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事如果放在東方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即便威廉本人意愿堅定,西班牙國王也會出面反對,甚至動用武力或者干脆篡改遺囑。
但在歐洲卻是常態,如果西班牙國王想把權力和財富一代代傳承下去,就必須遵守這種規定。不光遵守,還會盡力維護,不允許任何人破壞它。
那么這種繼承體系是好是壞呢?洪濤認為站在不同立場上會有不同的答案。做為當權者,肯定希望有一套體系能確保權力的有序繼承。
而做為被統治者,應該不希望這套體系存在。因為如此一來他們就更難跨越階層獲得權力了,要永世被貴族們剝削。
不過反過來想想,如果沒有這套體系存在,權力交接是不是就會變得血淋淋?中華文明幾千年里,絕大部分朝代都是張家滅李家、王家再滅張家的暴力繼承,大多數爭斗還都特別殘酷,動不動就把人口減半。
而在這些爭斗中死亡最多的是哪個群體呢?絕對不是貴族和掌權者,百分百都是平民百姓。
除了死亡之外,還有很多文明的產物和財富被戰火摧毀。從這個角度上思考好像有一套可行的權力繼承體系,對底層來講又是件好事。
好了,閑話少講,進入正文。莫里斯繼承了奧蘭治親王之后,名正言順的成了荷蘭共和國執政官,按說是件好事。
憑借他的軍事才能,休養生息幾年,攢足力氣肯定能把西班牙人趕出低地,徹底實現他父親和許多荷蘭人的心愿,讓低地地區成為一個完整的國家,不再是任何勢力的附庸。
可惜現實中卻不是這么回事,如果喜歡足球的書友應該會想到為什么。沒錯,內斗!
荷蘭人好像被神靈詛咒過,無論在任何時間,只要生命不再遭受威脅,可以把肚子填飽,第一個想到的絕對是內斗。而不是團結起來,互相放棄一些主張,爭取把基業做大做強。
西班牙人的入侵還沒徹底解除,僅僅是弄了個時間不長的停戰協議,荷蘭人喜歡內斗的天賦又爆發了。
莫里斯弄了支常備軍,也憑借著這支軍隊戰勝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陸軍,階段性的贏得了戰爭,也挑起了內斗的帷幕。
按照歐洲的傳統,國王是不能直接控制軍隊的,而是要交給貴族們分別掌控。因為國王一旦把軍事力量掌握在手中,貴族們就沒話語權了,利益肯定會受到侵犯。
在簽訂完停戰合約的第一時間,荷蘭議會里就有人要求莫里斯解散這支常備軍,聲音最大的是大議長,約翰.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及其支持者。
奧爾登巴內費爾特在威廉一世時期就進入了政界,非常善于外交斡旋,與英法結盟共同對抗西班牙就是他力主促成的。
在威廉一世死后,他又堅定的站在了莫里斯一邊,輔佐這位年輕親王一步步登上了共和國執政官的位置。按照中國的習慣,他就是托孤之臣。
但再親密的人際關系遇到權力之后也會反目成仇,奧爾登巴內費爾特與莫里斯之間的第一個分歧來自于是否簽訂停戰合約。
按照莫里斯的觀點,尼德蘭總督阿爾布雷希特七世提出的停戰和談是緩兵之計,不光不能上當,還應該乘勝追擊,至少要把西班牙侵略者徹底趕出整個尼德蘭地區才可以考慮和談。
而奧爾登巴內費爾特則認為荷蘭聯合省共和國連年征戰消耗太大,應該先簽署停戰協議,休養生息一段時間。
最終兩個人也沒達成一致,只好由議會里的七省代表進行表決。結果不言而喻,莫里斯失敗了,不得不和尼德蘭總督簽署了停戰協議。
表面上看,這兩個人是因為對戰爭走向的判斷不同而產生了分歧,實則原因更深,是對權力分配方式的爭奪。
莫里斯不愿意停戰,就是要趁機抓權。只要戰事不停,他就可以繞開議會在很多事情上一言九鼎。而奧爾登巴內費爾特正是不愿意眼睜睜看著貴族階級的權力被國王一點點拿走,才不得已展開了反擊。
階級之間的權力爭奪一旦開了頭往往是無法善終的,從此之后荷蘭高層就分成了支持奧蘭治親王的保守派和代表商人利益的共和派,兩派之間斗得旗鼓相當,幾乎在所有事情上都要發生爭吵。
最終結果是誰贏誰輸呢?此時必須借用一句名言,槍桿子里面出政權!
為了徹底打敗對手,莫里斯不得不祭出了大招,也是他最拿手的辦法,軍隊。
他先以宗教爭端為由,宣布奧爾登巴內費爾特支持的阿明尼烏派為異端,然后展開大搜捕,一下子逮捕并處決了二百多人,其中也包括曾經的顧命大臣和戰友。
是不是挺滑稽的?荷蘭人民就是因為反對西班牙對新教徒的歧視和剝削才拿起武器反抗的,結果打來打去,當年的屠龍少年卻成為了惡龍,開始在內部以宗教名義迫害政治對手了。
歐洲的三十年宗教戰爭實際上也一樣,不要看名字,這場戰爭一點都不宗教,信仰方面的對立只是國王們拿來開戰和證明自己正義的借口,骨子里爭奪的還是權力和利益,沒有半點新鮮的。
莫里斯在58歲時去世,也是一生未娶,爵位又傳給了他的另一位同父異母弟弟,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
與莫里斯相比,年輕時就在哥哥軍隊里接受正規訓練的亨德里克,在軍事才能上毫不遜色。
繼任之后馬上整頓軍備,待停戰協議剛一到期,立刻揮兵西進向尼德蘭地區發起進攻,很快便攻占了赫龍洛、斯海托亨博斯、馬斯特里赫特和布雷達,打得西班牙軍隊節節敗退。
不僅僅在陸地上能打,亨德里克對海軍建設也沒忽視。從他繼任開始荷蘭人就在玩了命的造船,甚至還讓科恩總督向大明帝國發出了訂單,一口氣訂購了22艘三桅商船,排水量都在500噸以上。
眼下荷蘭人說船只噸位、數量和航線是世界第二,包括大明帝國在內沒誰敢說第一。據海軍粗略統計,荷蘭百噸以上的商船數量接近3萬艘,航線遍布世界上已知的絕大部分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