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是奧斯曼帝國的城市,必須由蘇丹做主。很抱歉,任何人與叛軍簽訂的任何約定,我代表偉大的帕迪沙阿,都不予承認!”
塔巴爾帕夏聽懂了一部分,越琢磨不靠譜。這不明擺著瞎扯淡嘛,威尼斯人的銀行也沒敢跨越地中海跑到東岸來明目張膽的插手奧斯曼帝國內務,你個名不見經傳的日月銀行憑什么就敢來指手畫腳,這事兒沒的談!
“大維齊爾先不要忙著下結論,請聽我把情況介紹完。日月銀行投資過很多類似的項目,比較知名的有馬尼拉港、馬六甲港、班達齊亞港、沙廉港、科倫坡港、霍爾木茲港。
在每次投資的過程當中,都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但最終都能圓滿解決,從來沒有失敗過。
一方面,日月銀行給出的條件非常優厚;另一方面,日月銀行制裁的手段也非常嚴厲。對于任何違反、破壞約定的人或者國家,后果都是嚴重的,損失也是巨大的。
奧斯曼帝國在蘇丹和您的領導下很強大,可日月銀行在維護自身利益方面也很執著。在東方有句諺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如果蘇丹和您絲毫不顧日月銀行的正當要求,想以武力威脅,蘇伊士城就不再是奧斯曼內政,會變成兩個大帝國之間的角力。
最終的勝利者是誰現在很難講,但為此要付出多大代價,剛剛的西帕希騎兵就給出了部分答案。
請把眼光放長遠些……波斯人蠢蠢欲動、土庫曼和格魯吉亞也不安生、阿拉伯半島腹地暗流涌動,再加上由蘇伊士城引發的埃及馬穆魯克貝伊動蕩,這一切對誰不利,一目了然。
假如換個思路,在蘇伊士城問題上小小退一步,我想咱們三方應該能找到既能保全帝國顏面,又能保證埃及各地穩定,還可以讓三方都有收益的多贏局面。是不是要比簡單的武力解決更劃算,請大維齊爾三思。”
對于大維齊爾斬釘截鐵的態度,王大頭不以為意。討價還價嘛,就是要你來我往。談不攏沒關系,那是還沒全面了解,當底牌被一張張翻開,雙方的立場和態度就會發生變化。重要的不是開價多少,而是誰拿到的底牌多,牌面大!
“……你是在威脅我!”趕了好幾天路,肚子有些餓,塔巴爾帕夏正用小刀切割羊腿,聞言挑了挑眼皮,刀尖指向了對方。
“不是威脅,是說明理由和決心。如果戰事一起,日月銀行為了獲勝會不擇手段,包括知會英國、法國、荷蘭,嚴禁他們再向奧斯曼帝國交易武器。同時大明帝國海軍會封鎖波斯灣和紅海,切斷所有船只的進出。”
都已經孤身出城陷入敵營了,生死早已看淡,王大頭面帶微笑,繼續闡述著目前的狀態和有可能發生的變化,同時心里更加堅定了。
往常還不太能看得出來,此時此刻才感覺到皇帝這些年都做了些什么。比如特別重視外交,在各國派駐使節,定期與當地官員接觸,用各種辦法施加影響。
每一個不太起眼的變化,到了關鍵時刻都是很有份量的籌碼。反觀奧斯曼帝國,雖然在蘇萊曼大帝時期也很重視外交,可他的繼任者們卻沒有很好的延續,現在就有些被動了。
“你有很好的口才,非常善于談判。可日月銀行的重要性被夸大了,它能代表大明帝國皇帝的意志嗎?”
塔巴爾帕夏并沒因為籌碼不夠多而陷入被動,仍舊大口大口吃著羊腿,同時展開了反擊。威尼斯人的銀行確實很有實力,能部分影響威尼斯共和國的政策,但畢竟不是政府,無法直接主導對外事務。
“大維齊爾可能不太了解日月銀行的架構,它建于二十多年前,最大的股東和發起人是帝國皇帝本人。”
對于這個問題,王大頭想也不想就給出了答案。不用隱瞞,整個大明帝國上下基本都清楚,很多與大明有密切生意往來的外國商人也知道,根本算不上秘密。
“……那你的皇帝豈不是非常富有了?”
這個答案太出乎塔巴爾帕夏的意料之外了,在他的習慣思維中,做為國君肯定是富有的,但不太可能親自下場做生意,那會嚴重影響公平,遭到各方的非議。
“豈止是非常,整個帝國都是皇帝陛下的。有機會的話大維齊爾可以去大明帝國轉轉,皇帝陛下肯定會非常歡迎,我和日月銀行也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協助。
那里與奧斯曼帝國完全不同,所有臣民都以皇帝陛下的意志為準則,不存在反叛者和反對意見。而皇帝陛下最大的愿望就是讓百姓全都吃飽穿暖,且幾十年來一直在為此努力。
日月銀行就是具體執行皇帝陛下意志的機構,販賣雪茄煙、甘蔗酒、可可茶、琉璃器、細棉布,換來的每一枚銀幣都要用于國家建設和軍事,誰若是成為了障礙,就是與整個大明帝國為敵。
但皇帝陛下又是仁慈的,非常不愿意用武力解決問題,總是把談判放在第一位,且力爭讓雙方都有利可圖。我此行前來就是與尊敬的大維齊爾一起商量該用何種方式解決麻煩,讓我們三方都能從中獲利。”
皇帝與民爭利該不該呢?按理說這種做法非常不堪,就算本性貪婪大錢小錢都惦記也不該直接下場,好歹找個代理人啥的。
但在大明帝國內部已經達成了共識,沒人會對皇帝入股各種各樣的產業提出異議。原因很簡單,效果好。不光不會與民爭利,還促進了行業發展和公平。
哪個產業有了皇帝的公開入股,受到的監管都會多加一層,連帶著其他股東也不敢亂來。每一分錢用在了何處、分給了誰都是公開透明的,可以隨便查。
皇帝確實從中拿走了不少好處,可還創造了更多好處,這一塊都是分給所有參與者的,誰付出的多分的就多。即便是最底層的員工,也能在符合大明律的前提下拿到合理報酬,總體上講普遍高于沒有皇帝入股的產業。
老百姓真不是天生仇富,也不在意勞動成果是否被剝削。他們只是記恨偷偷摸摸拿了不該拿的,然后還高喊是為了大家好的王八蛋。
在大明帝國境內,包括海外領地,誰若是能撈到與皇帝一起投資的機會,賣了家產也得大力度跟進。那不僅意味著公平還有致富!至今為止皇帝肯投入的產業沒失敗過,且全是引領大方向的先鋒。
最讓百姓們驚喜的是皇帝的做為從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官員群體的行為規范,讓他們也不得不盡量向公開透明轉變。
實際上只要沒有了官僚資本瞎攪合,民間掙錢的門路還是很多的。就算再不會經營,老老實實下力氣種地也能讓一家人吃飽穿暖。再稍微會過日子點,別沾染不良習慣,堅持幾年十幾年慢慢也能殷實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