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親王回到歐洲就等于下了戰書,距離開戰的時間不多了。總參謀部以為奧斯曼帝國方向是最有可能的突破口,恩鳥港次之,故而應將防御主力放在這兩個方向。
北線的自然環境太惡劣,幾乎沒有道路可供重載車輛通行,即便有輕裝騎兵突入也無法強攻堡壘。在沒有完備后勤補給的條件下孤軍深入,拖上一兩個月不擊自潰,不會造成太大損失,依托現有兵力完全夠用。
夏威夷群島方向最不用擔心,美洲大陸不像非洲,南端缺乏連續補給港,沒有六分儀和詳細海圖的指引大艦隊幾乎無法通行。些許船只繞過來也于事無補,陶大翔的駐守艦隊完全能壓制。”
譚不明對奧蘭治親王既沒興趣也不認識,一門心思在琢磨戰爭部署。培訓新兵、調動部隊、籌集糧草、運輸補給等工作對于總參謀部來講已經駕輕就熟了,規模再大,只要物資有地方找就不算難。
可制定作戰計劃,尤其是牽扯到大半個地球的龐大計劃確實是第一次。目前最麻煩的問題不是該調集多少軍隊,也不是敵人要來多少軍隊,而是開戰大體的方向。
不把敵人大致會從什么方向進攻的問題搞清楚,作戰計劃就沒法制定,大量戰爭物資和軍隊也沒法調配。
而且還不能錯的太離譜,從俄羅斯到恩鳥港,南北跨越了兩個大洲,一旦安排失誤連彌補的機會都沒有,臨時調派更來不及。
帝國軍隊即便一下子增加了20萬,依舊做不到處處設防,只能選擇重點地區集結,目標還不能多,最好可以限定在兩三個之內。
“我和譚副參謀長的想法有相同也有不同。恩鳥港是海軍負責,海軍的優勢比較大,調動也更便捷,這里就不多贅述了。
非洲大陸上要啥沒啥,也不會成為主要戰場。算來算去,想從歐洲東進只有中和北兩條路可走。
歐洲人最熟悉中路,當年十字軍東征走過很多次。如果情報準確,奧斯曼帝國已經加入了歐洲陣營,走中路就更方便了。從地中海東岸一直到波斯灣都是通途,到處都是眼線,還不用為補給發愁。
可如果讓我來指揮歐洲聯軍就不會走中路。有時候優勢就是劣勢,既然大家都看得到,遇到的阻力也會更多。
從奧斯曼帝國出兵向東,首先要面對波斯帝國。根據統計司和禮部提供的情報分析,歐洲使節幾乎同時造訪了伊斯坦布爾和伊斯法罕,但得到的結果卻是相反的。
波斯的薩菲沙赫只答應恪守中立,堅決不同意讓歐洲和奧斯曼軍隊進入波斯境內,借道都不成。
據說為此還傳出了遷都的風聲,薩菲沙赫為了防止伊斯法罕遭到突襲,打算把都城臨時遷往東邊,馬什哈德與阿巴斯都在預選之列。
禮部也證實了波斯官員有過要求大明帝國派駐軍隊協助防御的打算,不過至今還沒有收到正式邀請,暫且不予考慮在內。
但由此可見波斯帝國的態度很堅決,不希望被卷入戰爭,更不愿意受到威脅,并做好了抵御外敵入侵的準備。
而橫穿波斯帝國的路徑非常不好走,除了山脈阻隔還有大片荒漠戈壁,極度缺乏大量飲水,對后勤是個極大的考驗。
即便歐洲聯軍通過了波斯帝國,或者波斯也像奧斯曼帝國一樣加入了聯軍,那么再往東就是布哈拉汗國了。與波斯帝國相比這里的地形依舊很復雜,也還是那么干燥,很多地區根本沒有人居住。
此時聯軍面臨的敵人是神出鬼沒,來去如風,又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游牧騎兵,在上千公里的行軍途中如何保障后勤運輸是個大問題。
如果帝國能在此時向布哈拉汗國提供一些幫助,歐洲聯軍能摸到西域的可能性會更低。要是再說服哈薩克汗國出兵協助,基本就看不到任何希望了。
所以說從中路東征開頭容易,卻越走越難。反觀北路,除了道路不好走之外幾乎都是方便條件,前提是俄羅斯帝國加入了歐洲聯軍。
俄羅斯南部和東部以前是大大小小的汗國,屬于游牧部落,他們對草原、戈壁、山林地區非常適應和熟悉。只要能提供足夠的馬匹,依靠當地人幫助是可以滿足幾萬軍隊后勤需求的。
實際上北方都司很早就開始這么做了,內地的補給在每年4、5月份運抵哈巴河、烏里雅蘇臺、哈拉和林、大干耳朵。
再由當地的牧民用馬匹馱著向北轉運,2個月就可以抵達最北邊的北極城。雖然損耗會大一些,但在沒有道路和軌道之前,這是最可靠的運輸方式。
北方都司轄區里的地形地貌與俄羅斯東部基本相同,都是以樹林、濕地、河流為主,氣候上也差不多。既然我們能做到,俄羅斯人應該也可以做到,不存在任何問題。
目前唯一不能確定的是北線到底會怎么走,是一直向東突破北方都司防線再折向南,還是途徑哈薩克汗國直接進攻西域都司。
哈薩克汗國是否會同意俄羅斯大軍過境目前還沒有定論,但與當年同屬金帳汗國的西伯利亞汗國、諾蓋汗國、喀山汗國舊部交往密切。
那些汗國或歸順或被吞并,早就成了俄羅斯帝國的一部分,想必不會心向大明。如果哈薩克汗國高層受到他們的影響,是有可能倒向俄羅斯帝國的。”
如果有其它部門的人在,宇航員和譚不明還是很團結的,輕易不會內訌。但在總參謀部之內這一正一副兩位總參謀長并不是一團和氣,互相之間也會找機會掰掰手腕,展現能力。
眼下就是最好的機會,都想在這百年難遇的大戰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也就誰都不慣著誰了。譚不明剛發表完看法,就遭到了宇航員的反對。
“你們分析的都有道理,有最終結論了嗎?”
洪濤一直站在地圖前面看,聽完兩位總參謀長的見解沒有表態。總參謀部不光是參謀,更主要的還是決策。商量這么多天了,不管好壞總得拿出一套相對成熟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