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675 忠奸難辨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不明不清 >>不明不清最新章節列表 >> 675 忠奸難辨

675 忠奸難辨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22日  作者:第十個名字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第十個名字 | 不明不清 


蒙古騎兵發起的襲擊來得快去得也快,當他們發現明軍全縮在地面下的溝渠中用火銃射擊,騎兵很難對其造成傷害之后,就呼哨著倒卷而去,只留下一些受傷的人和戰馬時不時發出哀嚎,而后整天都沒再有任何動靜,好像是在等什么。

“萬歲爺、萬歲爺……”洪濤睡得比較早,經過寧遠城一戰,他對這支陸軍的防御能力還是比較放心的。雖然沒有城墻做為依托,三道壕溝照樣沒什么大問題。

但第二天凌晨,東方剛出現了魚肚白,蒙古人還沒發動進攻呢,王承恩就先在耳邊小聲呼喚了起來。

“出什么事兒了?”陸軍在野外也是睡帳篷,但做為皇帝有特權,可以占用兩輛廂車做為寢宮。

“丁順有要事稟報!”

“說吧,朕聽著呢!”一聽是有關戰況的,洪濤不得不起身,一邊穿衣服一邊隔著車門詢問。

“陛下,有大同參將拿了總兵張秉忠的印信抵達,臣將其留在了防線以外。”丁順的聲音不大,但語氣中帶著明顯的驚喜。

“是援軍來了嗎?”

“是,大同總兵親率萬余精銳連夜出關,此時正在三十里外。特意先遣人來請陛下移駕,趁天色未亮輕裝向南突圍,由其接應斷后。這是張秉忠的親筆信,陛下過目。”

就算皇帝再怎么能掐會算,料事如神,五千多陸軍被至少兩萬以上的蒙古騎兵包圍在丘陵荒野之中,丁順的壓力也是挺大的。如果此時能得到臨近邊關守軍的援助,自然值得高興。

“朕不記得下令派人求援,張秉忠是如何知曉,又來得如此及時?”洪濤沒接信,穿上鞋下了廂車,一邊壓腿一邊問。

“……該是順義王或者喀喇沁部派人去送的信吧?”丁順遲疑了片刻才回答。

“他們既無朕的信物,又無陸軍印信,是怎么入關送信,又是怎么獲得信任的呢?看看信里是怎么說的。”壓完腿,洪濤又開始活動腳腕和腰,像是要上場比賽似的,就差手里拿把球拍了。

“這……信里沒有提及……難道張秉忠敢欺君!”

丁順本來是想報喜的,可被皇帝連續兩個問題搞得有點心神不寧,趕緊打開信仔細觀瞧,結果一無所獲,眼神里頓時出現了濃濃的戒備,忍不住發出了質問。

按照慣例,邊軍將領肯定是不會輕信外族所言的,即便知道皇帝出關了也該先派小股偵騎印證,然后才會根據情況出兵營救。

大同府雖然是邊境重鎮,也難以在一天之內湊齊上萬精銳,更不可能如此迅速的趕到幾十里外,要是有這種本事,也就不用縮在邊墻內被動防御,早該反攻回去了。

按照正常情況,應該是先派出少量騎兵突前探路偵查,再抓緊時間從各衛所抽調兵力、籌集糧草,從好幾個方向一起往興和城這邊趕路,能在三天之內抵達就算反應神速。

“不可妄言,既然他來了那就試試看。王承恩,準備紙筆……你且讓來人返回,將旨意送給張秉忠,令其率軍繼續北上,與朕合兵一處夾攻蒙古人。”

對于丁順的質疑洪濤還是很公正的,在沒有確鑿證據之前不隨便給邊軍將領定罪。他們常年遠離繁華城市,守在苦寒之地為大明拼命,稍有異常就被視為反賊,傳出去太令人寒心。

當然了,公正也代表著另一種意思,那就是也不能輕信任何人。到底是忠是奸,不用費心分析揣摩,也不用聽其如何說,看看如何做馬上一目了然。

“萬歲爺,真不需要派人回去通稟嗎?”丁順拿著皇帝用過印的親筆旨意走了,王承恩一邊準備洗漱用品,一邊壯著膽子小聲提醒。

皇帝此行要做什么他知道個大概,即便心里不太贊同以這種過于冒險的方式鏟除內賊,也沒覺得太過擔心。

可是想像總與現實有一定差距,當親眼看到了塞外的荒蕪,馬上就有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感覺,恐懼也隨之縈繞在腦海中。再看皇帝好像就沒有那么無所不知、無所不能了。

“你這輩子恐怕都離不開朕了,腦瓜子不靈,又不好學,還膽小。早上朕不吃罐頭了,燒點水熬些番麥粥,再煮兩個雞蛋。先等等,知道那些廂車里裝的都是什么嗎?”

看著明明內心十分畏懼,表面上還裝作沒什么事兒的王承恩,洪濤有種上當的感覺。本以為這家伙能陪著崇禎皇帝死,是個有膽有識又重情義的男子漢,可越接觸越覺得見面不如聞名。

但要說他完全是個廢物吧,也有點昧良心。至少在忠誠這方面還是很夠格的,至今未曾發現有任何不符身份的舉動言辭。自己常說人無完人,既然他能做到盡職盡責,好像也不應該再過多苛求了。

聰明、本事大、還忠誠勇敢,這幾個優點是全人類都共同缺乏的,也是互相矛盾的,非要在太監身上一起出現,概率太低了。

“萬歲爺說過,是取自流光齋和時間工坊的器具,特意帶做為禮物送給蒙古部落的首領。”

對于皇帝的評價王承恩沒有什么想法,手腳麻利的從另一輛廂車里把酒精爐、小銅鍋和半袋子玉米面拿出來,蹲在一邊點火做飯。

自己確實不聰明,這事不用皇帝說,蹴鞠隊里已經有了公論。好像也不太勇敢,每次到了關鍵時刻兩條腿都發軟,心里撲騰撲騰跳個不停。

但皇帝不是生性薄涼之君,只要盡心盡力服侍也不見厭煩。批評幾句那是應該的,王安和張然都時常被皇帝批評,自己憑啥說不得呢。

“哼,說成禮物也沒錯,確實是要送給蒙古人的,但不是琉璃器具和鐘表,而是火藥和彈丸。他們不來則罷,來了就別想再回去。憑借這些彈藥,陸軍前衛可以對付幾萬人一旬不落下風。

如果朕命不該絕,此時孫承宗率領的陸軍應該離大同不遠了。如果朕與蒙古首領會面無礙,他將護送余下行程。若是有了意外,那就要嘗嘗陸軍是什么滋味了。”

看著王承恩一臉的懵懂,洪濤終于把實話全說出來了。這件事別說王承恩不知道,就連袁可立和李如樟也不知道。

(本章完)


上一章  |  不明不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