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不清380 沒錯,就是我們干的!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不明不清 >>不明不清最新章節列表 >> 380 沒錯,就是我們干的!

380 沒錯,就是我們干的!


更新時間:2024年01月21日  作者:第十個名字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第十個名字 | 不明不清 
翊坤宮之變

翊坤宮之變

還沒等到第一場雪降臨,剛剛緩和了沒多久的遼東局勢又發生了突變。內喀爾喀五部大盟主卓里克圖洪巴圖魯親自派遣使節前往錦州拜見愛新國昆都侖汗,當面告之取消兩族的聯姻約定。

為了彌補言而無信的過失,內喀爾喀五部決定退出邊墻以南的土地,此后雙方井水不犯河水。努爾哈赤差點當場拔刀把卓里克圖洪巴圖魯的使者給砍了,忍了半天才把胸中的悶氣壓下去。

這也太不是東西了,前腳剛說好的事情,怎么轉臉就不認了呢。可是不管怎么追問,卓里克圖洪巴圖魯的使者也沒給出明確的答復。

只是不停推說各部領主的意見不統一,大盟主為此甚至征求了林丹汗的意見,然后就是這個結果了,其它情況他是一概不知。

眼見問不出什么,努爾哈赤也就不逼了。之前的一切努力等于付之東流,剛剛撤回去的兵將還得再召集回來繼續防御蒙古人。

井水不犯河水與聯姻之間還是差著不少距離的,雖然蒙古人撤到了邊墻北面,但想南下的時候光靠長城也是攔不住的。女真人又不像大明那樣具備數量龐大的軍隊可以處處設防,這片土地看似來的容易,實際上并不好吞下去。

“……又是他!等著吧,朱常洛,早晚有一天我們會見面的!”

但古人說得好,紙包不住火。內喀爾喀五部出爾反爾的原因很快就傳到了努爾哈赤耳朵里,然后這位被蒙古人稱作昆都侖汗的女真首領就徹底憤怒了,抽出長刀一口氣砸爛了半個房間,邊喘息邊恨恨的發著誓言。

阻止喀爾喀五部與女真人聯姻的不是林丹汗,而是大明皇帝。就在雙方和談結束沒多久,明軍悄悄的出了邊墻,沿著山谷摸到大凌河畔偷襲了兩個巴林部落。幾萬頭羊和幾千匹馬,連同大幾百牧人通通被俘。

然而占了大便宜的明軍并沒有喬裝打扮,也沒偷偷溜走銷聲匿跡,而是留下一位開魯部落的臺吉,讓他帶了封信給喀爾喀五部的大盟主卓里克圖洪巴圖魯。

信的具體內容很少有人知道,但大概意思并不是秘密,已經在喀爾喀五部內傳播開來。信是明朝皇帝寫的,還加蓋了玉璽,肯定沒錯。

在這封信中,明朝皇帝警告卓里克圖洪巴圖魯,如果喀爾喀五部和女真人聯姻或者結盟,那就是大明首先要考慮攻擊的死敵。

光聽到這部分內容,大部分人對卓里克圖洪巴圖魯的反應依舊會很迷惑。大明、女真、喀爾喀五部互相交界,正好是個三角關系,也互相爭斗了很多年,總體上講誰也沒占到太大便宜。

任何一方想進攻另一方,都得防備第三方出兵偷襲。在這種局面下,主動挑起戰端的一方非但無法阻止另外兩方結盟,反倒有促進作用。

卓里克圖洪巴圖魯也不是軟柿子,之前已經爭斗了那么多年,怎么可能被一封信給嚇住了呢?即便是明朝皇帝的親筆信,好像也不該有這么大威力。

努爾哈赤當時也是這么想的,左思右想琢磨不透卓里克圖洪巴圖魯的用意。但之后不久陸續傳來的消息,終于讓他恍然大悟,然后就把房間又砸了一遍。

卓里克圖洪巴圖魯并不傻,也不慫,當然知道三角關系該如何處理。如果明朝皇帝想靠這種不傷筋骨的騷擾來威脅喀爾喀五部那真是打錯了算盤,掄起襲擾戰,蒙古人說第二,就沒人敢說第一!

可如果將要面臨大明和喀喇沁部的雙重壓力,卓里克圖洪巴圖魯就不得不好好想一想到底哪頭重哪頭輕了。就在明軍偷襲開魯部的同時,還有一隊明朝使者從古北口越過邊墻,深入了喀喇沁部腹地。

不過他們不是來偷襲的,而是明朝皇帝的和談使節,要與喀喇沁部的首領們談一件非常大的事情,邊榷。大明皇帝給喀喇沁部開出了非常誘人的條件,打算用雙方互貿換取喀喇沁部結盟,共同對付遼東女真人的威脅。

邊境互榷一直都是游牧民族和農耕民族之間的焦點和痛點,雙方為了這個問題爭斗了幾百上千年,依舊沒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

游牧民族向來是逐水草而居,夏天有夏天的草場,冬天有冬天的營地,有時候還要整族整族長距離遷徙,所謂領地牧場,基本都是臨時性質的。他們的財產就是羊群、牛群和馬群,哪兒合適羊群馬群的繁育,哪兒就是家。

這種游牧習俗很利于作戰,沒有定居點和城市,就沒有需要死守的弱點,幾乎全民皆兵,后勤壓力相對輕很多,非常善于大規模轉移和穿插,常常可以以少勝多。

不過凡事總有兩面性,游牧遷徙的生活方式,注定了他們無法發展大規模工業和手工業,很多生活物資都無法自產,只能靠交換。

但日常生活又離不開這些東西,比如說鐵鍋、鐵壺、瓷器、布匹、鹽巴、茶葉,還有經文、書籍等等。而農耕民族恰恰最擅長制造這些東西,卻不太會大規模飼養牲畜,尤其是馬。

乍一聽這個問題好像很容易解決,游牧民族用羊和馬去換農耕民族的手工產品和農產品,兩邊互通有無,不就兩全其美了,何必非要打打殺殺呢。

但看似很簡單的問題,實際上卻非常復雜,用一句話概括就是交易不對等。游牧民族能用來交換的物品太少,或者叫價值比較低,無法以對等的價格換取農耕民族的產品。

先看看游牧民族可以拿出來用于交換的貨物是什么吧,其中數量最多的就是羊,然后是馬,還有動物毛皮以及少量的金銀寶石。

羊,在農耕民族眼里就是肉,屬于可有可無。沒有羊肉他們依舊可以從其它動物身上獲取足夠的蛋白質,比如豬、牛、雞鴨、魚等等,所以價值不是很高。

動物毛皮和金銀寶石倒是很值錢,無奈產量太少,游牧民族也不太會尋找礦脈大規模開采。其實會也沒大用,游牧民族不具備足夠的剩余勞動力用于勞動密集型產業。

(本章完)

如有侵權,請聯系:(##)


上一章  |  不明不清目錄  |  下一章