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1232 羊入虎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不明不清 >>不明不清最新章節列表 >> 1232 羊入虎口

1232 羊入虎口


更新時間:2025年04月18日  作者:第十個名字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第十個名字 | 不明不清 
最終的爭論結果是沒結果,因為被皇帝叫停了,還當面批評了海軍參謀長宇航員。呵斥他不干正事,整天搞表面工程。

而后在總參謀部召開的全軍高級會議上再次提出了這個問題,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大明軍隊的建設方向是要里子不要面子。

只要戰斗力夠強,作戰次次獲勝,軍官都光著屁股上陣也不會受到責難。如果不能獲勝,塑成金身也是枉然。由此還否決了總參謀部的另一項提議,關于選用特殊面料制作都指揮使以上級別軍服。

軍服必須和士兵一模一樣,除了軍銜之外多一粒扣子都不許!穿那么光鮮有毛用?軍隊是國家武器,打架殺人用的,是兇器,就要有兇器的樣子,更不允許穿著高人一等的軍服出去招搖。

想威風,也不用拿軍服撐門面,勝仗才是根本。這么多年以來被大明陸海軍打敗的國家、勢力、政權加起來一大把,除了各外海領地的土著之外個個都挺威風的,有些即便投降了仍舊端著架子。

可管個屁用!古人說的好,敗軍之將不足言勇,把皇帝的冕服給他們穿上還是寄人籬下的俘虜。在只穿著粗布軍服的大明士兵面前一個個的全得低頭,敢多說個不字,一槍托打個滿臉花,打了還白打。

有了這樣的皇帝撐腰,猥瑣派立刻成了軍隊里的主流,而且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趨勢。

聽說有不少艦長專門讓工匠在舵臺兩側的艉墻內鑲嵌厚鋼板,做為戰時指揮所。萬一炮彈穿透了艉墻,還有一層鋼板保護,基本就萬無一失了。

洪濤這艘旗艦是東海艦隊的漢級,艉墻上沒有鑲嵌鋼板,但多了三個小洞。每個都有拇指粗細,貫穿艉墻。剛開始洪濤還沒留意,直到發現西班牙艦隊準備迎戰時才身臨其境了一番。

合算這三個洞就是原任艦長的瞭望孔,他都不用把頭探出去就能大致了解戰場的部分狀況,安全性又增加了幾分。

但洪濤沒那么極端,他只是鼓勵自保,并不提倡把自保放在第一位。所以戰后又打算拿這幾個洞做篇文章,借此敲打敲打各級將領,讓他們更準確的掌握分寸。

主力艦隊抵達加拉帕戈斯群島整整20天了,跟隨而來的三十多艘補給船已經有十艘提前編隊返航。它們裝載的給養都被消耗光了,繼續留在這里除了多出幾百張嘴之外毫無用處。

照這個趨勢等下去,再有20天如果西班牙人還不上當就必須返航了。好在塞特爾沒辜負信任,提前完成了任務,順利把西班牙艦隊帶了過來,而且比預估數量更多。

以主力艦隊的5艘漢級、7艘秦級,圍殲40多艘西班牙海軍戰艦難度確實有點大。為了能給對方造成更大傷害,洪濤又把給后勤艦隊護航的3艘秦級給留下了。

既然西班牙人傾巢出動,后勤艦隊也就不用護航了。在太平洋里除了大明帝國和西班牙之外,沒有第三家能威脅到后勤艦隊的存在。

15艘戰艦又被一分為二,南北同時進攻。其實集中起來打擊一個方向的西班牙艦隊效果更好,可洪濤怕另一邊的西班牙指揮官太雞賊,發現友軍被襲立馬掉頭跑,那樣計劃只能完成一半。

說不定還不足一半,鬼知道西班牙主力戰艦在哪邊,把它們放跑了,其它船只擊沉再多也沒什么大用。

旗艦和7艘秦級戰艦選擇了南邊,沒什么說道,就是扔銀幣的結果。由于向北迂回要繞過主島探出的頭部,所以北邊才稍慢了一些。

西班牙瞭望手是在3公里左右才發現的敵情,這導致了原本列隊封堵水道的20多艘船來不及完成轉向,就已經進入了100毫米后裝線膛加農炮的射程。

“嗵嗵嗵……報告,第一輪射擊兩發命中水線位置,一發命中船尾!”

旗艦側順風高速沖到最突前的一艘西班牙戰艦300多米外,眼看就要撞在一起了,才突然向右舷轉向,隨后依次十幾聲悶響,再然后就是甲板射擊觀察手的匯報。

100毫米的尖頭實心彈對這艘排水量超過600噸的三桅大帆船好像起不到太大傷害,它依舊在向正前方行駛,試圖切斷大明海軍的編隊。

不過它的底艙里面應該有點麻煩了,25式100毫米穿甲破裂彈的入口很小,出口卻很大。這種漏斗狀的破損在海水壓力下很難封堵,行駛速度越快、缺口越大、進水越多,最好能停船維修。

但隆隆的炮聲和呼嘯的炮彈時刻提醒著船長,此時寧可冒著船體被撕裂的危險也不能停,甚至不能降速,否則就會挨更多炮彈。

“通知各艦變雙隊交叉走位,084和113號跟隨旗艦向南轉向!”如果能及時再補上一輪炮彈,這艘三桅大帆船保不齊就能很快喪失戰斗力。

可惜帆船的艦炮是跟著船體一起上下左右晃動的,高速轉向看起來很酷,由此帶來的船身大幅度側傾也讓火炮失去了射擊角度,只能眼睜睜看著獵物從眼前劃過。

此時千萬不能掉頭去追,雙方幾十艘帆船齊聚于此,又全都在高速行駛,還要邊航行邊射擊,一旦有船脫離了編隊航向和航速就有可能造成撞船事故,或者讓己方船速下降給敵方可趁之機。

這時候就該輪到船帆和操帆手們表現了,漢級和秦級裝備的哥德堡帆操作更靈活,吃風角度更大,不光轉向快,速度損失還小。

而西班牙戰艦裝備的橫帆就太笨拙了,不管順風還是逆風轉向都要先將大部分帆布收起來,只用船頭和船尾的三角帆配合舵片出力,等航向固定之后再把帆布升起來拉緊。

這一套流程做下來少說也得幾百米,換句話講,歐洲橫帆戰艦的轉彎半徑比較大,通常超過了船體長度的7倍。

漢級和秦級戰艦不光帆具先進,船體也更瘦更小,轉彎半徑順風時3倍左右,逆風時也不超過4倍。

船體瘦小,會有裝載量小、續航能力差、火力弱、防御相對低等缺點;同時又具備了適航性強、航速快、操控靈活、著彈面積小等優點。

到底是大船好還是小船好真不能一概而論,要根據使用場景和針對目標,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上一章  |  不明不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