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坤宮之變
翊坤宮之變
這種生活方式,再加上比較有戰略眼光和人格魅力、能把眾多族群捏合到一起的首領,在當時的生產力條件下,戰斗力基本就是無敵的。
生活就是作戰、作戰就是生活、前線就是大后方,大后方也是前線。既不用考慮城市建設和百姓生計,也不用費心治理。
走一路殺一路裹挾一路。越打軍隊越多,像滾雪球一樣滾到哪兒都是一片廢墟,吃干凈了繼續滾。什么時候停下來了、滾不動了,什么時候就是終結。
但隨著生產力提升、武器裝備發展,火槍火炮被大量應用,游牧民族的軍事優勢也越來越小,沒有穩定農業和工業基地的劣勢則越來越大。
“5萬騎兵是不是少了點?”
王大頭肯定不擅長這方面的計算,但他也懂行軍作戰。如果歐洲聯軍指揮官認為能靠區區5萬騎兵就能向一個軍事技術更發達、人口上億的大國發起挑釁,不是瘋了就是傻了。
如果歐洲人想學習蒙古人的方式,以游牧騎兵為主發起東征,結局只有四個字:生不逢時!
假設在野戰當中雙方能打個勢均力敵,遇到城市和有完備防御工事的堡壘建筑之后,騎兵會遭到火槍和火炮的立體打擊,機動性卻發揮不出來。即便數量上有很大優勢,也可能完全處于下風。
若是歐洲聯軍真以5萬騎兵去進攻西域戰區,就要面對至少11個衛的大明陸軍,雙方兵力基本持平。
哪怕騎兵可以利用機動性優勢獲得以多打少的機會,可是面對一連串的堅城,人數上多幾倍但缺乏重火力的騎兵好像也沒任何優勢可言。時間拖的越長劣勢越明顯,結果可想而知。
“沒辦法,這一路上沒有大城市和人口稠密的農業區,數量再多就養不活了。牛馬羊可以吃草,士兵可沒法啃地皮活著。
總參謀部歷年做過3次勘測,即便把每日口糧減半,想穿越哈薩克汗國仍舊要控制軍隊數量。在沒有族群跟隨的前提下上限就是5萬,可以浮動一些,但不多。”
對于王大頭的疑問,譚不明毫不遲疑的給出了更確切數據。實際上他說的還比較樂觀,因為軌道馬車已經修到了費爾干納谷地。如果沒有這條運輸大動脈支撐,長距離大量物資運輸會更困難。
“暫且算8萬吧,不要忘了克里米亞汗國。如果波立聯邦和俄羅斯都出兵了,絕不會任由汗國原地不動。以蒙古各族的兵源比例推算,他們最多能湊出5萬左右騎兵,派遣3萬出征應該是極限了。”
總參謀部的測算數據不光王大頭認可,洪濤也得認可,但有一個地區的兵力到底該屬于奧斯曼還是歐洲聯軍始終存在爭議,現在可以明確了。
“8萬……波立聯邦、俄羅斯、克里米亞汗國,他們大多還在使用冷兵器作戰吧?”
皇帝金口玉言定下了數量,譚不明和王大頭就不好再多啰嗦了。可即便增加了3萬兵力,他們還是不認為能對西域戰區構成太大威脅。
在劃定的5個戰區里面,西域戰區應該是實力最雄厚的,除了有陸軍參謀長丁順親自坐鎮之外,黃太極在軍事方面也確實有幾把刷子,尤其善于對付騎兵。
“記住,西域戰區歐洲聯軍投入了5萬主力和3萬雇傭軍,下面再算算好望角戰區會投入多少兵力?”
這支從北方東征的歐洲聯軍成色如何、黃太極指揮的西域戰區能不能擋住,洪濤都不想探討。因為啥數據也沒有,全憑瞎猜沒有任何意義,有這個功夫不如琢磨點實際的。
“……這次學生先來吧!根據我對恩鳥城和南非總督區的了解,想從非洲西南沿岸橫穿內陸是非常困難的。
大概6年前工業部聯合化工部、教育部,打著衛生部巡回醫療的幌子組織過一支近百人的探險隊,深入恩鳥城以北的內陸地區,2個月后全部失聯,包括3個什的科薩族戰士。
事發后陸軍組織過兩次比較大的搜救行動,但都以失敗告終。原因很多,每個方面幾乎都不適合向內陸深入,不得已只好作罷。
顧問處詳細調查過這次悲劇的始末,并與當地多位科薩酋長接觸過,有兩點印象比較深刻。第一,南非總督區的實控面積并不大,只包含恩鳥城向北200公里和向西260公里以內地區。
一方面是駐軍太少,幾乎沒有移民,無法對土地有效利用。一方面也是科薩人的傳統領地,超出這個范圍就要與其他族群發生不死不休的戰爭。
鑒于此種狀態,總督區一向更專注于轄區內的建設,主要防御方向也放在了海上,很少涉及內陸地區。
第二,內陸的自然和人文環境都很極端。從總督區再向北不遠有條東西走向的大河,在雨季時波濤澎湃,到了旱季又常常斷流。
其中游地區是戈壁化的沙漠,由桑族人占據。這個族群非常獨特、孤僻、排外,除了戰爭幾乎不與外族交往,連科薩人也會選擇遠離他們的領地。
在下游還有兩個大族群,好像叫……納馬和新伊科伊,是科薩語的發音。這兩個族群所在的區域同樣很干旱,但又不是沙漠,會生長一些很低矮稀疏的植物,主要以畜牧為生,具體數量不詳。
這三個大族群內部又分出了十幾到幾十個相對獨立的小族群,每個小族群都有世代相傳的領地。任何人、包括同族的其它族群,未經允許踏上他們的領土就意味著戰爭。
如果這些資料不全是假的,學生認為想率領大軍穿越上千公里沙漠和戈壁幾乎是不可能的,就算能找到足夠的淡水,沿途的土著部落也會不死不休。
哪怕使用的都是木頭長矛和骨頭箭矢,傷亡率也是非常可觀的,一旦染上某種傳染病就可能全軍覆沒,風險是不是太大了?”
對于恩鳥城遇襲的問題,王大頭先看了看譚不明,后者很知趣的把發言權讓了出來。做為帝國最大也最遠的海外領土,顧問處很早就有所染指,所以說起來也不是很陌生,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總參謀部知道的還多。
比如工業部等幾個部門組建聯合探險隊失聯的事件,就被控制在極少數知情者范圍內,具體情況軍方無權過問,但顧問處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