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1356 日本的出路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不明不清 >>不明不清最新章節列表 >> 1356 日本的出路

1356 日本的出路


更新時間:2025年06月25日  作者:第十個名字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第十個名字 | 不明不清 
翊坤宮之變

翊坤宮之變

“……想家嗎?有沒有覺得不該來當兵?戰場上的情況是不是與你之前想像的不太一樣?”目送信心滿滿的真千戶走遠,塞特爾從懷里掏出兩根雪茄,遞給身側的椋原大鯨一根。

和真宏比起來他更喜歡這位既安靜又有執行力,內心還很堅韌的日本軍官。如果能把頭型換換就更好了,那顆斑駁的腦袋和這身軍服很不般配。

“他生在大明很幸運……”椋原大鯨自打親手把20多名同胞送進了鬼門關,基本就沒再笑過,好像也沒哭過,只是話更少了。

“真千戶的父親是大理寺卿,我不知道日本有沒有類似的機構,在大明已經是一等一的高官了,能經常和皇帝一起討論國家大事。

日本這樣的官員叫什么?會把兒子送到軍中服役嗎?不是象征性的服役,也沒有優待,遇到戰爭更無法躲避。

自打圣上下旨,近二十年來皇族、朝廷高官子弟在前線陣亡負傷已不算罕見。即便戰死了一個兒子,如果家中還不是獨子,仍舊要再選一人從軍,知道為什么嗎?”

椋原大鯨的回答和問題幾乎無關,但塞特爾知道潛臺詞是什么。在這個問題上必須為真宏正名,倒不是護犢子,而是自己也和真宏屬于一類人。

“……怕大家族人丁過于興旺?”此事椋原大鯨好像之前并不知曉,想了好久仍沒有合適的答案,只能找了個自認最靠譜的。

“呃……去之甚遠矣!圣上是想通過這個辦法讓大明官員更熱愛國家而不是家族,同時也為大明百姓樹立榜樣。

我知道日本有很多大名,各自有各自的地盤、軍隊和經濟體系。雖然幕府頒布了《武家諸法度》《禁中并公家諸法度》《鎖國令》《大船建造禁止令》等諸多法令,然效果并不如意。

像《鎖國令》《大船建造禁止令》基本已經名存實亡了,很多藩國明里暗里用各種方式與大明和朝鮮進行海上貿易。

不能建造大海船沒關系,他們就以租代購,名義上是向大明商人租用,可一租就是十年,實則就是分期付款購買。

距離法令頒布不過區區幾年爾,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呢?究其根源還是家族和國家之間的關系沒縷清,各家大名只為自己的家族和祖業服務,承認幕府不過是權宜之計。

在這種環境下怎么可能眼睜睜看著有利于家族的利益從眼前滑走,更不可能去遵守原本就是為了限制大名發展的法令。

在幕府將軍的頭腦里,維護統治權是第一位的;在藩國大名的頭腦里,壯大家族保住地位是第一位的。

如果一個國家從國王到大臣再到諸侯,連同百姓們,誰都不把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那這個國家有可能強大起來嗎?

你們想通過新軍讓日本變強,出發點沒有錯,可惜輕重緩急搞錯了。日本缺的不是強大的軍事力量,而是高效的朝廷和明理的百姓。

軍事力量的強弱不取決于幾支軍隊和使用的武器戰法,而是為全體國民創造利益的能力和保衛誰、為什么要保衛的認知。不取得大部分百姓和國民的支持,軍隊永遠也強大不起來。”

椋原大鯨的回答讓塞特爾不由自主想起了自己的家族,當年父親就是這么打算的,暫時臣服于大明,暗中積蓄力量,待有朝一日大明虛弱時馬上擺脫附庸關系,甚至再狠狠咬上一口。

然而直到父親永遠閉上眼那刻,這個念想也沒見到實現的可能性,一絲一毫都沒有。隨著時間推移,族群不光沒團結一致臥薪嘗膽,反而被各種各樣的利益拆得四分五裂。

如果非讓族人們在大明和喀喇沁部之間選一個,二十年前會有九成人選擇部族、十年前會有五成人選擇大明、現在這個數字應該快上升到百分百了。

沒人再愿意去過風餐露宿、居無定所、毫無保障的生活,即便是堅持游牧的族人也不是因為熱愛,而是看上了羊群的價值。

多吃些苦、多養些羊,多換些銀幣,然后讓子女好好上學,將來才有可能去掙大錢,過更好的生活。

日本的情況其實和當年的蒙古各部差不多,也就是皇帝不急于占領那幾座大島,否則用不了半年時間,不費一兵一卒就能讓九州島起兵反叛幕府。如果肯多下點本錢,四國島、關西地區還會有不少家大名愿意加入。

不用多,只要有一家沿海的大名公開打出反對幕府的旗幟,日本就離徹底亡國不遠了。想想當年安南是怎么被并入大明版圖的,就可以推測出日本的軌跡。

在拉一派打一派把水攪渾,左右逢源然后漁翁得利大小通吃的技術上,景陽皇帝堪稱神級。至今全勝戰績,親父子被他盯上也得反目成仇,大打出手。

目前日本最好的選擇就是努力學習朝鮮,把治國的權力讓出去,保住國王的稱號和待遇,老老實實當個世代享福的擺設。

次一等干脆就主動并入大明帝國算了,雖然一部分貴族會從此沒落,可對另一部分貴族和大部分百姓還是有利的。只要經過幾十年的大規模移民,徹底被同化掉,將來的生活水平和大明本土差不了多少。

畢竟日本的戰略地位還算關鍵,等于是大明帝國本土的東大門,朝廷肯定會重點建設幾座沿海大城市,保不齊還會設立大型軍事基地。

而最差的選擇就是變革,想通過此種模式謀求獨立發展。說句不客氣的話,什么時候變革開始了,什么時候就是滅國之日。變革的越成功,結局越悲慘。

對于來不及按部就班同化的民族,景陽皇帝會毫不留情采取高壓政策強行同化。

屆時會有大量日本民眾被迫登上海船,送往大明本土和海外領地,包括遙遠的南非和即將到手的美洲,強行與當地原住民和其他移民混居。

再通過輿論和教育手段,用兩代人的時間把原本的民族認知從第二代或者第三代人腦子里強行抹除掉。

在這個過程中所吃的苦、冒的風險要比前兩種方式大得多,最終能不能活下一半人口都是個未知數。


上一章  |  不明不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