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381 看不見的戰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不明不清 >>不明不清最新章節列表 >> 381 看不見的戰線

381 看不見的戰線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第十個名字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第十個名字 | 不明不清 
翊坤宮之變

翊坤宮之變

馬,只有這種貨物最被農耕民族看重,需求量很大價格也不低。可是馬對于游牧民族來講不光是牲畜,還是他們的雙腿,更是賴以生存的戰略武器。

如果把大量馬匹交換給農耕民族,那游牧民族本來不多的戰略優勢就蕩然無存了。無論體格多健壯、性格多彪悍,在十幾倍、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人口基數面前都不值一提。

想一想,當海量的農耕民族,穿著制作精良的盔甲、拿著鋒利的武器,騎著馬出現在草原上時,游牧民族該如何應對?

好像除了跑之外沒有任何辦法,騎術精湛無法彌補人口數量上的巨大差距。所以馬匹只能少量交換,根本無法滿足農耕民族的需求。

這時候用后世的經濟學詞匯來形容,就叫做賣方市場。農耕民族掌握著絕對的優勢,在無法獲得足夠利益時,可以選擇不交易。

而游牧民族又離不開這些貨物,既然對方不賣那就只能搶了。于是戰爭爆發了,一邊是想著怎么去搶,一邊是想著怎么防御,惡性循環就這么一代代的傳了下去,深深的刻在了骨子里。

假如有誰能讓雙方以物易物的貿易方式正常展開,同時又不威脅到某一方的生存基礎,還能滿足各自的主要需求,大部分人肯定會選擇和平相處,沒誰天生就愿意打打殺殺。

突然,這個人出現了,他就是大明景陽皇帝朱常洛!

皇帝的使者除了帶著圣旨,還帶來了一些貨物。別誤會,并不是要贈送給喀喇沁部的禮物,而是將來可能用于雙方貿易的貨物樣品。

俗話說的好,人叫人千聲不語,貨叫人點首自來。使者和圣旨無法讓蒙古人相信,幾件樣品就讓喀喇沁部上上下下感受到了漢族皇帝的誠意。為了本部落的將來,他們愿意與大明先開展互市。

至于說結盟嘛,喀喇沁部也沒那么好忽悠,世世代代都與漢人殺來殺去,光靠幾件樣品和一道圣旨難以抹平,必須再多觀察一段時間,看看雙方是否有誠意。

不過喀喇沁首領也說了,不結盟不代表不友好。只要互市能正常展開,那喀喇沁人和大明漢人就是朋友了。雖然感情還沒好到為了朋友兩肋插刀的地步,但不幫著外人一起禍害朋友的覺悟還是有的。

皇帝的使者好像也沒抱著一蹴而、化干戈為玉帛的希望,對于這種結果欣然接受。雙方很快就互市的條條框框展開了具體商榷,啥時候把這些條紋弄完,啥時候就可以正式簽約。

到底是什么貨物能有如此大的威力呢,其實就是幾卷布料和幾件穿戴。最厚的叫毛氈、中等的叫毛毯,薄一些的叫毛呢;可以隨意編織的叫毛線,短一些的叫皮夾克,長一些的叫皮風衣,還有幾雙形狀各異的靴子。

它們具有輕便舒適、御寒保暖、價格適中的優點,但并不足以左右兩個國家和地區的外交關系,真正讓喀喇沁人心動的是另一個特點,材質!

這些看上去沒什么太高價值的貨物,其原材料出自同一種動物,游牧民族最不缺的牲畜,羊!毛氈、毛毯、毛呢、毛線,是用羊毛制成的。而皮夾克、皮風衣和皮靴,則是用羊皮制作的。

雖然蒙古人很早以前就會制作毛氈,蒙古包也正是用毛氈為材料搭建的。但大明皇帝送來的毛氈、毛毯、毛呢和毛線在質量上明顯更好,成本反倒更低。皮衣和皮靴同樣更精致,也同樣便宜。

為什么會這樣呢,漢人使者說了,皇帝發明了把羊毛漂洗潔白、讓羊皮更加柔軟平順的神藥,再加上一些非常神奇的機器輔助,才讓成品不光質量好、顏色漂亮,產量還高,唯一缺的就是原材料,羊毛和羊皮。

而喀喇沁部從來不缺羊,入冬前草料不夠還要殺死大批羊,很多羊皮都沒能力處理,只能拋棄。要是趕上白災,那羊群就會上萬上萬的死亡,頓頓吃羊肉也吃不完,更談不上收集羊毛羊皮。

如果漢人愿意用鹽巴、布匹、鐵器、經書和藥品收購羊毛和羊皮,喀喇沁牧人能笑醒,這等于是把廢物變成了貨物,喀喇沁貴族更高興,羊群最多的就是他們,這等于啥也沒干,家產就升值了好幾倍。

雙方都有需求,兩邊還特別互補,只要沒有一方想獨吞好處,這種買賣是最好談的。但漢人使者并不滿足僅僅是以貨易貨,又提出了一種更深層次的方式,合作辦廠、按股份分配利潤。

由大明商人出資購買相應的機器,招募有手藝的匠人,尋找合適的土地建廠,占七成股份。由喀喇沁部貴族負責每個月提供固定數量的羊毛和羊皮送到工廠當做生產原料,占三成股份。

等工廠把毛氈、毛毯、毛呢、毛線、皮衣、皮靴生產出來,七成歸大明商人,三成歸喀喇沁貴族,雙方是加價出售還是留著自己用都可以。

如果喀喇沁貴族覺得產品拿在手里不好賣或者懶得賣,也沒關系,可以按照出廠價返銷給大明商人,再用這部分銀子,直接從大明商人手里換取需要的貨物,價格比互市還要低一些,且品質有保證。畢竟工廠還要做下去,坑誰也不能坑股東。

同時,大明朝廷會在古北口開放榷場,允許大明商人至此用鹽巴、布匹、草藥、瓷器、絲綢,甚至是鐵器,與喀喇沁牧人交換貨物。

說白了吧,兩邊不光要在民間展開互市,還要高層也跟著一起做生意,全方位的成為合作伙伴,賺了一起笑,賠了一起哭。

以后再也不用考慮誰坑誰、誰算計誰的問題了,工廠是屬于雙方的,大家是拴在一根繩上的螞蚱,跑不了你也跳不了我。仔細衡量起來,如果工廠搞砸了,大明商人的損失會更多。

面對這么大的誘惑,喀喇沁眾領主和臺吉們花了五天時間才從各地聚在一起,然后只討論了兩個多時辰就做出了選擇。

祭拜了長生天之后,在神靈的注視下,臺吉們紛紛在合作辦廠的約定上寫下部落的名字、按上自己的手印。同時雙方還就戰略合作達成了初步共識,最終能不能成為戰略伙伴,就得互派更高級別的使者坐下來慢慢談條件了。

(本章完)

如有侵權,請聯系:(##)


上一章  |  不明不清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