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問,算是問到了姐濟心坎兒里。沒錯,他就是想找個最佳時機去遠征艦隊,且有明確的圖謀。之所以故意阻止塞特爾報名,也是懷有私心的。
不僅僅是塞特爾,印度洋艦隊里被他看重的幾位艦長基本全都被留了下來。這些人是底牌,有朝一日如果真能成行,總不能孤身一人前往當個光桿司令。
海軍是個技術性很強的兵種,非常強調單兵素質,同時也特別講究配合。如果身邊能多幾個朝夕相處且具備一定能力的艦長輔佐,真遇上比較艱苦的戰役心里也有底。
而且這番心里話不怕塞特爾透露出去,最好能讓皇帝聽見。他雖然出自內宮,算皇帝近臣,資格也夠老,可在海軍之中卻沒有太多助力,更融不進海戶司的群體之中,關鍵時刻必須要借助皇帝的影響力才有可能勝出。
但又不能親自張嘴向皇帝要特權,所以得找人當傳聲筒,把需求讓皇帝得知才好暗中操作。塞特爾就是最合適的人選,只要他也想去遠征艦隊立功就必須幫這個忙。
“怪不得我每次回家,哥哥都要叮囑少說話少表態呢。和你們這群老家伙比起來,我的腦子確實不太夠用吶!”
面對頂頭上司的真情告白,塞特爾既聽清楚了內容也聽懂了弦外之音,開始自嘆太年輕,日日提防,最終還是中了招,被人當了槍使。
“少廢話,若不是我拉一把,現在你小子正在萬里之外的荒島上釣魚玩呢。等條件具備,要正式登陸美洲西海岸時,也差不多該輪換回來了。”
姐濟既然敢把話挑明了說,就不怕塞特爾耍滑頭。現在兩個人是一條繩上的螞蚱,福禍相依,誰也別想甩開誰。
“……要不您給我批個假,一年多沒回過家了,反正現在也沒有作戰任務,正好回去看看!”
塞特爾確實沒法抱怨上司有意利用自己,想了想,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就按照這個套路去試試。畢竟姐濟是從皇宮里出來的,在怎么贏得皇帝賞賜方面的經驗和手腕都很豐富。
“休假……嗨,你倒是會講價,你走了,我呢!”聞聽塞特爾上道了,姐濟先是一喜,隨后又不樂意起來。
太他媽奸了,選在這個時候休假,那自己豈不是得帶著艦隊留守。這片海域的氣候太熱了,島上更是荒蕪一片,日子非常難熬。
“陛下說過,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您不能兩邊都想要。這樣,我途徑沙廉港的時候讓021號前來接替,半個月一晃就過。
就這么定了啊,我先帶著武裝貨船回科倫坡,再乘通訊船回京。事不宜遲,再過兩個月就是春節,我哥正好進宮面圣,時間上一點都不充裕。”
一旦讓賽特爾掌握了主動權,姐濟立馬就陷入了被動,甚至成了被指揮者。堂堂三大艦隊都指揮使之一,居然要受個千戶艦長的擺布,還被安排得明明白白。
在海軍里有個比較奇特的現象,艦長雖然多為千戶擔任,在上下級關系之間并沒有陸軍那么等級分明。只要不牽扯到作戰命令,哪怕是都指揮使也沒有太多官威。
這倒不是說海軍紀律松懈,而是特殊的作戰模式所致。每一艘戰艦都是一個單獨的作戰單位,訓練和戰時全以艦長為主,官職再高也無法越俎代庖。
即便是艦隊出航,指揮官也只能待在旗艦上,通過旗語給各艦艦長們下達指令,沒法時刻耳提面授。而且海上的情況瞬息萬變,根本無法做到令行禁止,大部分功能都要靠艦長獨立理解再加以實施。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這句話,在陸軍里不提倡也不反對,但在海軍里就是真理。但凡能做到艦長的軍官,沒一個是應聲蟲,必須具備獨立作戰、獨立分析戰況的能力。
若論經驗、技術能力和學識,很多海軍軍官都夠艦長資格,但能混到這個職位的只有少數,且不見得是綜合成績最優秀的。
卡就卡在了性格上,太聽話、沒主見、不敢承擔全責之人是不允許成為艦長的。即便海軍參謀部推薦上去了,到了皇帝那里也得給刷掉,并追究推薦者的責任。
曾經有朝廷官員或聽說、或親眼所見海軍中的這種風氣,然后向皇帝上疏,認為海軍疏于管理,官不官兵不兵亂了尊卑,長此下去將與海盜無異。
結果皇帝說海軍就是國家養的海盜,誰要是敢把海軍弄成乖乖聽話的漁民,他就將誰一家子全扔到恩鳥港給黑人為奴,三代不許離開。
賦予艦長如此大的權力,會不會滋生小集體意識,增加叛亂的風險呢?在這一點上洪濤從來沒擔心過。如果陸軍這么干,他必須插手制止,放到海軍里就沒事了。
任何一艘戰艦也不能獨立成軍,極度依賴后勤支持。比如說彈藥、帆具、船體定期保養、食物和飲水保障等等,缺了哪一樣都不成。而想把這些工作做好,訓練有素、設備齊全的海軍基地必不可少。
離開了海軍基地,戰艦就像沒了家的孩子,戰斗力直線下降,別說反叛了,能不能保證日常吃喝都是個大問題。
那叛逃呢?假如有艦長受了處罰感到委屈,找機會駕船逃往國外,想必在歐洲那邊應該有大把國家愿意收留,還會付給高額獎勵。
有著這艘船和船上的各種設備,以及艦炮作為原型,馬上仿造出來有難度,卻可以大幅度提高當地的造船和鑄炮水平,還能更熟悉大明帝國海軍的作戰方式,此消彼長,傷害很大。
對于這個擔心,洪濤也不屑一顧。原因很簡單,任何一艘戰艦或者武裝貨船,都不是艦長一個人說了算的,下面還有大副、二副、領航長、水手長和參謀。除非能把這些人大部分說服,否則風險很大。
另外艦長也不是終身制,包括大副、二副、領航長在內,每隔兩三年都要考核,通過之后才可以繼續任職,但還是不是原來的艦船了,很難講。
陸軍里其實也是這么干的,指揮使以上的軍官定期考核,根據綜合評定重新安排崗位。
除此之外,每個都司、每個衛的駐地、隸屬關系也都不是永久性的,短則兩三年、長則五六年,肯定會進行調配輪換,為的就是防止有人在軍隊搞小團體,把國之重器變成私兵。
這么做會不會兵不知將、將不知兵呢?宋朝的前車之鑒歷歷在目,難道洪濤要重蹈覆轍嗎?
實際上宋朝的兵役制度還是很先進的,非要加個前綴的話,在當時的歷史時期很先進。否則以農耕民族的生產生活方式,也沒法和遼、金、西夏、蒙古對抗上百年。
后世里絕大多數發達國家也是采用這種軍事制度,軍隊是國家的,相對固定,將領才是臨時的,到了戰時,根據不同需求,選派不同的將領指揮。
反倒是一些比較落后的小國,才會把軍隊私人化,說白了就是軍閥。效果有目共睹,動不動就軍事政變,弄個軍政府,害處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