶購一空。

“爽,太爽了。”

“江寧老師,這得又飛天了。”

“那可不,這已經飛出了地球。”

是的。

如果之前還有一些人對于這部書產生一系列的吐槽。

那么。

屠老師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這完全是給《本草綱目》背書。

“兄弟們,哪家書店有本草綱目賣,我想買一套。”

“現在賣光了,要買只能等下一批。不過,網上好像江寧老師也上傳了一部。對了,你用來做什么?”

“我想研究里面的一些藥方。”

“這個,兄弟,我覺得沒有一定的醫藥知識還是不要亂來。雖然本草綱目是不錯,但江寧老師也說了。這部書籍是幾百年前所編著的書籍,同時在編書當中難免也有一定的錯漏。”

“我知道,一些比較偏門的我不去嘗試,我就去嘗試一些比較安全的。”

“那就好。”

你還別說。

有這種想法的還真有不少。

特別是。

在這里面,還有不少對于醫藥比較有研究的。

雖然他們也知道。

在這里面,確實錯誤比較多,但正確的則更多。

另外。

還有一個問題。

伱目前認為的錯誤只是以現代人的眼光去判斷,到底這是不是錯誤,還真不好說。

于是。

一系列研究者,卻是再也不敢多說。

有沒有錯,實驗之后就知道。

有沒有問題,多研究之后就明白。

到底有沒有問題,換一個思路再去思考,又不一樣。

于是。

隨著一系列研究者的進入,本草綱目里有不少本草藥方,卻是成為了大熱的品種。

“給大家推薦一個《本草綱目》里面記錄的方子,露水。”

“露水有啥用?”

“有用得多著呢,比如百花露,取春秋露水較重的季節,早晨收集,擦在皮膚上,比一大堆護膚品牛逼多了。”

“真的假的?”

“諾,你看我皮膚,這是一個星期前的,這是現在的。”

“尼瑪,這么牛逼。”

“那是當然,我親自實驗的,沒問題。”

“哈哈哈,這位兄弟實驗的不錯,我也實驗了一種品種。那就是柏葉露,本草綱目里面說,用這個露水洗眼睛,可以提高視力。大家也知道,我兒子近視眼,沒得辦法,每天戴800度的眼鏡。最近一周我將采集到的露水給兒子洗眼睛,剛開始我有些擔心,不敢用太多露水,只是讓兒子沾上一點點。確認沒有什么問題之后,我便加大劑量。結果,昨天讓兒子測了一下視力,竟然只要帶600度的眼鏡了。”

“我草,這牛逼啊,還有沒有?”

“我研究了一下韭葉露,我發現,這個露水可以對白癜風有一定的功效。”

“我還發現……”

一不小心。

社會各界卻是掀起了一場研究《本草綱目》熱。

而做為始作俑者的江寧,卻在這時,將興趣放在了另一部書上。

這部書。

叫做《天工開物》。

可是。

這是一部與李時珍差不多時代所作成的書。

但是。

當江寧在系統里查找這一部書籍之時,他卻是發現。

這部書籍,竟然在系統里不存在。

這讓江寧目瞪口呆。

“怎么會沒有?”

按理來說不可能啊。

系統這種高科技高時空高位面來的東西,怎么可能不存在。

按之前江寧的理解。

只要這個世界上存在的東西,那么,系統就會有。

可《天工開物》明明存在,為什么系統卻沒有?

這讓江寧百思不得其解。

不過。

在一番對《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了解之后,江寧大概知道了原因。

“兄弟們,我想請大家幫我一個忙。”

某個晚上,江寧登陸快抖,進行了直播。

這讓一眾網友一陣興奮:“江寧老師,什么忙,什么忙,只要能幫得上的,我們砸鍋賣鐵也得幫啊。”

這當然是開玩笑。

不過江寧直播這么久以來,還是第一次叫大家幫忙。

這自然是讓眾人無比的感興趣。

“我想讓大家幫我尋找一部書。”

“什么書?”

“天工開物。”

“天工開物?”

眾人搖了搖頭:“好像沒聽過這本書,江寧老師,您跟我講講,這本書是干什么的?”

“這是一部明代時期,介紹國內農業與手工業,以及綜合性技術的一門書籍。”

“關于技術方面的?”

“是的。”

“這是誰寫的?”

“宋應星。”

“宋應星是誰?”

“那我向大家介紹一下。”

系統里面《天工開物》都沒有。

顯然。

大家對于宋應星也不是特別了解。

此外。

江寧也在這個世界查了不少資料。

關于宋應星的記載非常少,有的只是一兩句話。

“宋應星是明代科學家,嗯,暫時我們用科學家這個稱號來稱呼他。他是江西奉新人,很小的時候,宋應星就表現的很聰明。29歲的時候,宋應星與哥哥宋應升雙雙中舉,宋應星考取了第3名,而哥哥宋應升則為第六名。一門雙舉人,在當時兩人一時成為奉新的佳話。但很可惜,兩人中了舉之后,連續五六次,兩人都沒有考中進士。”

“只是雖然沒有考中進士,但宋應星卻看得很開。他還有一個愛好,那就是很喜歡收集當朝一系列的技術。像農業技術,染布技術,紡織技術,制鹽技術,制糖技術,制酒技術,甚至是火器裝備技術。同時,為了能夠將中華幾千年發明的技術傳承下去,宋應星便打算寫一本書,這本書,就叫做天工開物。”

“只是可惜,這本書雖然詳細的介紹了中華幾千年下來發明的各種技術,但這本書對于功名進取沒有任何用處。讀書人并不喜歡看這樣的技術書,他們喜歡的是看諸子圣賢之書,他們喜歡看能夠對于他們考取功名有用的書。所以,這本天工開物雖然成書了,但成書之后一直都沒有怎么引起他人的注意。”

“直到清代,當清代當權者發現《天工開物》里面寫到明代,寫到崇禎,并對明朝非常圍護之時,他們便下令封禁了這本書。這一封禁,卻是長達300多年。直到清代滅亡,這本天工開物,就此失傳。”

與之前一樣。

古代一些經典要想流傳下來,當真是極為的困難。

要么傳承下來的時候丟失了。

要么連出版都沒有錢。

還有的。

哪怕就是出版了,也遭受到封禁。

“我去,這就失傳了?”

眾人目瞪口呆:“江寧老師,連您那里都沒有孤本?”

“我要有孤本,那還叫大家幫忙做啥。”

“哦哦,明白了,江寧老師,我報名。”

“我也報名。”

“我也想一起去。”

不少人舉手,激動的說道。

江寧有些沒明白:“你們報名做啥,幫我找書嗎?”

“對啊。”

“你們知道去哪找?”

“挖皇陵啊。”

“我……”

好吧。

江寧都要抓狂了:“兄弟們,別亂說,皇陵不能隨便亂挖。”

“再次強調一遍,之前我的孤本也不是挖皇陵找到的。”

“另外,天工開物這本書,也不是讓大家去挖皇陵。”

這種事情,必需強調之余再強調。

要不然。

這盜墓賊的名頭,真被自己給坐實了。

“呃,江寧老師,不挖皇陵,那我們怎么找?”

“我也不知道。”

江寧也是搖頭:“雖然這本書失傳了,但是,我相信,這本書一定還存于這個世界。也許,他就在某個角落,等待著我們去發現。”

“可是,江寧老師,您這樣的介紹有一些簡單,我們就算是發現了,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天工開物。有沒有更為詳細一點的。”

“有。”

江寧點頭,繼續說道:“《天工開物》一共分為18篇,分別為《乃粒》《乃服》《彰施》《粹精》《作咸》、《甘嗜》、《膏液》、《陶埏》、《冶鑄》、《舟車》、《錘煅》、《燔石》、《殺青》、《五金》、《佳兵》、《丹青》、《曲蘗》和《珠玉》。”

“乃粒就是介紹谷物以及谷物種植等方面的技術。雖然這看起來簡單,不過宋應星卻認為,人類自身并不能長久生存下去,人能生活下去是因為人能依靠五谷養活自己;可是五谷并不能自己生長,而需要靠人類去種植。土壤的性質經過漫長的時代而有所改變,谷物的種類、特性也會隨著不同的水土有所區別。那些不務正業的富貴人家子弟,將勞動人民看成罪人;那些讀書人把“農夫”二字當成辱罵人的話。他們飽食終日,只知道早晚餐飯的味美,卻忘記了糧食是從哪里得來的,這種人真是太多了!所以,宋應星第一篇介紹的就是谷物。”

這般說法,卻是得到了直播間一眾人士的喝彩。

“好一個乃粒,好一個宋應星。”

“宋應星的思想好啊,這樣的思想哪怕就是放到我們現代,我們同樣非常的重視谷物。并且,種子還提升到了戰略級層面。”

“那必需的。不管其他再牛逼,沒有糧食,那我們吃什么?一下子,我便感覺到這部書的偉大。”

“對,感覺比之《本草綱目》還要偉大。”

眾人興奮的議論說道。

直播間網友又問道:“江寧老師,什么叫做《乃服》呢?”

“乃服是為乃服衣裳,也就是紡織的技術。宋慶星說,人為萬物之靈長,五官和全身肢體都長得很齊備。尊貴的帝王穿著堂皇富麗的龍袍而統治天下,窮苦的百姓穿著粗制的短衫和毛布,冬天用來御寒,夏天借以遮掩身體,因此而與禽獸相區別。

人們把原料紡出帶有花紋的布匹,又經過刺繡、染色而造就華美的錦緞。盡管人間織機普及天下,但是真正見識過花機巧妙的又能有多少呢?像“治亂”、“經綸”這些詞的原意,文人學士們自小就學習過,但他們終其一生都沒有見過它的實際形象,對此難道人們不感到遺憾嗎?所以,這就有了乃服。”

江寧不斷的說著。

乃服與乃粒一樣。

一個是五谷的技術,另一個是紡織的技術。

放到現在。

一個就是農民掌握的技術,另一個就是裁縫織布技術人員掌握的技術。

這原本看起來很低端很上不得臺面的東西。

可通過宋應星的解釋,人們內心卻是激動的不能自己。

原來。

這一些之前被他們看不上的技術,卻是如此的賦有意義。

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這一些技術。

那整個世界,又有什么生機呢?

同樣。

乃粒與乃服為什么會放在第一篇與第二篇。

那就在于這兩者的重要。

反倒是后面的金玉技術,卻是放在了最后。

這不是無意而為。

這是宋應星刻意這么安排。

無他。

在他的思想里面,那就是,貴五谷,賤金玉。

那些在人們眼里看起來極其珍貴的金玉,反倒是最為低端末流的。

那些在人們眼中看不上的五谷,才是最為珍貴的。

這是一種極為深刻的思想。

江寧這一說,眾人便感覺內心一凜。

他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

雖然還沒有看到《天工開物》這部書,但聽著這般講解,眾人只感覺人生都好像得到了一定的升華。

“江寧老師,別說了,我們一定將《天工開物》幫您找出來。”

直播間一眾網友異口同聲的說道。

相關


上一章  |  開局講聊齋,我嚇死全網粉絲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