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打敗了死敵而崛起的波斯人,還有擺脫了奧斯曼統治的阿拉伯人、埃及人、巴爾干各族,都會覺得時來運轉,是時候大展宏圖了。而大明帝國則得返回頭來,繼續盯著各方的舉動。
其中波斯人的實力最強,也最有成為西亞地區霸主的動力和意愿。正在他們厲兵秣馬準備大干一番時,大明帝國就還要出手阻止,甚至反目成仇。
到時候已經半殘的奧斯曼帝國就成大明帝國的朋友和伙伴了,拿著充足的軍事援助,掉過頭來與世仇波斯拼個你死我活。
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在印度半島以西到地中海之間不允許出現區域性大國。誰強誰就是大明帝國的敵人,會遭到周邊傳統敵對國家的聯合圍剿。
沒有敵對國家?那不可能,光是信仰教派不同,就能讓他們打成一鍋粥,爭斗了上千年,怎么可能沒有仇恨呢。
就算寬容大度不計前嫌,這不還有大明帝國挑撥離間呢嘛。芝麻大點的事兒,也能被說成殺父之仇,只要信一次,沖動一次,行動了一次,那就真有仇了。
一旦走上這條不歸路,再想回頭難上加難。皇帝陛下說了,這叫做人性中的惡,是天生的。人總是更容易記住別人的壞,很容易忘記別人的好。
互相傷害只能越來越深,除非每個民族、每個國家同時出現圣人,才有可能坐下來總結得失,化干戈為玉帛。
但這樣的局面永遠不會出現,就算真有圣人成批降臨了,皇帝陛下也會派人想盡方法把他們除掉,再把黑鍋扣到曾經的世仇頭上去。
只有讓別的國家始終處于內憂外患狀態,無法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民生,大明帝國才能予取予奪,才能把國內的產品用最合適的價格賣出去,再用最合適的價格把別人家里最好的東西買回來,讓大明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富足。
這么干是不是太缺德了,王大頭15歲以前沒琢磨過,后來覺得確實有點不人道,為什么不能各自相安無事,大家都過好日子呢。
但在統計司任職多年之后,愈發覺得皇帝陛下教授的都是真理。
比如在大海上航行,如果船長是個與人為善的好人,那船員們大概率會將其推翻。因為跟著善良的船長會倒大霉,不是被無德奸商坑騙就是被殘忍的海盜洗劫。
海上唯一的真理就是實力,誰強誰吃肉,誰弱誰當肉。
國家和族群之間也一樣,大明帝國如果不未雨綢繆,處心積慮的算計奧斯曼帝國,等穆拉德四世將巴格達城打下來,控制了兩河流域,再把波斯人打敗,一統西亞地區,吃虧就該輪到大明帝國了。
想販運貨物去地中海就要獲得奧斯曼人點頭同意,被抽走多少稅款放一邊,肯定還會有各種各樣的附加條件。
更有甚者,奧斯曼人很可能會在歐洲與大明帝國之間當砝碼,靠向哪一邊都會讓另一邊非常難受。
到時候大明帝國再想去對付奧斯曼帝國就不像現在這么容易了,必須付出成千上萬士兵的血肉才有可能成功,且效果遠不如提前動手好。
一邊是成千上萬帝國士兵的性命,一邊是讓其他國家百姓受罪。做為帝國皇帝該怎么選很容易得出結論,可是能知行合一的沒幾個。
因為行動是需要智慧和能力的,有些國王和皇帝目光短淺,看不到這一步。有些能看到,卻苦于沒那么大能力提前預防,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自己趕上個有長遠眼光、聰慧過人、還有能力的皇帝,與皮雅利這些人比起來,應該算是福氣了。
“波斯人……不,波斯也是我們的敵人!”
王大頭所說的戰略布局皮雅利沒全聽懂,但有一項聽明白了,原來大明帝國和波斯人還有暗中勾結。
這可不算好消息,如果趕走了奧斯曼人卻迎來了波斯人,雙方連宗教信仰都對立,這不是更慘了嘛!
“別急、別急,波斯人不會南下,埃及永遠屬于馬穆魯克。好啦,這里有我盯著,你該去城墻上露露面了,把奧斯曼援兵的消息告訴大家,順便給士兵們打打氣。”
對于皮雅利的態度,王大頭很理解,這一點總參謀部在設計整套方案時也考慮到了。不過更深的布局就不能再往外講了,現在也沒必要想那么長遠,先把眼前的難關渡過去再說。
“片甲先生,武器彈藥再有四個小時就能卸完,人員已經全部到位。”
送走了皮雅利一行人,王大頭剛來到碼頭近前,立刻有兩名喬裝打扮成雇傭軍的陸戰衛軍官迎了上來。他們并不清楚這個叫片甲不留的家伙是干什么的,但得到的命令是聽從其指揮。
“嗯,很好,時間還來得及……先集合隊伍跟我去城墻上熟悉下地形,再與當地的首領見見面。根據可靠消息,奧斯曼援軍距此不到百里,最遲明天也會趕到,號稱一萬五千,其中最精銳的是五千近衛軍團。
這是穆拉德四世的親軍,裝備了大量火槍,從行軍速度上計算應該沒攜帶大口徑火炮。但也不要大意,他們是由英國軍官訓練的,成軍二十多年,參加過多次大戰,經驗非常豐富。”
與帝國海軍軍官合作,王大頭馬上放松了下來。大家頭出自同一個體系,溝通起來比較通順,有話只需直說,對方會按需理解。
“片甲先生,敵人的詳細動態海軍統計司已經提供了。做為這支部隊的指揮官我必須要提醒您,只靠400多炮兵是打不贏上萬敵人精銳的,除非他們聽到炮聲就一哄而散,這顯然不太可能。”
陸戰衛軍官也不客氣,同樣直話直說。他對蘇伊士城的防御實力非常不看好,雖然嘴上沒說,卻已經表明了態度,根本就沒把近3000馬穆魯克貴族私兵算作士兵。
“既然提出來了,那我就提前通知你,防御作戰根本不存在。你和炮兵們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盡量延緩攻城速度,給我創造談判條件。
等我出城之后,馬上放棄所有重裝備到碼頭集合,隨時準備登船離開。停,不要提問,這是命令!等通訊船抵達,來自海軍參謀部的相同命令也會送抵。
這里是一封允許登船撤離的人員名單,到時候按照名單核查,語言方面我會派人前來協助。好了,集合隊伍去吧,為了帝國、為了皇帝陛下,必勝!”
以王大頭的級別,可以不和這兩名海軍中下級軍官做任何解釋直接下命令。但他向來喜歡以理服人,還是把下一步計劃提前告之,希望不要因為消息傳遞不及時讓這幾百名帝國士兵陷入危險。
“為了帝國、為了皇帝陛下,必勝!”兩名軍官完全聽明白了,也很感激這位不知名的上級能提前做出部署,馬上握拳還禮,轉身走向了船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