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1114 阿拉伯的勞倫斯4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不明不清 >>不明不清最新章節列表 >> 1114 阿拉伯的勞倫斯4

1114 阿拉伯的勞倫斯4


更新時間:2025年02月09日  作者:第十個名字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第十個名字 | 不明不清 
這次穆拉德四世親率的12萬部隊里,近衛軍團和皇室騎兵占了2萬,安納托利亞的西帕希騎兵占了4萬,剩余的6萬全是阿金日和阿扎布。

面對城墻又高又厚、護城河又寬又深、守軍嚴陣以待的巴格達城,穆拉德四世沒有憑借絕對優勢兵力馬上發起強攻,而是采取了更加穩妥的辦法。

從幾十里外開始一層一層的布置軍隊將交通要道和險要地勢都控制住,把巴格達城圍了個水泄不通。然后才不慌不忙的在城外布置塹壕陣地,把一門門火炮推上攻城位置。

巴格達城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歷史很悠久,在古巴比倫時代就是一座重鎮。

到黑衣大食時期,巴格達成為了阿拔斯王朝的國都,擴建增建了大量清真寺、宗教學校、圖書館、天文臺、客棧、驛館、市場、浴室及市政交通設施,使該城進入全盛時期。

而巴格達所處的位置正在兩河流域正中,是從地中海通往波斯灣的必經之地。借著歐亞大陸商貿往來越來越頻繁,巴格達的經濟發展也越來越繁榮,很快就成為阿拉伯帝國的政治、經濟、貿易、文化和宗教中心。

和所有位于交通要沖的城市一樣,巴格達也逃不出百戰之地的命運。只要發生了大規模戰爭,這里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公元1258年,噩夢降臨,巴格達城遭到了蒙古帝國西征統帥旭烈兀的縱兵洗劫,大量建筑古跡文物被摧毀,收藏的經典全部被投入河中。

恢復了一百多年,元氣還沒緩過來,帖木兒的大軍又來了,又把城市洗劫了一遍。從此之后,在不到百年的時間里,這座歷史名城又先后被奧斯曼人、波斯人攻破。

對于巴格達人來講,大戰并不新鮮。周邊地區不管誰強大了都要過來占領一下,沒轍,誰讓這里是交通要道呢。

這次奧斯曼蘇丹親率大軍前來,巴格達守軍也沒太慌張。城墻和護城河早就加固過,足矣應付大炮的轟擊。

而且守軍也有百十門火炮,雖然數量上依舊沒有對方多,但居高臨下射擊還占便宜呢。如果薩菲沙赫的援軍能快點抵達,孰勝孰負真不好說。

兩天后的中午,隨著一聲巨響,攻城戰開始了。幾千阿扎布士兵在火炮的掩護下,扛著裝滿泥土的麻袋向護城河逼近。城上的波斯守軍則用火炮還擊,乒乒乓乓的好不熱鬧。

“嗵……”幾乎與此同時,在距離巴格達城西南1400公里的吉達港外海,兩艘懸掛著奧斯曼三新月旗幟的雙層槳帆船,正像蜈蚣似的滑動著身體兩側的槳葉,向半公里外一艘西式帆船猛追,邊追邊點燃了船頭的甲板炮。

吉達港,位于阿拉伯半島西南,瀕臨紅海,后世是沙特阿拉伯最大的集裝箱港口,此時則屬于奧斯曼帝國。這兩艘槳帆船就是奧斯曼海軍的戰艦,專門檢查過往船只,按照貨物價值收稅。

在紅海的大部分水域里奧斯曼海軍都是獨一份的存在,過往船只看到掛著三新月旗幟的槳帆船沖自己來,不管樂意不樂意也得降帆停船接受檢查。

但今天出現了例外,不遠處那艘西式帆船在看到掛著奧斯曼帝國旗幟的槳帆船后不光沒停船,反倒又升起兩面頂帆試圖加速逃脫。

這哪兒成啊,別看歐洲帆船在大洋里劈波斬浪縱橫四海,但到了風浪相對較小的紅海和地中海,排槳帆船才是速度之王。更不要說兩艘軍用的雙層排槳帆船,不到十分鐘就把距離縮短了一半。

看來今天是要發財了,兩位站在船頭指揮的奧斯曼海軍將領隔著上百米相視一笑。只要歐洲帆船不屬于奧斯曼,那就別想輕易脫身。至少得放下一半貨物,否則海軍客串一下海盜也不是不可以。

在槳手們的不懈努力下,槳帆船不斷靠近,很快距離歐洲帆船已經不到50米,甲板上的水手面龐歷歷在目。

“轉舵!快轉舵……轟、轟轟轟……”

這時站在船頭的奧斯曼軍官突然發瘋似的喊了起來,不等船員們搞明白到底發生了什么事,隨著幾聲沉悶的巨響,船身猛然一震,像是撞到了某種硬物,緊接著就是甲板下的聲聲哀嚎。

歐洲帆船也在轉舵,右轉舵,右舷船體上的條紋狀裝飾不知道什么時候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方形小窗戶,還有窗戶里面黑洞洞、冒著青煙的炮口。

在如此近的距離上遭到9門100毫米艦炮的集中打擊,對排水量上百噸的雙層槳帆船來講是致命的。風帆和上層建筑基本完好,可槳手艙里卻成了人間地獄。

包裹著薄薄鉛皮的圓錐型鑄鐵彈頭在撞擊堅硬物體時,會沿著特意鑄造出來的刻線瞬間破裂,碎片高速沖進船艙,對里面的一切物體進行無差別打擊。

這種炮彈是皇家火藥廠幾年前的技術改造成果,專門用來對付船體,源于海軍一直以來對炮彈打擊效果的不滿。

通過歷次海戰和對付海盜的作戰統計,海軍參謀部發現一個現象,用傳統的錐形實心彈攻擊敵船往往命中幾十發,只要不擊中要害部位,比如桅桿、尾舵或者吃水線以下,對船只的行動能力影響不大。

船體厚的只能鉆個小洞,船體薄的則穿堂而過,除了能對途徑上的物體和人進行有效打擊,缺乏更大的殺傷力。

改成開花榴彈,由于還沒有能用于實戰的碰撞引信,僅靠霍奇斯基榴彈的引燃方式成功率又太低。經常命中了,可彈體提前破裂,冒股煙不見點火,還是殺傷力不足。

想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大艦炮口徑。但那樣一來,現有的戰艦全得大幅改造,減少炮位,有些部位可能會涉及到船體結構,成本太高了。

最終還是皇家火藥廠在給陸軍研發的手雷上找到了靈感,為了追求更大殺傷力,特意在手雷外殼上鑄造出刻痕,降低彈體強度,增加爆炸時的碎片數量。

如果把艦炮的彈體也用灰口鐵鑄造,且弄成空心的,在受到大力撞擊時會不會也碎成幾塊呢?或者說經受不住膛壓,在發射時就先碎了呢?


上一章  |  不明不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